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體字的發明人是秦檜嗎?宋體、明體和仿宋體,區別在哪裡?

2020-12-05 闡史官曉悅

眾所周知,宋體字是用於正規出版的書籍、雜誌和報刊印刷文章正文時,所用的規範字體。不過有些朋友也許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在我們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僅傑出的書法家層出不窮,而且各種字體流派也是百家爭鳴,既然我們國家的書法文化這樣多彩和普及,為何會讓宋體字獨佔鰲頭,成為出版界的規範字體呢?今天,我們就來從頭說起。

有人認為,是大奸臣秦檜發明了宋體字。在宋徽宗當政時期,秦檜的官職是御史臺左司諫,主要負責整理各地往來御史臺的公文,相當於秘書長的工作。別看秦檜命中注定是個陷害忠良,令人唾棄的亂臣賊子,但他的學識和書法造詣卻是令人稱道的。在日復一日的公文整理當中,秦檜發現各地往來的公文,不僅字體不一致,甚至在書寫上也極為隨意混亂。那時候宋徽宗已經創造出了名滿天下的瘦金體書法,為了討得聖上的歡心,秦檜就以瘦金體為藍本,結合一些名家的特點,創造出了一種書寫工整清晰,特別適合公文撰寫的字體:秦體,宋徽宗看到以後非常欣賞,並頒布詔書,責令以後各地往來的公文都以秦體作為書寫的規範形式。於是,很多人就認為產生於宋代的秦體字,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宋體字。

不過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有些武斷了,畢竟宋體字是用於出版印刷行業的專業規範字體,而宋朝時公文往來是不需要印刷或者列印的。如果說秦體字規範了政府文書的書寫形式,推進了辦公標準化的進程,筆者倒認為是非常貼切的。當然後代的出版印刷行業,對秦體字的工整規範進行了借鑑,也是很有可能的,但僅僅因為秦體字的工整性與宋體字類似,便將兩者劃上等號,恐怕是不太妥當。

由於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的推廣和普及,宋代的印刷技術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再加上宋朝朝廷推行「興文教,抑武事」的政策,使讀書的在民間也日益風靡,對書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這都推動了印刷行業的飛速發展。宋初書籍的印刷權限還僅限於官府,到後期由於對圖書需求量的增大,政府開放了私人印刷的資質,令大量的印刷書籍湧向了社會。

宋代印製的書籍除了注重內容質量外,對字體也是很重視的,只不過那時候大家都追捧唐代的著名書法家,特別是歐陽詢、柳公權和顏真卿的字體,廣受青睞。有些私人印書局,不僅僅出版流行最廣泛的楷書版,還會出版行書版、金文版來吸引顧客。而不同的地區,也對不同的書法家有各自的偏好,比如說江浙就多用歐陽詢的楷書,四川一帶就更偏愛顏真卿的字體,而福建地區則是柳公權一家獨大的局面。雖說製版的工匠在刻字的時候,未必能夠完全體現出各大書法家的神韻和風採,但當時並沒有一個統一規範的印刷字體需要大家去遵循,更別說創立獨立的宋體字了。

及至到了明代,大興文教,特別是對文教典籍和科舉考試用書的大量需求,更是讓印刷業的發展如日中天。起初大家還是沿襲宋制,模仿宋版書的不同字體來進行排版印刷。但政府發現這樣沒有統一管理的方式,弊病很多,特別是前朝書籍上的很多錯誤得不到更改,會一脈相承地沿襲。為了不誤導讀者,政府後來統一對印刷字體進行規範,各地均以歐陽詢和柳公權的楷書字體為刻板藍本。

古時印刷的刻板多為木製,因刻制「橫」時,多順應木料的紋理,相對容易,筆畫也足夠清晰,而在刻制「豎」時,則需要用力加粗才能克服木料紋理,使字跡更為清晰有力,再加之刻板的工人畢竟不是書法大師,刻刀也不會有毛筆的隨性柔軟。所以大部分刻制出來的字體都會有一定的走形。隨後,又因為需要節省版面等諸多因素,又刻意對字體的長度和寬度進行了調整和官方的規範,使字體更加方正規矩,也就讓印刷的字體越來越成為了橫細豎粗,規矩有型的「工匠體」,也就是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非常整齊劃一,工整有序的「宋體字」。

而對「宋體字」最終的命名是在清代,康熙皇帝為《文獻通考》作序時寫道:「此後刻書,凡方體稱宋體字,楷書均稱軟字」。既然皇帝下了命令,誰還敢不照辦?從此後這種用於書籍印刷的規範字體,便被稱為「宋體字」,並且一直沿用至今。而這種字體明代時傳入了日本,所以在日本又將這種字體稱為「明體字」。

1916年,錢塘人丁輔之、丁善之兩兄弟,在宋體字的基礎上,結合歐體楷書的特點,創造出了橫豎均衡的「仿宋體」。仿宋體字型挺拔俊秀、結構嚴謹、剛柔相濟、韻味悠長,提鋒轉捺間又特別適合鋼筆的書寫。這種字體一問世,便受到當時各界青年才俊的喜愛。民國初期正是西方的科學技術大量引進中國的時期,很多有志青年都投身於機械、建築、鐵路、橋梁等專業技術的學習當中,這其中大量的設計圖紙的中文標註,都是使用的仿宋體。長此以往,在所有工程設計圖紙上的中文注釋應書寫仿宋體,就成為了國家標準。到了現代,仿宋體字更是廣泛應用到廣告宣傳、書刊雜誌,並成為了電腦中使用最廣泛的中文字體。

相關焦點

  • 秦檜延續了宋朝百十年江山?宋體字也是他發明的?除非他會穿越
    在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高度普及的今天,各種各樣的信息呈現爆炸性的噴發,這種高度信息化的局面既推動了信息的傳播,但也給了許多謠言、流言以巨大的傳播空間。近年來,一個有關秦檜發明了宋體字的傳言一時之間甚囂塵上,讓很多人有了原來秦檜對中國文化還有如此貢獻的想法。其實,除了這條,包括筆者在內有一個對秦檜的長期誤解,那就是秦檜是賣國求榮的主和派。
  • 兩個宋朝的冷知識:龍袍為什麼是紅色,宋體字是宋朝的麼
    一、宋朝的龍袍為什麼主要是紅色的黃色的龍袍主要是明清兩代,明朝的龍袍是土黃色,清朝的龍袍是明黃色,取的主要是大地的顏色。但在之前龍袍可不一定是黃色的,比如秦朝是黑色。二、宋體不是出現在宋朝,而是明朝宋朝文化繁榮,畢昇的活字雕版印刷,讓印刷業極為興盛。但北宋印刷業用的字體並非自創,採用的是唐代名家字體入版。不過沒有統一的標準,全國各地的印刷品字體五花八門。
  • 上海是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發源地 你知道嗎?
    新閘路1209弄60號印研工坊內,「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發源地」和「上海印刷字體展示館」兩塊招牌今天同時揭牌。人們最常用的宋體、黑體、仿宋、楷體這四大經典印刷字體,正是在這裡誕生的。    弄堂口的門牌已改造一新,顯示「印研工坊」始於1956年。
  • 給孩子報網課必須注意的五個誤區,你中招了嗎?
    一,用毛筆技巧教硬筆的網課請慎重選擇我們在答疑專欄多次講過,書寫工具決定書寫方法,軟筆和硬筆的用筆方法是不一樣的,不能張冠李戴,生搬硬套。如果拿著軟筆的提按頓挫來寫硬筆字,只能增加書寫障礙,很難達到實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