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百病生?脾有「3怕」,多吃「1果」,健脾祛溼,脾更舒服

2020-12-22 徐醫生談健康

為什麼說脾虛百病生?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脾是氣血生化的源泉,脾胃虛弱,氣血自然會出現不足,這是一個因果關係。

脾臟通過氣運化作用,可以把食物轉化為人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物質,以保證機體正常的功能,一旦脾胃虛弱,功能下降,就會導致人體「補給」不足而生病,所以說「脾胃一虛百病生」。因此在養生過程中健補脾胃,在治療用藥過程中保護脾胃,就顯得尤為重要。

脾有「3怕」,多吃「1果」,健脾祛溼,脾更舒服

1、怕溼

脾在五行當中屬土,土怕水,土能克水,所以說脾胃怕水,潮溼的環境會加重體內的溼氣,導致脾胃虛弱,要想養脾胃,首先要遠離潮溼的環境。

2、怕冷

秋冬季節來臨之時,氣溫越來越寒冷,這也會使脾胃受損,而且還會導致更多的溼寒之氣趁虛而入,要想保護脾胃就要做好保暖防寒工作。

3、怕思慮太多

情緒也會影響脾胃的健康,中醫認為憂思傷脾,如果一個人經常暗自憂傷,思慮太多也會導致脾胃虛弱,其中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

平時多吃「1果」,堅持兩個好習慣,健脾祛溼

1、多吃芡實

確實屬於中藥的一種,有補中益氣,固腎益精,延緩衰老的功效,平時可以選擇將芡實經過炒制之後,研磨成粉用來衝水喝,既能利尿消腫,還能健脾祛溼。

2、增加運動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既能提高抵抗力,而且還能促進循環,加速身體代謝,排除屍體當中的溼寒之氣,減輕脾的負擔,也能增強脾的運化能力。

3、醫生建議:每天喝杯祛溼茶

每天喝杯祛溼茶,我國養生茶的種類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對於脾虛的人來說,可以喝一些健脾祛溼的養生茶。

今天給大家找了一些容易去溼氣的食材,也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

紅豆:清心養神、健脾益腎功效

赤小豆:行血補血、健脾祛溼、利水消腫之效

薏米:消腫利溼、健脾養胃、解毒排膿、促進新陳代謝、促進消化、清熱利尿、潤腸通便等

橘皮:理氣化痰、健胃除溼

大麥:緩解便秘、提高免疫力、預防中風

甘草:清熱解毒、祛風除溼

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溼、清肝明目、消腫止痛

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

如果你堅持以上的食材泡的茶,每天喝一點,那麼對我們的健脾祛溼是非常有好處的,如你覺得配置以上的食材很麻煩的話,那建議使用茶包,茶包裡已經有了以上的一些食材,只需要放到開水裡泡一泡就可以直接飲用,非常的方便,也非常的便捷,很適合工作繁忙的人士飲用。

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卡片獲取,健康值得你的信賴!

