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時尚品、電影……實體書店的「場景革命」還香嗎

2020-12-17 中國江蘇網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5月31日,堅持了21年不打烊的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關店了。作為中國首家將咖啡、美食、時尚服裝、音視聽、文具、圖書融於一店,進行複合經營的書店,對書店經營模式帶來巨大衝擊。一時間,以誠品為模仿標杆,書店「場景化」變革風起潮湧。敦南店說關店原因是「房東不續約」,但它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實體書店面臨的困境,也讓人對「場景化」書店的未來打了個問號。第十屆江蘇書展舉辦之際,新江蘇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究。

蘇州誠品書店內景

「最重要的是先活下去」

「誠品堅持15年不盈利,才實現了今天的成功。雖然其中存在巨大爭議,但不管怎麼樣是把書店立住了。目前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先活下去,才能留住供大家讀書的場所。」奇點書集負責人感慨道。

奇點書集位於南京羲和廣場,是一家典型的場景化的獨立書店。走過一樓的時尚買手店與咖啡區,順著寫滿名句的「網紅樓梯」來到二樓,頂部的鏡面處理與遍布的彩燈線條科幻設計感極強。書集中放在兩邊的牆櫃中,中間區域穿插擺放著部分圖書與文創產品。二樓盡頭是一處幕布放映區,無聲電影伴著咖啡香氣,構成了文藝愛好者的「天堂」。

正在樓梯上拍照打卡的消費者

奇點書集二樓

「2000年前是圖書行業的黃金時代,電商來臨後,以紙質書作為載體的傳統書店走向沒落。我進入的是一片紅海市場,光靠圖書根本無法獲利,只能尋求增量。」奇點負責人說到開店初衷,「年輕人熱衷追求熱點,有各種時尚的喜好。我建立起這樣一個閱讀場景,把他們喜歡的都放進來,才能轉換成消費。」

不只是獨立書店,連鎖書店也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存活困難」問題。「這家店已經陪伴南京市民走過了十多年,很多老員工也一直跟隨我們成長,不可能因為經營有困難就輕易放棄。」 提起書店困境,鳳凰國際書城的工作人員坦言,電商折扣對實體書店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經常有讀者進來挑書,挑到不錯的就會拍照片去網上買。」

鳳凰書城內部一角

他認為場景化和體驗化是未來的方向,「一個新鮮的充滿設計感的空間,誰不願意來?我們店明年開始也會全面裝修,加大留給讀者的體驗空間比例。在書籍售賣方面,店內保留精品圖書,常規書線上售賣。」書店的本質仍是為讀者提供看書、買書的空間,但如何把讀者吸引過來並且留下同樣重要。工作人員表示,「既要打造『網紅』,也要把內容做實,堅持社會效益的同時要通過文化賦能把自己養活。」

「從精神消費入手,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

以場景設計與文化賦能「救活」書店後,如何平衡「書籍販賣」與「場景販賣」之間的關係?取得新的平衡點後又會對閱讀本身產生何種影響?奇點書集和鳳凰書城的工作人員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們均為當下的社會閱讀氛圍感到擔憂,鳳凰工作人員表示,「這個時代太浮躁,碎片化的東西過多,閱讀的專注度也同步下降了。」奇點負責人則將國內的二手書市場和日本的二手書市場進行對比,「日本二手書市裡的書常有大幾十年的歷史,但品相很好,可以在市場流通,而且不貴。這些書經過多年的沉澱有包漿的厚重感,明顯是被珍藏的,比國內圖書的命運好太多。」

奇點書集內的主題展區

「雖然相對於傳統書店發生了偏移,但新的模式能夠滿足現代人不同的精神需求。」奇點負責人用馬伯庸的成功做比喻,「當紅作家馬伯庸也是個有爭議的人物,他的歷史小說就是完全虛構的故事。但將宮鬥、人情、驚險等元素與歷史結合之後,很容易就能夠讓大家接受。」

他認為,如果讀者喜歡《長安十二時辰》,或許就會對其中的真實事件和人物產生興趣,進而主動了解相關歷史書籍。「雖然是偽歷史,但是打通了知識的傳播,場景書店走的也是這個模式。現在讓一些人主動去讀書已經很難了,一定要和他們的生活方式結合起來。消費者可能是因為某次藝術展或某個文創品走進書店,一次兩次之後,也許就會將興趣點延伸至相關書籍。」

