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的巔峰之作,實力堪比火藥,清軍憑它擊敗用火槍的明軍

2020-12-16 大唐武記

作為一個具有著5000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中國的封建時代長達2000年,而每一個家天下朝代的更替都是要以戰爭的形式來完成的。古代科技不夠發達,所以在戰爭之中佔據著重要角色的就是冷兵器,至於冷兵器的不斷發展、不斷更替則更可以說是一部耀眼的史冊。翻開這一本屬於冷兵器的史書,我們仿佛能夠重新看到幾千年前那金戈鐵馬的硝煙時代。

雖然說後來隨著熱武器的發展,冷兵器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它的貢獻卻是不可磨滅的。作為人類智慧結晶的集中體現,冷兵器的形式多種多樣,作用也是各不相同,而今天我們要說到的就是冷兵器之中的巔峰之作——清弓。

弓箭的發展歷程是漫長的,早在15000年之前,人類就已經會把一些石器鑲嵌在木棒或者骨棒上,利用彈性達到遠距離射殺動物的目的。隨著時間的流逝,科技的不斷進步,弓箭的種類也日益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使用牛角或者羊角作為弓腹,動物的筋腱作為弓背的新型複合弓箭。

而在漢朝,漢人們發現匈奴喜歡用一種長梢弓,這種弓上下並不對稱,但是這樣的弓箭能夠拉長拉距,而且在馬上騎射也是非常順手,所以漢朝開始學習製作長梢弓,並且將其應用於戰爭之中。進入唐朝,弓箭的製作與使用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巔峰期,唐朝的弓箭基本上分為4種,分別是長弓、角弓、稍弓和格弓。

唐朝之後,中原王朝進入衰弱期,宋朝時長綃弓的地位已經遠遠不如從前,宋人則更加喜歡使用弩箭。而當時的蒙古軍則是對漢代的長梢弓進行了改造,增加了它的破甲能力。後來女真族崛起,他們所使用的弓箭也是改良於中原的大梢弓,這種經過悉心改良之後的弓箭的弓梢更長,使用起來也更為省力,後來的清弓也正是由此改造而成。

清弓弓體巨大,弓梢又長,比之於一般的戰弓更重。正是得益於較重的手感,所以它的穩定性比較好。重弓自然是要配重箭,如果配輕箭,那麼殺傷力就會大大降低。配以重箭,它的巨大的殺傷力就能夠立刻展現出來,雖然說射速較慢,但是因為弓箭又長又重,所以在短距離之內威力巨大,破甲效果也是非常之強。

在當時清兵與明軍的對戰之中,雖然說明軍手裡有著威力強大的火銃,但是依舊無法抵擋清弓的攻擊,因為在一分鐘之內清弓可以連續射出6支弓箭,但是火銃卻只能夠發射出1發彈藥,所以每次雙方的對戰明軍都會一敗塗地。

只不過雖然清弓曾經輝煌一時,但是王朝的衰落卻依舊無法避免,隨著時間的流逝,它也只能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相關焦點

