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想自己過得越舒心、越自由、越有掌控感,不是去要求別人,控制別人,而是要求自己,擁有一種自我控制的能力。
所謂自我控制,是一個人對自身心理和行為的主動掌握,越是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越有更多選擇的權利,至少自己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對自己的人生也越能自由掌握。
蕭伯納說,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
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需要你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不管外界怎樣變化,不管別人怎麼說,你都能對自己的各個方面有要求,包括以下這四個方面,能自由控制自我的人,才能自由掌控自己的人生。
1 控制自己的情緒
一個人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能冷靜對待,能做到這一點,其實是很難的,很多人容易被情緒控制,左右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然後變得不理智,做出一些很衝動的事,情緒不對,你的生活也會和你的情緒一樣非常糟糕,你也不能完全理智地去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
很多人因為一點小事或者別人的一點小過錯就大發脾氣,心情不好,其實這根本就是在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
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著名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報攤上買報紙,朋友禮貌地對攤販說了聲「謝謝」,但攤販冷臉相對,一言不發。
哈理斯問到「這傢伙態度很差,是不是?」。「他每天晚上都是這樣的」,朋友說。哈理又問到「那你為什麼還是對他那麼客氣?」,朋友答到「為什麼我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呢?」。
我們很多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當別人做錯什麼事或者態度很差的時候,心情也會跟著變差,其實仔細想想,何必因為別人的不對而影響自己的心情呢?也許別人本身就是那樣的品性,根本不是針對你,如果總是因為別人的語言或行為而影響自己的心情,那你的日子也並不舒心。
不止如此,有的人因為自己的心情不好,就會遷怒於別人,向別人胡亂發脾氣,特別是自己的家人,壞情緒很容易被傳染,別人的情緒會影響你,你的情緒也很容易影響別人,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輕易受別人的影響。
《論語》中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一件小事都不能忍受,那你也做不了大事,也會影響大局。
所以我們對人對事要有一種包容性,遇到不公平、不如意的事,不輕易發脾氣,不輕易被自己的情緒影響自己的行為。
而且不只要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還要能夠很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如果發現自己情緒不對,或者已經失控的時候,就要學會冷靜下來,先儘量調節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去思考,再去說話。
你只有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總是能夠處在一個良好的情緒下,才能更好地處理事情,解決問題,日子也能過得越來越舒心。
2 控制自己的欲望
控制自己的欲望,就是在基本需求都能滿足之後,能夠控制住自己沒有過多的貪慾,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條件越來越好,我們要能夠經得住各種誘惑,不管是財富也好,物質也好,還是各種名利也好,都要控制住自己在這些方面的欲望。
盧梭說,節制和勞動是人類的兩個真正的醫生,勞動促進了人的食慾,而節制可以防止他貪食過度。
如果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你將永遠得不到滿足,因為當你滿足了一種欲望,就會不受控制的有更多的欲望,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棘輪效應」,就是指人的欲望會不斷膨脹,你一開始只想要買一輛代步車,到後來你就想要一輛更豪華、更有質感的座駕。
所以你需要一種自我控制的能力,在被欲望反噬之前能及時控制住自己,不被各種身外之物和各種短暫的快樂而迷惑。
《論語·季氏》中還有一句話:樂驕樂,樂佚遊,樂晏樂,損矣。以驕傲為樂,以遊蕩為樂,以奢侈為樂,是對自己的一種損失。
任何欲望都要適度,對金錢、財富、物質、名利、地位等等都要有一種正確的認識,不要輕易被誘惑,你可以擁有,但不要被這些東西侵蝕,迷失了自我,讓自己越陷越深。
曾國藩一生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曾國藩一直堅持修身養性,克己復禮,嚴格要求自己,嚴格控制自己的各種欲望,他還用寫日記的方式來警醒自己,糾正自己的言行舉止,正因為他的這些品格,直到現在都是人們學習的榜樣。
克制自己的欲望,你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盲目地追求一些對自己沒有任何價值的東西,也只有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你才能保持自我,做更好的自己。
3 控制自己的語言和行為
我們所說的謹言慎行,就是要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說話做事都要得體,要分清角色,分清場合,說合適的話,做合適的事。
《增廣賢文》中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可見從古至今說話是何等的重要,我們在說話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語氣、語調以及自己說話的內容,不要因自己的一句話傷到別人或者影響到別人,而且也要分清楚說話的對象,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推心置腹,至少要留有一些餘地,所以說話也是講究技巧和藝術的。
除了注意自己的言語,還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你的行為有沒有傷害到別人,有沒有對別人造成損失,你的行為是否合適,是否得體等等。
所謂能控制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就是能夠掌控自己的言行舉止,而不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從來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不顧及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場合。
人們喜歡曾國藩,把他視為榜樣,並不是推崇他的功績,而是推崇他的為人處事之道,
《曾國藩家書》教會人們很多為人處世之智慧,曾國藩有語云:「言語遲鈍、舉止端重,則德進矣」,他認為人要時時處處謹言慎行,能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才是有福之人。
古人推崇的謹言慎行,不管在哪個時代都不過時,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都有要求的人,才有更多更好的人際關係,能控制自己的語言和行為,你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4 控制自己的意志力
先說一個小故事,幾十年前,波蘭有個叫瑪麗亞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有一次,瑪麗亞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遊戲,瑪麗亞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麗亞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麗亞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麗亞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
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麗亞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瑪麗亞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她就是居裡夫人。
越能成功的人,越有一種強大的意志力,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會輕易被外界所影響,這種人非常自律,知道哪些事情對自己是有用的,並且會積極主動地去做、去堅持。
歌德說,意志堅強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塊一樣任意揉捏。
意志堅強的人才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更容易實現目標,然後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白巖松有句話說的很好,你有多自律,你就擁有多少自由。
如今很多人都喜歡熬夜、刷手機,很輕易就被各種信息和短暫的娛樂所佔據,根本沒有時間去好好地學習,好好地提升自我,注意力無法集中,無法真正地扛住各種誘惑,把時間花在更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上。
其實這就是意志力不堅定的表現,明明知道有些事情不該做,不該去浪費時間,但還是控制不住自己,所以人要有一種控制自己意志力的能力,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心裡都非常清楚,而且還能真正做到,從不拖泥帶水,這樣你才會成長得更快。
總之,人要有一種自我控制的能力,在任何時候都懂得約束自己,要對自己有要求,這樣你的生活也會過得越來越順,也更能自由掌控自己的人生。
----END----
作者簡介:土生土長的南方姑娘,用樸實的文字寫走心的文章,與你一起談情感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