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事件背後是不合格父母 呼籲將虐待兒童罪納入刑法

2020-12-24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國內新聞】;

織密法律保護網預防抵制虐童

□ 本報記者 周宵鵬

鐵鉗拔牙、針刺大腿、菸頭燙嘴、熱水澆頭、餵食貓糧……遭受如此非人虐待的是一名6歲女童,施暴者竟然是她的親生母親及其男友。遼寧撫順6歲女童被虐事件曝光後,檢察機關以受害女童母親及其男友涉嫌故意傷害罪、虐待罪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當天予以立案,表示將依法從重從快嚴懲犯罪嫌疑人。

在對施暴者加以譴責和對孩子的心疼之後,此案再次引發人們發出叩問,為何虐童案件屢禁不止?

虐童事件背後是不合格父母

家住河北省承德市的小玲(化名)出生於2012年,是家中的二女兒。2018年4月以來,6歲的小玲多次遭到親生父母毆打,其父母甚至使用擀麵杖、老虎鉗等工具對女兒進行傷害,還長期強制讓小玲居住在家中衛生間內,限制小玲的活動範圍,令其單獨吃飯,致使小玲身體多處受到傷害,經鑑定損傷程度為輕傷一級。

2018年10月,檢察機關向法院提起公訴,指控小玲的父母被告人郭某雲、唐某玲犯故意傷害罪、虐待罪。承德市雙橋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兩名被告人對自己撫養、共同生活的年幼女兒經常從肉體和精神上肆意進行摧殘迫害,情節惡劣,其行為均已構成虐待罪,依法應予懲處,公訴機關指控其犯虐待罪的罪名成立。

虎毒尚不食子,可這對父母卻對親生女兒痛下狠手,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此案更讓人詫異的是,法院認定,父親郭某雲在共同犯罪中罪責相對較輕,而母親唐某玲對女兒小玲施暴更狠更多。

事實上,在目前辦理的虐童案件中,不幸的孩子遭受的暴力絕大多數都來自於父母,可以說每一起虐童案件背後,都有一名情緒失控的家長。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曾對2008年至2013年6年間媒體報導的697例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案件進行統計,梳理撰寫的《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調查與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顯示,其中85%的案件為父母施暴,親生父母施暴佔75%,繼父母或養父母施暴的佔10%。

此現象難免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相關專家認為,這與傳統的教育陋習和父母的人格失範不無關係,「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傳統觀念在不少父母心中根深蒂固,一些父母容易將自身產生的負面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將發洩的途徑投向無力反抗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處於弱勢的孩子很少會主動尋求救濟,虐童事件很難被及時發現,而施暴者在這一過程中往往變本加厲。上述《研究報告》顯示,未成年人對父母的家暴行為進行報案的只佔2%。

「虐童事件具有隱蔽性,往往虐童事件被曝光之前,實際虐待行為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中國地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法學教研室講師陳雪表示,公眾會聲討曝光出來的虐童事件,但父母在虐待孩子時不會受到外界壓力和足夠的約束。

呼籲將虐待兒童罪納入刑法

2010年8月,張某與陳某離婚。2010年12月,張某產下兩人的兒子小明(化名)。經法院調解,小明跟隨父親陳某生活。2017年5月,張某在未經陳某同意的情況下,將小明從幼兒園接至其與男友史某共同租住的河北省石家莊市一處單元房,3人共同生活。

2017年11月24日至25日,史某和張某在租住地對小明進行毆打,造成小明高燒、嘔吐等症狀,身上多處瘀傷。小明隨後被送往社區醫院治療,因治療效果不理想,於當年11月28日轉診至醫院重症監護治療。經鑑定,小明體表挫傷面積累積已達體表面積30%以上、擠壓症候群達Ⅱ級以上,以上兩項損傷程度分別構成重傷二級。

警方接到報警後將史某、張某傳喚至派出所。2018年6月,石家莊市橋西區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史某和張某犯故意傷害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小明同時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法院判決兩被告人賠償其經濟損失7萬餘元。

據了解,虐待兒童行為包括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和疏忽照顧。上述《研究報告》顯示,73%的虐童案件涉及身體暴力和性暴力,對精神暴力和忽視、拋棄的案件還沒引起足夠的重視。

