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有道,巧妙祛溼,淺談幾味能健脾祛溼的中藥

2020-12-22 騰訊網

夏天是陰雨綿綿的天氣。中醫認為,溼氣通過脾臟,所以老年人在夏季容易出現脾虛的情況。脾氣虛是指脾功能不足,它的特點是進食少而不香,進食後腹脹,人懶惰無力,四肢無力。如果繼續發展,將出現四肢發冷,大便稀疏,腹部發冷和腫脹。因此,脾氣虛的老年人應及時進行調整和補充。據醫生介紹,漫長的夏季(即陰曆的六月、七月和八月)是最適合養脾的方法。漫長的夏季的氣候特徵是潮溼,這與人體的脾臟息息相關。所謂的溼氣可以通過脾臟。因此,漫長的夏季是加強滋養和治療脾臟的重要階段。

長夏也是人體脾胃消化吸收營養的好時期。因此,在七月和八月期間,應該多吃一些能健脾的食物。為了健康可以吃更多的肉類食物,也可以吃白朮,山藥和白扁豆。為了保持脾氣,在夏季應多吃些豆類,這可以使脾氣健壯並促進溼潤。適合夏季使用的豆類包括:綠豆,可以清熱除溼,健脾;白扁豆,可以健脾;赤小豆可以健脾,養血,養心。紅米豆可以健脾和補血;黑豆可以滋養肝脾。

1、薏米

薏仁是植物薏苡仁的種子,薏米具有利尿利溼、抗癌、鎮靜鎮痛、抑制骨收縮、健脾洩瀉、祛麻痺、排膿等功效,還可以美容,還可以治療扁平疣等疾病。薏米是一種多年生植物,莖直立,葉披針形,其具有了很高的營養價值,它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歐洲,它被稱為生命健康的朋友。古人視大麥為天然寶藏,用於祭祀。現代人認為薏米是一種有營養的消暑佳品。它既可食又可藥用。薏仁是一種常見的中藥。它也是一種常見的食物。它是一種常見的利尿劑和吸溼劑。它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它可以消除皺紋,美白皮膚,治療褐斑,能使斑點消失並滋潤皮膚,它也被用作節食用品。另外,它對面部痤瘡和皮膚粗糙有明顯的作用,還具有吸收紫外線的能力。它的提取物可以添加到化妝品中以達到防曬和抗紫外線的作用。大麥本身具有保溼皮膚,美白,保溼和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調節月經和緩解疼痛,當應用於皮膚時,它具有天然的美白效果。它可以改善皮膚的新陳代謝和保溼功能,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薏米

2、茯苓

慈禧太后曾用茯苓作為重要的保健和長壽藥物。它不僅可以自己常食用,還可以製成餅,並獎賞給大臣們吃。其的味道平淡,溫和,具有健脾健胃,補腦健體,利尿利溼,安神,安神的重要功能。它被稱為中藥八寶之一。它不僅可以增強身體,還可以消除一些致病的因素,它是健脾消溼必不可少的中藥。

茯苓

3、木瓜

說到木瓜,大多數人可能會想到番木瓜。儘管木瓜具有增強脾胃的功效,但皺皮木瓜或者木瓜仍被用作藥物。其具有酸味,性溫,有很好的祛風除溼的作用,可以祛溼。對於風溼性肌肉攣縮,特別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肌肉攣縮,通常的治療方法是使用,還具有消食作用,可以用於消化不良症。

木瓜

4、砂仁

砂仁不僅是補脾健溼的中藥,還是生活中廣泛使用的香料。砂仁具有辛辣,溫和的性質,可回到脾,胃和腎臟的經絡,可以緩解溼熱和食慾,健脾和減輕腹瀉,調節氣。它具有消除溼氣和健脾的良好效果。在溫度上有很好的效果。古人認為它是使脾氣恢復健胃的重要藥物。因此,通常可以溼氣或氣滯痛引起的腹脹,以及脾胃的其他疾病,特別是對於那些因冷,溼氣停滯的人都可以常用。該產品可以溫暖胃,減輕嘔吐和腹瀉,加熱脾臟。

