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業績爆發的「口罩龍頭」,明年靠什麼撐起700億市值?穩健醫療...

2020-12-17 每日經濟網

相關公司:穩健醫療(300888,SZ)

市值670億元(截至12月16日收盤)

核心競爭力:重視研發、技術創新、質量控制、自有品牌

機構眼中的公司

醫療、消費雙輪驅動,複合賽道具有協同優勢(華創證券)

前三季度醫療業務超預期,疫情後品牌知名度提升(西南證券)

醫用敷料產品行業競爭地位穩固,產品結構優化(天風證券)

所屬板塊紡織服裝、醫療器械、大消費、次新股

一聽到微信消息提示聲,或者手機來電鈴聲,李建全的頭就「嗡嗡」作響,這是1月底疫情最艱難時的常態。大部分人都是找他「特批」口罩的,那種情況下,這位國內最大口罩生產商的董事長,也沒辦法談「口罩自由」。

因為主要業務涉及防護用品,穩健醫療在這場疫情下受到空前關注,前9個月營業收入已是去年全年的兩倍,醫療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8倍,到現在穩健醫療的口罩還是供不應求。

「一戰成名」,李建全站在了聚光燈下。今年9月,穩健醫療順利在創業板上市,目前市值接近700億元。

資本市場和投資者都關心,當新冠肺炎疫情緩解並最終消退,穩健醫療擴產的口罩生產線會不會閒置?接近700億元的市值靠什麼支撐?公司會不會在醫療器械領域做一些新拓展?《每經人物·專訪董事長》欄目記者近日對話穩健醫療董事長李建全,解答這些疑問。


回顧疫情下的穩健:膽子應該更大些,反應也應更快些

李建全「出圈」,是從微博上的一封公開信開始,在那之前他很少活躍在公眾視線,微博粉絲只有幾萬人,很少接受媒體採訪,特別是疫情前剛準備重啟IPO,正處於靜默期。但疫情初期撲面而來的質疑,讓他決定還是澄清一下。

在這封公開信裡,李建全告訴大家穩健醫療從2019年12月20日就開始加班趕製口罩,截至1月26日已經生產1.089億隻口罩。李建全去年底發現口罩交貨有些異常,他預感今年需求可能會大,便安排湖北口罩產線加班趕工。

但需求還是來得太猛烈了,即使全部生產線24小時滿負荷運轉,也沒辦法滿足需求。李建全決定暫時關掉電商端的銷售,先保障醫院、藥店渠道,後端庫存還是屢屢告急。

疫情這場大考,讓公眾認可了穩健醫療,也認識了李建全。10月14日,李建全入選「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40人」,這是深圳近年來的最高榮譽之一。

回顧這場戰鬥,李建全只給穩健醫療打8分。他覺得穩健應該比別人的反應速度稍微快一些、膽子更大一些。「很多不是我們醫療行業的人膽子更大,比如上新的設備、新的投入都比我們大,我以為我還算膽子大的,也是敢於投入的,後來一看他們反而比我們做得更多。」

李建全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也體現了如同公司名稱一樣的企業文化——穩健,但另一面來看就是保守。他當時預期疫情很快就會過去,沒想到現在國外疫情仍然嚴重,穩健的口罩還是供不應求。如果當時不那麼保守,為社會提供的防疫產品會更多,公司也會因此更好發展。

今年2月,穩健醫療口罩生產線滿負荷運轉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讓李建全覺得最自豪的,是穩健醫療履行了承諾,即便是在口罩供應最緊張的時候也保障終端不漲價。

最開始,穩健醫療要求經銷商不能漲價。李建全說,醫用敷料中間費用高,疫情發生後他跟經銷商溝通,讓他們把利潤讓出來,穩健也會補一部分,只要是藥店賣出去的口罩都不允許漲價。

後來口罩的原材料價格飛漲,熔噴布從漲價3、5倍到後來最高時50倍,穩健醫療都買過。李建全記得,平時熔噴布的價格大約17000元一噸,他們合作關係最好的供應商,當時賣給穩健醫療的價格都到了60萬元/噸。公司內部有人出於成本考慮提議漲價,李建全還是沒有鬆口。

「我們內部也有思想鬥爭,肯定有人說漲一點,我就給他們說認真想一想,對外的承諾要不要執行。」在李建全看來,信譽、社會價值都優先於企業價值,如果穩健在這個時候漲價,可能分分鐘賺10個億或者更多的錢,但拿這10個億去打廣告能不能買回消費者的認可,後來大家還是思想上達成一致,堅守了承諾。

