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告誡我:一個人,若丟了這2字,容易迷失自我

2020-12-12 千面修行者

曾經為情所困,為利所惑,為名所累的我,總覺得每走一段路,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打亂了我最初的心境,導致自己心中紛亂,事事不順,事業受阻。

當初為了緩解自己的心情,外出旅遊了一段時間,探訪各處古寺佛廟,只為尋找心中的那份初心。

這番旅途,確實讓自己收穫良多,其中結識了好幾位寺廟高僧,也同他們探討了我心中的疑問,其中一位高僧對「初心」的見解,和其他人不同。

高僧說:「一個人的初心,即最初發的純正、純善、純淨之心,充滿了正能量,可照亮人生的無常。丟失了初心,就丟失了最初的志存高遠和自尊、自立、自強。」

高僧還語重心長地說:「初心若隨境轉,被世象牽著走,迷失心性而誤入岐途,令一切毀於一旦。

初心一發,即正知正見,心無掛礙,保持心空萬裡,令境隨心轉,自然初心如一,成佛有餘了,就是最終的善果福報。」

高僧的話,應該容易理解,其實就是讓眾生不忘初心,方能一往無前,永無敗事,否則,就會迷失自我,做人,學佛皆如此。

01初發心即成正等正覺

高僧說:「發初心,即發初願,是志存高遠,發奮圖強,拼搏不止。初心一發,必須始終如一,六根清淨方為道,『道』即身口意不起惡念,不做惡事。道心在,則初心大願在,不可丟失本心,否則多遇小人,處處受阻,事業難成」。

正義無敵,發初心初願,必須充滿正義,利於社會,利於大眾。古人講「正義之師必勝」,就是此理。

初發心,必須正等正覺、正知正見,符合仁義禮智信,符合正能量的要求,符合戒律的要求,持戒在心。

沒有學佛的人,也喜歡發初心初願。有些是天真純潔、童心未泯的,無私而博愛,利益眾生,格局大氣。

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貧窮時修身養性,提升自己做事創業、知識學問等各方面的境界;發達了則救濟天下蒼生,符合正知正見,因此有好的善報果報。

可有許多人發了好的初願初心,卻被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功名利祿誘惑,而不能保初守一,有了私心雜念。

染上了邪門歪道的思想,就不知不覺把大願初心給汙染了,失了初心,沒有了初心信念的力量支撐,必然失敗。

而當事人的「德」就大大地虧損,言行汙穢不堪,在人世中,壞事傳千裡,也容易受人唾棄,人脈盡失,事業虧損。

發大願初心,救渡眾生,離苦得樂,讓外部的環境,隨著自己的平和善良的心境轉,則初心如一,不受惡劣的環境影響,必然「得道多助」,一往無前,永無失敗,做人,學會學佛,皆如此。

02出家如初,成佛有餘

高僧說:「保持清靜、清亮的初心,堅持到底,總會有美好如願、吉祥如意的收穫。此理正如初心是太陽,熬過了漫漫黑夜,旭日升起,迎來一片希望的光明,出家如初,一心不變,成佛有餘。否則,丟失初心,容易墮入黑暗。」

堅持初心如一,即是堅持一念不變,持之以恆,必定成佛。

出家如初,初心如一,就是要堅守,堅守人生的底線,堅守做人的基本操守、規矩和禁忌,在重重困境中,堅守猶為可貴,守得月升見月明,守得雲開見日出。

心念多變,一念生邪,必招引邪門歪道的人,侵蝕人的靈魂,操控其行為,引其走上歪門邪道,容易「一念成魔」。

有些人,初心信佛,可當他們遇到了一些挫折,就開始疑惑為何自己心存善念,卻沒有得到善果報,起疑心。

疑神疑鬼,疑心一起即敗德,破了初起的正能量場,負能量的人和事,即乘虛而入了。

正如「弟子規」上說:「小人入門,百事壞。」小人一入,就容易招災難災禍。可想而知,守住初心,就是守住心門,將邪門歪道關在心門外,可以避禍。

出家如初,就是要初心如一不變,一心向善,一念成佛。

有這麼一則佛學故事:

