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百病生,脾虛都有什麼症狀,多做三事,不怕脾虛

2020-12-17 芒夏健康

脾在體內主運化,統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是當之無愧的「氣血生化之源」。人在出生後身體的各個臟腑都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養,所以脾又被稱為「後天之本」。對於攝入體內食物的消化吸脾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至於身體出現的腸胃疾病大多都有脾臟的影響。

1、手腳冰冷

現在已經步入冬季了,有一部分人穿的衣服不少,身體沒感覺到冷,但是手腳卻一直涼涼的,有這種現象發生,往往就是脾虛生寒。

2、身體肥胖

肥胖的人一般來說並不是身體素質好,而是體質虛弱。體質虛弱及時由脾胃虛弱導致的,因為脾胃虛弱會導致身體新陳代謝減慢,減弱機體活力,這就導致身體消化營養的能力減弱,從而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

3、貧血

脾胃虛弱的人貧血也會找上門,今天就簡單說一說貧血容易引起的常見症狀。三天兩頭的頭暈目眩,容易生氣心情不好,鬱鬱寡歡,甚至還會導致患上抑鬱症。

4、胸悶氣短

在早上剛起床是,如果經常胸悶其規範、頭昏腦脹,這一般就是脾胃虛弱導致的。在中醫中認為脾和肺是互相影響的,脾虛弱到一定程度後肺就容易出現氣短等肺氣虛的現象。

5、食慾下降

脾最怕溼,當溼氣侵入身體後脾是最容易受傷的,脾在體內主運化,有些人食慾沒問題,飢餓感十足,就是吃點東西後就有了飽腹感,這就是典型的脾強胃弱。

6、舌苔厚黃

舌苔變化也是脾虛的一個典型外在表現,舌苔白厚,溼潤一般就是體內有寒,舌苔厚膩發黃一般是體內有溼熱,還有一種是赤紅無苔的表現,則說明身體的過熱傷陰了,另外脾虛的患者還有舌頭邊緣有齒痕的表現。

多做三事,不怕脾虛

1、多運動:

長時間坐著很傷脾,脾主肌肉四肢,如果在生活中養成合理的運動習慣,不僅可以促進脾經氣血運行,還有著一定的醒脾健脾效果。但是現在天氣冷了,不要劇烈運動避免出大汗,以防溼氣入侵身體傷脾。

2、多歡笑:

思慮傷脾,「脾在志為思」,在平時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多笑,不要悶悶悶不樂,還可以用一些音樂來配合平時的生活,早上可以聽一些輕快的音樂、中午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晚上聽一些悠揚的音樂,這樣也可以對脾胃起到幫助。

3、多食補:

