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傳統中醫有一句話,叫做「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學習中醫的時候,我就問老師,這裡頭的「正氣」,到底指的是什麼氣?
老師告訴我,這裡頭的正氣,含義多種多樣。可以說,只要是對人體有益的氣,都是正氣。但說到底,就是脾胃之氣。
我點點頭,但依舊不太明白。直到後來,我親眼目睹了這樣一張醫案,才算徹底理解老師的話。
記得那是我剛剛參加工作那會兒,隨老師一起出診。
有一回,我老師接到會診的邀請。他帶著我一起去,見見世面。
這是一個什麼患者呢?是一個男性,年38歲。
別看年齡不但,但是體質特別差,愛感冒。最近四年來,是幾乎每隔十幾天就感冒一次。每次感冒,歷時很久,少則10天總有,多則半個月,最後在多種藥物的幹預下逐漸好轉。但沒過多久,再犯。
每一次發病,都咳嗽、多痰。胸悶、氣緊、畏寒怕冷,四肢發軟,有時候還伴隨便溏。
後來,為了擺脫頻繁感冒之苦,這個人用上了各種調節免疫力的製劑,效果都很不好。
這個人有錢,撂下狠話:哪怕傾家蕩產,也要找最好的專家來給我看。
於是,我老師就被請過去了。不是說我老師是「最好的專家」,而是說,我老師當時有一定的名氣,而且用純中醫的方法治病,和西醫迥然不同。或許,他老人家能有辦法吧。
到醫院去了,刻診見患者面色發黃,頭髮不榮,舌體偏胖,舌苔白厚而膩,舌質發淡,脈象滑濡,舌尖邊嫩紅。
我老師隨即就對患者說:「你啊,正氣太弱了。這些年,沒少吃吃喝喝吧」?
他說是這樣。他喜歡喝啤酒,尤其是涼啤酒。而且幾乎每次發病,都在喝啤酒以後。
我老師說,你再有錢,也不能不顧自己的身體,今後必須把啤酒戒了。然後,他老人家給出了一個主意——
蓮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各100克,扁豆100克,茯苓、白朮、山藥各200克,人參200克,炙甘草200克,陳皮100克。所有這些,打成粉,攪拌均勻,做成散劑。每天用30克,加入雞蛋1到2枚蒸雞蛋羹服用。
我老師說,這辦法可以補正氣。如果覺得麻煩,可以直接找成藥服用。
說完,我老師帶著我回去了。
結果怎麼樣?這個患者連服一個月。這一個月,沒感冒!這是他萬萬沒想到的。只不過,在這個一個月裡頭,晚上出汗比較多,舌尖有些紅。至於說大便,已經成為條狀了。我老師這個時候做了少許變化,就是原方裡頭加入麥冬100克,沙參200克,繼續研粉混合服用。
這樣,再用一個月,還是沒感冒,身體不適基本全部消失。
後來,聽說這個患者在今後的一年時間裡,僅僅感冒2次,自服感冒藥以後3天痊癒。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從頭跟你說說吧。
我前面談過了,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這是老祖宗的話。
你看這個病人,動不動就感冒,一感冒就不愛好。這說明什麼?說明他正氣太弱了,所以邪氣才對他反覆侵襲。
那正氣又是什麼?前文提到了,說到底,是脾胃之氣。
你看這個人,愛喝涼啤酒,是不是傷脾?面黃、舌體胖、舌質淡、舌苔白厚而膩、脈滑濡,大便不成形,這是不是脾虛之徵?
脾生氣血,為營衛之氣的化源。脾土能生肺金,肺為輸布、運行營衛之氣的動力。脾虛,肺也虛。脾肺之氣不強,則營衛之氣輸布失常,正氣被削弱,你不多病才怪呢!
你看這個人,每次發病,在喝啤酒之後。為什麼?啤酒傷脾。你再用啤酒,一次又一次地自我削弱正氣啊。
這時候怎麼辦?你去找一個辦法,脾肺通治,補脾+補肺,把營衛之氣、正氣培補起來,不就好了嗎?
我老師用的,其實很簡單。你仔細看,就是參苓白朮散配伍。參苓白朮散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頭的配伍,很有名。其中,蓮肉、薏苡仁、扁豆、茯苓、白朮、山藥、人參、炙甘草健脾益氣,利溼止瀉。陳皮、砂仁行氣消脹,令補而不滯。桔梗引脾氣上行入肺,使得培土能生金,實現脾肺同治。這就是基本意圖。
再後來,這個人有了一點熱邪,體現為舌尖紅、脈偏數,於是加入麥冬和沙參來養陰。
這就是來龍去脈。
所以我說,這個醫案裡的配伍,是正氣凌然的配伍,是讓人少生病的配伍。這個醫案,是通過健脾胃而治療反覆外感,值得借鑑。
也許你會問,同樣是健脾固表,用玉屏風散(黃芪、白朮、防風)行不行?我說,不行。因為就健脾這件事兒來說,它遠不及參苓白朮散。患者的狀態說明,不用健脾除溼、補中養肺之策,難以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把這個經驗寫出來,供我的讀者朋友參考。如果您生活中也遭遇類似的困擾,不妨參考此文,在專業人士當面辯證指導下,用文說裡的經驗調治。
其次,我想讓您明白。脾胃之氣,是人的正氣之本。固護脾胃之氣,就是固護正氣。這一點請千萬別忘記。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