  • 中國弓箭的巔峰之作清弓!為什麼說它又是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絕唱?
    在中國數千年的戰爭史上,各種各樣的冷兵器不斷出現,各領風騷數百年,創造了一個個流傳至今的傳說。即使當火藥開始應用於戰爭之後,中國冷兵器依然在戰爭舞臺上扮演了近千年的主角。今天我們要談的這件兵器,就是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絕唱, 「最終兵器」——清弓。 韓國電影《最終兵器:弓》劇照
  • 努爾哈赤仰天大笑:「明軍的戰術真是奇葩!」
    神機營擁有步兵3600人,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配備裝備為火銃槍3600枝,野戰火炮160門,另外還配備一些多管火銳槍和冷兵器,而且當時神機營已經實施了「三三″制,即一排射擊,一排裝藥,一排填實彈藥,保持火銃槍射擊的連續性,其戰鬥力強悍無比。
  • 明末殺傷清軍最多的火器,在今天卻被認為打不穿清軍盔甲
    嘉靖初年,明軍在擊敗倭寇對於中國沿海的騷擾的戰鬥中繳獲了這種先進的武器,並且予以仿造,在嘉靖37年造出了中國第一批鳥銃,數量大約在一萬支左右(最早的仿製記錄可以追溯到嘉靖二十六年),從此這種武器便成為了明朝南北邊防軍士兵手中的不可缺少的利器。
  • 國姓爺的怒吼:廈門海大戰,痛殲清軍8000精銳!
    這樣的話,清軍水師可以在潮汐的推動下撲向明軍,而鄭成功的艦隊卻只能逆流中被動抵抗,一旦出擊則可能被潮水卷到外洋上。黃梧這一手,確實狠毒!鄭成功想不出破解之策,只得下令艦隊頂風下錨,泊於海中,明軍艦隊雖然強大,但變成了各自為戰,容易被清軍水師集中優勢兵力各個圍殲。
  • 鴉片戰爭時期,清軍和英軍的武器差距有多大?
    英國海軍實力之強為當時之最。英軍主要戰艦為風帆戰列艦,每一座戰艦就是一個海上堡壘,徹頭徹尾的戰爭巨獸。戰艦英國戰列艦以堅實木料製作,抗風浪效果很好,可以遠涉重洋。戰艦船體分為兩層至多層,具有超強的運載能力,一艘戰列艦可安裝上百門大炮。
  • 宋朝火藥技術已經成熟,火槍和早期手雷已面世,為何偏偏沒大炮?
    公元808年,煉丹家在無意間發明了火藥,之後在將近100年後的公元904年,唐朝將領鄭璠使用「火箭」進攻豫章,燒掉了龍沙門,成為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使用火藥進行作戰的記載。此時,歐洲尚處在黑暗的中世紀中期。而後歷經五代十國,兩宋時期迎來了火器發展的高峰。此時,火球、火藥箭、長竹竿火槍、突火槍的出現,均使得火藥逐漸步入戰爭的正軌。
  • 盤點談那些在冷兵器遊戲中的火槍混搭
    劍聖葦名一心作為遊戲boss中的天花板,每次擊敗玩家都會如此告誡玩家,搞得玩家好像是真的在猶豫一樣。我是猶豫嗎?我是手速跟不上好吧。但其實真正讓玩家們吐槽的,是一心明明頭銜是劍聖,不僅會還不知道從哪裡掏出一桿長槍召喚雷電轉職法師,還會拿出一柄火槍,還是不用裝彈能連發的那種黑科技火槍。可能這把火槍名字就叫"葦名劍法"?在兩槍爆了只狼的頭後,他會再一次告誡玩家"猶豫,就會敗北"。
  • 鴉片戰爭中清軍與英軍武器裝備對比:火器時代敲碎天朝上國的幻想
    而因為清軍使用的冷兵器大家也多有了解,其形制與功能一般人也多有詳悉,並且因為種類繁多,在此我們也不多做陳述。因此我們就把目光聚集在清軍的火器實力之上,到底與英軍有著怎樣的差距。據《皇朝禮器圖式火器》的記載,清軍的鳥槍有58種之多,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兵丁鳥槍。兵丁鳥槍用鐵製成,槍長2.01米,鉛彈丸重1錢,裝填火藥3錢。射程大概是100米,射速的話為1至2發/分鐘。
  • 日本戰國火槍領先世界,所以《帝3》鐵炮足輕牛?明軍將士有話說
    在壬辰戰爭當中,明軍繳獲的日軍鐵炮經過測試,普遍性能不如明軍使用的鳥銃,足可證明所謂的「日軍火槍強,明軍火炮強」是純粹的想像力治史。古籍記載「倭奴所恃, 唯鳥銃。然三發之後, 即難繼矣」,由於日軍普遍訓練程度低下,火繩槍成為他們的重要依仗,但也只是木桶稍長的板而已,更因為經濟條件限制,彈藥往往不足。
  • 火槍三段擊戰術的最早使用者不是日本的織田信長,而是中國的沐英
    導語:「三段擊」是早期火槍的一種常用戰術。在火槍技術還不是很成熟時,火槍無法實現連續射擊,為了彌補火槍射擊速度慢和裝彈用時長的缺點,火槍「三段擊」戰術應運而生。這個戰術在日本被稱為「三段擊」,彌補了火槍射擊速度慢和裝彈用時長的的缺點。火槍除了比弓箭的射程遠、殺傷大外,還會使馬受驚。在織田信長火槍隊「三段擊」戰術的攻擊下,武田家世代經營的精銳騎兵損失殆盡,武田家實力大損,從此失去了往日雄風,逐步開始走下坡路。長篠之戰中,織田信長火槍隊的戰鬥力震驚日本全國,使得日本其他大名真正認識到了火槍的威力。
  • 清軍打不過西方,除了火器技術落後,戰術錯誤也是主因
