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之外,這份重磅大獎名單上還有這些天津面孔!

2020-12-10 中國日報網

今天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上午,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大會在京舉行。三代半導體(氮化鎵)創新團隊等10個團隊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牌,另有28人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258人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評選表彰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獲獎者。編輯查詢發現,這份獲獎名單中,有多位學者來自天津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樹新;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王黎明;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天津科技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程博聞。

張伯禮同志(天津中醫藥大學)

張伯禮長期從事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工作。

王樹新同志(天津大學)

王樹新曾帶領團隊歷經十餘年自主研發新型混合驅動水下滑翔機「海燕」。

王黎明同志(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

王黎明現任中核集團首席專家、戰略與管理諮詢委員會委員。核燃料專用設備的攻關人。

陳軍同志(南開大學)

陳軍在能源材料化學、納米材料與高能電池、氫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工作。

程博聞同志(天津科技大學)

程博聞在紡織、纖維材料研究領域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分管過科研、校產、外事等多方面工作。

表彰決定全文如下: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中國科協 科技部 國務院國資委關於表彰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獲獎者的決定

人社部發〔2020〕39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科協、科技廳(委、局)、國資委,有關中央和國家機關人事人才司(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幹部局,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和各全國學會聯合體: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廣泛開展創新爭先行動,進一步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程中奮勇爭先砥礪建功,樹立新時代國家科技創新領域的楷模,表彰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決定,授予三代半導體(氮化鎵)創新團隊等10個團隊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牌;授予丁健等28名同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並享受省部級表彰獎勵獲得者待遇;授予丁奎嶺等258名同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希望受到表彰的全國創新爭先獎獲獎者,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徵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國創新爭先獎獲獎者是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創新團隊的傑出代表,是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突出貢獻的排頭兵、領航者。廣大科技工作者要以獲獎者為榜樣,堅定創新信心和決心,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搶抓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立潮頭,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緊扣經濟發展和民生急需把準科技創新的著力點,創造更多「從0到1」的原創成果,加速產業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為加速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各地區各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雙創」匯聚眾智,加快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增強科技創新內生動力,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要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鼓勵和支持人才創新創業創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匯聚磅礴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附件

1.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牌獲獎團隊名單

2.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獲獎者名單

3.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獎者名單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中國科協

科技部

國務院國資委

2020年5月29日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牌獲獎團隊名單

(按團隊名稱首字筆畫排序)

三代半導體(氮化鎵)創新團隊

大跨拱橋關鍵技術研究團隊

廣州醫科大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研究南山團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災害醫學救援與傷病救治創新團隊

水下發射大型固體運載火箭研製團隊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院

武漢雷神山醫院抗疫團隊

空間飛行器系統研發團隊

復興號動車組研發創新團隊

高超聲速強預冷空天動力研究團隊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獲獎者名單

(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 健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馬 林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信息科學研究院

王紅陽(女)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巴桑旺堆(藏族)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

龍 騰

北京理工大學

付小兵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仝小林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馮小明

四川大學

馮江華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

向 濤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杜 斌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李蘭娟(女)

浙江大學

肖文交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辛萬青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張伯禮

天津中醫藥大學

陳士林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陳孝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金黎平(女)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胡 豫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俞書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唐玉華(女)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黃才發

江西省尋烏中學

黃璐琦

中國中醫科學院

常兆華

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

彭志勇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焦宗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樊會濤

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

薛 瀾

清華大學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獎者名單

(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奎嶺

上海交通大學

丁鋼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

於貴瑞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萬賢綱

南京大學

馬冠生

北京大學

王 華

大理大學

王 威

安徽省泗縣第三中學

王 潔(女)

國家癌症中心

王 浩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

王 韜

上海市東方醫院

王開雲

西南交通大學

王雲鵬(滿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王華平

東華大學

王齊華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王沛芳(女)

河海大學

王松靈

首都醫科大學

王嶽飛

浙江大學

王樹新

天津大學

王香增

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王愛勤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王海斌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王彬文

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

王智彪

重慶醫科大學

王福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王黎明

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

王耀南

湖南大學

支修益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車慧正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成分與環境氣象研究所

牛 勇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

介萬奇

西北工業大學

方創琳

新疆大學

孔令義

中國藥科大學

鄧中亮

北京郵電大學

鄧景輝

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

厲彥虎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

龍偉民

中機智能裝備創新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

龍麗娟(女)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盧煜明

香港中文大學

葉文才

暨南大學

葉叔華(女)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田懷玉

北京師範大學

田建軍

內蒙古農業大學

付 琨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代正華

華東理工大學

包振民

中國海洋大學

馮 起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馮仲科

北京林業大學

馮曉峰

中國建設銀行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邢衛紅(女)