奇點書集內的買手區

鳳凰工作人員表示,未來的書店裡,有書但不會只有書。以書籍為中心進行發散,在每一個與書相關的領域進行深挖,總能找到提高消費者閱讀興趣的辦法。「我們開拓了許多新的業務模塊,文化夜市中會舉辦各種形態的文化表演;設計定製類推出了文房四寶系列;近期舉辦的古典音樂沙龍、雲書坊等一系列創新活動都獲得了很好的反響。」

鳳凰書城藝術展區

「閱讀與藝術是相通的,沒什麼好反感」

「讀書本來就是讓人放鬆或平和的事情,藝術同樣也會帶來這些效果,所以我覺得把閱讀、藝術、建築這些場景化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是時代的趨勢,沒什麼好反感的。」正在奇點書集看書的李女士談起了自己對場景化書店的理解,「我們小時候常去的傳統老書店,正逐漸被新型的書店替代,因為對讀者來說那些已經沒有吸引力了。有特色的書店更容易吸引消費者,讓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來加入這個群體,我覺得是一件好事。」

奇點書集二樓正在閱讀的讀者

奇點的兒童閱讀區內,徐女士和她的孩子正「窩」在懶人沙發裡看書,「如果環境能幫助你更好的閱讀,有什麼不可以呢?」她用自己的故事證明了二者之間的關係,「我上周和朋友參加下午茶活動,那邊環境特別好,旁邊也放了很多書,我挑了一本看了整整一個下午,當晚就去書店買了下來。」徐女士表示,「現在的書店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它不再是一個小眾的東西,而是成為大家欣賞、讀書、放鬆的一個全功能場合。」

兒童閱讀區內正在讀書的小朋友

也有讀者認為,設置場景可以,但場景也分類型。「我覺得曉書館就很好,是一個公益書館,那邊真的會給人一種讀書的感覺。可以隨意坐下翻開一本書,不會感到拘謹也不會被打擾。」侯女士將場景分為販賣概念與營造氛圍,同屬於場景,但會給讀者完全不同的體驗。

「這不是讀書人的狀態」

「如果書店都變成了『網紅打卡地』,消費者走進來只是為了拍張照再發朋友圈,我認為這樣的『搞噱頭』不是讀書人該有的狀態。」南京大眾書局的工作人員對場景化書店有不同的看法,「理想情況下,每位走進書店的讀者都能在自己的區域裡安心讀書。」但一味地強調場景化渲染,會破壞這種狀態。「書店花費大量的精力與財力去裝修場景,設計性和商業性的內容增多,必然會導致圖書的承載量變少。」他解釋道。

大眾書局內某處擺滿圖書的書架

「我從不覺得書店必須靠炫酷的設計感,靠咖啡、美食、時尚品去撐氣氛。我每年都去歐洲旅遊,逛過不少書店,他們的書店往往都不大,但開了一兩百年的書店比比皆是。」正在鳳凰書城為孩子買輔導書的榮先生說道,「這些老書店靠的是書、活動和優質的服務,除了書,書店裡最多賣賣文具和卡片,沒有其他的花頭。歷史,讓它們也成為了網紅地標。但人一旦進去了,只會一心想著書,不會被花裡胡哨的其他東西幹擾,那是真正讀書人的天堂。」

