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店和紙質書「讓位」 述說「狼來了」故事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電子「狼」

  記者/錢亦蕉

  對於出版業來說,實體書店讓位於虛擬書店(電商)和紙質書讓位於電子書,幾乎是糾纏在一起同時發生的,兩個層面述說著一個故事——狼來了。

  對於出版業來說,實體書店讓位於虛擬書店(電商)和紙質書讓位於電子書,幾乎是糾纏在一起同時發生的,兩個層面述說著一個故事——狼來了。

  亞馬遜(Amazon)就是這匹「頭狼」。今秋,網絡書店亞馬遜以紙質書和電子書兩種形式出版122種圖書,又一次引起業界的震蕩。「人人都怕亞馬遜!」作家代理兼電子書出版商理察·克魯斯說。亞馬遜已經告訴讀者,你們並不需要書店。如今,它又在慫恿寫作者,你們並不需要出版商。這不是狼,是什麼!

  自從2008年推出電子閱讀器Kindle以來,亞馬遜的銷售一直是兩條腿走路,一邊是紙質書,一邊是電子書,而電子書的增長速度驚人。2010年7月,亞馬遜宣布,電子書銷量超過精裝硬皮書;2011年1月,電子書銷量超過平裝書;今年5月19日,亞馬遜宣布電子書銷量超過紙質書,每賣出100本紙質書(包括硬皮書和平裝書)的同時,可以賣出105本電子書(不包括免費下載電子書)。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銷售額也是同樣的曲線圖,雖然銷量一直上升,但電子書的單價卻從2009年的平均每本9美元下降到2010年的7.57美元,而今年的預計值是5.38美元,也因此電子書的銷售額佔到亞馬遜總銷售額的比例仍然不到10%。

  中國大陸沒有亞馬遜這樣集紙質書與電子書於一體的銷售網絡,不過就電子書價格低廉來說,版權意識相對薄弱的中國有過之無不及——因為你要跟盜版競爭。你如果到盛大文學旗下的雲中書城看一下,就會發現在書店裡賣二十幾塊錢、在網上賣十幾塊錢的紙質書,同樣的書電子版在雲城就只要幾塊錢。而且他們還不時推出各種限時特價和秒殺活動,一些暢銷熱推書或者前幾年的老書,只賣到了1.99元,甚至0.99元,真是白菜價了。記者從雲中書城了解到,現在已經有超過100家出版機構入駐雲城,開了「店中店」。雖說韓寒的《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龍一的《借槍》、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的《風語》、海巖的《獨家披露》、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等傳統圖書在雲城上都賣得相當不錯,但每本幾元錢的價格,肯定不可能是銷售額的主力。雲城主要銷售額依靠的還是網絡文學(網絡文學基本上已經都是跑量的,字數一部比一部長),而傳統文學圖書還是嘗試的成分多一點,或者說還是在「推」的階段。

  出版人路金波也證實了嘗試說。萬榕書業今年3月在雲城上開了「店中店」,「只是測試一下」,但是「銷售情況不好」。價格實在壓得太低,也是路金波不滿意的地方,他們在另一家著名的數字圖書門戶——番薯網上也嘗試了一下,安妮寶貝的新書《春宴》在這周衝上了該網站的銷售榜冠軍,並且售價是19元。路金波認為電子書是紙質書的一半價格是比較合理的。在亞馬遜網站上,暢銷書《斯蒂夫·賈伯斯傳》紙質書的價格是17.88美元,Kindle版電子書賣14.99美元,相差並不巨大。

  價格亂相更讓傳統出版社不敢輕易涉水。「它可以價格開得很低,但是真正好的書它根本拿不到。這種亂相,各路人馬各顯神通,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正常起來。」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輯王為松說,目前人民社的書同時推出電子版的不多,但是整個世紀出版集團也早已認識到電子出版的重要性,所以集團統一在做這個事情,比如他們推出的「辭海閱讀器」就是一個嘗試。

  不過,與電子閱讀息息相關的閱讀器在中國的市場並不景氣,漢王、方正、長城等廠商都在虧損,盛大錦書本身應該也不賺錢,是靠賣書來盈利的。而且,現在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都在蠶食這個未成型的市場。在採訪中,路金波提到,現在很多數碼圖書都是依賴手機平臺在賣,他覺得這是「非典型閱讀」,只能是低端市場,「我不看好」。

  不管如何,電子化這個趨勢無法阻擋。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10月18日在微博稱,「有人問紙質書會消失嗎?長期來說這是必然的。過程:1)僅早採用者買電子書,2)硬體價位低廉+版權保護+電子出版生態鏈俱全+無包袱電子出版崛起= 出版社書店開始倒閉,3)電子書價再下降到衝動購買價+按需印刷也低價到能滿足紙質讀者需求= 書店出版商大批關閉,進入全面電子書時代」。李開復發出這樣預言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一本英文版新書沒有通過出版社,直接上了亞馬遜。

