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這兩句詩說的是世間有一種夫妻,琴瑟和鳴,夫唱婦隨,美滿、溫馨、甜蜜。中國古代社會,好夫妻的典型很多,有的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有的是郎才女貌,有的是糟糠不厭、白頭到老……今天要說的這一對夫妻,則是才子對才女,才氣逼人,才情動人,讓後人驚嘆不已。這對夫妻就是宋代大才子郭暉和他的才女妻子。
一次郭暉離家遠遊,客居愁悶、孤獨,就給妻子寫了一封書信。然而這位才子不知是由於疏忽大意還是一時情急忙亂,居然將一張空白子當作寫好的書信寄回了家。妻子收到一封無字書信,不知如何是好。她想來想去,想了半天,決定回信。於是她就在這張白紙上寫了首詩還給丈夫,估計她知道也沒想到,這首回詩成了宋代最經典的才女詩之一。
《答外》宋·郭暉妻碧紗窗下訓緘封,盡紙從頭入尾空。應是仙郎懷別恨,憶人全在不言中。
郭暉接到妻子這首詩的時候,開懷不已。通過這首詩,他明白了妻子對他的愛,更為能娶到這樣一個才女開心。
首句寫妻子收到書信之時的情狀,碧紗窗下,這本是夫妻恩愛相隨的地方,如今卻只有妻子獨守空房。好在自己的丈夫十分掛念自己,寄來了家書。妻子小心翼翼的打開書信,然而接下來的一幕,妻子或許怎麼也想像不到:眼前居然是白紙一張!首句用一個「訓」字,可謂妙入機理,活脫脫寫出妻子的滿腹委屈和埋怨。
詩的第二句依然是一種內心怨恨惆悵情緒的延伸。「盡紙從頭入尾空」,怎麼從頭到尾一個字都沒有?一個「空」字,將女主人公內心的失落之情寫得淋漓盡致。
不過,這位才女妻子很快就平復了內心的波瀾,因為她堅信,丈夫一定是深愛著自己。因此這無字書信委實蹊蹺。愛情的前提是相互的信任和默契,了解丈夫最深的人一定是妻子。也許此時才女已經猜出是丈夫大意錯寄了白紙。不過,才女並不願意這樣去想,她寧願相信,是丈夫別有深意,而不是馬虎大意。
於是,第三句出現了神來之筆的轉折:「應是仙郎懷別恨」,應該是我的郎君思念之情太過深切,於是終於「憶人全在不言中」。所謂情到濃處,反而說不出口。才女以「仙郎」二字,表達了她對丈夫深切的愛戀。而所謂「不言中」,與其說是丈夫的別恨,毋寧說是才女自己的別恨。這三四兩句,是妻子設身處地去體味丈夫的內心滋味,也是在抒發自己內心最真實、最深切的思念。
寫到這裡,不由讓人感慨:才女真不簡單!首先,才情不簡單,寥寥數語,將一件本來尷尬惱人的事情,變成了濃情蜜意的佳話。第二,內心的闊達不簡單,一般女子,常常容易陷入埋怨的小心思,但這位才女,卻能夠輕鬆應對生活中的離別的感傷。第三,對情的真摯不簡單,內心有愛,即便收到的是白紙一張,也滿滿的都是愛;內心無愛,就算收到的是滿紙的甜言蜜語,不過也是虛偽的陳詞濫調罷了。
妻子的這一首妙詩,似怨、似嬌、似嗔,但最終,不過是「思念」二字。思念的濃縮,便是深切的愛,是不了的情,是相守一生,相伴一世的源泉和動力。郭暉之妻戲稱丈夫為仙郎,用幽默的態度為丈夫解嘲。她不僅寬恕了丈夫的粗心,容忍了老公的過失,而且還用一首情意綿綿的小詩誇獎丈夫,讚美丈夫,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丈夫的愛戀。這是一位多麼善解人意的妻子啊!郭暉妻子的可貴心靈、難得品格、才女氣質,怎能不令人嘆服愛慕?有此才妻,豈能一個幸福了得……
最後,不得不提及,這首妙詩本來早就散佚無存了,幸虧《永樂大典》在引用《蕙畝拾英集》的時候,保存了此詩。這本倖存於《永樂大典》的集子中,還收錄了韓擇中妻馬氏詩2首、黃公舉妻詩10首、王安石女弟王文淑詩1首。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女才子是多麼令人嘆為觀止。只是因為歷史的原因,很多女才子都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而郭暉妻這首詩則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認識古代才女的窗戶。大家覺得郭暉妻這首詩可不可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