5、

砂仁

能夠補脾健溼的中藥有很多,上文只是對其中的幾例進行了講解。一些溼氣重的溼疹患者應當在日常飲食中禁食辛辣食物和發物的食物,多吃一些健脾趨勢的食物。

相關焦點

  • 溼熱夾雜,普通的祛溼方法不管用,不妨試試這兩味中藥
    隨著人們對養生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中醫的一些比較專業的知識,也慢慢「飛入尋常百姓家」了,比如「祛溼」這種調理方法,實際上在中醫領域是比較專業的,但如今已經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了,也許是因為許多人飽受著溼氣的困擾,才對「祛溼」越來越熱衷吧。
  • 科學養生 ▏祛溼最厲害的不是薏米,而是它!健脾抗衰老,每天都能吃~
    祛溼最厲害的不是薏米,而是它健脾抗衰老,每天都能吃~中醫認為溼邪是各種疾病的根本,會影響人體氣機,讓人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都可能出現疾病。中醫的很多典籍也都對芡實有所記載:《本草經百種錄》言「雞頭實,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腎之藥也。脾惡溼而腎惡燥,雞頭實淡滲甘香,則不傷於溼,質粘味澀,而又滑澤肥潤,則不傷乾燥,凡脾腎之藥,往往相反,而此則相成,故尤足貴也。」《 本草新編 》載「芡實,佐使者也,其功全在補腎去溼。
  • 脾有「3怕」,多吃「1果」,健脾祛溼,脾更舒服
    因此在養生過程中健補脾胃,在治療用藥過程中保護脾胃,就顯得尤為重要。脾有「3怕」,多吃「1果」,健脾祛溼,脾更舒服1、怕溼脾在五行當中屬土,土怕水,土能克水,所以說脾胃怕水,潮溼的環境會加重體內的溼氣,導致脾胃虛弱,要想養脾胃,首先要遠離潮溼的環境。
  • 祛溼最厲害的不是薏米,而是它!健脾抗衰老,每天都能吃~
    一般來說,只有熱性體質的人,才適宜用生薏米祛溼。中醫的很多典籍也都對芡實有所記載:《本草經百種錄》言「雞頭實,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腎之藥也。脾惡溼而腎惡燥,雞頭實淡滲甘香,則不傷於溼,質粘味澀,而又滑澤肥潤,則不傷乾燥,凡脾腎之藥,往往相反,而此則相成,故尤足貴也。」《 本草新編 》載「芡實,佐使者也,其功全在補腎去溼。
  • 綿茵陳蛇舌草煲鯽魚,祛溼健脾,營養又好喝!
    可見此時天氣較為多變, 正是乍暖還寒時候, 人體保健養生, 應以祛溼健脾為重。 (圖片來源網絡) 中醫食療 綿茵陳蛇舌草煲鯽魚 【功效】 清肝熱、祛溼困
  • 祛溼「法寶」已公布,不是青菜而是它,放開吃,能夠輕鬆祛溼減肥
    一、祛溼「法寶」已公布,不是青菜而是它,放開吃,能夠輕鬆祛溼減肥1、山藥溼氣重的主要原因是身體內脾胃運作能力下降導致的,脾臟主要運水,調理好脾胃,能讓身體快速排出體內多餘水分,山藥有著補腎益肺,補氣健脾的功能,生活中山藥的做法有很多種
  • 祛溼最厲害的不是薏米,而是……
    的確,薏米營養價值很高,且有很好的祛溼功效。但是,熟悉中醫藥知識的朋友都知道,用薏米祛溼一定要分清體質。一般來說,只有熱性體質的人,才適宜用生薏米祛溼。而對於寒性體質者,則適宜用炒薏米祛溼。如果您不能很好地為自己辨證,那麼,還真不如選用另一種祛溼佳品——芡實。
  • 紅豆薏米湯,怎麼吃才祛溼?
    中醫認為,「溼氣重則百病生」,三伏天如何祛溼是養生不可忽視的問題。作為祛溼的明星良方——紅豆薏米湯被廣為宣傳,許多人自行熬製,天天飲用,卻發現非但沒能祛溼,身體反而越來越沉重。其實,紅豆薏米湯怎麼用很有講究。
  • 一兩茯苓一兩金,茯苓和它很「合拍」,祛溼排毒,或能變身衣架子
    俗話說:「一兩茯苓一兩金」,由此可見,茯苓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堅持喝一些茯苓泡水,對身體有益,有助起到養生保健的功效,提高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保護個人健康。所以在平時,很多養生人士,也是熱愛喝一些茯苓泡水,不僅如此,常喝茯苓泡水,還可以收穫以下這幾個好處,一起來了解下。
  • 脾胃不好的人,要知道傷脾的3個因素,3法調理,健脾祛溼
    中醫養生裡,也有很多養胃的方藥。但大部分的胃不好,其實都和脾有關。所以,我們也能看到很多養胃的方藥,實際上就是健脾的方劑,或者說是在健脾的基礎上養胃。原因無它,因為脾胃同處中焦,脾為裡胃為表而已。那麼,有哪些傷脾的因素呢?
  • 四月,這道湯多做給家人喝,一周喝2次,健脾祛溼,養人對身體好
