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活指南教你打卡宇宙奇觀,北京天文館館長親授技巧

2020-12-22 鈦媒體APP

從地球可以看到哪些宇宙奇觀?是太陽系最高的山峰,是有三個地球那麼大的龍捲風,還是木衛甲烷的海洋...在人類探索太空的60餘年裡,我們的探測器都到訪了哪些星球?發現了哪些宇宙奇觀,在地球上我們怎樣探望這些地方?

在前兩期的節目裡我們帶大家衝破了大氣,探討了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我們離開了地球,探索了星際移民的可能性?大家不禁會想,太空對我來說還是那麼遙不可及,這一期《宇宙生活指南》將帶領大家仰望星空,在地球「打卡」宇宙奇觀!

《宇宙生活指南》本期邀請到了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歐陽院士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資深且具權威性的科學家。他將與我們一起分享深空探測人類能走多遠?我們還請到了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博士。朱進博士工作中可以說是每天都在跟星星打交道,在天上「打卡」了這麼多的地方,那在他心裡有沒有一個宇宙奇觀的排行榜呢?哪裡是我們最值得「打卡」的地方呢?他將與我們一起分享宇宙打卡奇觀排行榜!

看完攻略,馬上出發!西奧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在讀的劉博洋同學,為大家準備了精彩的宇宙打卡片段。劉博洋同學自身就是一位狂熱的天文攝影愛好者,拍攝了無數的大片,還遠在澳洲的他,將與我們遠程連線分享宇宙奇觀特寫,讓我們能夠近距離見證每一個宇宙「景點」。

除此之外,本次直播一位重量級的嘉賓,來自中國航天第五研究院的研究員,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獲得者,胡志勇總師。胡志勇總師在他的40餘年的職業生涯裡,參加了超過20個衛星工程,其中包括我國第一批通信應用型東方紅衛星平臺,以及高分衛星系列。2010年後胡志勇還參與了中科院多顆試驗衛星的研發工作,其中包括我國第一顆量子通訊衛星墨子號,以及暗物質探測衛星。他的職業生涯,記錄了豐富的發展歷程,他將與我們一起分享人類如何一步步走向深空。

關於《宇宙生活指南》

《宇宙生活指南》是百度百家號獨家出品的太空科普系列直播。項目聯合全球優勢航天科研機構、知名專家學者、商業航天企業共同打造,將通過旅行篇、移民篇、教育篇、探索篇、造夢篇等不同維度來探討太空旅行、深空探測、商業航天、火星生存等熱點話題,暢想人類未來走向深空的願景。此時此刻,讓我們一起飛向星辰大海,開啟星際之旅。

在7月25日播出的《宇宙生活指南》移民篇,節目邀請了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莊逢源、天體物理學博士喻天弘等專家學者,從不同維度解析了「星際移民」,獲得了超過360萬網友的圍觀。