有一個狀元,聽聞只要布施家財,多做善事,就能有善報,修道成佛。於是便棄官回家修行。家中母親甚是惱怒,不同意,但狀元心意已定,母親無奈,只好由他。而隔壁的阿憨,從小酷愛佛學,一心修行。家有一母,母子倆相依為命,雖然家境貧窮,但是人緣極好,經常做善事不求回報,與鄰裡街坊的關係都非常融洽,生活也算過的舒心。可是有一天,狀元的母親病倒了,狀元禱告數日無效,母親吐血而亡。狀元見阿憨,母親健在,生活自得自在,很是嫉妒。於是恨由心起,狀元屢次暗中害阿憨,甚至撒毒藥害阿憨,可是每次都被阿憨躲過,安然無恙。而狀元暗害阿憨的事情被人知曉,狀告官府,被抓了起來。狀元忘記了自己修行的事,仇恨、嫉妒的心讓他迷失了本性,丟失了布施行善的初心,墮落入了魔道,最終自食惡果,鋃鐺入獄。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阿憨看上去木訥呆憨,但修佛的初心始終未變,成就了很強大的正能量場,不起私心雜念,不起邪念惡念,因此,一修就功德非凡了。

因此,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無論過程如何艱難,也要堅守到底,只有初心如一,才能達成所願,收穫好運。

修行一定要初心一發,念頭一起,就不再因疑惑不解而變動,災難災禍來臨不起邪念,初心不變,泰然處之,坎坷災難中,不為所惑,心境明亮如初,不迷失方向。

只有這樣,才能出家如初,成佛有餘,做人,學會學佛皆如此,必得善報福報。

03慎始如終,則無敗事

高僧說:「初心在,光明美好就在,善有善報的機緣就在。即使暫時遭遇不如意,堅持始終,轉機,就會來臨。慎始如終,則無敗事,否則始亂終棄,必多敗事」。

因此,初心一立,貴在持之以恆,一以貫之。守到雲開見月明,生活中,多與人結有善緣,多施與。

世事太繁雜,人心太複雜,走著走著就容易在擁擠的人潮中,或心靈的碰撞中,丟失了初心,丟失自我。人貴在經得起各種各樣的磨難困苦的考驗,堅持住初心不變,不被困苦壓垮。

如若自始至終,堅持初心不變,「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動人心者,莫先乎真、誠、善,必然可以遇到好的機緣,得到有緣的人支持,事業就會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保持初心不變,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地去除私心雜念,讓初心不被擠兌掉,不被「荒草」吸走了營養而枯萎。

私心雜念,總體來說就表現為「貪、嗔、痴、慢、疑」,因此要一路戒除「貪、嗔、痴、慢、疑」,讓心境清亮如初,正知正見的陽光灑滿心靈的角落,做一個初心不變,滿心光明,善始善終的人。

總的來說,發初心大願,就要一念永恆,對紅塵中各種各樣的誘惑置之不理,放空心胸,相信信念無敵,自然可以脫離困境,脫離六道輪迴。

始終如一,抱樸守初,巋然不動,所念所想,慎始如終,終無敗事,初心一發,一往無前,成佛有餘。(作者:千面修行者)

