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溼邪是各種疾病的根本,會影響人體氣機,讓人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都可能出現疾病。
比如,導致心肝脾肺腎五臟功能失調,引發皮疹等皮膚性疾病;引起肥胖,增加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可見,溼氣對身體傷害眾多。那麼,要怎樣才能祛除溼氣呢?
很多人會選擇薏米。
的確,薏米營養價值很高,且有很好的祛溼功效。
但是,熟悉中醫藥知識的朋友都知道,用薏米祛溼一定要分清體質。
一般來說,只有熱性體質的人,才適宜用生薏米祛溼。而對於寒性體質者,則適宜用炒薏米祛溼。
如果您不能很好地為自己辨證,那麼,還真不如選用另一種祛溼佳品——芡實。
芡實祛溼比薏米還厲害
芡實為睡蓮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實的成熟種子。
新鮮的芡實生長在池沼湖泊中,和蓮藕、茭白、荸薺等8種植物並稱為「水八仙」,並有著「水中人參」的美名。
在南方,芡實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物,它還有一種被大家熟知的名字,叫「雞頭米」。
現代藥理研究認為,芡實含蛋白質、澱粉、脂肪、胡蘿蔔素及維生素B1、B2、C等豐富的營養物質,為人體提供能量,保證體內營養所需成分。
此外,芡實能提高人體血清胡蘿蔔素的濃度,減低肺癌、胃癌的發生率,有防癌的作用。
同時,有實驗表明,其活性成分參與人體免疫調節及抗衰老機制。
中醫認為,芡實甘、澀,性平,歸脾、腎經。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的功效,用於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等。
因此,芡實特別適宜腎虧腰酸、白帶多的婦女,體虛小便失禁的小兒及夜尿多的老人,也可用於遺精早洩、慢性腹瀉的患者。
中醫的很多典籍也都對芡實有所記載:
《本草經百種錄》言「雞頭實,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腎之藥也。脾惡溼而腎惡燥,雞頭實淡滲甘香,則不傷於溼,質粘味澀,而又滑澤肥潤,則不傷乾燥,凡脾腎之藥,往往相反,而此則相成,故尤足貴也。」
《 本草新編 》載「芡實,佐使者也,其功全在補腎去溼。夫補腎之藥,大多潤澤者居多,潤澤者則未免少溼矣。芡實補中去溼,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補真水,與諸補陰藥同用,尤能助之以添精,不慮多投以增溼也。」
意思是說,芡實是很難得的兼具祛溼、健脾、補腎的日常食材。
要知道,脾怕溼氣,而腎怕燥氣,如果祛溼過猛,容易有點燥,而補腎太過,又容易太潤而生溼,而芡實就沒有這個煩惱了。
所以醫書講,芡實是真正可以每天都食用的祛溼食材。
芡實怎麼吃?
1、水煮芡實
在《東坡養生集》裡,記載蘇東坡要每日含服10~20粒芡實。
即取煮熟的芡實數粒,放入口中緩緩地咀嚼,直至滿口唾津,再鼓漱幾遍,然後徐徐咽下。
2、芡實核桃糊
材料:
芡實粉、山藥粉各30g,核桃肉20g,紅棗3枚。
製法:
將核桃肉打碎,紅棗去核備用。芡實粉、山藥粉加水適量,打糊,置於火上邊煮邊攪拌,再入核桃肉、紅棗肉,煮熟成糊狀,調味即可食用。
適宜人群:本品具滋補脾腎,固澀精氣。一般人均可食用,尤適合體弱小兒及體虛老人。
3、芡實雞蛋糖水
材料:
鮮芡實100克,雞蛋2個,黃冰糖、桂花(幹)少許。
製法:
1.鮮芡實洗淨,加適量清水,與黃冰糖一同放入鍋中,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10分鐘。
2.打入雞蛋2個,再煮3分鐘。
3.最後撒上桂花幹,稍攪拌有香氣飄出即可關火。
適宜人群:補脾止瀉,適合腹瀉過後及胃痛頻發的人食用。
小貼士: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芡實收斂作用較強,便秘、尿赤患者及婦女產後均不宜食用。
猜你喜歡
長寧又一老小區完成精品小區建設!快看有哪些大變化長寧這個市級「人工智慧示範應用場景」,究竟藏有多少「黑科技」?岐山村48號老洋房,家有喜事!驚豔!泉口路新增6大景觀,美圖先睹為快!100%同意!3部交付,終圓「加梯夢」!來源:養生中國
原標題:《祛溼最厲害的不是薏米,而是它!健脾抗衰老,每天都能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