相關焦點

  • 北京天文館球幕立體宇宙劇場探秘
    到天文館去「遨遊宇宙」——北京天文館球幕立體宇宙劇場探秘穿梭於浩瀚壯麗的太空,和各種宇宙天體擦身而過,忽然一顆隕石襲來,很多人下意識地向旁邊閃躲,還有好奇的人伸手去摸。這不是在遨遊宇宙的太空船內看到的景象,而是在經過一年時間完成改造升級的北京天文館球幕立體宇宙劇場內,觀眾在1月23日的首映式上看到的畫面。「改造升級後的球幕立體劇場在世界上也稱得上是最一流的,4K加3D的超凡體驗帶來的是視覺和感官上的新突破。」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說。
  • 宇宙生活指南攜手泡泡瑪特,DIMOO太空系列為你揭秘太空生活十二時辰
    太空生活什麼樣?零重力究竟是什麼的感覺?在太空中度過一天是怎麼樣的?怎么喝水?怎麼吃飯?怎麼洗澡?怎麼睡覺?《宇宙生活指南》前三期的節目帶領觀眾衝破了大氣,探討了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我們離開了地球,探索了星際移民的可能性?仰望星空,打卡了宇宙奇觀。本期百度百家號《宇宙生活指南》將進入實踐篇,邀請多位載人航天領域的專家,具體聊聊「太空生活十二時辰」。
  • 宇宙生活指南尋找中國「馬斯克」
    而不論你是旁觀者,還是局中人,商業航天本身都可以看作是一門大大的學問,讓行業內外關注它的人從不同角度看出門道。什麼是「商業航天」?商業航天跟以往的航天有哪些不同?商業航天的出路到底在哪?全球商業航天到底什麼樣?業內的頂級行家們怎麼看、怎麼做商業航天?你又怎麼看待商業航天,會品出怎麼樣的內在邏輯與真知灼見?
  • 北京天文館月球-隕石展區裡0.5克月巖成為「打卡點」
    北京天文館月球-隕石展區裡0.5克月巖成為「打卡點」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12月14日 13時41分
  • 新版《宇宙》:重逢卡爾·薩根
    卡爾·薩根的《宇宙》出版至今已有37年,然而書中涉及的這些問題皆不過時。作為北京閱讀季秋讀重點活動,新版《宇宙》日前亮相中國科技館,北京天文館副館長、本書譯者陳冬妮,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等與讀者分享了卡爾·薩根和他的「宇宙」故事。1980年,卡爾·薩根大膽地將當時方興未艾的特效技術運用到13集電視紀錄片《宇宙》中。同年,《宇宙》一書由蘭登書屋出版。
  • 博物館地圖:遊北京天文館
    北京天文館,坐落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38號,是中國也是亞洲大陸第一座大型天文館。它分為兩部分:北京天文館(簡稱西館)和北京古觀象臺(簡稱東館)。這裡只介紹西館,看!就是那個頂部為半球狀的建築。西館又由A館和B館組成。
  • 在德令哈天文館「聽課」,熟天文明地理,探索宇宙
    接近天文館沒想到高原小城市德令哈會來上有意義的天文課,這對自己來說是意外的驚喜,也有很大的紀念意義。它位於德令哈市長江路,總建築面積為3974平方米,是目前國內第二大天文主題科普館。探索宇宙之路自古以來,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就沒有停止過。從中國首次超新星爆炸記錄到人類首次登月,經歷了數千年的歷程。
  • 北京天文館1日起調整每日參觀限額至7200人
    中國網9月28日訊 據北京天文館消息,北京天文館將提升每日預約參觀人數並逐步恢復開展科普活動。自10月1日起調整每日參觀限額至7200人(上下午各3600人)額滿為止。2020年中秋、國慶節假期開放時間為9時至17時30分(16時30分停止入館)。
  • 北京天文館專家告訴你
    9月12日至13日,北京天文館開展「宇宙小衛士」垃圾分類主題活動,幫助小朋友們提升垃圾分類意識。互動遊戲模擬垃圾分類場景正在上三年級的奔奔拿到了一枚綠色別針,這是他剛剛參加遊戲活動的獎勵。奔奔媽媽告訴南都記者,之前家裡的垃圾大都由奶奶處理,奔奔對垃圾分類沒什麼概念。
  • 全球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地址:耗資6億(組圖)
    上海天文館建設指揮部展示部部長林清介紹,該館展示主題是「連接人和宇宙」,主展區分為「家園」「宇宙」「徵程」3個展區:「家園」展區圍繞我們熟悉的星空、太陽、地球、月球徐徐展開,帶領觀眾「漫步」太陽系、「穿越」銀河系;「宇宙」展區從時空、光、引力、元素和生命5個角度全景呈現宇宙奇妙現象,揭示天體演化及運行的機理;「徵程」展區呈現人類探索宇宙的偉大曆程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啟發觀眾的思考和感悟。
  • 獨家直播|宇宙生活指南:星際移民靠譜嗎
    《火星救援》中,馬克·沃特在火星的生活,能否真的實現?這一系列的問題,隨著人類對火星的進一步探索,或將一一解開。7月19日由百度百家號獨家出品的《宇宙生活指南》第二期直播將邀請火星學會創始人羅伯特·祖柏林博士(Dr. Robert Zubrin)就星際移民的話題帶來分享。
  • 北京地鐵4號線,沿線有皇家園林,有動物園,有天文館,都是不能錯過的...
