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幼主柴宗訓禪位給趙匡胤之後,柴氏家族在宋朝處於什麼地位

2020-12-22 歷史真鑑

在古代,亡國之君的下場一般都不是太好,甚至會死得很慘。不過也有很多例外,比如漢獻帝劉協,退位後被封山陽公,在自己的封地上頤養天年,逍遙快活。在五代十國時期,後周幼主柴宗訓也被迫將皇帝位禪讓給了趙匡胤,那麼柴宗訓以及柴氏家族在宋朝的待遇怎麼樣呢?

柴氏家族,無奈禪位的命運

公元960年,在一場十分奇妙的而有趣的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被迫當上了皇帝,儘管這個皇帝到底是被迫還是自己樂意在歷史上還有很大的爭議,但是趙匡胤確實以此為起點,成為了一位偉大的開國帝王。

在當上皇帝之後,對於禪位於他的柴宗訓以及柴氏家族,趙匡胤的心中應該有過很多個想法,經過穩妥的思慮後,趙匡胤還是決定要善待柴家人

根據記載,趙匡胤登基之後沒有幾年,在太廟之中就立起了一塊趙氏子孫世世代代都應遵守的誓言石碑,這塊石碑上的第一條就寫得很清楚:

柴氏子孫,即便犯了罪,也不可以受到肉體上的刑罰,除非犯了謀反的大罪,否則不得判處死刑,即便謀反,也要賜一杯毒酒體面地留個全屍死去,不能像正常犯死罪的人一樣,送到菜市口砍頭,更不可以連坐。

從上述的事實來考慮,趙匡胤對於柴家還算不錯的,柴氏家族有著很多亡國的家族不曾有過的優待,那麼趙匡胤如此厚待的原因是什麼呢?

心中有愧還是另有所想?趙匡胤是怎麼想的

大致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解讀。

首先是趙匡胤奪取皇位心中有愧。作為後周的將領,趙匡胤的奪位,帶有明顯的不正當性。後周兩代君主,郭威和柴榮對趙匡胤都不薄,要不然趙匡胤也不會有都檢點的位置,也不會有能夠奪位的實力。

而趙匡胤在周世宗柴榮死後,欺凌柴家孤兒寡母,無所依靠。奪取皇位,從道德的正當性來講,無論怎樣都是說不過去的。所以肯定要多給柴家一些補償。

另一個方面,給予柴家優待,其實相當於反客為主,從道德的低點到了道德的制高點。

作為一個已經成功奪取皇位的人,柴氏家族的性命都已緊緊攥在趙匡胤的手裡,生殺都將由他來決定。

趙匡胤表現出了高風亮節的氣度,可以讓天下人看到,這位君主是一位仁君,對於對自己的皇位有威脅的柴氏家族都放了一馬,對於天下肯定也會寬仁。

就這樣,趙匡胤從奪權的篡位者變成了站在道德制高點的聖人。

而趙匡胤心內的盤算也是很明白的,柴氏家族已經沒有了威脅,給一個沒有任何實權的爵位並不會有什麼大不了的。

"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柴氏家族

有了政策,那麼實際的施行又怎麼樣呢?

從歷史中,我們可以尋找答案。有宋一朝,對於柴氏家族的待遇只能說是一般。絕對算不上優厚。

文藝作品《水滸傳》中,虛構出了一個柴家子孫,柴進,他的手中擁有丹書鐵券,擁有免死的特權,而且身份顯赫,誰見了都得給幾分薄面。文藝作品中的虛構存在於現實中嗎?