英國百年書店內景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 柏麗娟 喻婷 王宛璐 朱奕歡 高行健

相關焦點

  • 誠品再見,實體書店還好嗎?
    時間已至小暑,可實體書店似乎還沒有踏出寒冬。  7月3日下午,誠品生活深圳在微信公眾號宣布,將會在今年的12月31日結束營業。  5月31日,「言幾又」全國第一店成都凱德天府店關閉,6月25日,方所重慶店終止營業,6月30日,物外書店漢口店宣布關門歇業……從目前的行情來看,這還是一份未完待續的名單。
  • 疫情還點燃了在線閱讀,實體書店將死於實體?
    不過,他們往往先在實體書店看書、挑書,再去網上書店買書。這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景線:實體書店自付高昂店租做網上書店的免費展廳。當然,閱讀方式的轉變也是促成現狀的關鍵要素。在線閱讀享盛宴,實體書店受饑寒從掌閱到閱文,從微信讀書到網易蝸牛讀書,各種在線閱讀軟體的興起,也是讓實體書店走向寒冬的助推器。
  • 實體書店創新發展之路
    品類繁多的圖書與琳琅滿目的文創產品交相輝映,咖啡的香氣與翰墨書香彼此滲透,今天的書店早已不再是單純的售書場所,而更像是集成了閱讀需求和生活美學的空間。在實體書店轉型升級的大潮中,多元化經營已成主流,其中文創產品所佔比重逐漸增加。
  • 當下實體書店轉型的趨勢分析
    去實體書店與閨蜜約會,喝特色咖啡,吃招牌甜點,聽名人講座見偶像作者,消費者更能體驗放鬆與閱讀的舒適感。實體書店偷偷地變了臉,吸粉力也在不知不覺地上漲。像噹噹和亞馬遜這些中外網絡書店巨頭掉轉槍頭,向實體店挺進,應該也是嗅到了商機,提前布局。
  • 單向街再次求救遇冷:實體書店直面市場的口子被撕開
    正如單向問自己的,發出求救信後,實體書店等到未來了嗎?書籍承載空間的更迭事實上,關於實體書店是否具有前景、是否能被取代的討論已經持續被熱議多年。從書店發展的變遷史我們可以發現,書在城市中的承載空間是在不斷迭代的。
  • 不賣咖啡的書店,不是個好的文化生活館
    首先我羅列了大家熟知的一些成功書店,它們是傳統書店華麗轉身的代表東京 蔦屋書店蔦屋在日本已有超過1400個分店,平均每兩個日本人中有一人擁有其發行的會員卡T-Card,並且有大約一半日本年輕人光顧蔦屋並在此消費,許多蔦屋書店還成為當地的潮流地標建築。
  • 新體驗 新場景 看成都本土書店如何點亮消費
    文軒BOOKS招商店內的親子餐廳言幾又安靜閒適的閱讀空間文軒BOOKS招商店打造的閱讀主題場景開欄語今年以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全國實體書店行業受到很大衝擊。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大眾文化消費需求日益高漲的當下,成都的實體書店積極恢復,開拓布局實體書店、創新書店文化體驗、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讓文化消費更具有競爭力。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成都發布《建設書香成都 發展實體書店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首次提出2022年建成「中國書香第一城」。未來三年,成都「書店之都」的地位還將進一步鞏固。
  • 觀察|堅守與突圍:疫情之下實體書店加速轉型重生
    開展線上運營是大部分書店的基本操作,貴陽西西弗書店、二十四香書店等,均精心運營起網上書城,不少實體書店還將進駐知名外賣平臺和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鍾書閣貴陽店也推出「線上無接觸購書」服務,買滿99元可享受3公裡免費送,並保證1小時送達。不過,對於實體書店的經營者們而言,將書店搬到網上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辦法。
  • 有名的實體書店也倒閉了,那些小書店還好嗎?
    書店和書在你心裡燃起的微光曾帶給過你溫暖和力量如果此刻的你想起了常去的那家書店如果你正好開了一家書店請繼續往下讀書中漫步•燃亮心燈特殊時期,實體書店舉步維艱。為了人與書的相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魔法象藉由《書中漫步》的出版,向全國的實體書店誠摯地發出邀請,一起加入「書中漫步•燃亮心燈」全國實體書店4.23新書首發計劃。此次活動將參與延續廣西師大社「書店燃燈計劃」以及「閱讀一小時」大型閱讀推廣計劃,同時,我們擬一個月不上架網店的新書獨家期,來支持全國實體書店復工。
  • 大數據分析報告:實體書店逐步回暖 書店已成一種生活方式
    ▲實體書店不僅是出版物的賣場,還提供了複合式的精神文化體驗空間。 韓墨/圖  今日頭條近日發布實體書店大數據分析報告,認為實體書店整體回暖。報告不僅顯示實體書店銷量提升,還對與實體書店相關的實體書店名、出版社、年齡群體、地域、手機用戶品牌、文化名人、熱門書籍等關鍵詞對實體書店基本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刻畫出一幅大數據下的實體書店群像。
