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浙江|從「最早獨木舟」到「全球最大船」,浙江舟船的前世今生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國是直通車

依水而居

中新社國是直通車「畫說小康」系列欄目第十五期帶大家走進浙江舟船的前世今生。

七千多年前,人類發明了船。《易·繫辭》謂:「刳木為舟,剡木為輯,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

七千年後,寧波舟山港駛出的「全球最大船」,打破了陸地思維的局限,進入海洋時代的中國經濟更加開放包容。

迄今發現的

世界最早獨木舟

杭州靠山面水,湖泊星羅棋布、河道縱橫交錯。杭州居民依賴舟船進行交通運輸和生產生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的跨湖橋文化時期。

據考古發掘,2002年跨湖橋遺址出土的獨木舟,經測定,距今8000-7000年,是迄今發現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

圖為跨湖橋遺址獨木舟。杭州蕭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仿佛看到,這隻約長5.6米的跨湖橋獨木舟,划過萋萋芳草,蕩起縷縷波瀾——它延伸了古人的腳,拓展了浙江人的路。

圖為迄今發現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杭州蕭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時光隨河水流淌,千年前的錢塘江流域、太湖流域,良渚人棲息在那裡。考古發現,良渚時期的建築基址和古河道都是臨河而建。

高高的臺地,蜿蜒的河道,木板護岸供船隻靠泊,一幅良渚古城外整齊的水街景象宛若眼前。

圖為卞家山遺址出土木槳。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供圖

圖為2013年12月5日,新發現的棧橋碼頭考古遺蹟發掘現場。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供圖

要出行,先修船。良渚先民們撐一支木製船槳,在水網密布的江南地區遊蕩,揭開傍水而居的篇章。

圖為如今良渚古城遺址公園。中新社 江楊燁 攝

太湖的漁與船

碧水縱橫,綠樹繁茂的太湖岸邊,浙江漁民們在這裡生產生活,捕魚捕蝦。歷代勞動人民伴水而漁,在實踐中積累與傳承,匯聚成為浙江漁文化。

圖為湖州南太湖新區小梅村,村民曬的小魚乾。中新社 施紫楠 攝

圖為太湖老漁船。中新社 施紫楠 攝

圖為村內文化禮堂裡的船模型。中新社 施紫楠 攝

圖為村內漁文化雕塑。中新社 施紫楠 攝

太湖千帆競發,給人們帶來了富足的生活。漁民上岸,搬進新村,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奔著小康而來。

圖為太湖開捕。中新社記 王剛 攝

圖為漁民冒雨捕魚。中新社記者 王剛 攝

圖為漁民豐收場景。南太湖新區宣傳中心供圖

圖為漁民開捕撒網。南太湖新區宣傳中心供圖

隨著南太湖的治理與淨化,藍藻少了,水變清了,好生態帶動了當地的發展。

漁人碼頭、月亮酒店拔地而起,漁民轉業或當上遊艇駕駛員,或成為酒店老闆……南太湖人民在綠水青山中嘗到了小康的幸福味道。

圖為南太湖大景。南太湖新區宣傳中心供圖

千年不絕運河船

古老的大運河,倒映出湛藍的天,記載著厚重的歷史。舟船悠悠不絕,兩岸綠樹成蔭,讓人心曠神怡。

圖為運河水上巴士。杭州港航供圖

圖為大運河京杭雅集時,京杭藝術家泛舟大運河。活動主辦方供圖

圖為遊船經過大運河(杭州段)拱宸橋。活動主辦方供圖

圖為遊人聚集拱宸橋,大運河展現新活力。活動主辦方供圖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隋朝擴修、元朝翻修。它的存在促進了浙江水岸邊城市的興旺,商運的繁茂以及南北文化交流。

圖為運河圖。中新社 王剛 攝

圖為翻拍吳理人的作品。中新社 王剛 攝

古代統治者以大運河為基礎建立、發展了漕運體系。南宋漕運體系調整為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中心。明代漕糧主要徵自南直隸和浙江,約佔全國漕糧的六成。

浙江水網遍布,提供了船隊運輸的便利;運河交通發達,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飄在水上的浙江人以水而行、以水而興。

