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對平臺經濟反壟斷是應時之舉

2020-12-16 澎湃新聞

來論|對平臺經濟反壟斷是應時之舉

張梅芳

2020-12-12 10:35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經濟工作,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此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簡稱《徵求意見稿》),擬對平臺經濟領域開展反壟斷監管,旨在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反壟斷成為平臺經濟領域的關鍵詞之一。

從我國網際網路平臺經濟的發展歷程看,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湧現了一批千億美元級的平臺龍頭企業,它們幾乎融入到我們所有人的生活中,不管是網絡購物、支付,還是出行打車、外賣餐飲,都很難離開上述龍頭企業的服務,它們通過持續不斷的科技創新,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便利。

從上述平臺龍頭企業的發展路徑看,除了成立時間較早的幾家頭部企業,多數是通過不斷併購發展壯大的。

按照產業組織理論,自由競爭階段是無序競爭狀態,整體效率是最低的,通過市場併購,從自由競爭過渡到壟斷競爭,再到寡頭壟斷,不管是市場運行效率還是資源配置功能,都會得到進一步提升,適度壟斷帶來的壟斷收益,也會刺激進一步的創新。各大網絡平臺的快速發展,讓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市場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兼併收購做大做強應該得到鼓勵。

但是,在各大平臺企業發展壯大以後,由於網際網路產業具有典型的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特徵,容易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龍頭企業更容易濫用市場地位優勢,通過強迫商戶或者用戶「二選一」、不公平價格行為、低於成本銷售、限定交易、差別待遇等手段,擠壓競爭對手的空間,但此舉無疑也傷害了平臺消費者的利益。

更有甚者,部分平臺不惜利用人性弱點牟取暴利,例如以普惠金融為名向不具備還款能力的人高息放貸,誘導沒有消費能力的人超前消費,由此引發出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平臺企業的立身之本是打造平臺,進一步發展則要靠公正、開放和多元,但從現實發展看,部分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消費者實行差別化定價;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優勢,非正常排擠和打壓競爭對手,讓平臺不再平等。平臺企業應是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提供服務進而獲取自身價值的經濟實體,通過企業的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的良性發展,然而「平臺不平」現象的出現背離了平臺經濟的初心。

「平臺不平」現象同平臺過度追求利益最大化有關。梳理各個平臺的發展路徑可以發現,資本的力量已經裹挾了網際網路平臺。各大平臺的壯大,離不開資本力量的推動,但是資本逐利的本性是把雙刃劍。最大化地獲取利潤,最大程度地推高公司的估值,然後包裝上市後讓資本變現,已經是很多公司的標準流程。在包裝上市過程中,往往還會有業績對賭條款,如果被投企業業績不達預期,就要給資本方以補償。在巨大壓力之下,對於資本方來說,相對於沒有強制約束力的公平而言,利潤最大化才是最優選項。

目前我們已經步入數位化時代,各大網際網路平臺已經相當於國家的公共基礎設施,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也應該考慮承擔相應的公共責任,降低整個社會的運行成本。當網絡頭部企業追逐利潤最大化傷害到社會整體利益時,與時俱進的監管就顯得至關重要。為了公眾的共同福祉,通過出臺反壟斷法,用法律成文的方式,去限制資本力量對社會福利的侵蝕,正當其時。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也是應時之舉。

