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漫步於北京的大街小巷,偶然進入一個書店。撲面而來一陣書香,沁人心脾。忽然發現,原來我已經很久沒有進過書店,看過實體書了。
還記得初中高中的時候,我還尚未實現「手機自由」,那個時候的一大消遣就是去書店看書。
那個時候,總是在一個周末的午後,騎車去書店看書。小鎮書店,總是擁擠侷促的,總是擠滿了前來買教輔書的家長和孩子們。書店的大半,也總是被教輔書籍佔據著。只有那小小的一角,那裡有《平凡的世界》,有《蘇菲的世界》,有我的小小世界。
那個被各種升學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初中和高中裡,那些兵荒馬亂的中學日子裡,捧書站在或蹲在這個小小一角,生活明媚,未來可期。
輕輕取下一本書,慢慢摩挲書的封面,小心翼翼地把書翻開來,靜靜地,只能聽到指尖划過書頁的窸窣聲,好愜意。
後來,大學了。我也實現了「手機自由」。我整天沉溺於手機的世界,卻忘了讀書。那個時候,似乎世界只有手機屏幕那麼大,不關書什麼事兒了。直到老師布置的讀書報告截止日期漸近,我才發現:原來我已經好久沒讀書了。
趕緊去圖書館找書,但是老師推薦的這幾本書都被借走了。唉。網購吧?最近生活費吃緊,一本書也太貴了。要不試試電子書?好主意!
也就是這樣,我開始看電子書,也習慣了看電子書。
我不想花錢去買一本書,也不想花功夫去圖書館找書。
想看一本書,第一反應是去看看有沒有電子版……
有一度我甚至覺得,我不再需要實體書了,電子書就夠了。
但是那天我走進書店,捧起一本實體書,久違的感覺。忽然發現,曾經的記憶又被喚起,曾經的愜意又回來了,感動湧上心頭。
書中的散發的香氣,輕撫書頁的沙沙聲,我陷進了書裡,重新找到了讀書的感覺。
電子書確實很方便,但是不妨在閒暇時,去看看實體書,找找讀書的最初感受。
董橋曾在他的散文《今朝風日好》中這樣寫道:書店,是網絡時代的一座風雨長亭,凝望疲敝的人文古道,難捨劫後的萬卷斜陽。現在,實體書也是這樣。願你也願我,都能不時去看看實體書,在實體書中找到最初的「讀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