陳雪說,目前,國內相關法律尚未設立專門「虐童罪」,但從未成年人保護法、反家暴法到刑法、憲法,我國一系列法律法規中都有關於未成年人撫養、保護的明確規定。在辦理的虐童案件中,大部分以虐待罪或故意傷害罪處理。

近年來,針對屢禁不止的虐童現象,不少專業人士呼籲將「虐童罪」納入刑法。「刑法應該有針對傷害對象是兒童的法律條文,至少針對兒童的傷害行為在量刑標準上要超越針對成年人的量刑標準。」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江濤表示,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不但未盡到法定監護職責,還故意虐待傷害未成年子女,應當從重處罰。

全社會共同參與織牢防護網

相關研究數據顯示,童年的暴力影響會造成80%兒童出現難以平復的心理障礙,被虐待的孩子自殘輕生的機率更大,而這種陰影也會在今後的人生中被逐漸放大,甚至埋下暴力犯罪的種子。

秋日的暖陽中,小陽(化名)坐在課堂上,眼裡充滿著對新生活的渴望,與兩年前的滿面愁容判若兩人。

2018年12月,在某地貼吧和微信朋友圈裡突然爆出一段視頻,口噴消毒液、皮筋拴生殖器、熱水燙腿……短暫的畫面上,一名6歲男童赤裸著下身,大面積燙傷,一名河北省海興縣口音的女子情緒激動地說著什麼。視頻立時引發社會關注。海興縣人民檢察院第一時間與公安刑偵、網監部門聯繫,要求甄別核實視頻真實性。經確認,視頻中的男童系海興縣本地人。

海興縣檢察院認為該男童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沒有能力告訴,屬於刑法規定的情形,應當立案偵查。經過與公安、法院等部門會商,均認為嫌疑人行為涉嫌構成虐待罪。當年12月18日,小陽的繼母肖某被公安機關以涉嫌虐待罪立案偵查並刑事拘留。

辦案過程中,海興縣檢察院積極開展司法救助,傾情做好幼童身心健康康復工作。該院聯繫專業心理諮詢師,對孩子做心理測評,並組建心理疏導團隊,制訂疏導方案、定期康復訓練,最大限度儘快消除孩子的心理陰影。與此同時,檢察官向肖某講解相關法律規定,消除其錯誤認識,肖某逐漸由原來的不配合到幡然悔悟,起訴前自願認罪認罰。最終,肖某被法院以犯虐待罪和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

在陳江濤看來,在保護未成年人和預防、抵制虐童方面,既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全民動員,織牢周密的防護網,落實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也要對於遭受暴力的孩子做好救濟,儘可能對其心理創傷進行補救,讓孩子脫離遭受虐待的陰影。

今年5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於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意見(試行)》,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增設了發現未成年人權益受侵害時強制報告制度。「一些地方在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在網格化治理、信息化管理中加入家庭情況評估等,不僅對事先預防有作用,也會在事後及時幹預,防止事件進一步惡化,是預防抵制虐童很好的嘗試。」陳江濤說。

