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遊戲,盡在掌控,大家好,我是C哥!今年的11月註定不平凡,前有次世代主機PS5跟XS系列發售,後有《刺客信條:英靈殿》《使命召喚17》這樣的3A大作不斷上線,簡直就是神仙打架的一個月,唯一遺憾的是「那款遊戲」又跳票了。
在這樣一個神仙打架的激烈環境下,一款清新脫俗的橫版過關遊戲從諸多3A大作中脫穎而出,它就是《天穗之咲稻姬》。本作是一款由Edelweiss開發的模擬經營要素的和風動作RPG,玩家扮演的「佐久名」正是武神與豐穰神的女兒,佐久名在父母的庇護下仗著家產成天遊手好閒,過著貪玩的日子。某天她不小心犯下了讓誤入神界的人類們進入都城的錯,同時還把要獻給主神的米糧貢品全部糟蹋掉。犯下大錯的佐久名被主神懲罰前往鬼族掌控的日之惠島進行調查任務,佐久名就這樣一路哭著和人類們抵達了島嶼。他們要在島上不斷種植農作物才能生存下來,另一方面還要來抵禦來自「鬼族」的攻擊。
這是一款頗為少見的以日本食文化和神話故事為主題的和風動作類RPG遊戲,雖然畫風比較可愛,實際上卻隱藏了非常硬核的玩法設計。因為主角繼承了父母的能力,所以在遊戲中通過耕作就可以強化角色的各項數值,以此來對抗敵人,簡單來說就是一款「種田模擬器」。
「種田」玩法如今來看早已見怪不怪,前有《牧場物語》這種大型的模擬農莊,後有《QQ農場》這種Flash遊戲簡單易上手,玩家辛苦勞作後,在收穫果實的那一刻都能把自己感動到。這份快樂足以讓玩家們違背遊戲的初心,最能直截了當體現出這份耕作快樂的肯定非《AI少女》莫屬。人們仿佛忘記了這是一款「成人黃油」,玩家們樂此不疲的發放自己的女友去田間工作,甚至覺得讓妹子睡覺休息的設定純屬是浪費時間。
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傳統的種田遊戲無外乎埋下種子再澆水,便可以安心等待農作物的收穫,但《天穗之咲稻姬》這款遊戲會顛覆你對「種田遊戲」的認知。雖然製作人堅稱遊戲本質上是一款ARPG,但實則包含了一套極其硬核的種稻系統,從鬆土、翻地、插秧、灌溉、病蟲防治、除草、收穫、割谷、曬穀、脫殼……整個過程都需要玩家親力參與,並且期間沒有任何的引導指示。
對於過慣了城市裡悠哉生活的我們,恐怕連最基本的黍、稷、麥、菽、稻都無法分辨,更別說怎麼種田了。結果也是可想而知,剛上手的水稻就開始鬧災害,一整年顆粒無收,最後只能靠喝水度日,豈是一個慘字了得。
這些困難並不能阻礙玩家們想要種植農作物的決心,於是便開始紛紛研究起了攻略,在論壇和推特上討論種田的知識。各種注意事項、灌溉時間、肥料配比等都有人作出了詳細攻略。
相比國內玩家,霓虹地區的玩家顯然要更加瘋狂。在土地面積狹小的日本,農業大多數以機械化為主,最原始的耕作方法大概是沒什麼人真正了解的。於是他們衝進了日本農業部網站,把水稻版塊活脫脫變成了一個攻略論壇。
由《天穗之咲稻姬》引發的種田熱潮被日本農業界注意到,《日本農業報》甚至發了一篇新聞來推廣這一遊戲,真正做到了跨界宣傳,讓不了解農業的遊戲玩家可以清楚認識到耕作過程的辛苦與不易。
遊戲的火爆同樣也影響到了正常人的生活。一名購買了《天穗之咲稻姬》的玩家在評論區抱怨:自己是一個真正的農民,自打遊戲發售以來,周邊的朋友苦於找不到遊戲攻略就開始頻頻求助於我,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本來遊戲發售的11月也是正處於今年的豐收季節,原本完成了田野裡的工作,想要放鬆心情的時候又以另外一種方式回歸到了田野中。作品本身固然有趣,但請停止你們無限制的問詢操作。就種個田而已,日本玩家的學習成本未免有些門檻過高了。
一番折騰下來,《天穗之咲稻姬》的真實種田機制也讓大家都感受到了平常吃的糧食是多麼來之不易,實現了真正的寓教於樂。
為了做好遊戲的耕作系統,《天穗之咲稻姬》的製作人們親自在家裡的陽臺種起了水稻。他們堅持每天早晨對陽臺上的水稻拍照,記錄稻米的生長過程,最後歷時200多天的努力得到了一碗白米飯。
開發團隊花費5年的時間來做出調整,最終他們堅持使用了複雜化的一套耕作系統,沒有去迎合簡單的「快餐化」設計。從目前遊戲的火熱程度和影響力來看,《天穗之咲稻姬》無疑是成功的。
對於能在《AI少女》這種「黃油」都能玩成種田遊戲的玩家來說,相信沒有人會拒絕這款真正的「種田模擬器」。而一款能讓玩家為了學習系統而去真正了解農業資料的遊戲也算是一件發揮起正能量作用的案例了,所以,屏幕前的好雞友們不一起來種個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