    在4號線沿途站點,你可以遊覽皇家園林頤和園、圓明園;可以到國內最大的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暢遊知識的海洋;還可以參觀國內最早的動物園——北京動物園,與孩子一起看各種可愛的大小動物一個地方看遍中國古典建築藝術,只有頤和園才能實現~到北京旅遊,頤和園是必須的打卡地,如果一次沒有打卡,第二次必須補上,不然肯定是個遺憾
  • 直播預告|百度App「宇宙生活指南」為你惡補硬核太空知識
    2020年註定會在中國航天史上留下美麗的刻度: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北鬥全球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即將啟動,嫦娥五號將實施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面對這些不一般的成就和即將開始的旅程,你做好一個合格吃瓜群眾的準備了嗎?
  • 電影《星際穿越》曝「宇宙奇觀」版製作特輯
    《星際穿越》8月2日影院重映 網易娛樂7月31日報導 由傳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經典科幻燒腦巨製《星際穿越》國內重映定檔8月2日,今日曝光了「宇宙奇觀」版製作特輯及海報。諾蘭聯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首次以最科學的方式在銀幕呈現宇宙蟲洞與黑洞奇觀,造就了影片令人嘆為觀止的震撼視效。太空奇景與片中人類命運相映成輝,動人心弦,魅力非凡。聯手霍金好友基普·索恩 諾蘭科學打造宇宙奇觀此次發布的「宇宙奇觀」版製作特輯講述了《星際穿越》中令人嘆為觀止的蟲洞及黑洞奇觀,從構思到最終展現的整個過程。
  • 上海天文館初具規模,建成將是全球最大天文館
    日前,上海天文館主體建築大懸挑支撐結構卸載,這意味著全球最大的天文館已初具規模,預計將在2020年建成開放。上海天文館選址位於浦東新區臨港新城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距離軌道交通16號線滴水湖站約700米,總用地面積5860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164平方米,包括一幢主體建築,魔力太陽塔、青少年觀測基地、大眾天文臺、餐廳等附屬建築,土建投資約5.28億元人民幣。上海天文館建築方案由美國意艾德建築事務所和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院組成的聯合體設計。
  • 宇宙奇觀,了解上古恆星遺蹟上帝之眼,宇宙中最神聖的奇景!
    宇宙奇觀,了解上古恆星遺蹟上帝之眼,宇宙中最神聖的奇景!了解這顆上古恆星的遺蹟,帶你一起見證上帝之眼的宇宙奇觀。事實上,星雲的確是宇宙中最美麗的天體之一,但它們也是恆星的殘骸。有時候,美麗的事物背後都有著悽婉的故事。
  • 北京A級旅遊景點,這幾個博物館,適合小孩子周末遊,學習知識
    北京動物園北京動物園始建於1906年,在西直門外樂善園、繼園和廣善寺、惠安寺「兩園、兩寺」舊址上的清「農事試驗場」內,由商部奉旨籌建。園內由動物園、植物園、農事試驗三部分組成。設有中央大廳、陳列廳、會議廳、貴賓廳、多功能廳及臨時展廳等,在這裡您可以欣賞到:陳麗華館長積數十年珍藏的明清家具陳列展示;有近30年來陳麗華館長精心指導製作的傳統家具精品展示;有佛教文化藝術品展示;有傳統家具材料、造型、結構展示;雕刻工藝展示;另外在這裡你還可以領略到微縮的中國古建築景觀:故宮的角樓,紫禁城御花園中的千秋亭與萬春亭,盡顯皇家氣派;山西五臺山龍泉寺牌坊,320條蛟龍姿態各異,精湛的圓雕
  • 天文館:這裡不僅投射星空 更投射人類對未來的探求
    隨著光影的移動,講解員的聲音緩緩響起,廣袤的宇宙在我們頭頂加速流轉,爆米花和冰激凌還在口中留下一絲甜味……很多人都能隱約回想起童年的天文館之旅,然而,天文館究竟從何而來?它是怎樣模擬太陽系和宇宙,又是怎樣隨著天文學的發展而變化,在不同國家和文化環境下又擦出了哪些火花?
  • 「宇宙生活指南」迎來太空開學第一課:聽凱叔講星球故事
    在未來成為下一代航天人,去繼續對浩瀚宇宙的探索。宇宙生活指南這一期將聚焦未來教育,帶來「太空開學第一課」。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博士將帶來「從地球出發,更新我們的世界觀」的分享。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凱叔講故事創始人王凱將分別講述他們的星球故事。
  • 天文館 收藏日月星辰的地方
    人間哪有這麼巨大的銀幕,它能輝映出宇宙的景象?」我國天文館事業的開創者、北京天文館的創始人之一李元先生曾經用詩一樣的語言讚美過天文館。這種20世紀初誕生於德國的科普場館,憑藉獨特魅力在全世界遍地開花。不過,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生活在北半球的人們如果不到南半球旅行,一生都無法看到南十字星座等天體系統。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讓北半球的人們也能感受南半球的別樣星空,人們對蔡司Ⅰ型天象儀進行了改進,為天象儀配備了兩個恆星投影球,使得天象儀既能夠展示德國所在的地球北半球所看到的星空,又能展示地球南半球所看到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