相關焦點

  • 高僧告誡:這2句日常「口頭禪」,千萬不要再說了,會折福
    口頭禪即指一個人習慣在有意或無意間時常講的說話語句。例如小編的口頭禪就是"這樣啊",很多時候也許自己沒有意識到,但是確實在講話的時候不自覺地把這句話說出來了。因此口頭禪可算是一個人的其中一個標誌,亦影響其他人對他的形象與觀感。所以其實我們在許多影視劇中也可以看到編劇為了加深觀眾對角色的印象,常常給角色設定某一個口頭禪,這個口頭禪常常就代表著人物的性格。
  • 高僧的點撥:一個人落魄時,若能得這三人的助緣,遲早會翻身
    當一個人陷入低谷困境時,其內心多多少少是有些沉浮的,彼時的人們看什麼都不順眼,做什麼都不順心。同時內心也相當敏感,對任何人都沒有安全感,總認為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會加害自己,把自己塵封在內心世界裡。誠然,「天不渡人,人自渡」,這個世界上,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那就必須自己做自己命道的主宰,這一點固然沒錯。但是人在落魄的時候,也並非像我們所想的那般,任何外緣都不可以依靠,就好比現實中就有這麼一些人,他們其實就是自己命中的助緣,是來助力自己度過難關的。
  • 高僧說:一個人修行到這四個至高境界,證明已經成佛,錯不了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許久,周邊一些佛門道友也很少能夠給出明確的答案。為了揭開心中的疑惑,我不遠萬裡,特意前往某座山澗寺廟,拜訪了一位高僧,在高僧的口中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正解。關於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成佛這個問題,高僧表示,看一個人修行高不高,是否成佛,關鍵是要看他是否達到這四個境界,如果能夠修行到這四個至高境界,就證明他佛緣具足,已經成佛。
  • 育兒角度解析《千與千尋》:論迷失自我的孩子,該如何找回自我
    宮崎駿的《千與千尋》講的是一個關於成長與迷失的故事。被湯婆婆奪去名字的千尋,正如在成長中迷失自我的孩子。他們都找不到回家的路,也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但是千尋完成了自我救贖,在最後找回了自我。她尋從一個膽小、怯弱又愛哭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勇敢重情義,愛己愛人的人,這是一個破繭成蝶的成長過程。
  • 小豬佩奇中的大人為什麼沒有名字,是否成年人的世界容易迷失自我
    是否成年人的世界容易迷失自我呢?佩奇一家去法國旅遊正因為《小豬佩奇》裡面的每個小孩都有著幸福的家庭,才能夠無憂無慮的玩耍,只需要關注自己的世界,因為有父母在外面遮風擋雨,或許這才是孩子們真正擁有自我的原因
  • 這是條容易迷失自我的小路,不要問我怎麼知道,都是過來人哈哈哈
    1.美女是要吃飯了嗎,不像是在肯爺爺啊2.孩子這麼小就開始明搶對象了都,家長該管管了3.嘿,兄弟,你手上那個,給我吃點4.千萬不要惹胖的女漢子,她有一招天王蓋地虎5.狗生贏家啊,燒不壞嗎6.妹紙請繼續我看看就好了7.搬了一個星期的磚,就為了這幾秒……
  • 趙本山七字良言告誡辛巴,若辛巴記在心裡,或許不會栽了跟頭
    導語:趙本山七字良言告誡辛巴,若辛巴記在心裡,或許不會栽了跟頭趙本山不用多做介紹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提起這三個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農民出身,白手起家,身價過億,無論是在演藝界還是娛樂圈,地位身份以及名聲都算是數一數二的。
  • 《千與千尋》:人物意象的迷失,與自我的救贖
    雖然只差了一個字,但是小白一直告訴千尋:「你一定要記住自己的名字,不要忘記了。」在生活當中,名字也許早就已經變得不重要了。可在這個奇怪的地方,只要你忘了自己的名字,那麼就會連自己也一同忘掉。其實,整部影片看下來,大家仿佛是在跟著千尋一起,救回爸媽,同時也找到了差點丟掉的自我。
  • 寺廟高僧:看這3點,就知道了
    寺廟高僧:看這3點,就知道了。一、性格的好與壞在佛教當中,最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萬發緣生,皆是緣分"。其實一切眾生都離不開六道的輪迴,特別是每個人在前世當中所種下的因。我們看一個人的性格首先可以從他的脾氣看出,一個脾氣不好的人總是會給身邊的人帶來不好的影響因素,更可能會破壞對方的運氣。佛教告誡眾生要戒掉"貪、嗔、痴",若一個人嗔心過重就很容易將善緣變成虐緣了。
  • 「人若有福,開口便知」,高僧:有福之人,常說這三種話
    一個周末的清晨,我有點事要去一趟寺廟,恰好林子打電話要約我去喝喝茶,一聽我要去寺院,林子便決定也跟我一起去。林子本身是個話很多的人,到了寺院更是滔滔不絕,進門見到一個小沙彌就誇他有慧根,見到一位僧人就說面目慈悲,一看就是高僧,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 「人有八恩」,高僧:每一恩都不可忘,否則因果報應,你報幾個了