南京工業大學

呂金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朱 軍

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

朱 坤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

朱恆銀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

劉 良

華中科技大學

劉 浩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劉 輝(女)

故宮博物院

劉書傑

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

劉玉玲(女)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劉加平

東南大學

劉光華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

劉仲華

湖南農業大學

劉保延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數據中心

劉新華

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

江桂斌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湯 群

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祁成年

塔裡木大學

孫長凱

大連理工大學

孫公權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孫立寧

蘇州大學

孫建設

河北農業大學

孫斌勇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嚴建華

浙江大學

嚴浙平

哈爾濱工程大學

嚴景華(女)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嚴新平

武漢理工大學

蘇東林(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蘇新寧

南京大學

杜雄明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李 雲

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李 玉

吉林農業大學

李天來

瀋陽農業大學

李為民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

李術才

山東大學

李召良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李勁東(壯族)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

李建生

河南中醫藥大學

李洪文

中國農業大學

李賀軍

西北工業大學

李得天

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

李欲曉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

李清泉

深圳大學

李道亮

中國農業大學

楊為民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楊遠柱(土家族)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楊樹興

中國兵器工業第二○三研究所

楊曉明(藏族)

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肖忠良

南京理工大學

吳豐昌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吳貝貝(女)

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

吳玉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

吳安華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吳志強

同濟大學

何建梅(女)

四川省宜賓市農業農村局蠶業管理站

何祖華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餘家國

武漢理工大學

鄒小波

江蘇大學

冷文軍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冷勁松

哈爾濱工業大學

閔慶文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汪 暉(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宋仁德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宋爾衛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宋徵宇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

宋保維

西北工業大學

張 軍

廈門大學

張 宏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張 政

廣東省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張 琨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

張 翼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

張一敏

武漢科技大學

張小松

電子科技大學

張衛華

西南交通大學

張衛紅

西北工業大學

張友軍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張文宏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張志儉

哈爾濱工程大學

張志願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張應龍

陝西省神木市生態保護建設協會

張阿漫

哈爾濱工程大學

張國防

福建農林大學

張金良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張建鋒

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

張柏楠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

張頌民

中南建築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張繼賢

國家測繪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

張雪霞(女)

華北製藥集團新藥研究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張銘志(女,滿族)

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

陸 林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陳 軍

南開大學

陳 志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陳 錢

南京理工大學

陳山枝

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陳子江(女)

山東大學

陳日新

江西中醫藥大學

陳發虎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陳發棣

南京農業大學

陳政清

湖南大學

陳冠銘

海南省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

陳莉莉(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陳新軍

上海海洋大學

陳德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邵 峰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邵漢彬

澳門科學館

苑偉政

西北工業大學

羅先剛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

羅勝聯

南昌航空大學

金 奇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周 欣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周 峰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周 琦

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周小秋

四川農業大學

周衛健(女)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周忠和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周晉峰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

周雪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周緒紅

重慶大學

鄭海學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

單忠德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宗敦峰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趙中偉

中南大學

趙新全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郝麗娟(女)

青海紅十字醫院

郝愛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胡 鬱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

胡欽勇(土家族)

湖北省武漢市漢南區人民醫院

胡海嵐(女)

浙江大學

胡德文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茹振鋼

河南科技學院

鍾彩虹(女)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段文暉

清華大學

侯 旭

廈門大學

侯文邦

河南科技大學

侯仰龍

北京大學

侯建民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

饒 宏

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施 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施 斌

南京大學

姜周華

東北大學

洪家光

中國航發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

祝小平

西北工業大學

姚 穎(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姚建民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

賀 泓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徐 星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徐 濤

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

徐 麟

新疆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徐衛華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徐兵河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徐明崗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徐銘恩

杭州捷諾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凌 祥

南京工業大學

高允旺

福建省順昌縣大曆鎮三農服務中心

高新波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郭 旭

大連理工大學

郭華東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唐丹玲(女)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黃 震

上海交通大學

黃三文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

黃長玲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黃文杰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

黃玉東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黃路生

江西農業大學

曹 彬

中日友好醫院

曹務春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

龔啟勇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常俊標

河南師範大學

崔 鵬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崔世平

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

康紅普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康豔榮(女)

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

梁玉斌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柔遠鎮農技站

提 布(藏族)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

彭年才

西安交通大學

彭孝軍

大連理工大學

葛世榮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董佳家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董紹明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董新洲

清華大學

蔣昌俊

同濟大學

韓金林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程 京

清華大學

程傑成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程榮輝

中國航發瀋陽發動機研究所

程博聞

天津科技大學

焦新安

揚州大學

曾 嬿(女)

