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死於1953年3月5日。關於他的死因迄今眾說紛紜,有拖延致死說,有病死說,有被謀害說,以及替身說。
咱們要推敲這件案子,得先看看史達林的解剖報告。
一,斯特魯科夫醫生的解剖報告
3月6日,中午11點-12點。解剖地點在莫斯科謝切諾夫醫學研究所生物化學教研室。
當研究所教授斯特魯科夫切開史達林的遺體時,沒有發現心肌梗死,但整個分泌腸胃液的地方充滿小出血點,大腦左半球皮質神經節區域,腦溢血病灶有一隻李子那麼大,據醫生推測這是由高血壓所致。
他的腦動脈,因動脈粥樣硬化嚴重受損,醫生推測,正是因為腦動脈粥樣硬化,導致他腦細胞營養的供給不足,行為表現為舉止異常,失去判斷力,病態多疑。這些行為表現均符合史達林最近幾年的舉動。
(史達林遺體)
從史達林屍解報告中,我們得出,他死於突發腦溢血。
既然屍解結果明確,那為何又有那麼多的史達林死亡猜測說,此事得先詳細了解案發經過才能發現不合理處。
二,回顧案情經過,收集疑點
據赫魯雪夫回憶:
1953年2月28日,病發前一天,史達林邀請他和貝利亞、布爾加寧,一起看電影,看完後,他又帶著他們到孔策沃的近郊別墅吃晚飯,這頓晚飯照例吃到了凌晨四五點,當時史達林已有醉意,但心情很愉悅,他送走他們時,還高聲說笑,甚至特意戳了戳赫魯雪夫的肚子,叫他「米基塔」,此時沒有發現他有任何異常跡象。
(事發前當晚的聚餐劇照)
第二天(3月1日),赫魯雪夫不敢吃早飯和午飯,認為史達林還會召喚他們幾個,只能空著肚子,後來實在頂不住了稍微吃了點填著肚子。
就這樣,赫魯雪夫一直等到晚上,也沒有等來「主人」的召喚電話,史達林會放他們一天假嗎?肯定不會,因此他覺得很反常。
按照史達林的習慣,他通常是中午11——12點起床,早的話10點就起了,這天反常的是,一直到晚上10點,史達林還沒有起床。
警衛人員們覺得情況有些不妙,但他們曾收到過嚴令,沒有他的命令,不得進入他的房間,否則嚴懲不貸。
這時,一名郵差送來了一封郵件,警衛洛茲加喬夫以送郵件為名,大著膽子進去,發現史達林躺在小餐廳的地板上,舉著右手,雖然尚未失去知覺,但警衛人員發現他已不會講話。此外,地上掉有一塊指針指向6點的懷表,以及一份《真理報》。(赫魯雪夫則在回憶錄裡說,是女僕布圖索娃率先發現史達林跌倒在地)
門外的警衛們趕緊跑進去,扶著他問:「史達林同志,您怎麼啦?要不要叫醫生?」
(《史達林之死》劇照)
史達林回答警衛的是意義不明的「嗞……嗞」聲,一會兒後,史達林竟然睡著了,警衛人員們連忙把他扛到沙發上,並開始四處打電話,先打給馬林科夫,半小時後馬林科夫回了電話,說他並沒找到貝利亞。
又半個小時後,貝利亞主動打來電話,叮囑說:「史達林的病情不要對任何人講。」
夜裡三點,貝利亞和馬林科夫趕過來,他們看到史達林發出輕微的鼾聲,貝利亞衝著警衛大罵:「你怎麼大驚小怪,主人不是睡得好好的嗎?馬林科夫咱們走吧,別驚動史達林同志,也別打擾我們。」
3月2日早上7點,赫魯雪夫來到別墅,他詢問了史達林的病情,並叫警衛人員去找來醫生,醫生大概是8——9點到,檢查後診斷為腦溢血,隨即,醫生們對史達林展開搶救。
3月3日,經過搶救的醫生們得出結論,史達林同志的死亡無法避免。
3月4日,醫生們起草史達林病情公告,並召集一些醫學專家,開研究會議。據醫生說,期間史達林一直在沉重地喘氣,偶爾發出輕微呻吟聲,有一瞬間,他突然睜開眼睛,眼神掃視屋內所有人,但沒有表達出什麼來,接著又昏睡過去,夜裡,曾多次瀕臨死亡。
(劇照)
3月5日,晚上9點50分,醫生檢查到,史達林已徹底死亡。
三,筆者傾向謀害說
史達林之女斯韋特蘭娜回憶,她父親臨死前,有一個人舉止異常,他就是貝利亞。