以上三件事就是脾非常害怕的事情,所以想要保護脾胃健康一定要趁早避開,除此之外,脾虛也容易向你發出警告,信號一旦察覺,請及時進行調解。

相關焦點

  • 脾虛百病生:脾有「三怕」,多吃「二果」,健脾祛溼一步到位
    脾虛百病生:脾有「三怕」1、脾怕「溼」脾在五行中屬於「土」。按照五行的關係,土能克制水,那脾土為何還怕水溼呢?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以前的「築土為牆」。築牆的黃土不能過於溼潤,那樣大力促進的時候就會形成泥濘。
  • 脾有「三怕」,多吃「一物」,健脾袪溼容易很多!
    脾有「三怕」,多吃「一物」,健脾袪溼容易很多!脾虛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問題,當身體出現脾胃虛弱時,就會出現身體乏力,無精打採甚是難受,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溼氣是如何產生的,為何體內溼氣會越來越重?因此想要祛除體內溼氣,首先要保護好脾胃一、脾虛百病生:脾有「三怕」,多加了解,健脾祛溼一步到位1、脾怕「溼」「溼」是一種狀態,如果長時間待在陰暗潮溼的地方,或吃些油膩辛辣食物,都會造成脾胃傷害,導致脾虛溼氣加重,如果想要體內溼氣減少
  • 吃什麼可以補脾益氣?汪醫生:這4個健脾高手,便宜又好吃!
    導語:從中醫的角度來講,溼氣重是脾虛的表現,其中脾是我們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脾住運化,其中脾的作用能為身體提供食物水分等營養物質,但是脾胃一旦受到損害,其整個消化系統則就會出現問題,為此,當有疾病時需要積極的治療,其中吃藥調理只是一部分,那麼吃什麼可以補脾益氣呢?
  • 《黃帝內經》:「脾虛百病生」,脾虛的人,注做好意5個方面
    《黃帝內經》:「脾虛百病生」,脾虛的人,注做好意5個方面。人有五臟六腑,每一個都不可或缺。但是,在傳統養生裡,卻又根據四季的變化,需要隨時調整應季養護的臟腑。比如春養肝、夏養心等等。而五臟六腑裡,「脾」又是很特殊的一個。素有「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說法。
  • 科學養生 ▏祛溼最厲害的不是薏米,而是它!健脾抗衰老,每天都能吃~
    祛溼最厲害的不是薏米,而是它健脾抗衰老,每天都能吃~中醫認為溼邪是各種疾病的根本,會影響人體氣機,讓人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都可能出現疾病。因此,芡實特別適宜腎虧腰酸、白帶多的婦女,體虛小便失禁的小兒及夜尿多的老人,也可用於遺精早洩、慢性腹瀉的患者。中醫的很多典籍也都對芡實有所記載:《本草經百種錄》言「雞頭實,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腎之藥也。
  • 祛溼最厲害的不是薏米,而是它!健脾抗衰老,每天都能吃~
    而對於寒性體質者,則適宜用炒薏米祛溼。如果您不能很好地為自己辨證,那麼,還真不如選用另一種祛溼佳品——芡實。芡實祛溼比薏米還厲害芡實為睡蓮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實的成熟種子。新鮮的芡實生長在池沼湖泊中,和蓮藕、茭白、荸薺等8種植物並稱為「水八仙」,並有著「水中人參」的美名。
  • 給您支個招:脾有「恩人」,冬季學會吃,脾不虛,人或能長壽
    脾有「恩人」,如果你在冬天學會這樣吃,那麼不僅脾不虛,還有可能會讓你更加長壽。如果你經常吃一些山藥,那麼就可以出去脾胃的吸收和消化,對於人體中的情況也會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當然如果你實在不喜歡吃山藥的話,那麼你可以用山藥來煮粥,和米粥融在一起的山藥,口感上會有很大的改變。
  • 脾胃不好的人,要知道傷脾的3個因素,3法調理,健脾祛溼
    脾胃不好的人,要知道傷脾的3個因素,3法調理,健脾祛溼。在中醫臟腑理論裡,脾和胃是密不可分的。它們互為陰陽表裡。其中脾屬陰為裡,胃屬陽為表。但大部分的胃不好,其實都和脾有關。所以,我們也能看到很多養胃的方藥,實際上就是健脾的方劑,或者說是在健脾的基礎上養胃。原因無它,因為脾胃同處中焦,脾為裡胃為表而已。那麼,有哪些傷脾的因素呢?
  • 夏季蓮子這樣吃,補脾益氣,清火生津!
    對身體健康、無病痛的孩子來說,想要抓住陽氣旺盛的夏季補脾益氣,生機蓬勃的鮮蓮子確實更合適。 而對於體質虛寒,常常手腳冰涼的孩子來說,偏溫的幹蓮子是更佳的選擇。 白蓮子適合孩子,紅蓮子適合成人 白蓮子和紅蓮子的功效其實差不多,但白蓮子偏向健脾益氣,紅蓮子偏向和血養心。
