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5月31日,堅持了21年不打烊的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關店了。作為中國首家將咖啡、美食、時尚服裝、音視聽、文具、圖書融於一店,進行複合經營的書店,對書店經營模式帶來巨大衝擊。一時間,以誠品為模仿標杆,書店「場景化」變革風起潮湧。敦南店說關店原因是「房東不續約」,但它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實體書店面臨的困境,也讓人對「場景化」書店的未來打了個問號。第十屆江蘇書展舉辦之際,新江蘇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究。
蘇州誠品書店內景
「最重要的是先活下去」
「誠品堅持15年不盈利,才實現了今天的成功。雖然其中存在巨大爭議,但不管怎麼樣是把書店立住了。目前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先活下去,才能留住供大家讀書的場所。」奇點書集負責人感慨道。
奇點書集位於南京羲和廣場,是一家典型的場景化的獨立書店。走過一樓的時尚買手店與咖啡區,順著寫滿名句的「網紅樓梯」來到二樓,頂部的鏡面處理與遍布的彩燈線條科幻設計感極強。書集中放在兩邊的牆櫃中,中間區域穿插擺放著部分圖書與文創產品。二樓盡頭是一處幕布放映區,無聲電影伴著咖啡香氣,構成了文藝愛好者的「天堂」。
正在樓梯上拍照打卡的消費者
奇點書集二樓
「2000年前是圖書行業的黃金時代,電商來臨後,以紙質書作為載體的傳統書店走向沒落。我進入的是一片紅海市場,光靠圖書根本無法獲利,只能尋求增量。」奇點負責人說到開店初衷,「年輕人熱衷追求熱點,有各種時尚的喜好。我建立起這樣一個閱讀場景,把他們喜歡的都放進來,才能轉換成消費。」
不只是獨立書店,連鎖書店也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存活困難」問題。「這家店已經陪伴南京市民走過了十多年,很多老員工也一直跟隨我們成長,不可能因為經營有困難就輕易放棄。」 提起書店困境,鳳凰國際書城的工作人員坦言,電商折扣對實體書店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經常有讀者進來挑書,挑到不錯的就會拍照片去網上買。」
鳳凰書城內部一角
他認為場景化和體驗化是未來的方向,「一個新鮮的充滿設計感的空間,誰不願意來?我們店明年開始也會全面裝修,加大留給讀者的體驗空間比例。在書籍售賣方面,店內保留精品圖書,常規書線上售賣。」書店的本質仍是為讀者提供看書、買書的空間,但如何把讀者吸引過來並且留下同樣重要。工作人員表示,「既要打造『網紅』,也要把內容做實,堅持社會效益的同時要通過文化賦能把自己養活。」
「從精神消費入手,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
以場景設計與文化賦能「救活」書店後,如何平衡「書籍販賣」與「場景販賣」之間的關係?取得新的平衡點後又會對閱讀本身產生何種影響?奇點書集和鳳凰書城的工作人員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們均為當下的社會閱讀氛圍感到擔憂,鳳凰工作人員表示,「這個時代太浮躁,碎片化的東西過多,閱讀的專注度也同步下降了。」奇點負責人則將國內的二手書市場和日本的二手書市場進行對比,「日本二手書市裡的書常有大幾十年的歷史,但品相很好,可以在市場流通,而且不貴。這些書經過多年的沉澱有包漿的厚重感,明顯是被珍藏的,比國內圖書的命運好太多。」
奇點書集內的主題展區
「雖然相對於傳統書店發生了偏移,但新的模式能夠滿足現代人不同的精神需求。」奇點負責人用馬伯庸的成功做比喻,「當紅作家馬伯庸也是個有爭議的人物,他的歷史小說就是完全虛構的故事。但將宮鬥、人情、驚險等元素與歷史結合之後,很容易就能夠讓大家接受。」
他認為,如果讀者喜歡《長安十二時辰》,或許就會對其中的真實事件和人物產生興趣,進而主動了解相關歷史書籍。「雖然是偽歷史,但是打通了知識的傳播,場景書店走的也是這個模式。現在讓一些人主動去讀書已經很難了,一定要和他們的生活方式結合起來。消費者可能是因為某次藝術展或某個文創品走進書店,一次兩次之後,也許就會將興趣點延伸至相關書籍。」
奇點書集內的買手區
鳳凰工作人員表示,未來的書店裡,有書但不會只有書。以書籍為中心進行發散,在每一個與書相關的領域進行深挖,總能找到提高消費者閱讀興趣的辦法。「我們開拓了許多新的業務模塊,文化夜市中會舉辦各種形態的文化表演;設計定製類推出了文房四寶系列;近期舉辦的古典音樂沙龍、雲書坊等一系列創新活動都獲得了很好的反響。」
鳳凰書城藝術展區
「閱讀與藝術是相通的,沒什麼好反感」
「讀書本來就是讓人放鬆或平和的事情,藝術同樣也會帶來這些效果,所以我覺得把閱讀、藝術、建築這些場景化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是時代的趨勢,沒什麼好反感的。」正在奇點書集看書的李女士談起了自己對場景化書店的理解,「我們小時候常去的傳統老書店,正逐漸被新型的書店替代,因為對讀者來說那些已經沒有吸引力了。有特色的書店更容易吸引消費者,讓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來加入這個群體,我覺得是一件好事。」
奇點書集二樓正在閱讀的讀者
奇點的兒童閱讀區內,徐女士和她的孩子正「窩」在懶人沙發裡看書,「如果環境能幫助你更好的閱讀,有什麼不可以呢?」她用自己的故事證明了二者之間的關係,「我上周和朋友參加下午茶活動,那邊環境特別好,旁邊也放了很多書,我挑了一本看了整整一個下午,當晚就去書店買了下來。」徐女士表示,「現在的書店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它不再是一個小眾的東西,而是成為大家欣賞、讀書、放鬆的一個全功能場合。」
兒童閱讀區內正在讀書的小朋友
也有讀者認為,設置場景可以,但場景也分類型。「我覺得曉書館就很好,是一個公益書館,那邊真的會給人一種讀書的感覺。可以隨意坐下翻開一本書,不會感到拘謹也不會被打擾。」侯女士將場景分為販賣概念與營造氛圍,同屬於場景,但會給讀者完全不同的體驗。
「這不是讀書人的狀態」
「如果書店都變成了『網紅打卡地』,消費者走進來只是為了拍張照再發朋友圈,我認為這樣的『搞噱頭』不是讀書人該有的狀態。」南京大眾書局的工作人員對場景化書店有不同的看法,「理想情況下,每位走進書店的讀者都能在自己的區域裡安心讀書。」但一味地強調場景化渲染,會破壞這種狀態。「書店花費大量的精力與財力去裝修場景,設計性和商業性的內容增多,必然會導致圖書的承載量變少。」他解釋道。
大眾書局內某處擺滿圖書的書架
「我從不覺得書店必須靠炫酷的設計感,靠咖啡、美食、時尚品去撐氣氛。我每年都去歐洲旅遊,逛過不少書店,他們的書店往往都不大,但開了一兩百年的書店比比皆是。」正在鳳凰書城為孩子買輔導書的榮先生說道,「這些老書店靠的是書、活動和優質的服務,除了書,書店裡最多賣賣文具和卡片,沒有其他的花頭。歷史,讓它們也成為了網紅地標。但人一旦進去了,只會一心想著書,不會被花裡胡哨的其他東西幹擾,那是真正讀書人的天堂。」
英國百年書店內景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 柏麗娟 喻婷 王宛璐 朱奕歡 高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