相關焦點

  • 虐童事件背後是「不合格父母」 律師呼籲虐待兒童罪入刑
    在對施暴者加以譴責和對孩子的心疼之後,此案再次引發人們發出叩問,為何虐童案件屢禁不止?虐童事件背後是不合格父母家住河北省承德市的小玲(化名)出生於2012年,是家中的二女兒。相關專家認為,這與傳統的教育陋習和父母的人格失範不無關係,「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傳統觀念在不少父母心中根深蒂固,一些父母容易將自身產生的負面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將發洩的途徑投向無力反抗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處於弱勢的孩子很少會主動尋求救濟,虐童事件很難被及時發現,而施暴者在這一過程中往往變本加厲。
  • 虐童被證實,猥褻兒童被證實為捏造,這是三原色幼兒園事件真相?
    介於法律之嚴苛,犯罪成本之高,西方的虐童/性侵兒童事件近年來一直呈下降趨勢。上海某親子園和三原色幼兒園虐童案曝光後,有很多評論指責主辦方是玩資本運作的,不是真心辦學。遇言姐覺得,股東玩什麼都不要緊,國外的連鎖幼兒園一樣會通過僱傭廉價的新移民員工,一隻香蕉切4段來壓縮成本,關鍵是立法和執法要到位,才斷絕大部分犯罪的念想。
  • 6歲女童被親媽及姘頭險虐死:虐童事件頻頻爆發,這個世界怎麼了
    虐童事件頻頻爆發,這個世界怎麼了?4月23日,黑龍江4歲女童被繼母毆打至ICU,女孩額頭上全是血,眼睛腫脹,嘴唇被剪壞,身上有多處被銳器戳傷的傷口,觸目驚心。5月15日,貴州也發生了一起虐童案件。9歲女童瑩瑩被繼父砍成重傷,身上三分之二的脊髓被切斷。造成瑩瑩高位截癱,她的後半生可能都要在床上度過。
  • 韓國虐童案頻發引民憤 保健福祉部頒新政應對
    此後,張某不僅多次毆打女童,還曾將其長時間關在車內,種種惡行最終導致該女童死亡。在此之前,警方及兒童保護機構曾先後3次接到有關該女童被虐待的舉報,但相關機構每次都以缺乏證據為由,將女童送回了養父母身邊。 本月11日,張某被警方拘留。在審問過程中,張某僅承認了部分罪行,但對於「虐待養女致死」的指控則拒不認罪。
  • 日本母親與男友人遊玩8天,3歲女兒慘被餓死,日本虐童案創新高
    為人父母,必是多了一份責任。然而據日本共同社近日報導,一名3歲的女孩在自家公寓中被餓死,這一悲慘事件也立即引起了日本多方關注。 目前日本警方以監護人遺棄致死罪,將這名女孩24歲的母親逮捕。據這位日本母親交代,當時和男性友人去鹿兒島旅遊,嫌帶著孩子外出影響旅行的心情,便將女兒獨自關在家中8天,她自己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 韓國昌寧9歲兒童書寫「虐待日記」再一次出現 驚悚虐童事件
    繼父·親母9歲的女兒用平底鍋燙手等殘酷的虐待,受害兒童虐待期間寫日記…可能還有其他虐待情況,警察以特殊傷害等申請拘留令!警方正在調查該日記本是否有可以證明虐待事實的內容。虐待不僅有物理上的虐待,還有精神上的、情緒上的虐待,因此有可能增加繼父、親生母親的嫌疑。警方已習慣性虐待女兒的嫌疑(兒童福利法上的習慣虐待、特殊傷害等)申請了對繼父的拘留令。警方認為虐待使用了工具,因此追加了特殊傷害嫌疑。
  • 虐待動物事件頻發 是否需要專門立法存爭議
    、人文環境與其他國家不同,在反對虐待動物已經達成社會共識的前提下,是否應對虐待動物行為予以立法存在較大爭議● 動物保護問題涉及行業發展、民族習俗、宗教習俗、倫理道德等多重複雜因素,全面提高動物保護水平仍將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系統性工作,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近日,有網友爆料,四川廣安一男子凌晨3點持刀虐狗,並將視頻發至當地遛狗群。
  • 把孩子當豬餵,將孩子打成鬼:群情鼎沸後,難以撼動的冷淡現實
    面對公眾的憤怒和媒體的追問,小佩奇的父母表示:「沒賺多少錢,這麼對孩子只是出於好玩」。已經有律師表示,女孩的監護人涉嫌虐待。不管小女孩的父母如何辯解,在我看來,只要小女孩沒有被醫學證明存在確診的某類致胖疾病(譬如小胖威利症候群),那她父母的做法就已經是確鑿無疑的虐童。
  • 安徽長豐女童被生母虐待事件追蹤:多方介入援助
