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地址:耗資6億(組圖)

2021-01-11 閩南網

  上海天文館位於浦東新區臨港大道、環湖北三路口,距離軌道交通16號線滴水湖站約700米,總用地面積5860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164平方米,包括一幢主體建築以及魔力太陽塔、青少年觀測基地、大眾天文臺、餐廳等附屬建築,土建投資約5.28億元。

  建成後的上海天文館有哪些展示內容?上海天文館建設指揮部展示部部長林清介紹,該館展示主題是「連接人和宇宙」,主展區分為「家園」「宇宙」「徵程」3個展區:「家園」展區圍繞我們熟悉的星空、太陽、地球、月球徐徐展開,帶領觀眾「漫步」太陽系、「穿越」銀河系;「宇宙」展區從時空、光、引力、元素和生命5個角度全景呈現宇宙奇妙現象,揭示天體演化及運行的機理;「徵程」展區呈現人類探索宇宙的偉大曆程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啟發觀眾的思考和感悟。根據建築特點,主展區位於螺旋形的主體建築;在其他區域,設有「中華問天」、「行星樂園」兒童展區、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航向火星」等特色展區。林清說,天象廳是重點展項之一,將在一個直徑18米的穹頂上,模擬浩瀚星空。「雖然很多人對星座感興趣,但從沒見過。在天象廳裡,你就能看到各個星座和壯美的銀河。」

  體驗項目也是上海天文館的一大亮點。大眾天文臺將配備大口徑天文望遠鏡,讓觀眾觀測各種天體。流星雨等天象來臨時,中小學生可結伴到臨港觀賞,夜裡住在青少年觀測基地。魔力太陽塔通過創新性設計,利用定天鏡,將射入的太陽光按不同波段呈現在人們眼前。太陽爆發耀斑、黑子等活動時,觀眾就能在這座高約20米的塔內觀測到它們。

  耗資約6億,38164平方米建築面積

  全球最大的天文館要落戶上海了

  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天文館約有4000多座,但在中國稱得上這個名號的卻屈指可數。

  唯一的一座綜合性大型天文館在北京。現在,上海的愛好天文的朋友有福了,可以一睹銀河的全貌。

  因為,全球最大的天文館要落戶上海了。

  網上的圖片一曝光,就引起熱議——有的網友說這個天文館的造型像指甲刀、牛油果甚至是摩託羅拉翻蓋手機。

  天文館位於上海臨港新區,在去年11月動工,現已初具雛形。計劃今年底建築結構封頂,總建築面積38164平方米,土建投資約6億元。

  預計將在2020年建成開放,它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

  未來在這裡,人們將能夠通過儀器設備和模擬體驗真正看清星空真實的樣子。

  天文館藏著的 「萬有引力」

  上海天文館的靈感來自「三體」——我們最熟悉的太陽、地球和月球。

  「這個設計方案讓人一看就認出是天文館。」 說起選中現在設計方案的原因,上海天文館建設指揮部展示部部長林清這樣回答。

  主體建築是三個明顯的圓形構成「三體」結構。而橢圓形的建築形態則構成天體運行軌道,與三個天體一同詮釋了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暗示著「萬有引力」這一神奇自然力。

  場館由美國ennead建築事務所和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院聯合設計,主創建築師為ennead的合伙人之一,Thomas Wong。

  他曾獲得康奈爾建築學學士及碩士學位,是美國建築師協會(AIA)會員。

  他們先設置了3個圓形球體,之後假想一顆衛星的運動軌跡,在球體外運行,最終形成天文館的建築造型。

  其實最終建築方案是在美國的「三球」和法國的「撞擊」中選擇的。

  美國方案的建築結構體現了地球、月亮和太陽三者間的軌道關係。而法國方案則設計成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故現場」,星球碰撞,金光四射,用來告知大眾:看似遙不可及的宇宙事件其實離我們並不遠。