據了解,疫情下穩健醫療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平均價格遠低於同行。三季報顯示,穩健醫療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5.23億元,同比增長205.3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1.50億元,同比增長678.64%。另有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主要原材料為棉花及由棉花製成的棉紗、醫用坯布等,2017年~2019年,公司直接材料成本佔生產成本的比例分別為54.94%、51.26%和50.77%。

 

論未來業績:今年的增速不可想像,很難長期維持這樣的高速運轉

很多媒體在疫情期間拍攝的醫護人員畫面上,印在口罩、防護服上的logo讓人們記住了穩健醫療。疫情後防護用品成為風口,穩健醫療也成了人盡皆知的明星企業,醫療機構對穩健醫療的態度也發生了180°轉變。

「在這以前,你可能想像不到(醫院)有多難進,很難很難,真的很難。」談及此,他忍不住反覆強調。李建全說,醫用耗材需要醫院招投標,以前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不算太高,醫院不認識你,做銷售的難度就很大。

穩健醫療的產品定價在同行裡屬於中等水平,覆蓋的3000多家醫院客戶大部分是三甲醫院。李建全說,越是二級三級醫院穩健可能更好進去,越是對耗材相對要求低一些的醫院,進去的難度要大些,這主要是因為醫院本身面對的患者類型不一樣,對價格的認識和理解也不同。特別是一些基層醫院醫生,可能只是對穩健略有耳聞。

這些年,李建全也遇到過很多不了解穩健的客戶,就是追求價格,這一點上穩健醫療並不佔優勢,因此流失過一些客戶。結果這次疫情他們發現穩健沒漲價,在其他品牌漲價的襯託下反而便宜了,所以又回流來購買穩健的產品。還有一些以前沒打過交道的醫院聽到是穩健的人,就說「進來談吧」,起碼大門是敞開了。

疫情是一面放大鏡——一方面,把穩健醫療的關注度拉到30年來的峰值,褒獎、認可接踵而來,今年9月份在創業板上市後也一路享受高光,券商力推、股價短時間內翻倍,李建全家族的身家也超過400億元。

另一方面,穩健醫療也必須接受更嚴苛的考驗,特別是成為上市公司後,公眾更關注它的業績增長動力。目前,公司已經是市值接近700億元的大公司。截至三季度末,股東戶數超4萬戶。

疫情前穩健醫療的口罩產能是200萬隻/天,現在是2000萬隻/天,相當於之前的10倍。以前穩健醫療1/3的收入來自醫療業務,但今年疫情改變下這部分收入佔比超過7成。

當市場對口罩、防護服的需求回歸到疫情前的水平,穩健醫療擴產的生產線是否會閒置?穩健醫療股價上漲的邏輯來自今年強力的業績增長,疫情過後業務量還能支撐現在的股價嗎,如果不能支撐,股價又會不會跌落?

這些都是李建全作為董事長必須回答的問題。李建全坦言,做企業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疫情暴發後業務的增長速度確實不可想像,但也很難長期維持這樣的高速運轉,對穩健來說,未來的發展肯定還是依託於現有業務。

「疫情使穩健進入了很多之前難以進入的渠道,且我們產品有質量保障,性價比也高,我們會抓住這次機會,開發更多產品,進入更多渠道。」他指出,既然有這個增長,就會帶來更大的市場份額,規模肯定擴大了,就薄利多銷。

李建全還認為,對企業而言上市意味著更大的責任,這些年他的感觸就是做事情不能急功近利,他希望在這個領域打造一個具有品牌競爭力的企業。穩健的文化就是穩紮穩打,沒有站穩的時候不敢跑,跑得不夠快的時候,要把基礎打好。

 

談行業升級:撕掉國產醫用敷料「劣質低價」標籤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穩健醫療可能不會如此迅速被公眾熟悉,李建全也依然在自己的領域裡保持低調。在過去很多年裡,醫用敷料為代表的低值耗材長期被外界評判「劣質低價」,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要轉型,必須撕掉這些標籤。

「這個(問題)有認識誤區,現在中國已經代表了全球醫用敷料技術的最高水平,這個領域的公司全被我們幹掉了。」李建全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調,現在中國低值耗材的質量標準和體量都已經是世界第一,這個行業已經從最高峰的幾千家工廠減少到幾百家。醫療用品必須講質量,要做到完全沒問題,就需要一套嚴密的管理體系。