(作者系華東政法大學傳播學院講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反壟斷,平臺經濟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平臺經濟的反壟斷指南來了!
    反壟斷執法機構將根據平臺經濟的發展狀況、發展規律和自身特點,強化競爭分析和法律論證,不斷加強和改進反壟斷監管,增強反壟斷執法的針對性、科學性。(三)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維護平臺經濟領域公平競爭,引導和激勵平臺經營者將更多資源用於技術革新、質量改進、服務提升和模式創新,防止和制止排除、限制競爭行為抑制平臺經濟創新發展和經濟活力,有效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動力,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列評論丨平臺經濟發展進入新窗口期,反壟斷...
    《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的出臺,將是我國推進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領域競爭政策立法的一個重要步驟,它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我國網際網路平臺企業自由放任、野蠻生長的階段正在過去,新的階段正在開啟。未來將發生兩方面明顯變化:一是更完善的監管,監管會在必要時走向前臺,果斷制止和處罰不正當競爭行為和壟斷行為。
  • 劍指大型網際網路平臺!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開始徵意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徵求意見稿的出臺是為預防和制止平臺經濟領域壟斷行為,引導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促進線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同時意見指出平臺是指通過網絡信息技術,使相互依賴的多邊主體在特定載體提供的規則和撮合下交互,以此共同創造價值的商業組織形態。平臺經濟是指由網際網路平臺協調組織資源配置的一種經濟形態。
  • 中外專家建言平臺經濟反壟斷 籲規範「市場守門人」
    (經濟觀察)中外專家建言平臺經濟反壟斷 籲規範「市場守門人」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王恩博)隨著平臺經濟在全球範圍內崛起,由此滋生的一些平臺壟斷行為侵害消費者利益、影響公平競爭,也引起各方警惕。
  • 何為平臺經濟反壟斷中的「獵殺式併購」
    溫世君/文中國作為全球三大反壟斷轄區之一,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下稱「反壟斷指南」),一改過去20多年的包容審慎監管,而今強調「加強科學有效監管」。經營者集中是潛在的執法重點領域之一。
  • 劉曉春:數字經濟時代的反壟斷要建立在行業監管基礎之上
    閱讀時間:4分鐘一、反壟斷會不會影響數字經濟的發展?對於這個問題不能簡單的說一定影響或一定不影響,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怎樣來進行反壟斷,要客觀的理性的來分析所謂數字經濟或者數字平臺的壟斷。首先,不能把數字經濟和平臺簡單的合二為一,混在一起講。單純強調數字經濟的特點,認為最好寬容、不要反壟斷,這可能會出現一些偏差,所以首先要把問題搞清楚。
  • 強化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重要前提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的八大重點任務之一是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未來將重點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搜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從平臺經濟角度看,只有做到強化反壟斷、遏制不正當競爭、規範數據搜集使用管理,才能從根本上保障網絡消費者合法權益。首先,消費者是壟斷行為的最終受害者。壟斷行為目的之一就是攫取壟斷利益,在消除市場競爭對手的基礎上,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單一平臺,或多平臺協同價格。
  • 法制網評:強化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重要前提
    法制網評:強化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重要前提 2020-12-23 20:27:40,明年的八大重點任務之一是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 專家評阿里被立案調查:強化反壟斷監管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
    依法對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的網際網路企業立案調查,是加強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的具體體現  時建中: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說明網際網路行業不是法外之地。反壟斷法適用於所有主體,不論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企業,在反壟斷法面前一律平等對待。
  • 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公開徵求意見:降低壁壘,促進更多主體...
    來源:北京商報11月10日,據市場監管總局消息,為預防和制止平臺經濟領域壟斷行為,引導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促進線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市場監管總局起草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經濟日報:加強反壟斷監管是國際慣例
    12月16日至18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是明年重點任務之一,這是中央層面近一個月內第三次部署反壟斷工作。事實上,面對網際網路這個「超級平臺」,世界各國和經濟體反壟斷執法機構均採取了強硬的監管態度和制約措施,加強反壟斷監管成為全球趨勢。
  • 全景掃描|「數字經濟下的平臺壟斷」圓桌會議在上海舉辦
    具體而言,規制首先應當突破行為主體之限制,將具備相對市場優勢地位的企業也納入相關的法律進行規制。從效率和公平兩方面的角度充分考量限制競爭政策效果和企業經營需要的正當理由是否成立。必要時還應當借鑑證據發現制度,強化當事人證據出示義務,以緩解原告對對方當事人證據收集的困難。
  • 對網際網路「超級平臺」加強反壟斷監管是國際慣例
    據了解,歐盟近三年來對其開出的反壟斷處罰的金額已累計超過90億美元。 11月10日,印度反壟斷監管機構宣布已對谷歌展開反壟斷調查,理由是谷歌涉嫌濫用其Play Store的主導地位在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市場推廣其支付服務。12月10日,法國對谷歌開出1億歐元的罰單。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兩百字定調反壟斷 專家:二選一潛規則將出清
    不過,不同於政治局會議14字定調,此次對於「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內容細化至近200個字: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
  • 適當放寬基金牌照限制是應時之舉
    站在擴大金融開放的大格局來看,適當放寬基金牌照限制是順應市場化發展之舉。在最新公布的2020年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中,金融業對外資的所有股比限制全部取消,這不得不讓國內同業思考新的經營思路。在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過程中,外資金融機構大多是綜合經營,放開機構準入之後,內外資機構一視同仁,此時適當放寬基金牌照限制、推動金融混業發展是順勢而為。
  • 平臺反壟斷是為了公平和公正?平臺經濟扼殺了小微企業的夢想?
    平臺反壟斷是為了公平和公正?平臺經濟扼殺了弱小企業的夢想?幾大購物消費平臺沒有網際網路核心原創技術, 只是運營模式的創新,依託中國龐大的人口基礎,貪吃人口紅利,搞入住商家二選一「企策」。你入駐淘寶了,就不能入住京東。你用支付寶了,就不能用微信支付了。
  • 是應時之舉,也是改革之策
    應時之舉創新之舉 」  記者:為什麼要在此時針對高校畢業生推出「先上崗、再考證」的相關政策?  範巍: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嚴重影響了我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身心健康,也給各國的經濟社會活動帶來了「速凍效應,各行業或多或少受到不利影響。這其中包括因為疫情而推遲的準入類職業資格考試。
  • 從「應需之舉」到「應時之變」(行與思)
    回首這個學期,從疫情之初「停課不停學」的線上學習,到部分省份返校復學,孩子們回到校園開展線下學習,再到多所學校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如何適應網際網路發展與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需要,實現線上和線下教育的深度、有效融合,正逐漸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嚴峻考題。轉變觀念是重中之重。每一位教育人需要重新思考和打量對於學習時空的認知。
  • 反壟斷啟示錄:從比爾·蓋茨到馬雲
    一天時間,僅僅四家大型網際網路平臺型公司,就失去了1萬億元的市值。 在狂歡日瘋狂拋售,投資者到底在害怕什麼呢?節日銷售數據的確不理想,但對宏觀和業績的預期早就應提前反映到了公司股價之中,更何況,一天的營銷額也並不會對這些企業的實際季度或者年度業績構成實質性影響。
  • 時建中:反壟斷立法需對平臺間的算法默示共謀行為作出回應
    在此基礎上,如何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將必要設施原則應用到大型數字經濟平臺所持有數據上,使得在儘可能不破壞新興領域的創新進程的情況下,阻止不合理的排斥行為,是更為現實的問題。   目前我國反壟斷法正在修訂中,在立法層面要明確鼓勵創新的反壟斷法的政策目標,數字經濟背景下,寡頭壟斷問題很有可能常態化,對此問題的規制是反壟斷立法需要迫切回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