食補,是中醫很常用的健脾方法。如茯仁末,9種健脾食材熬製而成,既簡便又可以幫助脾胃。平常堅持多用茯仁末這類食物食補,對脾胃虛弱很有幫助,可以促進脾胃健運。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脾虛百病生」,脾虛的人,注做好意5個方面
    《黃帝內經》:「脾虛百病生」,脾虛的人,注做好意5個方面。人有五臟六腑,每一個都不可或缺。但是,在傳統養生裡,卻又根據四季的變化,需要隨時調整應季養護的臟腑。比如春養肝、夏養心等等。而五臟六腑裡,「脾」又是很特殊的一個。素有「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說法。
  • 脾虛百病生:脾有「三怕」,多吃「二果」,健脾祛溼一步到位
    脾虛百病生!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是氣血生化的源泉,脾胃虛弱,氣血自然會出現不足,這是一個因果關係。有些人會出現氣血虛弱問題,自己的氣血為何虛弱,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脾虛百病生:脾有「三怕」1、脾怕「溼」脾在五行中屬於「土」。按照五行的關係,土能克制水,那脾土為何還怕水溼呢?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以前的「築土為牆」。築牆的黃土不能過於溼潤,那樣大力促進的時候就會形成泥濘。
  • 脾虛,人就廢了一半?什麼是脾虛,脾虛該如何調理,醫生告訴你
    其實從中醫上來講,脾才是維持人體活動的根本,大家都知道一句古話「能吃是福」,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人需要進食食物來維持基本的生命活動,而脾,則是從食物進入人體開始,直到排洩出去後整個過程的中心環節。所以我們也會常說,脾虛,人就廢了一半。接下來我們就重點了解一下脾虛,以及如何調理。什麼是脾虛?
  • 脾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有人說脾虛人就廢一半?早調理早好
    那麼,脾虛是什麼意思呢?在中醫理論中脾虛是指脾氣損耗過多,所造成的一系列身體臟器功能失調的生理現象。脾虛包含運化失常導致身體營養不足,體液過於分散排不出去,從則導致體溼痰多。中醫認為,脾是人體的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生化的源頭。所以,一旦脾虛,健康就會受到影響。
  • 想減肥,得先治脾虛:改善脾虛痰溼,中醫有3個建議
    妙姐經常看到身邊三十多歲的朋友這樣描述自己:全身無力.總感覺困;大便不成形;月經量少,特別怕冷;喝了水一會兒就上廁所,而且會很頻繁;腹部脂肪多。其實,這都是脾虛的表現,一個人如果好像喝水都會長胖,總是頂著一個大肚子,這並不是因為真的肥胖,而是「虛胖」。
  • 導致脾虛的原因有多種,脾虛不能隨便補
    而一旦脾的生理功能被破壞,人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就稱之為「脾虛」。導致「脾虛」的原因有很多,表現也多種多樣。 1 脾氣虛 病因:飲食不節,憂思勞累,久病重病,素體脾虛(天生體質脾虛)都可能導致脾氣虛。 表現:食後腹脹,食慾減退,大便溏稀,倦怠乏力,神疲懶言,面色萎黃,排便無力。
  • 如果身體出現脾臟虛弱或者脾臟損傷,會有什麼樣的症狀?
    五臟肺腑對人體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它們在身體裡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但大家對脾臟關注不高,很容易被人忽視,脾在身體裡主要水化運轉,以及幫助消化吸收等。但是脾臟受如果到損傷,對身體健康有很大威脅,還會對身體裡其他器官髒成影響,有句俗話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脾虛百病生」。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保護好脾臟,文章最後有中醫教大家的幾招「冬季養脾法」,保護脾臟。 如果身體出現脾臟虛弱或者脾臟損傷,會有什麼樣的症狀?
  • 脾虛百病生?脾有「3怕」,多吃「1果」,健脾祛溼,脾更舒服
    為什麼說脾虛百病生?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是氣血生化的源泉,脾胃虛弱,氣血自然會出現不足,這是一個因果關係。脾有「3怕」,多吃「1果」,健脾祛溼,脾更舒服1、怕溼脾在五行當中屬土,土怕水,土能克水,所以說脾胃怕水,潮溼的環境會加重體內的溼氣,導致脾胃虛弱,要想養脾胃,首先要遠離潮溼的環境。
  • 脾虛、體溼、體寒的區別
    所謂脾虛,為中醫名詞術語。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於布散而生溼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脾虛證是指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證,其病情比較繁雜,主要有嘔吐、洩瀉、水腫、出血、經閉、帶下、四肢逆冷、小兒多涎等臨床表現。
  • 脾虛招大病,長期脾虛的人,得留心身體的3個表現,儘快調理