  「我們把兩套方案給專家和普通市民看,大多數人都選擇了『三球』。」

  和「撞擊」相比,擁有流暢弧線設計的「三球」顯得更有宇宙感。

  3個主要的圓球分別被布置為——倒置穹頂、圓洞天窗和球幕影院。這一特別的設計也令建築本身成了一臺天文儀器。

  天文館的主入口是一個圓洞天窗,運用了懸挑結構。

  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天窗投射在地面的光束也會緩慢移動,不斷變化,猶如日晷一般。

  最有趣的是,地面上繪製了時間刻度,人們猶如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時鐘。可以通過這個奇妙設置了解進館和離館的時間。

  建築的最高處是一個倒扣穹頂,當觀眾參觀完主展區來到這裡,猶如置身碗底,放眼望去滿目夜空,更加美麗。

  倒置穹頂的走道有非常巧妙的設計,它的南北向設置恰好標註了上海天文館的子午線,指明了正南和正北方向。

  「三球」中的球幕影院設計最為奇妙,大家可在此看到立體顯示的,複雜天體運動。

  而它的直徑設為23米也是暗藏玄機。因為天文館附近有處人工湖,叫滴水湖,直徑約為25000米。

  若把滴水湖比作太陽,球幕影院則是等比例縮小的地球。

  這一玄妙的設計暗示了太陽和地球的大小關係。

  而天文館外的綠化帶也被設計成4條弧線形的步道,從建築向外自然延伸出去,象徵銀河系旋臂。

  之後這裡會種植不同季節盛開的花卉,四季更替盛放,非常壯觀。

  「在都市的孩子,有幾個看過銀河?」

  為了彌補都市人看星的願望 ,建成後的上海天文館將提供「觀星」服務。

  天文館的觀測基地、大眾天文臺等部分設施也會在夜晚向特定觀眾開放,天文愛好者可在這裡看「銀河」、看「星座」。孩子們可以在講解員指導下觀測星空。

  還有普及天文教育的青少年觀測基地。最令人驚喜是魔力太陽塔的設立,這是國內首次將「專業級」觀測設施建在科普場館內。

  未來這裡將放置400毫米口徑塔式太陽望遠鏡。大家在白天也能觀測太陽。

  其實很多人記憶中,上海是有天文臺的,位於松江佘山。

  那麼新建的上海天文館跟佘山的天文臺有何區別?經解釋,天文臺主攻科研,天文館以科普為主。

  在主展館裡的設施構建也更偏「大眾化」——「家園」、「宇宙」、「徵程」三個展區

  「家園」展區,帶領觀眾漫步太陽系、銀河系。

  最令天文迷驚喜的是,這裡計劃建設直徑18米的光學天象廳,可以看到真實的自然星空,天象變化。

  而「宇宙」展區則將全景呈現宇宙的奇妙現象,帶領大家探索天體運行的魅力。

  「徵程」展區則將呈現人類是探索宇宙的偉大徵程。

  上海天文館還獲得了隕石獵人、國際隕石學會會員張勃捐贈的4塊珍貴的隕石標本。

  有一塊是今年8月24日降落我國青海省果洛州班瑪縣的目擊班瑪石隕石,這是本年度最新鮮的目擊隕石,也是民間少有的幾塊班瑪之一。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大」的天文館,耗資約6億建成,就在上海
    在我國歷史上,很多人對天文一直非常感興趣,在這些人中,有很多是各個時代最有才能的人,對諸葛亮來說,他對天文非常了解,一個人有才能,就經常使用「上知天文知識地理」這個詞,所以,我們國家對天文一直做很多研究,但是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天文館,在這裡嗎?今天我查一下。
  • 上海耗資5.3億,在建上海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
    上海耗資5.3億,在建上海天文館,預計2021年開放作為我國的經濟第一強市,上海多年來國際大都市的形象已然深得人心,我國很多先進的技術成果都是最先在此施行的,上海一向走在發展的前沿領域,如今的上海發展已經十分成熟
  • 上海天文館初具規模,建成將是全球最大天文館
    日前,上海天文館主體建築大懸挑支撐結構卸載,這意味著全球最大的天文館已初具規模,預計將在2020年建成開放。上海天文館選址位於浦東新區臨港新城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距離軌道交通16號線滴水湖站約700米,總用地面積5860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164平方米,包括一幢主體建築,魔力太陽塔、青少年觀測基地、大眾天文臺、餐廳等附屬建築,土建投資約5.28億元人民幣。上海天文館建築方案由美國意艾德建築事務所和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院組成的聯合體設計。
  • 滴水湖畔觀星 上海開建全球最大天文館2020年將開放
