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炒股15年了,全職炒股也5年了。其實,我很早就想好好回想總結一下自己炒股那麼多年的心得,可能一直靜不下心,又或者說是自己懶,文採也不好,現在看到雪球平臺有機會,我就試試回憶吧,權當記流水帳了。再最後總結一下個人心得,給新進的球友們一個參考。
縱觀這15年,我大致可以給自己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不諳世事懵懂亂來階段(2006年到2009年)
自從大學畢業工作後,一直覺得靠工資想買房有點難,所以想著有沒一種方法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又可以賺錢的方法。而炒股給了我這種預期的途徑。所以,當同事提起炒股這個概念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去開了戶。記得是2006年4月10日去小區附近的某證券開的戶,開戶還花了我50元開戶費。
剛入市用自己省吃儉用的8千元開始玩,當時可以說什麼都不懂,專業術語太多了,什麼市盈率市淨率外盤內盤,還有ST G開頭的(當時還沒完成股改),也不知道該買什麼,就想著自己錢少,股價低的可以多買一些數量。
後來稀裡糊塗的買了當時股價比較低的四環生物000518,買了之後就漲了,但是賺了一點之後就走了。就是感覺新鮮吧,買賣比較頻繁,當時手續費還很貴好像是千分之三,也不知道這個還可以還價。直到2007年大概4月份的時候資金增加到5萬。因為那個時候股指已經創歷史新高了,各種新聞報導牛市來了。結果到5月30日半夜雞叫連續幾天跌停,徹底懵了,原來股市還有這樣的風險。然後割肉了虧損嚴重,鬱鬱寡歡了一陣子。
後來股市繼續漲,然後我買的股全部聽同事推薦的了,當時一個同事推薦中信證券,說它一定會大漲,當時我不懂這種證券到底幹嘛的,而且現在看來當時股價也有15元左右吧,反正高價的股我不敢買,所以就錯過了07年底大牛市,後來後悔的腸子都青了,這個記憶深刻。
再就是08年XX危機開始了,股市持續下跌。我也不例外,07年賺的錢隨著不斷下跌的股指大幅虧損,反覆的割肉換股,割肉換股,少賺虧多,最後深套了,到08年底6萬的本錢只有3萬不到點了。想想自己省吃儉用就這樣縮水,心理那個難受啊。關鍵還不能讓父母知道。心情鬱悶睡眠不好,當然還有工作壓力等導致身上長了帶狀皰疹,醫生說壓力大免疫力低下造成的。這讓我清醒的認識到,炒股這個東西風險真的很大。
第二階段:學習與思考階段(2009年-2014年)
之後09年到2014年底,這段時間我又投入了一些資金,因為工作的原因也沒多少時間看盤,中間也投入了一些資金,操作上也理性了很多,因為不能一直盯盤,所以不去追漲殺跌。通常買入之後要一段時間才做出到底要不要賣。然後這幾年一有空就去圖書館,看各種股票書籍,各種均線技術,波段理論,什麼什麼的一堆各種腦補。然後在一些財經網站論壇與股友交流,後來還建立群,一幫人直到現在我們群依然還在,算是那麼多年的「戰友」了。
經過幾年的學習,大概了解了怎麼去看F10,怎麼去看趨勢,怎麼看量等等,雖然看了那麼多書,和股友交流的也有不少所學,但是具體到個股選股操作上又犯難了,依然不會選股,選股之後什麼時候買入賣出更適合還是毫無頭緒。有的時候這個技術上好像是對的,又有的時候那個理論是對的,還有的時候都是錯的。不斷的自我反省自我糾正,但是具體到操作上依然感覺很艱難。
到最後,這中間這些年投入的資金也不少,到頭來依然還是虧損近一半。好在工作收入提高了,這麼多年炒股經歷讓我心態上沒有當初那種崩潰的狀態,繼續一直摸索。
第三階段:小有成就階段(2015年—2019年)
2014年底,由券商帶動的一波波瀾壯闊的行情開啟了,而我快要失業了。因為公司經營不善要破產倒閉,我拿了一筆不菲的賠償金就被遣散了。重新找份自己滿意的工作不容易,然後炒股的時間就更多了。接著時間窗口到了2015年,各種新聞媒體牛市論調再起,我也用這一筆賠償金繼續加大投入。真正的享受了一把賺錢的快感,把之前虧損的全部賺回並翻了二番。
因為有了08年的大跌記憶深刻,這次我就比之前要謹慎的多,還沒到頂我就減倉了6成倉位。雖然後面看著行情繼續上心理痒痒的很,但是我還是忍住了。果然,2015年6月之後開始迎來大跌,當時還認為跌的多了會漲的,然後跌了一定階段之後還加倉過,結果繼續跌,然後我果斷割肉,不過還是沒空倉,導致到2015年底的時候盈利回去一半。
也就因為2015年的戰績,讓我有了要全職炒股的心思,當然還有家裡有孩子老人需要照顧。和家人坦白,家人不反對也不支持,我自己心理想,2016年再試一年,如果虧損就放棄全職去工作,不然就繼續。接著2016年整一年也淨賺60%,然後就全職到現在。
這當中和股友的交流中學習了一些盤中T+0的方法,這讓我獲益匪淺,因為有時間一直盯盤,長期關注一些股讓我有了一些特殊的盤感,或許是運氣,操作上賺多虧少。(僅僅代表自己的一種思路,並不推薦)