  • 脾虛人易短壽,脾臟的「恩人」來了,經常吃一點,脾逐漸強壯
    若你的舌頭上有一層特別厚的舌苔,舌苔的顏色發白或者發黃,舌頭看起來有些肥大,舌頭兩側經常有牙齒的咬痕,舌頭表面有裂紋等,說明已經脾虛。脾虛除了會在舌頭上有所展現,也會反映到身體上。若經常有疲憊無力,四肢酸痛,怕冷又怕熱,肚子胖,皮膚發黃,大便不成形,容易腹瀉或長期便秘等表現,預示你已經脾虛了,要儘早健脾。
  • 胖子多「溼重」,根子在脾虛;三式「祛溼補脾法」,不做溼人!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溼」究竟是從哪裡來的,以及祛溼的幾個小妙方~一、溼的存在有三個因素1、因為吃了過多的油膩物,消化不了,堆積成溼;2、雖然沒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兒就膩住了,
  • 紅豆薏米湯,怎麼吃才祛溼?
    中醫認為,「溼氣重則百病生」,三伏天如何祛溼是養生不可忽視的問題。作為祛溼的明星良方——紅豆薏米湯被廣為宣傳,許多人自行熬製,天天飲用,卻發現非但沒能祛溼,身體反而越來越沉重。其實,紅豆薏米湯怎麼用很有講究。
  • ...方,生津健脾還安神|蓮子|健脾|西洋參|山藥|安神|紅蓮子_網易親子
    有什麼情況是不能吃蓮子的嗎?此時蓮子正當季,家長們可以抓住機會巧用蓮子,給寶寶清補。今天我們就好好系統說一說蓮子的用法。蓮子為「脾之果」健脾、生津、安神蓮子,味甘、澀,性平和,歸脾、腎、心經補脾止瀉,養心安神。
  • 養生有道,巧妙祛溼,淺談幾味能健脾祛溼的中藥
    因此,在七月和八月期間,應該多吃一些能健脾的食物。為了健康可以吃更多的肉類食物,也可以吃白朮,山藥和白扁豆。為了保持脾氣,在夏季應多吃些豆類,這可以使脾氣健壯並促進溼潤。適合夏季使用的豆類包括:綠豆,可以清熱除溼,健脾;白扁豆,可以健脾;赤小豆可以健脾,養血,養心。紅米豆可以健脾和補血;黑豆可以滋養肝脾。
  • 脾虛百病生,脾虛都有什麼症狀,多做三事,不怕脾虛
    1、手腳冰冷現在已經步入冬季了,有一部分人穿的衣服不少,身體沒感覺到冷,但是手腳卻一直涼涼的,有這種現象發生,往往就是脾虛生寒。在中醫中認為脾和肺是互相影響的,脾虛弱到一定程度後肺就容易出現氣短等肺氣虛的現象。5、食慾下降脾最怕溼,當溼氣侵入身體後脾是最容易受傷的,脾在體內主運化,有些人食慾沒問題,飢餓感十足,就是吃點東西後就有了飽腹感,這就是典型的脾強胃弱。
  • 夏天給寶寶用好這3個蓮子方,生津健脾還安神
    有什麼情況是不能吃蓮子的嗎?此時蓮子正當季,家長們可以抓住機會巧用蓮子,給寶寶清補。今天我們就好好系統說一說蓮子的用法。蓮子為「脾之果」健脾、生津、安神蓮子,味甘、澀,性平和,歸脾、腎、心經補脾止瀉,養心安神。在所有大家熟知的健脾食藥材中,蓮子深得「藥聖」李時珍的青睞,被稱為「脾之果」。
  • 祛溼最厲害的不是薏米,而是……
    的確,薏米營養價值很高,且有很好的祛溼功效。但是,熟悉中醫藥知識的朋友都知道,用薏米祛溼一定要分清體質。一般來說,只有熱性體質的人,才適宜用生薏米祛溼。而對於寒性體質者,則適宜用炒薏米祛溼。如果您不能很好地為自己辨證,那麼,還真不如選用另一種祛溼佳品——芡實。
  • 肝木克脾土!春天脾胃不好怎麼養?
    最近,身邊的家人、朋友出現脾胃問題的不少,有拉肚子的、不想吃飯的、吃了脹氣的。一細想,原來是春天來了,這可是最需要養護脾胃的季節。《黃帝內經》說「春主肝」,肝主生發,生發過了會化火,而生發不出,鬱在體內也會化火。而肝木克脾土,這都會影響脾胃功能。
  • 脾虛生百病,脾越來越虛,和什麼有關?提醒:佔一個就該健脾了
    現代的生活中,十個人中有九個人都會出現脾虛的症狀,但是了解和知道該怎樣治療的人少之又少。01脾虛和什麼有關係?1.疾病影響有時候身體上有疾病的存在,也會導致脾虛。比如有腎炎,胃炎等疾病的,病情很容易會牽連到脾臟。因為整個身體的臟器都屬於是一個大系統,系統中任何的小病小痛都會導致大系統損傷,所以出現異常沒有及時的處理,會給脾帶來健康上的問題。
  • 溼氣困脾得此則開,痰溼瀰漫得此則化,還能健胃安脾,闢時疫之氣
    蒼朮既能祛溼又能健脾胃,所以適合於中焦脾胃溼濁大而產生的脾胃不和,這類人主要是因為溼濁而脾胃氣機失調,因此有肚子中感覺脹滿、不愛吃飯、大便稀薄或者不成形、返惡酸水、感覺沒有力氣的亞健康表現,這類人養生可用蒼朮為主,輔以厚樸、陳皮、甘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