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上,先天之本在腎,脾則為後天之本,「主運化,升清化濁」。在大家的常識中,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臟腑,因為它是負責全身血液運送的器官。其實從中醫上來講,脾才是維持人體活動的根本,大家都知道一句古話「能吃是福」,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人需要進食食物來維持基本的生命活動,而脾,則是從食物進入人體開始,直到排洩出去後整個過程的中心環節。所以我們也會常說,脾虛,人就廢了一半。接下來我們就重點了解一下脾虛,以及如何調理。
什麼是脾虛?
實際上脾虛並不是特指某種疾病,它和西醫上所說的實體器官不同,脾在中醫上是一個概念,指脾經相關的功能區域。它是指圍繞脾氣虛損而產生的一系列的和脾臟密切相關的病理現象或病症。比如說「脾氣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脾陽虛」等各種症狀,而因為脾系統包括了胃、口、唇、肉等,所以脾虛會導致大家生化之源不足,因此90%以上的腸胃疾病也都和脾虛有關係。
如何調理脾虛?
1,適量吃一些紅棗
紅棗是許多女性喜歡的食物,因為含有大量的鈣鐵物質,所以可以對貧血或者骨質疏鬆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而且其中含有的蘆丁物質,還可以軟化血管,保護血管健康。不過很少人知道,它對脾虛來說也是一種不錯的滋補食物,從食性上來講,它「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可以對脾虛引起的食少、洩瀉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所以脾虛的人可以煮一些紅棗粥之類,隔三差五吃一次,調理脾虛的症狀。
2,儘量不吃寒涼食物
脾是納物化生氣血的重要場所,所以調理脾虛必要談到飲食,正所謂「辯證施食」,脾虛的人一定要避開寒冷之物。大家都知道的寒性食物有苦瓜、香蕉等,這個我就不做贅述了,我要說的是空心菜、萵苣、茄子這些家常菜,很多人不知道它們也是寒性食物,所以在脾虛後依然吃很多,以至於脾虛的症狀加重。所以想要改善脾虛,這些食物一定要少吃。另外,鴨肉和牛奶在大家的常識中是溫補身體的食物,然而這些食物「味厚滋膩」,所以容易阻礙脾的正常運化功能,脾虛的人要少吃點。
3,避免思慮傷脾
很多時候在你患了疾病後,醫生常常建議要保持心情愉悅,只說了可以幫助病情恢復,卻沒有和大家講一講其中的道理,其實在中醫上的說法,這是由於「脾在志為思」,當大家思慮過重的時候,就會傷害到脾,尤其對於脾虛的人來講,造成的影響更大,所以脾虛的人在生活中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來解壓,避免壓力太大而思慮過多,下班後儘量少想工作上的事情,在休息的時候也不要因為一些煩心事兒輾轉反側。良好的心態是調理脾虛的最佳「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