江蘇蘇洪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謝 鵬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謝小冬(回族)

蘭州大學

謝曉亮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路保平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

褚景春(蒙古族)

國電科技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蔡秀軍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端義宏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譚文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譚旭光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譚明生

中日友好醫院

譙仕彥

中國農業大學

樊海寧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

潘 偉

清華大學

潘一山

遼寧大學

潘國君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霍 勇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戴 航

青海省西寧市科學技術局

戴立忠

聖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戴民漢

廈門大學

魏一鳴

北京理工大學

瞿禮嘉

北京大學

瞿金平

華南理工大學

原標題:《張伯禮之外,這份重磅大獎名單上還有這些天津面孔!》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抗疫前線 張伯禮院士收到了這份特殊的生日禮物
    臨危受命「這份信任是無價的 絕對不能推」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正在天津忙於指導疫情防控的張伯禮,接到了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飛赴武漢的通知。1月27日,作為中醫醫療救治專家,張伯禮隨中央指導組乘機抵達武漢。說到來武漢時的情形,張伯禮一時哽咽難言。
  • 降魔迎來通衢日 張伯禮團隊班師返津
    4月16日,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返津。實習生王濤/攝人民網天津4月16日電 (崔新耀、陶建)今天下午5時許,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乘坐高鐵抵達天津。抵津現場,張伯禮院士受到熱烈歡迎。
  • 天津將再添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張伯禮任主任
    天津中醫藥大學是實驗室的依託單位,須為實驗室建設提供實驗用房、科研儀器設施、科研經費等必要的基礎條件,並在人才引進和培養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實驗室建設運行期內,天津中醫藥大學5年提供不低於5500萬元基地建設和運行經費,主要用於實驗室設備購置、條件保障、日常運轉、自主研究和對外合作交流,支持實驗室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給予相對獨立的科研自主權和人事決定權。張伯禮為實驗室主任組分是什麼?
  • 張伯禮偷拍照,真相令人淚目……
    一張張伯禮照片背後的故事衝上熱搜,引發熱議這是一張學生偷拍老師的照片疫情發生後張伯禮衝到武漢抗「節目中,不僅張伯禮哭了觀眾也都紛紛哭了為了湖北人民,把膽留在武漢1月26日,大年初二晚,正在天津指導防疫的張伯禮院士接到國家疫情防控指導組電話,要求當晚到武漢。
  • 張伯禮院士身體力行弘揚科學精神
    一往深情講述抗疫故事 肝膽相照詮釋愛國情懷  2020年5月16日,央視《開講啦》欄目復播的第一期,特別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通過雲錄製的方式講述武漢抗疫故事。此前,5月12日,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主辦天津市大中小學「抗疫第一課」專題報告會,邀請張伯禮院士通過網絡直播方式主講。
  • 張伯禮在武漢最新解答
    昨日,「人民英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疫情後第二次回到武漢,肯定武漢疫情防控成果。得知武漢將於11月11日至11月14日舉辦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張伯禮院士預祝大會圓滿成功。00:00/00:0010月19日,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公益宣傳片登陸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本屆健博會將於11月11日至14日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 摘除膽囊手術後張伯禮對兒子說:不用來看我,看好你...
    他本想保守治療,因為「武漢保衛戰」正到叫勁的時候,還有那麼多人等待救治,但負責為他治療的專家態度堅決:「您不能再拖了,必須手術!」2月18日,為張伯禮手術時發現,他的膽囊已經化膿、膽管結石嵌頓壞疽了……張伯禮在武漢時,兒子張磊也報名要求參加醫療隊。張磊是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2月21日,他帶領第十二批天津支援湖北醫療隊增援武漢江夏方艙醫院。
  • 張伯禮院士回應8所中醫藥大學被除名:雙方缺乏溝通