    圖片說明:上海天文博物館地理位置圖   今天上午,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在臨港新城正式開工。上海天文館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   說到天文,上海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建在佘山的天文臺。此次新建的上海天文館選址臨港,它的功能和定位將和佘山天文臺有何不同呢?上海天文館建設指揮部部長林清告訴記者,佘山天文臺的前身是法國傳教士創辦的天文臺,主要職能是科學研究。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佘山天文臺都一直服務於科研工作。
  • 上海天文館選址滴水湖畔 全球徵集展示方案
    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首個天文館將落戶臨港新城,市民今後可在東海邊觀賞魅力星空。據了解,目前天文館在全球範圍徵集展示方案。   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籌建組已經完成了天文館項目的初步內容方案,並開始在世界範圍內面向各大設計單位徵集展示方案。
  • 上海天文館建設取得最新進展
    日前,於2016年11月8日開工的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經過兩年多的施工建設,已完成了主建築及附屬建築的結構驗收、鋼結構大懸挑卸載等重要關鍵節點,正在全面推進外幕牆工程和內部精裝修工程,預計2019年下半年建安工程竣工,2020年底展示工程基本完成
  • 上海天文館造型夢幻 背後是工程師的鬼斧神工
    授權轉載上海天文館的布置中有哪些深意?上海天文館的設計靈感來自「三體」,不過這個「三體」並不是劉慈欣小說中的三個太陽,而是我們身邊的太陽、地球和月亮。建築師先設置了3個圓形和球體,隨後假想一顆衛星的運動軌跡,在球體外勾勒一條條運行軌道,形成天文館的建築造型。
  • 「最新」上海天文館通過竣工綜合驗收!來看現場圖→
    位於浦東新區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的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項目建築工程已通過竣工綜合驗收,目前進入展覽展示的深化設計與裝飾施工階段,計劃明年擇期開館。瞄準國際頂級天文館的建設目標,上海天文館建設目前正處於展示工程深化設計階段。
  • 中秋前夜 上海天文館亮燈了!
    最近,如果在晚上路過建設中的上海天文館,你一定會被未來感籠罩。中秋前夜,上海天文館將首次被「點亮」,其主體建築及景觀揭開神秘面紗,在夜幕中熠熠生輝。此次燈光聯動調試標誌著上海天文館建安工程基本竣工。主館內部同樣以銀白色作為燈光的主基調。直徑27米的球幕影院完全「懸浮」在室內空間中,剛好與臨港滴水湖構成地球與太陽的大小比例。而沿著螺旋步道拾級而上,來到室外空間,直徑42米的「倒置穹頂」,將周圍一切建築遮擋起來,你所見到的一切只有茫茫夜空,是夜晚觀星的絕佳場地。
  • 上海天文館在浦東落成,造型獨特,取代了佘山天文臺的主要功能
    人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為說走就走的旅行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514,閱讀約2分鐘2020年6月,上海天文館已在浦東落成,這座獨特的建築,將取代佘山天文臺的主要功能。上海天文館主體完工,也讓浦東滴水湖附近又增加了一個市級設施,改變了市民的習慣。今後,上海市民到浦東滴水湖附近"上天文館",也增加了滴水湖的名氣。下圖為浦東新區建成的上海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位於浦東新區臨港大道與黃河三路交匯處,距離滴水湖不到1公裡。這個地方也是浦東建設的重點——港區。
  • 上海首個天文館籌備多年終獲批:2018年可去臨港看星星
    記者近日獲悉,上海天文館建設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獲得市發改委批覆,這標誌著經過三年多籌備的上海首個天文館建設工程正式上馬。天文館落戶在浦東臨港,到2018年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文館。  據悉,上海天文館項目選址臨港新城NHC105社區內,北鄰環湖西三路,西接臨港大道,毗鄰地鐵16號線滴水湖站,佔地面積586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000平方米,預計2018年建成後將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文館。
  • 讓人期待的重量級科技館新館,上海天文館,坐標臨港新區滴水湖