在李建全剛進入這個行業時,中國企業生產的低值耗材確實靠低價的路子拿下市場。作為中國第一批外貿出口人,他看到了中國企業與外國企業的差距,最刺激他的是別人評價「中國的出口產品質量不行」。

李建全說自己創業時已經想得很清楚,一旦開了公司就像上戰場,不在乎賺不賺錢,只在乎質量好不好。「我最痛恨別人說中國產品是垃圾,最害怕客戶投訴,我這個人特別要面子,所以要把這個(中國產品不好)帽子甩掉。」

前面十年,穩健醫療的日子並不好過。剛開始,李建全按照日本醫用敷料進口的產品標準去做,這為穩健的質量奠定基礎。隨後,他要求對公司產品進行ISO認證,當年(90年代中期)10萬元的諮詢費對於穩健醫療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李建全說,他在質量面前是非常較真的,也是靠質量,穩健成為行業第一。在穩健醫療拿下行業第一後,以前行業內不少頭部公司因為各種原因倒下。2005年,他又牽頭組建醫用敷料協會,推動整個行業向質量看齊。

與李建全打過交道的人都感慨,這位「50後」的企業家依然「血氣方剛」。而在行業內,他還有一個「綽號」,就是「棉花狂人」,而且,他把棉花放在了醫用敷料和日用消費品兩個看似不搭界的業務上。他用十年時間,把穩健醫療推上醫用敷料第一的位置,也同樣用十年時間把」全棉時代」做到30億元銷售規模。

「全棉時代和穩健醫療是一家?」這是李建全經常被問到的一句話。疫情之前,大多數公眾都沒聽過穩健醫療,更不知道這兩家業務上幾乎不相關的公司竟是由同一位老闆掌舵。

全棉時代主打家居用品及母嬰產品等消費品,穩健醫療的主要產品是醫用敷料,兩者除了在原料上有些重合,在渠道、客戶類型、應用場景上都有很大區別。談到創立兩個品牌的初衷,李建全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任何一種商業模式莫過於把消費者放在首位更重要,思維方式首先應該是消費者,如果只是想用一種模式去賺錢,這是短期行為,你要去想像,你能為消費者創造什麼。一旦去賺信息不對稱的錢,就是對品牌的傷害,是不可持續的。

最新數據顯示,穩健醫療今年前3季度日用消費品業務收入達到23.17億元,同比增長16.52%。而在疫情發生前,全棉時代是穩健醫療最核心的收入和利潤來源。

在李建全的辦公室掛著一幅畫,內容很簡單,一朵棉花下寫著」全棉改變世界」。這是李建全一直在追尋的消費理念,也是消費觀念變化大潮下的縮影。中國品牌要想擺脫原來低價低質的刻版印象,將對產品品質的極致追求和對消費者需求的無限契合相兼容,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記者手記|醫療器械行業轉型升級,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在此次疫情中,公眾對醫療器械領域格外關注,才發現行業裡「藏著」穩健醫療這樣一家細分領域的「獨角獸」。

在固有的印象裡,低值耗材門檻低、雜牌多、價格便宜,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他醫療器械拓展海外市場。但實際上,這個行業正在用過去十五年的努力改寫歷史,中國醫用敷料已經在技術水平和市場份額上做到雙指標第一。

這是我國醫療器械產業自主創新、用品質打市場的樣本,值得同行借鑑。但是,行業裡還有很多魚龍混雜的「投機者」,這也警醒我們,中國醫療器械的國際化路徑還很長,需要頂層設計、產業同步覺醒,才能走得更高更遠。


