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2月11日,廣州起義爆發,這是我黨領導的歷史上一次重大的武裝起義,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城市蘇維埃政權,首次公開打出了「工農紅軍」的旗號。
93年後的今天,在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隆重舉行紀念廣州起義93周年活動。以此為起點,為緬懷革命烈士,弘揚革命精神,在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由廣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主辦、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承辦的「緬懷先烈承遺志 不忘初心再出發」——紀念廣州起義93周年暨尋找烈士後人系列活動也正式拉開序幕。
12月11日上午9時30分,紀念廣州起義93周年系列活動在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舉行。越秀區大塘街道黨工委、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烈士後人代表、大中小學師生代表約200人參加了現場活動。
緬懷先烈,革命火炬永不熄
鬱郁青柏掩忠骨,烈烈英魂訴長風。上午9時30分,活動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正式開始。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負責人宣讀了祭文。全體人員在廣州起義紀念碑前肅立、默哀,各界代表敬獻了花籃,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哀思與崇高敬意。
各界代表向廣州起義紀念碑敬獻花籃,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哀思與崇高敬意。
廣州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繼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之後,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又一次英勇反擊,是在城市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大膽嘗試。廣州起義失敗後,國民黨對未及時撤離的起義軍、工人赤衛隊和擁護革命的群眾,進行血腥鎮壓,慘遭殺害者達5700餘人。一時間,日月含悲,山川易色。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起義軍民無比英勇的戰鬥精神,給了中國人民以新的鼓舞。參加起義的許多領導人和保留下來的武裝力量,繼續為中國革命事業頑強戰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紅色基因產生於艱苦卓絕的革命實踐,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本色,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口糧,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動力。為傳遞革命烽火,活動現場還特意舉行了一場別有意義的「火炬傳遞」儀式: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一級調研員(市管幹部)李文駒把寓意革命精神的火炬依次傳遞至烈士後人代表、團員、大中小學生代表,最後又回到了廣州起義紀念碑前。
來自廣州市美術中學的學生代表表示,「我們要飲水思源、不忘來路,以先烈為榜樣,繼往開來,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在革命的紅色基因指引下,廣大青少年將以先烈精神指引自強不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繼承遺志,薪火相傳迎華誕
據了解,該活動也是廣州市委宣傳部「紅色廣州伴我行」主題活動之一。以此為起點,一場以「緬懷先烈承遺志 不忘初心再出發」為主題的「尋找烈士後人」系列活動將正式拉開序幕。活動由「尋找烈士後人」「尋訪起義遺址」以及「整理起義歷史資料」三部分組成,旨在進一步深化對廣州起義的研究,更好傳承紅色基因,讓革命精神薪火相傳。
「尋找烈士後人」系列活動現場正式啟動,後續將進一步開展包括遺址尋訪和資料收集整理等活動。
部分廣州烈士後人代表受邀參加了此次活動。其中一位代表發言表示:「站在烈士墓前,更能體會到,是烈士們用鮮血、用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安寧,活動喚回了我們不該失去的記憶。」質樸的話語,引起在場參加者的廣泛共鳴。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活動負責人表示,在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建黨100周年的特殊節點,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以舉行尋找烈士後人系列活動為開端,通過媒體傳播平臺,推送廣州起義革命烈士信息,尋找烈士後人,徵集烈士資料,豐富廣州起義史料,擴大廣州起義的社會影響力,以實際行動向建黨百年華誕獻禮。
本文責編丨林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