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家》《武林外傳》後,下一個中國情景喜劇經典何時出現...

2020-12-17 騰訊網

平臺定製劇,每個月可能收到近百個項目。總數不少,喜劇卻是稀罕物,百個之中僅佔七席,且還有一個與其說是喜劇,不如劃歸為「古代沙雕劇」更為合適——湖南衛視在電視劇市場中常被視為整體風格最為輕鬆的平臺,可湖南廣電旗下芒果TV影視劇中心文學總監朱麗美給出的數據,卻讓人「樂」不起來。

作為平臺方代表,朱麗美認為:「真正的喜劇要有悲涼的底色在,但現在的喜劇更多為了搞笑而搞笑,很淺,很薄。電視劇市場的這塊缺失,源自年輕創作者們對於社會感知等各方面稍微弱了,他們更多成長於網絡,習慣於『宅』,很少走出房間感受真實的社會生活。」

▲沙龍現場

12月8日,2020「上海影視四季沙龍·冬」在上海作家書店舉行。導演、編劇、演員、平臺、評論界等各方代表齊聚,為螢屏上真喜劇的缺失把脈。無論演員楊立新提出「喜劇是寫出來,也是演出來的」,還是滑稽界領軍人王汝剛借老藝術家袁雪芬的軼事表明「人人身上都有喜劇的因子」,與會者都認為,在生活尤其需要多點歡聲笑語的當下,螢屏喜劇可謂觀眾的 「剛需」,而喜劇最大的 「包袱」依然、永遠從真切的生活體察中來。

喜劇同樣苛求一劇之本

創作者需時刻攜帶一顆細小敏感的心

1993年,國內首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播出,新穎的表達方式和獨特的風格令這部長達120集的電視劇迅速風靡全國。自首播已過去了27年,但它不僅是80後、90後的少時記憶,也成為今天00後的快樂源泉。

《我愛我家》

平凡的老賈家憑何成為這麼多人共同的回憶?楊立新很篤定:「喜劇首先是寫出來的。」那會兒,英達揣著劇本找到他,「先看看,覺得好看咱就一起弄」。當晚,演員躺在床上讀劇本,沒看幾頁就樂不可支,一旁妻子推推他,「明天還上班」。不得已,他憋著笑,抖個不停;再不濟,躲進廁所看完了全劇本。「文字都如此鮮活生動,演起來能不好看嗎?」

《我愛我家》大獲成功後,情景喜劇一度成了創作的顯流,可楊立新發現,一些劇本「跑偏」了,人物無特殊性格,戲劇無衝突結構,大段的笑料都「押」在讓演員出門就摔跟頭之類簡單嬉鬧的場景裡。他推辭了這些劇本,「讓喜劇創作更蓬勃,首先需要文學界、作家們多多在生活中發現喜劇。」

楊立新 喻恩泰

演員的話還有另一半,「喜劇也是演出來的」。它並不完全與搞笑畫等號,寫時需要智慧,演來同樣要保持理性。喻恩泰抱持相似觀點,《武林外傳》裡的秀才一角兒讓他被大江南北的觀眾熟知,但隨著時間推移,「我越來越意識到,我以前一直把演員分為喜劇或正劇演員,後來發現,演員就是演員。」無論喜劇或悲劇,都是在講述一件事;而演員,無關標籤,也都是在表演中體察人的情感、呈現人性本質。喻恩泰拿做菜打比方,「酸甜苦辣鹹,有人加香,現在還講究複合味。我們做戲也如此,有很多複雜的情感,臺詞之後還有潛臺詞,喜劇之中看得到悲劇的意味。」關鍵在於,創作者是否擁有一顆足夠細小、敏感的心,能捕捉生活中一閃而逝的明媚因子。

《武林外傳》

方言仍是塑造喜劇的有效手段

「笑的經典」代表一種生活的真實

王汝剛、張建亞、趙屹鷗、曹可凡……沙龍上,幾位上海的創作者不約而同提到了海派喜劇的過去與現在。

王汝剛的印象裡,《七十二家房客》是滑稽界老前輩們集體「聊」出來的作品,首演時沒有劇本。但這樣的模式,到這代人行不通了。

王汝剛 張建亞

張建亞的電影《三毛從軍記》是上海電影喜劇一脈的代表作品之一。28年前創作時,正趕上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熱播,劇中語言之精巧一時風頭無兩。張建亞決定另闢蹊徑,把默片時代卓別林的感覺融入三毛的故事。「但現在,如果僅僅動用手段已經不行了,我們面對的觀眾見多識廣。」演過話劇、配過音、當過主持人的趙屹鷗坦言,相比以北京話為基礎的北方方言,包括滬語在內的吳語方言在喜劇的疆域有些式微了。

