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們總是覺得脾不重要,畢竟它很少會出現什麼問題,一般只會聽到腎不好、肝臟不好的,但很少聽到有人說脾不好的。但現在我們會發現脾臟是「金字塔」般的存在,它負責食物和體液的運化,一旦脾臟出現問題,身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脾虛之人,往往身體三處會「變大」,如果你中了,需及時補脾。
01舌頭「變大」
想必很多人看過中醫,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會通過觀察舌頭來判斷病情。可能在很多人看來,舌頭的作用就是品嘗食物的味道,但實際上,它也能反映脾胃是否健康。脾虛之人,舌頭往往會變「大」,看起來肥肥的,上面還會有齒痕,不妨伸出你的舌頭,照著鏡子看一看,如果你符合,需補脾了。
02身體「變大」,或者說是浮腫
吃的太多身體變胖是正常現象,但如果吃的很少,還變胖了,就需要引起警惕了。你所謂的胖,可能不是胖,只是浮腫而已,而這種現象多半是脾虛導致的溼氣過重。脾臟負責水分的運化,如果脾臟出現了問題,代謝就會變慢,本該代謝出去的水分無法排出,只能滯留在體內,水分增加會導致浮腫。
03肚子變「大」
生活中有不少人,明明四肢很纖瘦,但肚子看起來卻像是懷孕一樣。可能部分人認為肚子大是吃得太多堆積的脂肪,也可能是喝啤酒喝出來的「啤酒肚」,但脾虛也會導致肚子變大。和身體「變大」是一樣的道理,體內溼氣過多,排洩不出去的水分堆積在肚子上,就會顯得肚子很大。
這三個表現還是比較明顯的,只要你多細心一些,是能夠發現的。如果你符合,不妨儘早補脾。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的祛除溼氣、調理脾臟呢?
補脾不妨從飲食入手,脾虛和飲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日常經常吃一些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會刺激脾臟,加重脾臟負擔,繼而導致脾虛。想要改善脾虛,不妨多吃一些可健脾的食物,例如烏雞、薏仁、紅豆等等,這些食物不僅能調理脾虛,也有助於溼氣的排出,可以讓脾臟恢復健康的狀態。日常飲食要注意營養均衡,食物多元化,涼性的食物少吃,是有利於脾臟健康的。
從運動入手也是相當不錯的一種方式,讓自己動起來可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可以促進溼氣的排出,提高脾臟的運化能力,時間久了,各種不良的症狀會逐漸消失。大家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每天運動半小時左右,可起到不錯的調理效果。出現脾虛症狀時,一定要多加注意,只有它健康了,機能才能正常的運轉,因此可別小看脾臟,發現異常時,需及時調理。改善脾虛,可通過飲食,也可以通過運動,選擇適合的方式來改善,可以保持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