    新華社合肥9月8日電 題:家暴虐童之殤拷問兒童保護之缺——安徽長豐女童被生母毆打虐待事件追蹤新華社記者程士華、胡銳近日,安徽長豐縣發生10歲女童被生母毆打虐待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專家建議,亟須構建家庭保護和相關部門日常監管、專門救助相結合的兒童保護長效機制,克服家暴虐童案中的隱蔽性難題,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親生母親瘋狂虐待孩子9月2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反映安徽長豐縣吳山鎮一名10歲女童被親生母親長期虐待。
  • 《小委託人》:真實虐童事件改編,現實中的惡魔遠比影片可怕
    說起,虐童事件,近年來是屢見不鮮:「紅藍幼兒園虐童事件」「杭州女童被害」、「新城控股董事長猥褻女童」。本應該在陽光茁壯成長的孩子們,卻一次再一次受到身體和心靈上的嚴重傷害,給他們的人生造成了恐懼的陰影。
  • 6歲女童被母虐待:蛇蠍親人殘害兒童,有何寬宥之理?
    虐待的手段有開水燙頭、打火機燒嘴、鋼針扎腿、鉗子拔牙、吞咽菸頭、擰斷胳膊、餵貓糧。經鑑定,女童傷情為1處7級傷殘,2處9級傷殘,1處10級傷殘。目前,女童監護人已變更為其父。當地檢察機關已於9月8日以陳某威、劉某彥涉嫌故意傷害罪、虐待罪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予以立案。 該事件確實引起了人神共憤,媒體報導時用了「惹怒全網」一詞應不為過。
  • 天津37名兒童被針扎虐待:老師用大頭針圖釘扎,還說「挺...
    2018年10月 天津發生一起幼兒園虐童事件 共計37名兒童被針扎虐待 近日該案件一審宣判 涉事5人將接受法律的制裁!
  • 「被墜樓」的女嬰背後,是不配為人的父母
    面對監護不作為,甚至涉嫌虐待子女的家長,相關部門就真的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嗎?這兩天,網絡上沸沸揚揚的「石家莊女嬰墜樓事件」,牽動著無數網友的心。在微博,「官方回應石家莊女嬰墜樓事件」的話題一度佔據熱搜前十,被將近1億人所閱讀、關注。
  • 「後媽親爹」只是稱謂,虐童案折射的不是親情教育,而是人性之惡
    7歲的男孩遭受親生父親和繼母長期的虐待,毆打、捆綁、不給飯吃、深冬將孩子的衣服扒光鎖在遊泳池裡……還將虐待的過程用攝像頭記錄下來並以此為樂。孩子也曾求救,外婆、姐姐、叔叔都知道他的遭遇,也曾向相關部門求助,但是沒有一個人來帶這個孩子逃離。最終,孩子被殘忍地殺害後屍骨被扔進了豬圈。人之初性本惡,從一生下來就有。
  • 「虐童」事件未平,經營困境又起,紅黃藍如何紓困?
    2017年11月,紅黃藍虐童事件東窗事發,股價一夜暴跌近40%。此後,紅黃藍與「虐童」被緊緊綁定。2020年12月,紅黃藍第三季度淨虧損710萬美元,同比虧損擴大115.5%。對於虧損的原因,紅黃藍表示因受疫情影響較大。三年之間,紅黃藍是否消解了虐童事件的影響?
  • 虐童事件頻上熱搜,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寶貝?
    下半年虐童事件頻上熱搜,不知是小編的錯覺還是確實如此,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蔓延仿佛帶來的不止是公共衛生方面的危機,更加重了社會人的心理危機,部分幼師心理扭曲投射到工作中,首受其害的就是祖國嬌嫩的花朵們。看看下面觸目驚心的標題,我們無法想像孩子受到老師的暴力侵害時,他們遭受了怎樣的過程和心理煎熬。
  • 虐童事件頻發,從生物醫學角度剖析童年陰影的「蝴蝶效應」
    導語:重視兒童虐待! 虐待兒童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它會給兒童造成一生的嚴重創傷。國際研究顯示,四分之一成年人自述兒時受過身體虐待;每五位婦女中有一位、每十三位男性中有一位自述兒時受過性虐待。此外,還有許多兒童遭受情感虐待(有時指精神虐待)和忽視。
  • 中國籍情侶將4個月男嬰放冰箱,還放在了冷凍層
    而日本對虐童事件處理得一向十分嚴格。 日本法律將虐童行為分為了4類。 第一類為身體虐待,指的是劇烈搖晃嬰兒,甚至毆打虐待嬰兒。 第二類為性虐待,指的是性侵兒童,或強制兒童目睹性行為。 第三類虐待為放之不管,指的是不給孩子提供充足的食物,以及單獨將孩子鎖在車裡等等。
  • 「我被打的次數多到數不清」,日本體育界被曝長期虐待兒童運動員
    然而在日本,暴力和虐待往往是兒童運動員都要經歷的一部分。因此,體育對於太多的日本兒童來說是痛苦、恐懼和困擾的源頭。「接受人權觀察組織採訪的運動員描述了一種有罪而不罰的潛規則。在最近受訪的遭受虐待的兒童運動員中,除了一人之外,其餘人都說,不知道自己犯錯後會面臨教練怎樣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