《三毛從軍記》

《編輯部的故事》

如果說喜劇創作的難度是1.0,那麼帶著濃烈地域色彩的海派喜劇創作難度更上層樓。有沒有破解之道?與會者從海派經典裡求索答案。

曹可凡提到了桑弧。他執導的《太太萬歲》沒有一流演員坐鎮,但劇本極為精巧,講女性虛榮,講社會的欺騙,所有的喜劇結構層層嵌套,作品名動一時。它與《假鳳虛凰》以及稍後的《哀樂中年》一樣,都是海派喜劇紮根於市井生活、展開市民喜怒哀樂的範本。

趙屹鷗 曹可凡

《股瘋》也是沙龍上屢被提及的作品。雖說影片裡都是些讓人糟心的事,傾家蕩產,夫妻離心,隔岸觀火等,但電影能始終傳遞諧謔的氣氛,這其中劇作細節奏效,演員表演準確,更重要的在於方言對白與表演的嚴絲合縫。王汝剛迄今記得片中臺詞,他復刻出來,上海話、寧波話、紹興話、蘇北話、蘇州話……就是一股子市井生活的濃鬱氣息,夾雜著市民心性的活色生香。

他還回憶起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的往事,一次在北京開會,她老人家冷不丁在電梯裡冒出一句越劇念白「全聚德」,逗樂了四下。原來,一群人擠在電梯裡,像是烤鴨被送進了烤爐。經典的作品也好,老藝術家的一時妙言也罷,方言的滲透,其實代表著一種生活的真實。

《太太萬歲》

《股瘋》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楊俊蕾借契科夫筆下的形象為喜劇創作找靈感。文學巨匠塑造的,是名喜劇寫作者。他生活中聽到一個難得的笑話時會迅速把袖口翻出來,用鉛筆把故事、靈感記在身上。學者說,她自己也會時刻記錄生活中喜出望外的東西,這些因無法預測而突然分享的內容其實帶有很大的力量,「好故事價值千金,一個讓人捧腹大笑的故事其實是無價之寶。」