    中國發明了最早的火藥和火器,但中國不是把它們運用得最好的國家。明朝時中國已經開始落後,清朝更是被西方甩得老遠。不過,既然真拿著長矛的祖魯人也能打敗英國人,為什麼清軍就是不行呢?朱棣時代的神機營,據說就已經是全部採用火器作戰的部隊。先進的三段擊對他們來說,應該是常用的戰術。
  • 收復臺灣:中國史上最大海戰擊敗海賊王
    因為鄭成功一手建立的這支水師,是明朝有史以來海戰實力最強的水師。臺灣軍民合計最多7萬實力不大在1683年7月16日這天以前,雙方已經爆發過多次海戰。1664年和1665年,全部都是由鄭成功部投誠將領如施琅,周全斌,黃廷,陳蟒,鄭鳴駿和林順帶領下的清軍水師並聯絡荷蘭水師為先鋒,但是遭遇颶風,轉瞬之間巨浪凌空拍擊船隻,人仰船傾,從海底發出悲號之聲,清軍沒辦法只好返航。
  • 攻遼東時,後金用什麼戰術擊敗擁有火槍的明守軍的?原來如此
    後金髮動遼東戰役時,當時的後金並沒有普及火器(後金或者說清朝大量裝備火器是入關之後的事了),而守城的明軍卻裝備了一定數量的火器,裝備火槍的明軍就是我們通常認為的神機營(暫且這樣理解吧,事實上裝備火器不一定就是神機營)。
  • 為什麼歐洲人在得到火藥和火器技術後能夠超過中國?
    《國初事跡》載:「陳友諒親率大船進都陽湖來侵,徐達棄圍援之戰,亦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早的上親領舟師往徵,衣甲、鎧仗、旗幟火炮、火統、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槍白船(明軍)往來湖中,仰而射紅船(漢軍)……比至紅船三百步間,箭銃、將軍筒、標叉俱發如雨,紅船將士無所躲避..........」
  • 為什麼清刀被稱為中國冷兵器史上最巔峰的冷兵器
    但是清刀卻也是最為中國冷兵器歷史的終結點,其集前人之精華、收各國之特色,所以才會被稱為中國冷兵器史上最巔峰的最後冷兵器。 但是,清朝雖然很 落後,它的武器卻被兵器愛好者們大為稱讚。尤其是清刀,還被譽為冷兵器時代最後的巔峰。
  • 明軍以弱擊強作戰宣告亡國開始:1619年4月14日薩爾滸之戰爆發
    1619年4月14日:薩爾滸之戰,後金軍大敗明軍,從而改變了遼東戰略格局。薩爾滸之戰,是明軍一次愚蠢的戰略決戰。在對敵人虛實並不清楚的情況下,明軍過於輕敵滿清實力,高估自己的戰力。它最大的特點可以迅速訓練,一二個月就可以培養出大量火槍手,尤其適合防禦作戰,射程可以壓制弓箭。不過,北方明軍卻很少使用鳥槍,而多使用三眼銃。中國北方的風很大,火繩槍採用老舊的開放式火藥巢,火藥很容易被風吹掉。至於三眼銃,只可以連射三槍的霰彈槍。
  • 錦衣衛用的繡春刀被稱為冷兵器巔峰,你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嗎?
    錦衣衛用的繡春刀被稱為冷兵器巔峰,你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嗎?說起電影《繡春刀》想必大家一定覺得很熟悉吧,電影《繡春刀》主要講述了明朝錦衣衛的一些大事小情。而與這部電影同名的一種冷兵器繡春刀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物件了,它可以稱得上是冷兵器的巔峰了。
  • 在甲午戰爭時,清軍和日軍的武器到底誰更強
    在早先的一些研究裡認為清軍裝備了新式的後膛連發步槍和克虜伯大炮,其裝備比日本裝備的國產村田單發步槍和青銅炮要先進的多,因此清軍的裝備要優於日軍。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裝備的數量。因此到了甲午戰爭的時候,清軍既裝備有最新式的後膛連發步槍和克虜伯大炮,也有已經被列強甚至是日本淘汰的前膛槍、前膛炮,裝備差點的部隊還會有火繩槍和土炮,裝備最差的部隊甚至還在使用冷兵器。比如說日軍在平壤之戰共繳獲了各類連發步槍550支,單發步槍409支,火繩槍201支,這新式的連發步槍不到一半。
  • 雅克薩之戰,清軍就領教了西方武器的威力,為何不引進來提升戰力
    雅克薩之戰是清朝建立以來第一次和外國進行交鋒,這次戰爭中清軍確實領教了沙俄先進武器的殺傷力,戰後引起了清政府高度重視。在東北邊境的雅克薩戰役中,清軍圍攻了沙俄佔領的雅克薩城。在這場戰鬥中,清朝對俄軍先進的火器裝備有了心理準備,擅長防禦槍械射擊的林興珠藤牌軍被專門調來。然而,即便如此,俄軍強大的火器給清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俄軍的火槍體會更深。
  • 明軍擁有大量的火銃大炮,為何打不過手持大刀弓箭的八旗軍?
    而在我們的印象中,清朝人優勢就在於弓馬嫻熟,主要使用的都是冷兵器。照理說,熱兵器對於冷兵器存在著不可逾越的代差,有碾壓般的優勢,為什麼結果卻是明朝軍隊敗給了清兵呢?裝備佔據優勢的明軍,為什麼被清軍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