圖為運輸船穿越太湖、途經大運河水繫到江蘇無錫、蘇州。周雨順 攝

圖為太湖航線上的運輸船。 周雨順 攝

各式各樣船

一隻閒適優雅,成群則浩浩湯湯。它就是魯迅故鄉浙江紹興的一道獨特風景——烏篷船。

圖為烏篷船停在岸邊。中新社 項菁 攝

圖為紹興烏篷船。中新社 項菁 攝

烏篷船因為漆黑的竹篾蓬而得名,質樸的黑色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看似外形簡單,實則構造講究,船老大需要手腳並用才能駕馭。

相較於烏篷船,浙江還有令人稱奇的「船」。看似一個桶,卻極其考驗乘坐人的平衡能力——用以捕魚、採蓮的「鐵桶船」、「木桶船」。

圖為麗水古堰畫鄉景區,村民劃著小巧的抓魚船歸來。中新社 王剛 攝

圖為湖州古鎮,一位民眾正劃著木桶船。中新社 張茵 攝

過去,浙江的農戶、漁民手抓小槳,憑藉這些小船御水而行,就可以輕鬆摘到清甜的菱角,捕一筐新鮮的魚,唱著歌謠,滿載而歸。

如今,時代風雲變幻,小船並沒有就此淹沒在這發展的浪潮中,而是另闢蹊徑,融入小鎮經濟,載著遠道而來的賓客,彰顯其新的生命與活力。

圖為烏篷船停在黃酒小鎮的河岸邊。中新社 項菁 攝

大港與大船

寧波古港,一個具有1200多年歷史的港口,是中國海岸線中部上的一顆明珠,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

「海定則波寧」,從古到今,多少船隻在這裡離岸靠岸,多少浙江百姓靠著港口經營生計,奔著好日子努力向前。

圖為寧波舟山港梅山保稅港區。中新社 王剛 攝

吊機林立,卡車穿梭,一艘艘滿載著「中國製造」的巨輪魚貫進出,來自全球各地的商品在寧波舟山港交匯。

而在2017年2月,世界在航的最大載重噸級別船舶「泰歐」號首次停泊在寧波舟山港大榭港區實華二期45萬噸原油碼頭。該輪船長380米,船寬68米,目前載重噸為41.9萬噸。

在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貨櫃碼頭,各種顏色的貨櫃一眼望不到盡頭。隨著浙江舟船漸漸通向全世界,浙江人民奔小康的腳步越跨越大。

圖為寧波舟山港穿山碼頭。中新社 王剛 攝

圖為全球貿易的海上交通樞紐——寧波舟山港。中新社 王剛 攝

2019年,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全球第一。儘管如此,浙江依然清楚,在中國18000公裡的海岸線上,深水港碼頭越來越多,港口之間的競爭仍在激烈上演。

