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研究成果解讀巨噬細胞的雙面角色!

2020-11-24 生物谷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不斷深入,他們開始發現,巨噬細胞在機體中並不總是扮演著促進機體健康的角色,有時候其竟與多種疾病發生有關,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巨噬細胞的「雙面角色」,與大家一起學習!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Nature:凋亡細胞釋放的代謝物激活巨噬細胞

doi:10.1038/s41591-020-0819-2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凋亡過程中釋放的代謝物會誘導巨噬細胞表達參與組織修復的基因,而且它們還能抑制炎症;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他們對細胞凋亡過程的研究以及他們所了解到的情況。

細胞凋亡是機體細胞自然死亡的過程,先前的研究表明,這是一個有序的過程,由一種叫做caspases的酶來完成。它們通過切割細胞內的蛋白質來工作;細胞內的DNA也會被切割,肌動蛋白也會被重塑,使其分解;最後,細胞表面的脂質向免疫系統發送信號,讓它知道細胞何時需要被"消化",目前尚不清楚的是,死亡的細胞是如何與巨噬細胞溝通的。

【2】Immunity:激活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對抗癌症

doi:10.1016/j.immuni.2020.01.014

癌症免疫療法正在繼續革新患者護理手段,給患者帶來了希望和福音。然而,只有少數患者對治療有反應,這就推動了進一步解決免疫抑制腫瘤環境的策略的發展。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Zhou等人開發了一種方法,通過阻止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s)清除垂死的腫瘤細胞來增強對腫瘤的免疫反應。

在腫瘤和全身,死亡的細胞被巨噬細胞清除。這些吞噬性免疫細胞通過無數的細胞表面受體識別死亡細胞,包括MER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MerTK)。胞葬作用通常發生在靶細胞死亡的早期,在細胞內容物(例如,細胞碎片或DNA)釋放之前,這些內容物可以作為炎症刺激物。因此清除可預防的炎症有助於實體瘤的免疫耐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抗體,可以阻斷巨噬細胞上的MerTK受體。在荷瘤小鼠中,抑制MerTK增加了腫瘤中死亡或垂死細胞的積累。這些死亡細胞會釋放出細胞碎片,包括大量的游離DNA。有趣的是,游離DNA並沒有直接激活巨噬細胞。相反,腫瘤細胞來源的游離DNA產生了cGAMP(一種強效炎症刺激物),隨後激活巨噬細胞中的STING通路,進一步激發它們誘發適應性免疫反應。雖然單獨抑制MerTK對已建立的大型腫瘤無效,但聯合治療是非常有效的,包括添加抗PD-1激活適應性T細胞反應和細胞毒性化療,以增加死亡腫瘤細胞的數量。

【3】Science子刊:免疫治療新策略!激活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表面受體CD206可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

doi:10.1126/scitranslmed.aax6337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塔斯基吉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導在幾種類型的癌症中,一種新的免疫療法在對免疫細胞進行重編程、殺死癌細胞和阻止腫瘤生長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癌性腫瘤通過操縱人體的免疫防禦來逃避檢測並促進自身生長。這種新開發的治療方法依賴於稱為宿主防禦肽的小蛋白,它們是我們免疫系統中用來抵禦細菌、病毒和其他外來入侵者的古老防禦系統的一部分。通過使用檢測結構相似性的新算法,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在數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一些宿主防禦肽中的一小片段胺基酸在不同生物體中保持不變或變化很小。他們還證實這種方法除治療癌症外還具有治療其他疾病的潛力。研究者表示,癌症本質上是讓我們的免疫系統---特別是通常會包圍並破壞有害細菌的巨噬細胞---對抗我們自身,所採取的手段就是讓這些巨噬細胞變成它的保鏢。我們能夠證實這些巨噬細胞可以經重編程後實現它們最初的任務:對抗而不是保護有害的癌細胞。

【4】Cell:揭示腸道肌層巨噬細胞限制腸道感染誘導的神經元死亡機制

doi:10.1016/j.cell.2019.12.002

有時,腸道感染的結束僅僅是更多痛苦的開始。比如,在那些患有旅行性腹瀉(traveler's diarrhea)的人中,少數不幸的人會患上一種稱為腸易激症候群(IBS)的腸道慢性炎症。科學家們不確定這種疾病如何發生,但是有些人認為腸道感染可能會通過損害腸道神經系統來導致腸易激症候群。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腸道中的神經元如何死亡以及免疫系統通常如何保護它們。這項研究以小鼠為研究對象,提供了關於腸易激症候群的新見解,並且可能有助於人們開發出潛在新的治療方法,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ell期刊上。