楊俊蕾 王麗萍

轉載自文匯報,作者王彥

原標題為「在喜劇成為『剛需』的當下,它最大的『包袱』仍從生活體察中來」

劇照來源豆瓣

- End -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上海文聯

相關焦點

  • 《我愛我家》《武林外傳》之後,好看的情景喜劇為何沒了?
    喻恩泰很怕一上來就被介紹自己的博士學位,他覺得這樣對於一個演員來說有點「跑題」,但在12月8日參加「2020上海影視四季沙龍•冬」時,有一陣他還是聊跑題了。喻恩泰因出演情景喜劇《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而為人熟知,最近他一直在記錄自己的夢,以進行某種社會學統計——研究心理變化是否會影響到夢。他發現,最開心的時候,夢也最多。
  • 《武林外傳》拍不出的後八十回,像《我愛我家》重聚時的淚水
    兄弟倆就著白菜麵條吃了一個月,絞盡腦汁地寫,寫得非常慢,開拍的日子簡直遙遙無期。就在近乎絕望時,王朔打了個電話過來,對英達說:「我給你介紹個人吧。」王老師沒想到,他的一個電話,就這麼將中國首部情景喜劇的品質拔成了一座珠穆朗瑪峰,最終成為九十年代電視文化的地標建築。此後近三十年裡,一提起中國情景喜劇,誰也躲不開《我愛我家》。
  • 《武林外傳》:時隔14年,依舊是中國情景喜劇NO1
    但這並無法抹煞《武林外傳》舊日的榮光——天馬行空的情節、簡潔凝練的臺詞,旁徵博引的素材、清新雋永的內涵,它是顛覆經典的經典,亦是中國電視劇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讓人喜愛尤佳的原因,還包括《武林外傳》乃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情景喜劇,純原創模式大獲認可,也讓觀眾們仿佛在作品中瀏覽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
  • 情景喜劇還能玩出啥花樣
    不過最近《武林外傳》第二部提上日程,由張一山、高亞麟、王琳等主演的《家有兒女初長成》開拍,的確讓情景喜劇迷們振奮了一下,看來又找到能把一家人聚在電視機前的理由了。  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幾乎所有的笑點和頹廢都被「葛優癱」承包了,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播出時還沒出生的90後、00後也能在「葛優癱」中自得其樂。很多人都沒想到,時隔22年《我愛我家》還能成為「網紅」,可見其藝術生命力之強大。
  • 盤點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經典情景喜劇,笑得死去活來啊啊啊
    上海情景喜劇的輝煌,也是學習上海話的節目。長壽情景劇啊,當年放暑假去蘇州的時候,用魚骨天線可以看到上海臺,這個簡直是上海話吳方言教科書啊!小時候能看到笑的倒在地上爬不起來啊,鄉親們啊,珍珠奶茶真好喝。TOP03:《我愛我家》《我愛我家》是由英達執導,梁左編劇,宋丹丹、文興宇、楊立新、梁天、關凌等人主演的家庭情景喜劇。
  • 中國最經典的5部電視劇,武林外傳和亮劍上榜,哪個更經典?
    別和我說其他的,這5部電視劇絕對是中國最好的電視劇,一個比一個經典,作為一個中國人我覺得我們應該看看。別和我說那些什麼小說IP的,什麼明星的,那都不叫電視劇,還沒有網劇水平高。劇本粗製濫造,演員演技和鬧著玩一樣,道具都沒有,都是電腦做的。
  • 《武林外傳》中,夥計們每月2錢銀子,工資低不低?
    》是一部現象級的情景喜劇,在豆瓣中被評為第二,僅次於《我愛我家》。不過因為《我愛我家》是開創了我國情景喜劇的先列,如果剔除這一因素,我願意把《武林外傳》評為我國目前最頂級的情景喜劇。我喜歡它的人物設定,財神賦予了他們鮮活的生命;更喜歡它的故事情節,可以說是顛覆了我對情景喜劇包括古裝戲的認知。它是我們所有80後,90後最經典的回憶。  每每看到他們吃驚於每月只有2錢銀子的工錢,我都會有所思考,這個2錢銀子到底多還是少,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多少錢?
  • 「盤點」豆瓣排名前4的國產情景喜劇,每一部都是滿滿的回憶
    大家好,這裡是小編月鴿~最近沒什麼下飯劇,於是月鴿又翻出了壓箱底兒的傢伙,國產情景喜劇。2000年左右那幾年國產劇百花齊放,出現了不少優秀的作品。那也是國內情景喜劇發展最好的幾年,優秀的作品不斷出現,有太多值得反覆回味。
  • 《老友記》老友將重聚,情景喜劇背景笑聲到底怎麼錄?
    他們從來不讓外人看到他們怎麼用笑聲盒子工作,道格拉斯一度壟斷罐裝笑聲,直到1977年,才出現新的競爭者,而這位競爭者曾經供職道格拉斯的小作坊。笑聲現場錄製的方法重新回歸要感謝多鏡頭攝製技術的發明和流行。《我愛露西》,1950年代的《老友記》,當年的全美收視第一,是第一部用多鏡頭攝製的情景喜劇。