    近日,世界醫學院校名錄(World Directory of Medical Schools,WDMS)將我國北京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貴陽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山西中醫藥大學、雲南中醫藥大學等8所中醫藥大學除名,引發輿論持續關注。
  • 張伯禮院士入選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
    從武漢一線抗疫走過來的張伯禮院士,默默地貢獻著中醫人的力量,從2020年初到現在,他一路走來,以他的正直、樂觀、甘於奉獻,體現了真正的中醫人特有的優秀品質,走進了千千萬的你我心中。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正在天津指導抗疫的張伯禮院士接到國家防控指導組電話,臨危受命,當晚奔赴武漢一線。4月16日下午,張伯禮院士返回天津。72歲的張伯禮院士在抗疫一線整整奮戰了82個日夜。
  • 人民英雄張伯禮做客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的貢獻被寫進歷史讓人振奮
    10月23日,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做客成都中醫藥大學,帶來了主題為《弘揚抗疫精神 堅定文化自信》的抗疫專題報告。張伯禮談到中醫藥在此次抗疫中的貢獻已經被寫進了歷史,他表示「我(的努力)不是給中醫藥爭地位,是給中國人民爭一條生路」。能夠容納200多人的會場座無虛席,1個多小時的報告,掌聲不斷。
  • 2020寶寶樹金樹獎產品類大獎揭曉 這份種草清單請收好
    盛典現場,寶寶樹直播間將全程線上直播,知名母嬰零售商樂友、貝貝熊旗下總計超五百餘家線下門店也將共同見證金樹獎盛典的高能場面。  在歷時一個月的緊張角逐、評選後,2020年金樹獎年度口碑類大獎、行業類大獎以及年度品質類大獎、人氣類大獎等獎項正在逐漸揭曉。與此同時,寶寶樹正式拉開「雙十二大促」序幕,眾多角逐金樹獎的爆款單品被提前「劇透」,成為寶爸寶媽的絕佳選擇。
  • 中國女排公布20人集訓名單 天津女排三大將入選
    天津北方網訊:1月21日,中國排球協會公布了新一期的中國女排20人大名單,其中天津女排隊員姚迪、李盈瑩以及王媛媛三人成功入選。在20人大名單中有17名球員參與首期集訓,集訓時間為1月30日(大年初六),集結地點為北京。  郎平將繼續擔任新一期中國女排總教練,20名隊員除了天津女排姚迪、李盈瑩以及王媛媛外,遼寧隊也有三人入選,分別為丁霞、顏妮、胡銘媛。山東女排王夢潔、楊涵玉與梅笑寒三人入選,其中梅笑寒是本期中國女排唯一新鮮面孔。
  • 盤點| 天津要過生日啦!還有這些好事你要知道!
    10天津醫藥集團混改落地12月19日,泰達控股旗下津聯控股攜手上實集團,舉行天津醫藥集團混改籤約儀式,標誌著醫藥集團混改落地,天津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又斬獲新的重大成果。16天津489家A級放心藥店公示近日,天津市市場監管網站上公示了天津市2020年藥品零售企業A級(放心藥店) 的名單,共489家。(詳情)
  • 等我們都能出門了,2020還有這些重磅演唱會等著我們
    #疫情結束後最想去的地方#、#疫情結束後最想見的人#......這些微博熱搜無一不寄託著大家對疫情過後的希冀。是啊,我們要對未來抱有希望,相信疫情總會過去的,等我們能出門了,就把所有的擁抱、飛行都補上,畢竟2020還有這些重磅演唱會在等著我們呢。
  • 2020大中華區艾菲獎獲獎名單重磅揭曉 全場大獎實至名歸
    在頒獎典禮上,2020大中華區艾菲獎金、銀、銅獎的獲獎名單,全場大獎和實效排名榜單依次揭曉,來自全球商業最具影響力的領軍人物、領先企業代表、國際組織代表、知名專家學者、中國明星城市領導等領袖一起,共同見證了這一榮耀時刻。
  • 天津要過生日啦!還有這些好事你要知道!
    門和4門加裝電梯工程同時開工,整個工程預計將在12月底完工,明年1月初1號樓的居民就可以用上電梯了。  先期在15家社區醫院試點的基礎上,明年起將逐步擴展到全市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020年藥品零售企業A級(放心藥店)的名單,共489家。
  • 張伯禮:尤其這幾天能不回的先別回
    1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做出解答。 張伯禮院士認為,近期我國出現了多點零星散發病例,但一旦發現就能夠很快控制,很少傳到三代,證明我國對於疫情防控的經驗和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 【近期疫情出現零星散發 張伯禮:12月中旬到明年1月底仍屬高危時段...
    2020-12-17 19:43:58來源:FX168 【近期疫情出現零星散發 張伯禮:12月中旬到明年1月底仍屬高危時段】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認為,近期我國出現了多點零星散發病例,但一旦發現就能夠很快控制,很少傳到三代,證明我國對於疫情防控的經驗和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 「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雲宣講:「人民英雄」張伯禮講述抗疫故事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作題為《中醫藥抗疫與核心價值觀的優勢》的演講,介紹了中醫藥抗疫的巨大貢獻,強調了中國制度的優越性。疫情期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要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發揮中醫藥治未病、辨證施治、多靶點幹預的獨特優勢。
  • 剛剛,湖北發布重磅名單!隨州這些集體和個人上榜!
    剛剛,湖北發布重磅名單!隨州這些集體和個人上榜!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重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