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署月拒蕭荷
荔粒精津妃子笑
六月
通常稱:荷月、伏月、焦月、署月、煩暑、溽(rù)暑、精陽、遁月、天貺、極且月、荔月。
荷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許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無精打採,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擻,因而,便稱之"荷月"
伏月:俗話說:三伏之中逢酷熱,意思是三伏乃一年中最熱的天氣。由於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大都在六月,所以六月被稱為"伏月"。
焦月:指農曆的六月,因六月赤日炎炎,萬物漸焦,故得名。
指舊曆六月。因其在一年中氣溫最高,故稱。 清 厲荃《事物異名錄·歲時·六月》:"《爾雅》:'六月為且。'按且月,或雲:'一作焦月。'六月盛熱,故曰焦。"
暑月:六月的記憶,是和酷熱相伴的,東風消停,大地如蒸,小暑、大暑節氣也大都在六月,人們把六月稱之為"暑月"。
煩暑、溽(rù)暑:在悶熱、潮溼的天氣中,人們的心情也會因此而煩躁不堪,所以六月別稱"煩暑"、"溽暑"。
遁月:從古到今,人們總是想盡各種辦法避暑,成為"遁月",遁是避開的意思,六月即避開酷熱,尋找清涼,還是人們在六月的心願。
天貺:江南梅雨季節一過,家家戶戶在六月初六天貺節這天開箱倒匣,把衣服、書籍拿到露天曝曬,以免黴爛。稱"天貺"。"貺"是"贈、賜"的意思。
精陽:六月精陽 」 六月21,22,23日是每年夏至日期,《黃帝內經》說:陰氣或陽氣盛到極點就叫至(冬至,夏至),陰氣或陽氣平分就叫分(春分,秋分),夏至是陽到了極點,所以叫精陽,就是純陽。
極且月:指農曆六月。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元和郡縣補志》:"今《補志》所刊序下,有 盧 氏自記歲月雲:' 乾隆 四十年青龍在乙未極且月。'極且月者謂六月,是月建癸未也。以月陽配月名,自《史記》'月在畢聚'之文始,好古者多用之。
荔月:六月近秋,漸漸伴著瓜果的成熟,箇中翹楚便是令妃子樂得合不攏嘴的荔枝,所以六月又稱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