  不過,亞馬遜同時推出一個版本的電子書和紙質書,還是很耐人尋味的,至少可以說,紙質書還是有它的需求和市場,否則它為什麼不只做電子書呢?▲

相關焦點

  • 單向街書店眾籌自救:疫情會是壓垮實體書店的最後稻草嗎?
    單向街開始了第二次求救,這次使用了微博這種新媒體手段,一天之內眾籌到20萬,順利搬遷和裝修。在2020年,基於疫情的原因,單向街三家門店處於暫停營業的狀態,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在2月10日恢復營業。最後在2月24日發布眾籌求救,眾籌計劃包括50元到8000元不同檔次,均有不同的線上回饋和實物回饋,某程度上屬於以大促銷來自救。
  • 誠品再見,實體書店還好嗎?
    同時,江蘇居民圖書閱讀量和閱讀率均穩步上升。2019年,全省居民人均讀書13.06本,比上年增加0.09本,其中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5.15本,電子圖書7.91本。紙質圖書閱讀率為68.56%,較上年提高1.08個百分點,表明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紙質圖書閱讀。電子圖書閱讀率繼續攀升,為61.88%,較上年提高3.64個百分點。
  • 野草書店本月將關閉 數位化成實體書店終結者?
    傳統書業和現代書業的本質區別:    1、內容、載體由過去的統合走向分離,載體由紙質向電子閱讀工具發展。    2、內容的發行方式不再是傳統的實體書店,而是網絡。    3、內容與閱讀載體的集成由客戶或讀者自己完成。
  •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的機會來了嗎?
    原標題:數量不降反增,實體書店還有機會嗎?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這些年,人們記憶中的書店不斷展示出新的面貌,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更加有文化味兒。資料圖:8月19日,市民在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拍照打卡。
  • 大數據分析報告:實體書店逐步回暖 書店已成一種生活方式
    曾幾何時,實體書店受到以數字閱讀為代表的各個方面的嚴峻挑戰,數量和銷量下滑嚴重,大約2013年到達谷底,2014年有所回暖,2015年全面反彈。這是包括美國等國際書業的共同現象。實體書店果真回暖?大數據下的實體書店生態如何?深圳商報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相關人士。
  • 部分實體書店在外賣平臺上線 買書幾十分鐘內可送達
    部分實體書店在外賣平臺上線,買書如點餐,幾十分鐘內可送達——當外賣平臺賣起「精神食糧」打開手機裡的外賣平臺App,搜索想找的書店,把想買的書加進「購物車」結算,幾十分鐘後,外賣小哥就會把書送到顧客手裡。
  • 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實體書店生存現狀: 客流量銳減,現金流受損 讓我們先來看看實體書店的現狀。2月24日,在全國抗擊疫情一個多月後,單向街書店以一封「求助信」和「邀請函」,將書店業的艱難處境公之於眾。
  • 實體書店的春天在哪裡
    據實體書店聯盟「書萌」2020年2月初對全國1021家書店的調查,截止2020年2月5日90.7%的書店選擇停業,超過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隨之而來的是各個實體書店「求助」。2月24日,單向空間的眾籌續命刷爆朋友圈。
  • 有名的實體書店也倒閉了,那些小書店還好嗎?
    書店和書在你心裡燃起的微光曾帶給過你溫暖和力量如果此刻的你想起了常去的那家書店如果你正好開了一家書店請繼續往下讀書中漫步•燃亮心燈特殊時期,實體書店舉步維艱。為了人與書的相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魔法象藉由《書中漫步》的出版,向全國的實體書店誠摯地發出邀請,一起加入「書中漫步•燃亮心燈」全國實體書店4.23新書首發計劃。此次活動將參與延續廣西師大社「書店燃燈計劃」以及「閱讀一小時」大型閱讀推廣計劃,同時,我們擬一個月不上架網店的新書獨家期,來支持全國實體書店復工。
  • 日本書店《動森》實體攻略書再掀熱潮
    《LOL》卡牌遊戲IGN評分9分 卡牌遊戲新標杆《英雄聯盟》卡牌遊戲《符文之地傳說》之前已經登陸PC/iOS/安卓平臺,IGN對這款遊戲進行了評測,給出了9分的高分,他們認為《符文之地傳說》雖然以之前的遊戲為基礎,但它捨棄了很多同類型的傳統慣例,來創造更深刻、動態的遊戲玩法。加上其打磨精緻的畫面和質感,《符文之地傳說》可以說代表了數字卡牌遊戲類型的新水準。
  • 言幾又成都凱德天府店關閉 實體書店二次關店潮來臨?