圖為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堆放了大量貨櫃。中新社 王剛 攝

圖為一艘貨輪正在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碼頭進行卸貨作業。中新社 王剛 攝

碧波浩浩,百舸爭流;勇往無畏,代代徵途。中國這些舟船會將會載著人民幸福的小康之光,繼續向世界駛去……

相關焦點

  • 揚州7旬老人痴迷船模62年,還複製出瓜洲古渡古帆絲網船
    「我痴迷船模62年,16歲就開始了。」麻連登說,除了現代船模,他還一直堅守著古帆船的複製,曾複製瓜洲絲網船。講述——參與過超多船模製作「我參與製作的船模不少,還製作過無人艇。」麻連登說,仿真度是造出模型成功與否的一個標準。鑽研——成功複製古渡絲網船「我一直在鑽研古帆船,幾十年了。」麻連登說,揚州地處長江、大運河交匯處,歷史上的江河中,千帆弄影、百舸爭流的美景,隨著經濟的發達和造船技術的先進,早已不復存在。
  • 浙江舟山海域發生撞船事件 海警緊急救援
    本文轉自【中國海警】;8月11日6點,浙江舟山嵊泗北鼎星島附近海域,一漁船與一散貨船相撞,漁船船體側翻導致沉沒,舟山海警局接警後,迅速派遣執法船趕赴現場處置,成功救起4人。▲海警執法船開展現場救援處置 當天6點,一艘正在嵊泗海域航行的漁船與一5000噸級散貨船因穿越航道時躲避不及相撞,漁船船體側翻並迅速沉沒。據了解,該漁船被撞沉後,散貨船對落水船員進行了施救。
  • 全球最大木屑船日前下水
    中國日報3月12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獲悉,日前,由船舶集團所屬中船澄西建造的首制7萬噸木屑船在揚州順利下水。該船是中船澄西為新加坡Nova公司建造的4艘同型系列船的首制船,是目前全球載重噸位最大的木屑船。
  • 佛說:前世的宿命,今生的姻緣
    夫妻之間,無緣不聚今生的夫妻,是前世的宿命姻緣或是報恩,償還前世宿債或是抱怨,討前世所欠之情繁華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亦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凡事皆有定數因緣聚會>從來都有其三世的因果佛說,三生之因,當受三世之果夫妻恩愛有加,是前世種善因所致夫妻反目成仇,也是前世所種惡因導致要想擁有一份美滿的姻緣還需種善因,方能得善果多行善事
  • 吳蓬臨《芥子園畫譜》之《屋宇舟船》實用的房屋畫譜!一、牆屋
    【吳蓬臨《芥子園畫譜》之《屋宇舟船》】非常實用的房屋畫譜!一、牆屋。圖一【吳蓬臨《芥子園畫譜》之《屋宇舟船》】非常實用的房屋畫譜!一、牆屋。圖二【吳蓬臨《芥子園畫譜》之《屋宇舟船》】非常實用的房屋畫譜!一、牆屋。
  • 獨木舟,加拿大的「全地形工具」
    東北部和北方哈德遜灣一帶,獨木舟既要在寬闊平緩的河面上行駛,又要在沿海使用,因此做得比較大,一般使用樺木建造,最大的獨木舟可以載運足足兩噸的貨物。18世紀初英國探險家老邱吉爾正是依靠這種大型獨木舟,才得以在陸路不通的哈德遜灣沿岸、如今曼尼託巴省的邱吉爾城建立毛皮交易據點,隨之而來的蘇格蘭人也才得以在東方的湖畔、如今安大略省的威廉堡建立龐大的毛皮貿易中轉站。
  • 定海: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氣運輸加注船明年交付使用
    浙江在線-定海新聞網訊(浙江在線記者 餘秋凌 陳炳群) 12月8日上午,記者在舟山長宏國際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內看到,一艘液化天然氣運輸加注船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目前已進入船臺搭載階段,已完成總工程量的
  • 錢塘潮湧自天來-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在錢塘江文化研究會會長胡堅的指引下,記者走進鹽官古城,觀望錢塘潮的前世今生。  自然之色 風景之詩  文化是詩中事、畫中景。文人感性,善為美景繪色做賦。錢塘潮蘊含著浙江人民勇立潮頭的不服輸精神!」胡堅要我們去看看,江岸那「力障狂瀾扶砥柱」的「捍海長城」。  鹽官古海塘是一條保衛杭嘉湖平原的堤壩,始建於1700多年前,和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工程,是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  縱然眼前的潮水平靜,多年前,錢塘潮波的險惡是禍源。  錢塘潮能量驚人。每平方米最大衝擊力達6000餘公斤。
  • 一張圖看懂「藍鯨號」前世今生 世界最大單臂起重船
    --- Tips:點擊上方藍色【海工世界】關注及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海工世界 OffshoreWorld開放|共享|價值 「藍鯨」號7500噸級全迴轉起吊船,全長241米,寬50米,型深20.4米,相當於一個足球場的面積,高度超過7層樓;總噸64110噸,起重吊梁高98.1米,最大起重能力7500噸。