之後2017年2018年股市行情不好,我也一樣出現虧損,好在因為打新運氣好,中了一些新股彌補了虧損,總體上2017年2018年小賺。
第四階段:繼續努力繼往開來(2019年到現在)
時間來到2019年,這一年也可以說比較重要,因為我註冊了雪球(絕對不是拍馬屁才說的),雪球上高手如雲,有講解世界經濟理論的、有講解宏觀政策的、有講解貨幣政策資金趨勢的、還有匯率期貨港股美股歐股等等。可以說我早前泡圖書館學習的局限性太大了。具體到行業上,還有講解周期的,逆周期,順周期等等。真的讓我學習了很多。
從大的宏觀方向掌握經濟周期,了解世界局勢對A股的影響等等,再具體到行業,到個股,分析公司基本面,挖掘股價漲跌的潛在邏輯。讓自己有了選行業選個股的一些操作基礎。做到心中有數,避免了在股市波動中心態的起伏,不必太在乎短期的波動。
大致的講完了,我的整個炒股經歷,寫的倉促,這當中或許還有一些比較深刻的教訓遺漏。憑記憶吧,我總結一下我炒股的一些心得:
關於持倉:不是特別確定,千萬不要滿倉,哪怕留個1成倉位也行,讓自己有些操作的迴旋餘地。持有股票不要太多,那種說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說法是針對大資金而言的,如果你資金小於50萬,我建議持股不要超過5支。分散個股的壞處在於你沒有那麼多精力去全面了解公司基本面,內在邏輯,盤中交易的時候也可能顧此失彼。這個漲那個跌,到頭來可能也只是打平。風險是控制了,但是收益也一樣被限制了。
關於學習:如果你沒太多時間操作,我建議你多學習一些大方向的邏輯,比如宏觀方面,貨幣政策方面,行業周期性方面,具體到個股就是了解公司所處行業,盈利模式,經營方式,股東結構等等。這些都是一個中長期的邏輯,把握住大的方向買賣即可。當然有時間操作的話,短線各種技術還是需要了解的。還有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不斷的從實戰中總結與反省認識,讓自己努力提高。
關於借鑑:很多人都希望了解別人成功的經驗,操作方法,自己學著做認為就可以一勞永逸跟著賺錢。這顯然是錯的。
a\每個人的資金量大小不一樣,預期收益不一樣,這就會對他買賣止損止盈時間點就不一樣。
b\每個人的操作時間盯盤時間不一樣,那麼有些盤中買賣時間點掌握就不一樣。
c\每個人的知識儲備不一樣,對問題的看法不一樣,對股價的高低判斷就很不一樣。
d\每個人對金錢的渴望度,對風險認知不一樣,就會對操作手法形成不一樣。
關於操作:接上面一點,炒股操作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操作手法和邏輯,一套適合自己的,哪怕在旁人看來無法理解的也沒關係,只要你每次操作賺多虧少,總體能盈利就行。按照爺爺的說法,黑貓白貓只要能抓老鼠都是好貓。而且不要心急,越急越容易出錯。不要羨慕別人賺快錢,他們虧的時候也是很快的。 還有在具體實戰中,對自己的這套操作手法隨著經驗的豐富繼續改進完善。因為股市裡唯一不變就的是不斷的變化,包括規則的變化,進入股市的資金群體的變化等等,都可能對你以前的認知產生影響。
關於控制風險:不追漲,不殺跌,不玩ST,不碰問題股是我奉行的原則。不融資、不配資炒股,因為借錢炒股一旦出風險就是致命的。在買股之前最好先了解公司基本面,看一下F10,了解公司行業前景,盈利模式,產品毛利率,負債率,然後了解股東結構。公司是否有負面新聞,比如說有牽扯訴訟,有股權質押,有財務數據模糊等,前兩年是否有不良資產併購(之後可能會有商譽減值),接下去一段時間是否有大小非解禁等等。 這裡說一下我對造假這點的淺見,一般國企因為只拿工資管理人員造假可能性很低,民企這方面就有很強的主觀意願。
最後,說說對於財富管理:對於整個家庭財富的管理來說,我認為最最重要的穩健是第一位的,或者骨子裡來說我還是屬於保守型的。儘管我股市裡投資了不少資金。但是家裡還有一些資金買了其他更穩健的產品,所以總的來說是相對分散的。
所謂錢不進急門,穩穩的賺才是真的賺,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也不失為一種穩穩的幸福。所以我家的資產結構,大概是股市佔50%,雪球裡面買了點蛋卷基金大概20%,還有20%買了一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再就是10%活期存款應急。
以上為個人炒股經歷及粗淺的總結,因為時間久遠,或許遺漏了一些,希望能給初入股市的球友一些借鑑和參考,如果認為寫的還可以,對您有所幫助,請幫忙點個讚轉發,萬分感謝!
作者:別猶豫別後悔連結:https://xueqiu.com/9243653052/164850447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