  • 27年後《我愛我家》劇組重聚,「圓圓」長大了,其他人也變老了
    文/歐陽克1993年《我愛我家》在電視上首播,播出之後便獲得了極高的收視率和廣泛的討論度。後來《我愛我家》更是被大家盛讚為「中國情景喜劇的巔峰」,即使是後來2006年同樣熱播的《武林外傳》,都不能達到《我愛我家》的高度。
  • 14年前《武林外傳》多豪橫?年三十播大結局,和央視春晚搶飯碗
    1993年,英達的一部《我愛我家》幫中國觀眾打開了情景喜劇這扇新大門。1994年,《老友記》在美國掀起了一股情景喜劇的狂潮。在此後的10年裡,《老友記》始終是最受歡迎的電視劇之一,全十季的收視率位列全美年度前十。2006年,可以說是國產喜劇的爆發之年。
  • 27年過去了,號稱國內第一部情景喜劇的《我愛我家》誰還記得?
    「片荒」鬧了這麼久,老電影和經典電視劇看得最多,無論是很切合當前這個時間點的《亮劍》,還是環環相扣、鬥智鬥勇的《潛伏》,亦或是越看越有味道的《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收穫。偶爾翻看當時號稱「國內第一部情景喜劇」的《我愛我家》,不禁令人感慨良多。
  • 《德雲瓦舍》正式籌備,導演曾執導《武林外傳》,編劇來頭更大
    當「德雲鬥笑社」結束後,眾多影迷所期待的「德雲瓦舍」也正式進入了準備階段,一旦進入準備階段,就要進入緊鑼密鼓的拍攝階段,這樣與影迷們見面的時間也就不遠了。與國內著名綜藝導演嚴敏合作的《德雲鬥笑社》已經讓人驚嘆不已,而《德雲鬥笑社》則是一支強大的陣容。
  • 《炊事班》小毛,為母親推掉《武林外傳》,母親因《藥神》大紅
    說到國內經典的情景喜劇很多人說來說去都是之前的幾部:《我愛我家》《東北一家人》《家有兒女》《編輯部的故事》《炊事班的故事》等等,或許在你們心裡《愛情公寓》算不算得上是一部經典喜劇呢?
  • 12年後,終於有一部有望超越《武林外傳》的劇來了!
    隨著《武林外傳》的爆紅,不僅其中的姚晨、閆妮等演員隨之走紅,許多觀眾也記住了一個名字:尚敬。作為整部劇的導演,尚敬功不可沒。很多人甚至說,如果不是他的執導,《武林外傳》也不可能成為經典。如今,同福客棧裡發生的故事距離我們已經過去了整整12年。在這期間,雖然陸續有相似類型的古裝喜劇作品誕生,但卻沒有一個能夠超越曾經的《武林外傳》。
  • 廢柴兄弟:帶動中國情景喜劇回歸
    為打造一部融合美劇流行元素的中國式情景喜劇,尹琪找到了舞臺劇《六裡莊的豔俗生活》的編劇、導演東東槍,以他倆為核心人物,又聚集了《香瓜七兄弟》的整個團隊,構成《廢柴兄弟》的編劇團隊。《廢柴兄弟》第一季在3月末的周五,20集一次性全部上線。這個上線時間是愛奇藝根據收視數據規律評估得出的。愛奇藝擁有眾多版權劇,自製劇其實是在和衛視播出的電視劇、美劇、韓劇和日劇共同爭奪用戶的眼球,競爭激烈。
  • 這麼多年過去了,上海何時能再有一部《老娘舅》?
    30年來難覓又一部《編輯部的故事》從《編輯部的故事》《我愛我家》到《都市男女》《武林外傳》,再到《老娘舅》《紅茶坊》,哪怕是謗譽各半的《愛情公寓》,情景喜劇可以說陪伴了好幾代觀眾的成長。卓別林的喜劇裡藏著底層百姓的艱難 ▲#好劇有多難得?「賈志國」在廁所裡看完《我愛我家》好劇本有多難得,《我愛我家》中賈志國的扮演者楊立新很有發言權。
  • 《武林外傳》鐵粉重現 「同福客棧」
    2006年,《武林外傳》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首播。誰都沒有想到,這樣一部融合武俠和現代元素的「另類」喜劇,不但成為了中國情景喜劇史上的巔峰,更是一代人的經典螢屏回憶。佟湘玉、白展堂、郭芙蓉、呂秀才、李大嘴、莫小貝、祝無雙、邢捕頭、燕小六等等經典的角色深入人心。不少觀眾也希望能親自光顧一下「同福客棧」,走一走「七俠鎮」,闖一闖江湖。
  • 《武林外傳》導演時隔13年,如今出山放大招,新劇陣容強大更搞笑
    說到《武林外傳》這部神劇,相信大家肯定不陌生了吧?這部情景喜劇捧紅太多人了,例如沙溢、閆妮、姜超、姚晨等等等等。然而,高手總是寂寞的,自從《武林外傳》播出之後,幾乎很少能有其他的情景喜劇可以打破他的成績,原因無非兩點:1、自那以後,很少有人再去拍情景喜劇了。
  • 原來如此,終於知道電視劇《武林外傳》為什麼沒有第二部了
    《武林外傳》作為一部溫情喜劇,劇中角色他們的市井生活,很具煙火氣。吃的是粗菜淡飯、賺的是蠅頭小利、住的是茅屋採椽、穿的是粗布麻衣,沒有一點富貴人家的樣子。可這樣子的生活卻令人嚮往。屋簷下面是江湖,屋簷上只有柔軟人心我又翻看了當年劇組上魯豫有約的視頻,當時的他們是多麼的青澀,大家聚在一起,在一個只能打黑車下山的地方,同吃住同拍戲,認真細心鑽研。有一幕是編劇寧財神下山,大嘴小郭和秀才站在門口送他。你看,就像電視劇裡走出的樣子,心心相依,心有掛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