  • 實體書店紛紛「兼職」餐廳茶館
    調查中,有網友表示希望書店將轉型重點放在體驗上,增設健身、咖啡、餐館甚至酒店,以及利用商務會談,朋友聚會等,還有定期的利用名人效應來提高收益。還有網友認為,書店轉型不應僅局限於餐廳和茶館。一至六層店堂還實現了WiFi全覆蓋,為讀者提供免費上網和書店消費導航的增值服務。書店轉型勢在必行拼到最後要拼創意「我可以很確定地說,書店轉型是必須的,但是買書的話,網絡已經成了首選,平時上淘寶、亞馬遜,藏書量要比實體書店大,而且還會有些評論供買書者參考。」
  •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的機會來了嗎?
    原標題:數量不降反增,實體書店還有機會嗎?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這些年,人們記憶中的書店不斷展示出新的面貌,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更加有文化味兒。資料圖:8月19日,市民在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拍照打卡。
  • 實體書店的春天在哪裡
    除了直播帶貨,實體書店在疫情期間還開展了同城配送,盲袋選書,線上讀書會,儲值反贈,線上課程等自救方式。這些風暴中的倒逼行為,讓實體書店有了更多的可能。實體書店一路走來本就風風雨雨。2000年到2004年,有70%以上的實體書店開始轉型歇業,甚至倒閉。
  • 實體書店「窒息」 許知遠為單向空間發起眾籌
    但是,目前朝陽大悅城的整體客流量只有平時的十分之一,書店平均每天只能賣出 15 本書,其中一半還是單向空間員工自己買走的。預計書店 2 月份收入較往年直線下滑 80% 之多。單向空間目前的咖啡一天只能賣幾百元。咖啡豆保質期比較長還可存放,新鮮水果基本只能存放一兩天,蛋糕甜品已經停止售賣。
  • 「報復性」逛書店來了嗎?
    □上官雲 閒暇時間逛逛書店,如今已經成為許多人業餘生活的一部分。喝咖啡、聽講座……買書之外,人們在書店裡也有了更多選擇。 上述報告還顯示,如果將實體書店按照不同規模和所處城市級別進行分類,各類書店的降幅都有所收窄。而這個結論,也可以通過一些書店的具體數據來驗證。 據鍾書閣書店相關負責人介紹,以鍾書閣北京融科店為例,目前客流量平時800人次左右,周末2000人次左右,已恢復到本次疫情前的80%,「北京的讀者『報復性逛書店』非常明顯。」
  • 疫情後的實體書店何去何從?誠品書店創辦人給出深度解讀
    而實體書店的銷售金額佔出版社總營業額的比重卻很低,這也會直接影響到上遊出版社對渠道的重視程度。「如果你還只是在最終端,前面已經發生各種裂變,你卻一直沒作改變,你是不會有出路的。」廖美立說道。而方所,也在努力進行當人們的消費習慣發生轉變後,實體書店如何轉型跟上節奏的嘗試。
  • 實體書店漸成大商場「標配」 複合型經營模式將是趨勢
    不少新開的書店以「書店+」的複合型模式開進商場、大型購物中心,通過售書、喝咖啡、辦展覽、籤售會、讀書會等模式打造一個個閱讀空間、美學空間、生活空間、體驗空間。今時今日,人們走進書店不光為買書,更是體驗消費、休閒的新方式。在廣州,逛書店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 言幾又成都凱德天府店關閉 實體書店二次關店潮來臨?
    目前言幾又全國共有61家門店,主要分布在成都、上海、北京、西安、杭州、廣州、深圳、天津、廈門、重慶等各大城市,是拓展速度較快的民營連鎖書店代表之一。數年前,由於電商衝擊,實體書店經歷過一波倒閉潮。但是不過幾年時間,新派的生活方式書店以咖啡 生活方式 第三空間 書店的概念再次復活,成為年輕人必「打卡」的地方之一。
  • 書香天津全民閱讀活動評選實體書店 12家「最美書店」勝出,打卡去!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2019書香天津全民閱讀活動——「我的書屋書吧·我的夢」少年兒童閱讀實踐活動、「天津最美書店」評選頒獎及展示活動,昨天在河東區圖書館嘉華中心館舉行,對優秀作品、最美書店以及優秀組織單位進行了表彰。
  • 為實體書店畫一張海報
    作品在結合主題的基礎上表達出所選書店獨一無二的特色,讓視覺創作與實體書店的魅力碰撞出火花。活動期間,漫畫家白茶、趙璞玲、左小翎魏瑩發布原創海報,進行活動宣傳,引發關注。漫畫家原創實體書店海報最具人氣作品:戲迷作品「春暖花開正讀書」凸顯書中有景,景中有書,相映成趣,寄託了小作者疫情期間對書店的思念,以及對知識的渴望;作品「書香傳統」 基於北京傳統胡同文化,結合古香古色正陽書店進行創作,體現出北京獨有的歷史文化特色;作品「相機裡的書店剪影」則是發揮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