    若一個人忘了本忘了恩,那麼她就會失去自我以後的人緣也會越來越差。俗話都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們如果有能力的話,就去盡力的報恩,若沒有能力,那我們也不要忘了恩情。寺廟的高僧告訴我:"人有八恩",高僧:每一恩都得報答,不然因果報應,你報恩幾個了。1、天地呵護之恩我們每個人都生存在這一片土地上面,我們生活當中所需要的物資也是來自於這天地之間的。
  • 一位高僧說:人生不順時,有這兩個表現者,往往會否極泰來!
    曾經,有一位高僧這樣跟他的受眾說:人生不順時,有這兩個表現者,往往會否極泰來!這位高僧,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星雲大師。那麼,星雲大師所說的3個表現,具體指什麼呢?大師這句話的意思是,世事無常,生命的消逝似乎總讓人充滿了消極悲觀的情緒,那些生活在淺水中的魚,即使水越來越少,它們也快樂,因為,魚和水每一次相逢,都是得其所哉,死在眼前,也可以活得快樂。大師這是在告誡我們,不如意事常八九,世事沒有一帆風順的,但人仍然要在這不如意中,度過人生的幾十個寒暑。
  • 一個高僧說:做人,這二個「秘密」儘量不要暴露,容易招惹災禍
    這是《聖賢補經》中的一句古話,其實有著深刻的含義。如果一個人有真正的打虎本領,即使遇到老虎也沒有什麼可怕的。武松對藝術的勇氣極高,一口氣喝了18碗酒,還在井陽港徒手捉到了老虎。然而,不管一個人有多堅強,他都能克服困難和挫折。然而,他也害怕背後捅刀子,因為小人經常在背後捅別人,所以人不能保護自己。當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很簡單,誤以為是壞人,結果損失慘重。
  • 賽博朋克2077不要迷失自我怎麼進去 不要迷失自我密碼是多少
    賽博朋克2077是最近熱門的一款遊戲,有玩家在做不要迷失自我任務中找不到密碼,那麼賽博朋克2077不要迷失自我怎麼進去?不要迷失自我密碼是多少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賽博朋克2077不要迷失自我怎麼進去
  • 一個人,若把這三件事做「盡」,容易物極必反,招致禍根
    一個人,若把以下這三件事做「盡」,容易物極必反,招致禍根。一、愛到盡頭必生恨有很多剛剛在一起的情侶都是看著對方的優點,覺得對方就是自己這一輩子需要尋找的人,但是越是愛到了極點就很容易生恨。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就是這種情況,她一直跟我吐槽自己的男朋友,說他每天就知道打遊戲,對自己不管不顧,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顧。
  • 一個人稍不注意就容易被毀掉,發現這2點要警惕,有1個也要注意了
    每個人都懂得「下坡容易上坡難」這個淺顯的道理,想要成功得經過多少艱苦的歲月,但登上高峰後,忘乎所以,貪圖享受,不能嚴於律己,故步自封,不嘗試新事物,思想就會僵化,做法就會保守,就會逐步向下滑,時間長了就容易「毀掉」。如果一個人有以下2種不好的習慣,要引起警惕了,有個也要重視了,別讓壞毛病毀了你的人生。
  • 老祖宗的告誡:一個人在這5個方面加以節制,一生平安快樂
    為人處世,更要自我把控,適可而止。千萬不可率性而為,貪求過多。老祖宗告誡:一個人如果能在這5個方面加以節制,那麼,可以獲得一生的平安、快樂和幸福。言語知節,則愆尤少。舉動知節,則悔吝少。愛慕知節,則營求少。歡樂知節,則禍敗少。飲食知節,則疾病少。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話有節制,過錯就會減少。
  • 《金剛經》「善護念」,才不會迷失的自我
    不過,在這間酒吧裡面,卻有著溫情的一面,除了可以喝酒用餐,同時也是一間咖啡館和書店,向人們提供了有關走出人生低谷的心理學書籍、自傳和小說。當今社會,社恐、失眠、焦慮、精神匱乏、迷失自我……這些程度不同的精神狀態,或多或少,在你我的人生的某個階段,很大概率會出現,或短或長的陪伴者我們。
  • 千與千尋:尋找迷失的自我
    千尋的父母抄近道導致一家迷失,千尋之前已經有種不祥的預感,嚷著「我不去」,但還是和父母一起去了迷失世界。而父母一進去看到無人的飯店,就開始吃起來,千尋則沒有吃,同時還一直勸阻父母。但是父母不聽勸,變成了貪吃的豬。這裡就是批判了超前消費,信貸泛濫。我個人也是很不贊同超前消費。
  • 高僧說:一個人命好不好,不是面相決定的,而是看這3處,很準!
    或許很多人都相信這一說話,包括以前的我,也是對此深信不疑。不過,在一次去寺廟燒香祈福時,遇到了一位得道高僧,經過他的點撥後,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如夢方醒的感覺。高僧告訴我說,一個人命好不好,不是面相決定的,而是看這3處,很準!第一處:看他有沒有好心態高僧說:心態好,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