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具有著5000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中國的封建時代長達2000年,而每一個家天下朝代的更替都是要以戰爭的形式來完成的。古代科技不夠發達,所以在戰爭之中佔據著重要角色的就是冷兵器,至於冷兵器的不斷發展、不斷更替則更可以說是一部耀眼的史冊。翻開這一本屬於冷兵器的史書,我們仿佛能夠重新看到幾千年前那金戈鐵馬的硝煙時代。
雖然說後來隨著熱武器的發展,冷兵器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它的貢獻卻是不可磨滅的。作為人類智慧結晶的集中體現,冷兵器的形式多種多樣,作用也是各不相同,而今天我們要說到的就是冷兵器之中的巔峰之作——清弓。
弓箭的發展歷程是漫長的,早在15000年之前,人類就已經會把一些石器鑲嵌在木棒或者骨棒上,利用彈性達到遠距離射殺動物的目的。隨著時間的流逝,科技的不斷進步,弓箭的種類也日益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使用牛角或者羊角作為弓腹,動物的筋腱作為弓背的新型複合弓箭。
而在漢朝,漢人們發現匈奴喜歡用一種長梢弓,這種弓上下並不對稱,但是這樣的弓箭能夠拉長拉距,而且在馬上騎射也是非常順手,所以漢朝開始學習製作長梢弓,並且將其應用於戰爭之中。進入唐朝,弓箭的製作與使用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巔峰期,唐朝的弓箭基本上分為4種,分別是長弓、角弓、稍弓和格弓。
唐朝之後,中原王朝進入衰弱期,宋朝時長綃弓的地位已經遠遠不如從前,宋人則更加喜歡使用弩箭。而當時的蒙古軍則是對漢代的長梢弓進行了改造,增加了它的破甲能力。後來女真族崛起,他們所使用的弓箭也是改良於中原的大梢弓,這種經過悉心改良之後的弓箭的弓梢更長,使用起來也更為省力,後來的清弓也正是由此改造而成。
清弓弓體巨大,弓梢又長,比之於一般的戰弓更重。正是得益於較重的手感,所以它的穩定性比較好。重弓自然是要配重箭,如果配輕箭,那麼殺傷力就會大大降低。配以重箭,它的巨大的殺傷力就能夠立刻展現出來,雖然說射速較慢,但是因為弓箭又長又重,所以在短距離之內威力巨大,破甲效果也是非常之強。
在當時清兵與明軍的對戰之中,雖然說明軍手裡有著威力強大的火銃,但是依舊無法抵擋清弓的攻擊,因為在一分鐘之內清弓可以連續射出6支弓箭,但是火銃卻只能夠發射出1發彈藥,所以每次雙方的對戰明軍都會一敗塗地。
只不過雖然清弓曾經輝煌一時,但是王朝的衰落卻依舊無法避免,隨著時間的流逝,它也只能逐漸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