俗話講,防人之心不可無,口頭上的宣稱與現實中的事實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雖然沒有趕盡殺絕,但是也絕對算不上是善待。

中國古代有一句成語"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正好可以用來形容在宋朝柴氏家族的特殊處境。

退位之時,柴宗訓才是一個八歲的小孩。結果活到20歲的時候莫名其妙地就死了。他死後,爵位就被降低,從王爵降成了公爵。而柴宗訓的兒子也是莫名其妙的死了,這下子,柴家已經絕嗣,連繼承爵位的人都沒有了。

從這時候起,柴氏子孫在史書中就失去了記載,直到百年以後的宋仁宗年間才被想起,想要重新冊封。

但柴家直系已經絕嗣,只能從旁系之中找尋一個繼承人,最後被封為了"崇義公"。

到北宋末年,崇義公隨著徽欽二帝被擄到了五國城,崇義公再一次無人繼承。其後,宋高宗在柴家的遠房中又尋找到了繼承人,算是有了個繼承的人。直到南宋滅亡。

交出了江山的柴家就像一個被皇帝任意把玩的吉祥物一般,雖然生活得不錯,但是也絕不能算作很好。宋朝官方嚴令,柴家子孫是不允許參加科考的,也就斷絕了柴家子孫重新掌握權力的可能,至於像《水滸傳》中的描寫,那不過算是小說家的藝術加工而已。