貝利亞在史達林昏迷時,顯得極度興奮,當史達林偶爾睜開眼時,他又卑微的走到病床前,注視著病人的臉,並緊緊盯著病人的眼睛,以此表示他的忠誠。
當醫生宣布史達林徹底死亡時,貝利亞第一個跑到走廊上,並用掩飾不住的喜悅語氣高聲呼喊:「赫魯斯塔廖夫,來車。」然後,貝利亞匆匆坐車去了克裡姆林宮。
赫魯斯塔廖夫身份是警衛員,據副衛隊長洛茲加喬夫的供詞,2月28夜裡宴飲到凌晨結束時,是赫魯斯塔廖夫陪同史達林把客人們送走,之後,史達林讓赫魯斯塔廖夫對當天其他值班人員下達命令:「今天不需要你們了,都睡覺去吧,我也要睡了。」
然後,大家就高興的睡覺去了,至於赫魯斯塔廖夫在轉達完命令,並在大家睡熟了後,幹了什麼,無從得知。
貝利亞去了克裡姆林宮後,其他領導人也陸續趕到,並召開了第一次中央主席團體會議,成立以赫魯雪夫為首的治喪委員會。
(劇照:第一次中央主席團體會)
後來又舉行了幾次會議,會上決定由馬林科夫部長會議主席,貝利亞、莫洛託夫、布爾加寧為副主席,並決定把中央主席團人數由25人減為10人,貝利亞管內務部,莫洛託夫任外交部長,布爾加寧任國防部長。
全國舉行盛大的哀悼活動,解散了孔策沃別墅的全體警衛和服務人員,有幾個被解散人員找上貝利亞,哀求他別把他們發配到外地,貝利亞指著地面威脅說:「你們不想去外地,那就去下面吧。」
不久後,赫魯斯塔廖夫因病暴斃。
據斯韋特蘭娜稱,他父親的衛隊長弗拉西克將軍和私人秘書波斯克列貝舍夫,甚至維諾格拉多夫教授,這幾人先後被捕,都出自於貝利亞指令。
(貝利亞)
從上面的種種跡象表露,很可能謀殺的重要策劃人就是貝利亞,赫魯斯塔廖夫則是執行者。
四,貝利亞謀殺史達林的動機
史達林是個多疑的人,尤其是在妻子自殺後的晚年,變本加厲。
他把妻子的死,當作是對自己的背叛,此後,史達林再也不相信任何人,展開了對軍隊統帥的大清洗:朱可夫被批捕,布瓊尼、伏羅希洛夫、鐵木辛哥等被監視;為他賣命的內務頭子也個個幹不長,雅戈達、葉若夫、貝利亞,個個下場悲慘;史達林連自己的私人醫生也不信任。
莫洛託夫本來是史達林的繼承人,但史達林在1952年10月召開黨的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狠狠的批評了莫洛託夫,斥責他立場不堅定、是軟骨頭,又懷疑他膽小怕死,屈膝投降。跟後,又批評了米高揚。
(莫洛託夫)
從此,莫洛託夫失去了繼承人資格。
據赫魯雪夫講,史達林為了平衡馬林科夫和貝利亞的力量,特意把貝利亞調到莫斯科,史達林有些害怕貝利亞,不知道拿他怎麼辦。
因此,史達林在生命最後幾年,因為懷疑而掀起了一輪輪的清洗案:「醫生謀殺案」、「列寧格勒案」、「喬治亞人案」和「梅格列爾人案」等等。
史達林過度的清洗,導致人心惶惶,就連四大「親密戰友」也不例外。
有論者認為,貝利亞之所以在史達林發病時,沒有及時的請來醫生,讓其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13個小時後才得到治療,是貝利亞故意的。
「克裡姆林宮醫生案」是史達林一手炮製的,目的是針對貝利亞,後者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才策劃了這起難度極大、技術高超、布局精密的謀殺案。
第一次中央主席團體會議後,據出席此次瓜分權力會議的作家西蒙諾夫回憶,參會人們如釋重負,渾身散發著輕鬆,猶如去掉尿布的孩子。
參考:《戰友見死不救:史達林死亡之謎》、《史達林死亡之謎》、《史達林死亡之謎與蘇共高層權力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