    上海又多了一座地標性奇幻建築,那就是上海天文館新館上海臨港新區的滴水湖周圍,擁有著上海最為密集的科幻建築群,一座全世界最好的天文館新館,在這裡已經建築結構和外牆裝飾完工,進入內部裝修布置階段,官宣的開放時間是2021年內。
  • 航拍上海天文館新館!就在滴水湖畔,即將落成的重量級科技館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400字,閱讀約3分鐘上海天文館位於滴水湖臨港大道與環湖三路交匯處,滴水湖湖北側。上海天文館,一座極具夢幻感和科技感的建築,已經矗立在那裡。外觀和感覺都很棒。如此特殊的建築,讓人第一眼難忘。整個片區總用地面積5.8萬多平方米,包括一座主樓,以及一米望遠鏡,太陽塔,青少年探索營等附屬建築。
  • 上海天文館建設超前,開放直徑一米望遠鏡,可觀看月球表面!
    引子:建築一直都是作為國內非常拿手的一門絕活,尤其是對於上海這種繁華的城市一般都會有標誌性的建築,而且上海有關於科學技術、天文等方面的科技館更多,一些學生每每到了周末的時候總是喜歡跑到各大天文館進行參觀。
  • 特殊時期 上海天文館重大工程不停擺
    2月18日下午,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召開了一場特殊的「在線」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天文館工程防疫復工的各項準備工作。上海科技館黨委書記王蓮華,上海建工集團總裁卞家駿,天文館指揮部、總包項目部、監理單位相關負責人共同參加了會議,大家同頻互動,共同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籌備工作。
  • 上海天文館首款文創產品上線 3000副日食眼鏡助你看清「金邊日食」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21日5時44分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而今年夏至日又恰逢日環食。日前,上海科技館已經準備了3000套「專業級」日食眼鏡,助力公眾觀賞美麗天象做好「個人防護」。
  • 天文學和宇宙學上的進展如何影響天文館?
    作者丨[英]威廉·法爾布雷斯近日,據上海發布報導,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項目工地已正式復工。該工地位於浦東新區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距離軌道交通16號線滴水湖站約700米。它包括1幢主體建築,以及青少年觀測基地、大眾天文臺和魔力太陽塔等附屬建築,建成後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預計於明年開放。上海天文館項目工地。
  • 上海天文館登上全國兩會特別報導
    屆時,這座總建築面積近4萬平方米的場館將成為全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圖說:上海天文館航拍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攝【延伸閱讀】我們有了全世界最好的科技館,還要建全世界最好的天文館回顧起來,我和上海科技館的故事,已經有年頭了。最初開始接觸科技館,我現在無法回憶起是確切哪一年了,應該是一九九幾年吧。
  • 來日到滴水湖畔看星星 上海天文館建設啟動選址臨港新城
    昨天,記者從上海科技館獲悉,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建設項目獲得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的立項批覆,標誌著經過兩年多籌備的上海天文館建設工程正式啟動。項目選址臨港新城,毗鄰地鐵16號線滴水湖站,佔地面積5.8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
  • 上海將建成的新城市地標,花6億,成世界最大,高度不超過24米
    上海是我國經濟最強的城市,它的發展速度快,從社會各方面來看都是完美的城市,正因為在我國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所以那個城市建造的許多建築在我國也很有名,可以成為上海的地標。很多人都說上海的地標是東方明珠塔,但這只是很多人的看法,隨著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建築成為城市的代表,另外,城市的地標也不一定只有一個,我來介紹在上海建設的新城市的地標,有機會成為上海新的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