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胃寒,吃點溫陽的助胃散寒中醫看胃病,大多數是胃寒。胃腐熟食物需要陽氣,胃中無火,就無法腐熟食物,因此,就會出現胃脘冷痛、喜溫喜按,腹脹腹瀉、胃口差、消化不良等症狀。脾主運化,胃主受納,納運協調,長此以往,脾胃和降失職,受納失常,非但容易導致胃病頻發,還可能因此造成營養不良、體弱多病。 解決方法:「寒者熱之」,大家可以在煲湯或做菜時加一些溫中散寒的藥食同源的藥材,如薤白、肉桂、乾薑等,以溫胃散寒。 受寒時可以煮一點生薑紅糖水喝,生薑、紅糖都有散寒的作用,可以幫助顧護陽氣。 此外,還可通過喝熱水、吃熱食以及合理的室外運動來增強胃動力。最適宜的溫度就是嘴唇剛好能感覺到它是溫的,這就是最適宜的。平時吃東西的時候,不要太著急,覺得不燙了再入口。 2. 胃熱,吃生津的食物清清熱胃火不足會出現胃寒,胃火過亢則會出現胃熱。胃熱的患者常有飢餓感,總覺得吃不飽,俗話稱為「慌飯」,中醫稱為「消谷善飢」。胃熱熾盛,則腐熟功能過於亢進,可出現胃中嘈雜,消谷善飢等症,熱盛火熾,多消耗津液,而致燥熱內結,胃失和降,可見口乾、口渴喜飲、大便秘結等症。 胃火上炎,可致胃氣上逆,可見噁心、嘔吐、反酸等症。胃火循經上炎,或為齒痛齦腫,或為衄血,火熱灼傷胃之脈絡,則血上溢而為嘔血。大量飲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厚味等患者多有胃熱。 解決方法:對於胃熱剛起的患者來說,適當吃涼性的藥食材可清熱瀉火、滋陰生津,比如生菜、苦瓜、梨、西瓜、薏仁等,同時要注意補充水分。
【來源:樊城市場監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