  • 《渡浙江問舟中人》《出塞》
    《渡浙江問舟中人》 唐·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 【注釋】 浙江:即錢塘江。《莊子》作制河,《山海經》、《史記》、《越絕書》、《吳越春秋》作浙江,《漢書·地理志》、《水經》作漸江水。古人所謂浙漸,實指一水。 江:指錢塘江。未有:沒有。 扁舟:小船。
  • 痴迷船模製作62年 揚州古稀老人想為運河留下「帆影」
    「我痴迷船模62年,16歲時就開始了。」麻連登說,除了軍艦船模,他還一直致力於古帆船的複製,曾複製過瓜洲絲網船。鑽研:古稀老人成功複製古絲網船說起這艘遼寧號航母大型模型,麻連登介紹,這是一個10人的航模愛好者團隊做出來的。「我參與製作的軍艦模型不少,還曾製作過無人艇。
  • 設計者拆解鄭和寶船模型:所有活動部位都能動
    19艘按比例微縮的船模正在南京寶船廠遺址公園西側的古船模內展出。進入船艙,這裡仿佛就是一部船舶衍生的穿越史,遠古的獨木舟、秦漢的樓船、清代的江船……最吸引目光的是鄭和船隊中的五大主力船型——旗艦船、八櫓船、馬船、糧船和戰船。  「這些船模都是在5年前設計製作出來的,所有船隻都是純手工製作,整個過程耗時兩年多時間。」
  • 船類推動工具的歷史變革:最原始的發動機有哪些?
    農耕時代船類的推動方式都有哪些呢?我國是「舟」的故鄉,也是槳的故鄉。在1萬多年以前的河姆渡文化的新石器時代,與獨木舟出現同時,槳也應運而生,並且迅速成型。當時的槳與今天的槳差別很大:握杆比較短,槳板又窄又長。經專家考證是因為當時人們的划槳方式與今天相比有很大差別,那時的人們是一手握著握杆,一手把著槳板來划船的。
  • 滬船企同日交付開建兩個「全球最大」
    新民晚報訊(特約通訊員 何寶新 張文豪 記者 葉薇)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為法國達飛集團建造的全球最大23000TEU雙燃料貨櫃船「達飛皇家宮殿」號11月27日命名交付,這是繼9月22日「達飛雅克·薩德」號命名交付的第2艘同類型船舶。
  • 國寶會說話:中國人最早發明了舵,影響了世界航海史,此船是物證
    是的,這隻陶船看上去非常有文藝範兒,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些有藝術調調的東西。然而,很遺憾,這不是一隻蕩漾著「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的小資品調的文藝船,而是一艘戰!船!舵是中國古代造船技術上的重要發明,這隻帶有舵的船是目前已知中國最早的一例,也是世界上已發現的較早的船舵形象資料之一。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啟建
    19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島西海岸啟動建造。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屆時「國信1號」將常年遊弋在黃海千裡巖、東海舟山列島、臺山列島和南海南澎島間開展大黃魚等高品質魚種養殖。
  • 英國駐華外交官中國影集全球首展,有關浙江的最早相冊
    這些影像記錄了19世紀晚期中國多地的自然景觀、名勝古蹟、城鎮村落、歷史建築、民俗百態,其中江浙地區所佔篇幅最大,很多甚至是有關杭州、寧波、慈谿、鎮海、蘭溪、溫州等地目前已知的最早期影像。除了阿拉巴斯特之外,這些影像的拍攝者還集結了彼時多位駐華歐洲攝影師,如泰奧菲勒·皮瑞(A.
  • 滬東中華開建全球最大淺水航道第四代LNG船
    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為日本「K」LINE航運公司建造的2艘79960方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項目的首制船今天開建。該型船是全球最大的淺水航道第四代LNG船,標誌著滬東中華G4「長興」系列LNG船家族中又添新成員,上海船企在LNG全產業鏈智能製造方面又取得新突破。
  • 漁業養殖裝備青島造「獨角獸」來了 全球首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
    青島晚報2020-12-21 08:16:2819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島西海岸啟動建造。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
  • 醫院船:一艘船就是一座三甲醫院!世界最大醫院船噸位不輸航母
    近日,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經席捲全球。根據最新的報導,美國新冠疫情確診人數已經高達32717人,在22日更是18小時內新增確診6670例。在這氣勢洶洶的病毒面前,一度標榜強大的美國終於也還是慌了神,並且已經開始調集力量集中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