——漸行遠去血與火的徵程、刻骨銘心生與死的記憶(7)
作者:張道平
在越南高平省河安縣安樂鄉那民村陣地,炮兵209團一營連續幾天來在此陣地進行戰鬥,一共發射了六、七次全營齊射,三番五次在那民佔領陣地、撤出陣地、再佔領,再撤出。這主要是火箭炮一旦發射,必須立即轉移,這也很明顯地透露出一個信息,那就是戰鬥的激烈。
從幾次裝定的射擊諸元也能夠看出,射向幾乎都是同一方向,就是河安縣以及周圍據點,射程範圍是在四、五公裡左右。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用炮火消滅越軍,為兄弟部隊掃清前進的障礙。從這個小小的側面告訴我們奪取戰爭勝利的艱難。
同一連隊的老鄉劉新君在司機班開解放牌汽車,他的主要工作是為連隊運送炮彈。有一天下午在那民陣地上,戰事很緊張,當時發射完一次齊射,立即準備下一個連齊射的炮彈,正好這時劉新君所開的彈藥車及時地趕到了陣地山腳下的公路上。
公路離陣地還有300多米遠,坡度較陡,解放牌汽車載著彈藥無法開上陣地,只能靠人把炮彈從公路扛上來,非常辛苦,為了確保戰鬥的勝利,完成對下一個越軍目標的打擊,徐福泉指導員文弱的身軀也邊動員,邊加入到扛炮彈的行列中,我連所有的幹部、戰士包括炊事員、衛生員、通訊員等非炮班人員都參加了炮彈搬運,另外還有幾名支前民兵和越語翻譯在幫助我連扛炮彈。
只見劉新君身背著一支半自動步槍,肩扛著一發炮彈,滿頭大汗地上陣地來了。他跟我說,一路上都是他一個人在開這輛解放牌彈藥車,車輛進入越南境內後,由於道窄路險很是辛苦,隨車還有一個車長。
其實從軍營到開赴廣西邊防,再到進軍越南,我連的司機們幾乎都是每人一輛車,連個頂替的也沒有,真是辛苦他們了。我和劉新君雖然一個連隊,這是開戰後第一次見面。
我軍不斷向敵縱深進攻,那民炮陣地已經不能適應戰鬥需要了,2月24日接到命令,我們陣地偵察組的幾位瞄準手在黃友忠排長帶領下,帶著鐵鍬以及個人裝備前往「博舍」地域勘察地形,選擇炮陣地。
我帶上了個人裝備與陣地偵察組的人員一同出發。我的裝備主要有:五六式狄托衝鋒鎗、彈匣三個、子彈300發、防毒面具、鋼盔、軍用水壺、軍用掛包、雨衣、鐵鍬等等,可見我們的單兵負荷還是較重的。
當我們行進到一處荒丘時,一大群鴨子在水田裡尋食嬉戲,我們的到來顯然使牠們受到了驚嚇,便紛紛攘攘的在亂躲亂叫,有的戰友端起槍來想一試槍法,黃排長立即制止。試想如果真開槍打那群鴨子,會因槍響而暴露我們的位置,況且此地地勢較平坦,無法隱蔽自己,萬一暴露,我們幾個人勢單力薄,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為防不測,我們便迅速地離開了此處。
走了不久,我們發現了一個村莊,地圖上顯示這是一個叫「博舍」的村莊,正是我們的目的地。村莊的周圍是一大片開闊的農田,如果把陣地設置在此農田,正好靠近公路便於進出陣地和火炮機動,況且從上級下達的射向看,前面正好有一高山遮蔽,陣地有較大的「遮蔽度」,利於發射陣地的安全,因此判斷此地很符合做陣地的條件,就確定了下來。
陣地位置確定後,我們分工對預設陣地附近的村莊進行了全面的搜索,以確保連隊佔領發射陣地的安全。
我和黃排長負責南面的一棟房子,這是一棟木草結構的茅草房,房子的四周是用木柱支撐,牆壁用竹片扎牢,糊上泥巴,房頂用茅草覆蓋,越南北方的農村絕大部分農舍都是這種結構。這座房子較大,有十多間,房內除了有一些農具外,沒有任何一件值錢物品,有一些兒童讀物以及相片等日常用品散落在地,經仔細搜查,此棟房屋無人員住留。
我營其他連隊搜查另外幾處房子時,發現有十來個老年婦女和兒童在房內,我們好言相勸,叫他們離開房屋到陣地後側有處獨立房住,開始他們有些驚恐,但當看到我們的戰士態度和藹,扶老攜幼舉動時,越南老百姓看到和體察到了我們的友善,也願意配合我們的行動。
營裡的領導很有辦法,把他們集中起來,專人看管,炊事班多做一些飯,吃飯的時候有專人給他們打飯,和我們吃的一樣。充分彰顯我軍是正義之師,仁義之師。
在對越作戰時,襲擊我軍的大多是越南特工隊,他們很多是本鄉本土的人,越南老幼十多人住在獨立房裡,越南特工肯定會知道的,他們就是想襲擊我陣地,也會投鼠忌器,怕誤傷到自己人,不敢輕舉妄動。直到部隊在這個陣地作戰三天後,完成了戰鬥任務,我們撤離時送走了這些老弱婦孺,還送給了他們一些壓縮乾糧。
「博舍」陣地與使用過的上兩個發射陣地不同的是,因正前方高山的遮擋,博舍陣地的遮蔽角更大,與基準炮的間隔也比上兩個陣地要大,必須要進行測算最低表尺和修正射擊諸元,因為我曾參加師教導隊集訓,有這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所以這項工作就由我負責完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