    還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有聽過脾虛,很多時候身體出現問題都是由於脾虛所引起的,大家平時對於一些大的臟器例如肝臟、胃部、心臟、大腦等實質性器官都比較好宗師,卻往往忽視了脾胃,殊不知脾為後天之本,具有運化津液、輸送營養物質、統血等作用,如果脾胃出現了問題,會導致體內的痰溼加重、營養不良等症狀。
  • 脾虛的人,身體會有3處「不對勁」,會變大,若你也是,儘快補脾
    脾虛之人,往往身體三處會「變大」,如果你中了,需及時補脾。脾虛之人,舌頭往往會變「大」,看起來肥肥的,上面還會有齒痕,不妨伸出你的舌頭,照著鏡子看一看,如果你符合,需補脾了。這三個表現還是比較明顯的,只要你多細心一些,是能夠發現的。如果你符合,不妨儘早補脾。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的祛除溼氣、調理脾臟呢?
  • 為什麼中國人最容易「脾虛」?原來有這3大根源
    按照五行學說,火生土,火是土之母,心思過重的人自然胃口不好,容易生病。如果從現代醫學角度分析,是精神壓力所致,大腦皮層對下層的指揮失靈了或者出昏招了,中國人更擅長用腦子,甚至用心術,這就增加了「脾氣」受損的機率。中醫說的脾,是主肌肉的,「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多是脾虛,肌肉的過勞和過逸都會影響到脾。
  • 脾虛不能隨便補,對症健脾效果好!脾怕的5件事,大家別再做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脾虛問題實在是非常普遍,脾虛也會給身體帶來很多的問題,有沒有更多有關脾虛的知識呢?毫不誇張地說,十個人去看中醫,九個都會拿到「脾虛」的診斷。而脾又為人的「後天之本」,說明人在出生後,生命活動的延續和精、氣、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實,均有賴於脾主運化的生理功能。
  • 這味藥是脾虛、痰溼的剋星,還能治療關節炎,脾虛溼氣重的人,別放過它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溼氣重,而確實現在由於飲食方式等的變化,很多人存在著溼氣重的問題。再加上今年的疫情,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與溼氣具有密切的關係,所以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味除溼氣效果特別好的藥材——蒼朮。
  • 經常放屁,是脾虛還是肝不好?醫生告訴你,並附上改善屁多的方法
    但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感覺自己的屁,在某一個時間段變多了,如果旁邊沒人的時候還好,如果有人就會顯得非常的尷尬,部分人認為經常放屁是脾胃的問題,也有一些人認為是肝臟的問題,這就讓一些人非常的疑惑,經常放屁,到底是哪裡有問題?醫生帶大家了解一下。
  • 胖子多「溼重」,根子在脾虛;三式「祛溼補脾法」,不做溼人!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溼」究竟是從哪裡來的,以及祛溼的幾個小妙方~一、溼的存在有三個因素1、因為吃了過多的油膩物,消化不了,堆積成溼;2、雖然沒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兒就膩住了,
  • 中醫坦言:脾虛的人,至少4個毛病!記住3個妙方,脾胃變強大!
    當脾胃出現虛弱現象時,不僅會給身體帶來不適的症狀,睡眠不佳、身體狀態差、食慾不佳等,還會引起一些慢性疾病。反之,若脾胃健康,身體內的氣血也會供應充足,身體健康也會有所保障。中醫坦言:脾虛的人,身體至少會出現4個毛病!
  • 秋季喝什麼茶好?分清上火、便秘、脾虛、氣血不足,喝對茶更健康
    秋季氣候比較乾燥,雖然出汗也少了,但是喝水少不了,尤其是喜歡喝茶,喝茶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有些人是有個人偏好,有些人喝茶比較隨便,有什麼就喝什麼,很多人的胃不舒服就跟喝茶也有關係,秋季容易上火,身體會出現肝火旺、便秘、脾虛等情況,所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對應的茶品,就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秋季喝什麼茶好?分清上火、便秘、脾虛、氣血不足,喝對茶更健康。
  • 脾虛人易短壽,脾臟的「恩人」來了,經常吃一點,脾逐漸強壯
    若你的舌頭上有一層特別厚的舌苔,舌苔的顏色發白或者發黃,舌頭看起來有些肥大,舌頭兩側經常有牙齒的咬痕,舌頭表面有裂紋等,說明已經脾虛。脾虛除了會在舌頭上有所展現,也會反映到身體上。若經常有疲憊無力,四肢酸痛,怕冷又怕熱,肚子胖,皮膚發黃,大便不成形,容易腹瀉或長期便秘等表現,預示你已經脾虛了,要儘早健脾。
  • 慢性咽炎老不好,「元兇」是脾虛!老中醫送你幾個咽炎秘方
    其實從中醫來講,五臟的功能是相互影響的,任何一個臟腑出了問題,都可能導致肺失宣肅、肺氣上逆,從而引發咳嗽。現在是咽炎的高發期。有朋友給我們留言:「我有慢性咽炎2年多了,經常犯病,試過各種方式,但用處都不大!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