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華敬方 通訊員 徐寧 孟祥勐
「積分換購區、廢紙區、廢飲料瓶區、廢啤酒瓶區……」日前,記者走進位於即墨區藍村街道前埠頭村的美家園回收示範點,只見200平米的小屋布局的井然有序,一邊是三五成群的村民們在貨架旁換購日用品,一邊是身穿藍色馬甲的工作人員專注地給已捆綁的廢紙殼過磅,現場一派忙碌的景象。
「以前都把廢品賣給了流動小販,他們屬於典型的『三無』,沒有固定回收的時間、沒有合理規範的消殺、沒有透明公開的價格,現在村裡建起回收示範點後,使我們逐漸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出門散步的功夫就可以將垃圾送到回收點,若是行動不方便的老人,示範點的工作人員還會上門進行回收,真是太方便了!」正在排隊等著將垃圾過磅的李大姐告訴記者。
這家開業時間不足半個月的回收示範點,卻已成為村莊商業街的一道靚麗風景,來往的村民絡繹不絕,一時間「垃圾分類」「垃圾回收」成為這裡的村民們茶餘飯後討論的焦點。
據了解,該回收示範點是由青島源泉湧再生資源有限公司運營,建設規範化、標準化收運體系,在示範點將回收和投放的可回收垃圾進行稱重、分揀、付款、積分換購宣傳等工作,實行日清日結。運送環節統一安排車輛,將可回收垃圾集中運送到中轉中心,並由具有資質的企業上門回收,從而構建起以「垃圾分類村級示範點+區域中轉中心+終端回收企業」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鏈,實現垃圾分類源頭化、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公司負責人孫曉介紹,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裡的可回收物主要有玻璃、金屬、塑料、紙類、紡織物等,示範點回收定價會略高於市場回收價。前埠頭村緊鄰城陽區的動車小鎮,人流量大,作為成立的首個示範點,自開業以來,日均回收廢紙達到2噸、飲料瓶350公斤左右。
據了解,今年以來,藍村街道穩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積極探索「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以商促分、居民參與、共生共贏」新模式,招引社會力量投入,開展試點示範引領,通過回收示範點的取得的良好社會效益,集中推廣成熟做法和經驗,逐漸帶動全街道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深入開展的大格局,助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藍村。據悉,藍村街道目前正積極創建2個市級、10個區級生活垃圾示範村。
【來源:半島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