記者:金喆

編輯:湯輝

視頻編輯:朱星運

視覺:陳冠宇

排版:湯輝 馬原

相關焦點

  • 上半年口罩賣20億,穩健醫療能否罩住538億市值?
    本次穩健醫療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為5000萬股,發行價格為74.30元/股。截至昨日收盤,股價穩定在126.25元,市值衝高到538.45億元。公開資料顯示,穩健醫療成立於2000年8月24日,控股股東為穩健集團有限公司,按照李建全68%的持股比例計算,對應的個人身家亦超過365億元。
  • 一顆魚丸撐起400億市值!安井、三全、海欣等A股速凍龍頭賺翻了!
    在疫情中成功「出圈」的速凍食品龍頭,為何能逆勢不斷創出歷史新高?疫情不但火了醬油,還有速凍食品。本來,速凍食品只是A股食品飲料板塊裡一個小眾領域,如今卻越來越重要。比如,安井食品,「一顆魚丸撐起400億市值」,淨利潤同增57.36%,股價翻2倍。三全食品淨利潤同增409.61%,海欣食品淨利潤同增507.21%……告訴我,你囤了多少速凍食品,你又持有速凍食品的票嗎?賺了多少?讓我羨慕一下。成功出圈!
  • 康泰醫學業績暴增12倍600億市值是否透支明年業績?
    截止發稿日,康泰醫學市值接近600億元,在A股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中市值排名第六。康泰醫學主要從事醫療診斷、監護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涵蓋血氧類、心電類、超聲類、監護類、血壓類等多個大類,2019年,公司血氧類、監護類和心電類產品收入佔比分別為28.21%、25.59%、18.88%。
  • 廣告翻車,全棉時代深陷輿論漩渦,穩健醫療市值大幅縮水
    受此影響,母公司穩健醫療的股價也遭到拖累,市值在短時間內急劇縮水,這意味著機構、投資者暫時不想捲入這場風波,而選擇隔岸觀火。低俗廣告遭吐槽1月7日,全棉時代的發布的一則「全面小劇場防身術」的視頻遭到部分網友的瘋狂吐槽,更有甚者將全棉時代拉入黑名單,拒絕消費該公司的產品,尋找替代產品。
  • 市值碾壓一眾房企龍頭 房地產周期變化下貝殼做對了什麼?
    來源:金融界網站 股價飆升、市值翻倍,在過去的三個月裡,貝殼找房成了資本市場的一個傳奇。 截至美東時間11月27日收盤,居住服務平臺貝殼找房最新市值76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5000億元,高點時期一度突破890億美元,逼近6000億大關。這一數字意味著什麼?
  • 醫療行業隱形龍頭,業績爆發增長213%,是優質成長股嗎?
    再看歷年市值變化最高市值出現在上輪大牛市2015年,98億,後來一路下滑,到2019年只剩下了26.9億,目前市值54億,去年到今年股價漲了一倍。這些情況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小市值醫療行業成長股,剛上市的時候靚麗的業績,加上恰好遇到大牛市,於是一波炒作估值上天了,市盈率達到200倍,之後公司業績連續下滑,股價一路回調,從2019年開始業績在低基數的基礎上高增長,原因是公司出現了新的產品,帶來了新的業績邏輯。
  • 昔日"網紅"暴漲1300億,受啥刺激?晶片危機爆發,全球龍頭大舉"燒錢...
    (原標題:昔日"網紅"暴漲1300億,受啥刺激?晶片危機爆發,全球龍頭大舉"燒錢"!不死鳥跌去700億,A股要變天?)昔日火遍全網的半導體板塊今天上演王者歸來!
  • 口罩斷貨心裡慌?3M、霍尼韋爾、穩健醫療回應了!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流行,全國各地均出現口罩緊缺甚至脫銷的現象,不少地區還發生口罩價格飛漲。不少消費者質疑稱:為什麼工廠加班加點,市面上仍買不到口罩?對此,知名口罩生產廠商3M、霍尼韋爾、穩健醫療紛紛做出回應。
  • 昔日「網紅」暴漲1300億,受啥刺激?晶片危機爆發,全球龍頭大舉...
    從上漲的結構來看,晶片股全面爆發。中科創達暴漲超18%,精測電子大漲超11%,韋爾股份漲停,聞泰科技、北方華創大漲。晶片ETF狂飆6.3%。反觀之前暴漲的白酒板塊,單日市值蒸發近700億元,茅臺和五糧液均出現逆市殺跌的情況。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晶片股的爆發?A股市場的抱團勢力是否又要轉換戰場了呢?
  • 服裝界的「富士康」:第一個百億美元富豪!疫情下仍賺25億
    來源:EMBA微金中國服裝代工業誕生第一個百億美元富豪!申洲國際周二午市開盤大幅抽升近兩成,盤中最多暴漲18.64%股價報131.10港元,創上市新高,並令公司市值逼近2,000億港元。伴隨股價上漲,集團創始人家族財富亦首度突破100億美元。
  • 疫情期間供應上億隻口罩:穩健醫療再衝IPO 子品牌屢遭投訴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疫期供應超1億隻口罩的穩健醫療再衝IPO 子品牌全棉時代投訴不斷,口罩營銷模式被指「不地道」全棉時代價值169元的防護套餐,含5片成人一次性抗菌口罩,搭配壓縮面巾、便攜浴巾、蒸汽眼罩等產品記者 隋娉娉 楊仕省 深圳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