相關焦點

  • 宋朝第一代皇帝「趙匡胤」不僅是歷史上的一位明君,而且戰功赫赫
    宋朝第一代皇帝「趙匡胤」不僅是歷史上的一位明君,而且戰功赫赫,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始入宦途,受柴榮(後周世宗)器重,於徵伐南唐時屢建戰功。柴榮病重時,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周恭帝即位後不久,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
  • 趙匡胤在皇宮發現柴榮幼子,趙普等勸他除掉,他是如何處置的?
    後周世宗柴榮去世後不到半年,趙匡胤就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奪了後周江山,逼著後周恭帝柴宗訓退位,宋朝由此建立。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給自己的子孫定下了祖訓三條,其中第一條就是:「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趙匡胤畢竟是從孤兒寡母手中奪了後周江山,反了老領導,對老領導的後代有所善待也算是彌補心底的愧疚。
  • 趙匡胤登基後,所立的「勒石三戒」,對宋朝來說到底是好是壞?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政治家,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剛登基不久,就在太廟裡面刻下一塊石碑。要求後代繼位的皇帝,必須被一個不識字的太監帶著觀摩石碑。那麼石碑上面到底刻了什麼?當金人攻下汴京之後,這個秘密才水落石出。原來石碑上刻的是「皇帝守則」。即著名的「勒石三戒」:「一是不殺柴氏子孫,如果他們謀反,就在監獄裡讓他們自盡,不能公開殺掉;第二,不殺士大夫,尤其是那些諫臣;第三,不加農田之賦。
  • 趙匡胤為何採取「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為何又遭後人質疑?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年),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 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借帶兵北上應對所謂「遼國入侵」之機在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後又迫使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建立了大宋政權。
  • 宋朝滅亡,是趙匡胤引起的禍端嗎?
    最終北宋滅亡於「靖康之恥」和南宋滅亡於「崖山之戰」,至此宋朝徹底成了歷史雲煙,中國歷史上也第一次完全淪陷於外族。 宋朝滅亡,趙匡胤之禍? 據記載,崖山之後宋朝的戶籍簿上的漢人幾乎被屠戮殆盡,曾經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科技、科舉等等皆被打破或停滯,因此便有史學家稱「崖山之後無中國」。
  • 宋朝和明朝為什麼都在正月初四建立?正月初四有什麼習俗?
    我們先來看看初四這一天有什麼習俗? 迎神接神: 宋朝建立在正月初四,完全是因為巧合。 顯德七年(960年)的正月初一,後周人民本沉寂在一片歡度新年的祥和氣氛之下中,但是北漢和遼國卻趁機發兵,邊關請求支援,這樣的消息,讓剛剛登基年僅八歲的皇帝和年輕的符太后也慌張起來,在與大臣們合計之後,於是派趙匡胤前去率兵北上禦敵,並給予調動全國兵馬的權力。
  • 戲言宋祖(番外十)王溥在陳橋兵變中支持趙匡胤,為何沒有被重用
    在陳橋兵變的過程中擁立趙匡胤的文武大臣基本上都受到了重用,尤其是作為策劃者的趙普成為宋朝第一任宰相,而且長期處於獨相狀態,可謂是位高權重。而王溥作為功勞僅次於趙普的文臣,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反而連副宰相的地位都保不住,這種反差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從當時的史料記載來看,分析王溥沒有被重用的原因,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
  • 趙匡胤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句話中提到了四個人,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今天要討論關於宋太祖趙匡胤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話題。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涿郡。趙匡胤生於五代十國這一亂世,年輕時因為看不慣漢隱帝的所做所為而大鬧勾欄院,最後被迫離開家鄉出去闖蕩。
  • 為何只有宋朝把皇帝稱「官家」,而不是稱陛下或皇上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大宋王朝。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傳18帝,國禎319年,宋朝有一點和別的朝代不一樣,宋朝把皇帝稱「官家」,而不是稱陛下或皇上?這又是為什麼呢?
  • 周世宗皇子失蹤之謎——趙匡胤政治權謀揭秘
    趙匡胤沒有殺害他們,他們也沒有夭折,而宋王朝建立後,首都開封沒有發生過動亂,當然不可能因動亂而死去。趙宋王朝以善待柴氏後人著稱,幾百年中不斷封柴家後人為崇義公、宣義郎,史不絕書,名聲赫赫的皇子怎麼會「不知所終」?本文通過對文獻資料和新出土的墓誌的研究,找到了其中一個兒子的下落,確認:他被趙匡胤送給大將潘美作了侄子。
  • 後周末帝柴宗訓,陳橋兵變時為何大臣們沒人站出來替他說話?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後周世宗柴榮因病去世,繼位的是他年僅七歲的兒子,周恭帝柴宗訓。結果,小皇帝龍椅還沒坐熱乎,就發生了著名的陳橋兵變,他被迫把皇位「禪讓」給了禁軍統領趙匡胤。柴宗訓是後周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皇帝。
  • 他是陳橋兵變裡唯一被殺的後周將領,趙匡胤深感痛惜
    唐朝滅亡後,中國進入了長達70年的混亂、分裂時期。70年間,產生了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5個王朝,和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南漢、南平、北漢10個割據政權,它們被稱為「五代十國」。這些王朝和國家的壽命極為短暫,多則五六十年,短則十幾年,如曇花一現。 為什麼五代十國的壽命普遍很短暫呢?
  • 陶谷幫趙匡胤草擬禪讓詔書,這是依樣畫葫蘆嗎?為何趙匡胤用陶谷...
    陶谷就是個投機分子,他在後周做官做得順風順水,一看趙匡胤要篡位,二話不說提筆就要給周恭帝寫禪讓詔書,因此有了迎立之功,被趙匡胤封為禮部尚書。 可是他這個禮部尚書,其實沒什麼實權,也就給皇帝草擬一些聖旨。
  • 歷史上,趙匡胤從七歲的柴宗訓手上搶奪皇位,為何沒人指責?
    此時的趙匡胤身為後周武將之首,深受皇恩,不僅沒有扛起輔佐幼主的責任,反而是趁著後周天子新喪,主少國疑的機會,於陳橋兵變,效仿後周太祖郭威黃袍加身,篡取了柴家天下。說實話,趙匡胤這種行為,無論誰聽了都會嗤之以鼻。不僅以下犯上,忘恩負義,還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實在不是英雄之舉。
  • 趙匡胤黃袍加身留下一秘密,九皇帝口口相傳,北宋滅亡才真相大白
    我們都知道,皇帝若是奪了政權,天下一統後,必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消除舊勢殘餘,如此達到防止餘黨作亂,擾亂民生。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後,殺人達到視如草芥的地步,不僅如此,文武百官,假若在朝堂上有一絲讓他不滿意,便會將其斬殺丟於宮門前,手段乾脆利落,不帶有一點含糊。假若生在明朝,就算了當了高官,命卻朝不保夕,還不如個小平民來得踏實。但是,宋朝就不一樣了,相較於明朝,宋朝就顯得仁義多了。
  • 50多年換了14個皇帝,趙匡胤憑啥能奠定宋朝300年基業?
    而宋太祖趙匡胤卻是五代十國的終結者,並且寶座坐的穩穩噹噹。他有什麼過人能力?是天時地利人和都有?我們先來看看趙匡胤其人。現在都有「富二代」、「拆二代」、「官二代」等等稱呼,那麼趙匡胤就是名副其實的「軍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