    四月溼氣重,這道祛溼湯多給家人喝,鮮香甘甜,祛溼養人體質變好。現在正是春夏換季,季節交替的時節,這個時候特別適合煲一些祛溼湯來喝。說到祛溼,很多人都會想到赤小豆、薏仁米和木棉花幹。這三樣食材對祛溼確實也是有不錯的效果。但除了它們之外,還有一樣食材對祛溼也是很有幫助的, 春天在田間地頭裡也能經常看到它。那就是:棉茵陳。學名也叫茵陳蒿、白蒿,別稱茵陳或綿茵陳。不同地區的叫法可能不大一樣。
  • 老中醫告訴你煮紅豆薏仁水的正確方法,祛溼對脾臟有好處
    去年,我為此去諮詢老中醫,除了開中藥外,老中醫還建議,可以經常煮些紅豆和薏苡仁水喝,這樣既能祛溼,又有一定的健脾作用。老中醫告訴你煮紅豆job的淚水的正確方法,祛溼健脾,常喝在夏天。雖然是單純的紅豆作業的眼淚,但要想熬出溼脾的效果,還是需要特別注意的,老中醫還告訴了我幾個關鍵。首先,在選豆時,雖然是紅豆薏仁水,但這裡並不是紅豆的真諦,而是赤小豆。
  • 7月溼氣重,多吃這4種水果,健脾祛溼,膚白貌美,吃出少女臉
    7月溼氣重,多吃這4種水果,健脾祛溼,膚白貌美,吃出少女臉自從進入了7月,天氣是越來越熱了,溼氣也是越來越重,這時候我們就是要多吃一些可以祛溼的食物,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可以祛溼的水果,常吃還有美容養顏的作用,7月溼氣重,多吃這4種水果,健脾祛溼
  • 胖子多「溼重」,根子在脾虛;三式「祛溼補脾法」,不做溼人!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溼」究竟是從哪裡來的,以及祛溼的幾個小妙方~一、溼的存在有三個因素1、因為吃了過多的油膩物,消化不了,堆積成溼;2、雖然沒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兒就膩住了,
  • 黃梅時節家家雨,哪些食物更祛溼?
    所以梅雨季節的飲食重點在健脾祛溼。梅雨季節天氣潮溼,對人體健康不利。合理飲食可以養生保健,那麼梅雨季節吃什麼呢?梅雨季節飲食重在祛溼,多吃健脾化溼的食物最合適。今天推薦6種適合梅雨季節吃的食物,讓你不再「溼漉漉」!01薏仁薏仁健脾除溼當首選。
  • 春季適合吃芽菜,選擇黃豆芽和綠豆芽,清熱解毒、健脾祛溼好處多
    在春季正是適合吃芽菜的季節,再加上有些芽菜還可以自己製作,如自製大蒜芽、綠豆芽、黃豆芽、豌豆芽等等,美味健康還具有多種養生功效。今天重點和大家說說,春季吃芽菜中的綠豆芽、黃豆芽,健脾祛溼、清熱解毒好處多。綠豆芽,是綠豆發出的芽菜 ,它是一種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再經過浸泡發酵後發出的嫩芽,就是我們食用的綠豆芽了。
  • 四君子湯健脾益氣,因何得名?有三個化裁要注意一下
    比如大家很熟悉的「四君子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味中草藥組成,從而起到健脾益氣之用。對於四君子湯這個名字,其實,很多人都有點滿頭霧水。為什麼這個方劑會用這樣的名字呢?如果將中醫中藥的理念和我們傳統的文化習慣結合起來,大家就不會覺得訝然了。
  • 春天這湯要多喝,健脾祛溼,比紅豆薏米水效果還好,常喝一身輕鬆
    春天雨水多,溼氣重,必須要祛溼,不然人總會感覺全身沉重,頭腦思緒無法打開。而且躺著總感覺全身都黏糊糊的,動也動不了,許多老毛病都出來了,讓人很是不舒服。或許有的人認為是身體虛了,所以就多吃些補身體的,結果身體不好,反而還出現更多的毛病。因為如果身體的溼氣不除,再好的食物,對身體也是浪費。
  • 脾虛百病生:脾有「三怕」,多吃「二果」,健脾祛溼一步到位
    脾臟不好的人,做好2件事,健脾祛溼1、適當運動中醫講:"動則生陽",即身體在運動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能,對於脾臟虛弱的人來說,有很大的益處。此外,運動也可以起到排汗的作用,可以將體內的溼氣同汗液一起排洩出去。
  • 這味藥是脾虛、痰溼的剋星,還能治療關節炎,脾虛溼氣重的人,別放過它
    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溼健脾,祛風散寒的作用。蒼朮其實是一種氣味芳香的中藥,它可以作為香囊的成分之一。 它藥性芳香、枯燥,性溫,因此來說有很好的祛溼氣,化濁氣的作用。就像是古籍《本草正義》中說的那樣「凡溼困脾陽,非茅蒼朮芳香猛烈不能開」,對於溼氣困脾,有很好的調理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