    目前言幾又全國共有61家門店,主要分布在成都、上海、北京、西安、杭州、廣州、深圳、天津、廈門、重慶等各大城市,是拓展速度較快的民營連鎖書店代表之一。數年前,由於電商衝擊,實體書店經歷過一波倒閉潮。但是不過幾年時間,新派的生活方式書店以咖啡 生活方式 第三空間 書店的概念再次復活,成為年輕人必「打卡」的地方之一。
  • 實體書店還能再賣幾本書?
    近年實體書店的消逝漸成趨勢,各地政府欲出手拯救實體書店。上海將從新聞出版專項資金劃撥1500萬元支持出版物發行網點建設,其中500萬元用於定向支持實體書店,尤其是形成專業定位和品牌影響的民營書店。
  • 咖啡、時尚品、電影……實體書店的「場景革命」還香嗎
    奇點書集二樓「2000年前是圖書行業的黃金時代,電商來臨後,以紙質書作為載體的傳統書店走向沒落。我進入的是一片紅海市場,光靠圖書根本無法獲利,只能尋求增量。」不只是獨立書店,連鎖書店也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存活困難」問題。「這家店已經陪伴南京市民走過了十多年,很多老員工也一直跟隨我們成長,不可能因為經營有困難就輕易放棄。」 提起書店困境,鳳凰國際書城的工作人員坦言,電商折扣對實體書店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經常有讀者進來挑書,挑到不錯的就會拍照片去網上買。」
  • 疫情還點燃了在線閱讀,實體書店將死於實體?
    但是作為以書為生的實體書店,卻在一片春風中,走入了寒冬。其中原因,並沒有那麼複雜。高昂的人工和房租,一直是書店的最大支出。國內知名出版人路金波表示,人工和房租兩項成本已經達到總成本的50%以上。「因房租問題等待搬遷。」這是書店經營者無奈的藉口,從2011年的「風入松」、光合作用書店,2013年的凌宇書屋,一直到2019年搬遷的讀庫倉庫,房租都是一座大山,壓在書店老闆的心頭。
  • 為實體書店畫一張海報
    作品在結合主題的基礎上表達出所選書店獨一無二的特色,讓視覺創作與實體書店的魅力碰撞出火花。活動期間,漫畫家白茶、趙璞玲、左小翎魏瑩發布原創海報,進行活動宣傳,引發關注。漫畫家原創實體書店海報最具人氣作品:戲迷作品「春暖花開正讀書」凸顯書中有景,景中有書,相映成趣,寄託了小作者疫情期間對書店的思念,以及對知識的渴望;作品「書香傳統」 基於北京傳統胡同文化,結合古香古色正陽書店進行創作,體現出北京獨有的歷史文化特色;作品「相機裡的書店剪影」則是發揮想像
  • 圖書外賣、書店直播、短視頻……實體書店的自救與變革
    不久前,在武漢方艙醫院手捧厚書的「讀書哥」付小鋒令無數人感動。無論何時何地,閱讀都是人們無法取代的文化生活方式。而作為閱讀與文化空間的實體書店,面臨較大生存挑戰。在此特殊時期,實體書店抓住機遇,進行了「外賣點書」、直播宣傳等新嘗試。這些探索能否成為長期商業模式,還有待時間檢驗。歸根結底,實體書店想維持生存,商業營銷不可或缺,而文化價值是核心。如何維持文化與商業的平衡,滿足不同類型讀者的需求?
  • 疫情下濟南實體書店的自救:微店下單、外賣送書、線上直播……
    顧客寥寥、門可羅雀實體書店線下「遇冷」此前,創辦了15年的單向街書店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的一封求助信,讓公眾開始關注到實體書店面臨的窘境。這段時間,書店還好嗎?書店和書店人在做什麼?也成了不少讀者關心的問題。
  • 實體書店理應成為雲南的「著名景區」
    你有多久沒有買書了?你上一次去書店是什麼時候?你知道離你家最近的書店在哪裡嗎?你最近讀的一本書是電子書,還是實體書?在工作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我們越來越習慣用智慧型手機進行碎片化閱讀,而把裝幀精美、厚實沉重的實體書放到一旁。
  • 實體書店的「未來趨勢」:新技術會帶來何種改變?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0日電(記者 上官雲)書店堪稱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實體書店的現狀一直是讀者比較關心的問題,也曾有人提出「混合型業態」「打造文化空間」等設想。8日,由中國出版協會和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的2020「閱讀X」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等多位業內人現身,就實體書店未來發展模式、圖書出版新趨勢等問題作出分析: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出現與應用,會為它們的發展提供更多可能嗎?
  • 坐在書店裡,就有好故事上門來
    「坐在書店裡,就有好故事上門來。」肖恩·白塞爾《書店日記》你知道在書店能發生多少故事嗎?《書店》的女主人公傾盡畢生積蓄,在偏遠海濱小鎮開了鎮上唯一一家書店。書店給小鎮居民打開了新世界,文學經典《華氏 451》和《洛麗塔》正是由這家書店引進小鎮。儘管電影中女主人公的書店夢不幸破碎,但在書店做兼職的小女孩在她的影響下,長大後也開了一家書店。上一個書店的故事結束了,但下一個書店的故事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