在健康的腸道中,免疫系統必須在應對威脅和控制炎症反應以避免損害之間保持謹慎的平衡;研究者表示,炎症有助於腸道抵禦感染,但過多的炎症會造成持續的傷害。我們的研究探究了阻止炎症反應破壞神經元的複雜機制。為了了解腸道感染對神經系統的影響,研究人員給小鼠提供一種弱化的沙門氏菌(一種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並分析了腸道內的神經元。他們發現這種細菌感染引起神經元的持續減少,這歸因於這些神經元表達了兩個基因Nlrp6和Caspase 11,從而導致特定類型的炎症反應。

【5】Immunity:我國科學家揭示靶向巨噬細胞中的膽固醇代謝可清除病毒感染

doi:10.1016/j.immuni.2019.11.015

最近的證據表明膽固醇代謝和先天免疫之間存在關聯。在病毒感染後,巨噬細胞表現為膽固醇合成減少,同時包括I型幹擾素(IFN-I)在內的抗病毒基因表達增強。IFN-1可誘導25-羥基膽固醇積累,這會阻止病毒入侵。但是,尚不清楚其他膽固醇相關的代謝產物或酶是否調節先天免疫。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合作篩選了調節膽固醇代謝的多種酶的表達水平,以更好地了解膽固醇代謝物如何抵抗病毒感染,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Immunity期刊上。為了找到參與抗病毒感染的酶或相應的天然膽固醇代謝物,這些研究人員從感染了B型肝炎病毒(HBV)的患者和感染了水皰性口炎病毒(VSV)的小鼠中篩選了肝組織中差異表達的基因。

圖片來源:Wikipedia

【6】PNAS:增強巨噬細胞的抗炎性功能有望治療多種人類炎性疾病

doi:10.1073/pnas.1821601116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伊利諾伊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特殊的分子開關,其能促進巨噬細胞清理因感染而殘留的細胞殘骸,而不是引發炎症和組織損傷。

巨噬細胞是機體中存在的一類特殊的免疫細胞,這些細胞能夠產生炎症,而且適度的炎症是非常有益的,因為炎症信號會將其它免疫細胞帶到特殊的位點來清除感染。然而,當炎症失控時就會引發一系列炎性疾病,從而引發過度的細胞和組織損傷,進而造成難以逆轉的惡性循環,當吞噬了細胞殘骸或促進炎症的外源性病原體後,巨噬細胞在降低炎症反應上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而巨噬細胞能夠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之間來回切換的機制,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

【7】Sci Adv:中國科學家發現脂肪組織巨噬細胞導致胖子胰島素抵抗性的機制

doi:10.1126/sciadv.aav0198

脂肪組織巨噬細胞(adipose tissue macrophages,ATMs)的促炎激活和積聚與肥胖患者胰島素抵抗風險的增加有關。近日來自中國香港大學和吉林大學的科學家們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發文揭示了硒半胱氨酸插入序列結合蛋白2 在維持肥胖患者胰島素敏感性中的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飲食誘導的肥胖小鼠ATM中的SBP2會被抑制,這個現象與脂肪組織炎症有關。失去SBP2會引發ATMS的代謝激活,誘導細胞內活性氧含量和炎症小體數量增加,這隨後會導致提升IL-1β相關的炎性巨噬細胞的局部增殖和浸潤;研究人員發現特異性敲除肥胖小鼠ATMs中的SBP2可以通過增加脂肪組織炎症和擴張來促進胰島素抵抗性。SBP2的重新表達則會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8】Cell Metabol:巨噬細胞黑化,竟會促進乳腺癌轉移

doi:10.1016/j.cmet.2019.07.015

當乳腺癌細胞在體內擴散時,它們主要通過淋巴系統進行擴散,淋巴系統通常會從我們的組織中清除多餘的液體和廢物。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VIB-KU Leuven癌症生物學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免疫細胞亞群,稱為表達平足蛋白的巨噬細胞(PoEMs),它可以改變腫瘤附近的組織,從而促進癌細胞的擴散。在小鼠模型中去除這些PoEMs會大大降低乳腺癌細胞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的能力。

淋巴系統排出過多的液體,並從我們的組織中清除廢物。淋巴管在乳腺癌的傳播中也有作用。生長中的腫瘤常常對周圍環境造成物理壓力,這使得這些淋巴管滲漏,腫瘤細胞更容易進入。癌細胞利用這些漏洞在體內移動,並開始在其他地方生長腫瘤,這一過程被稱為轉移。先前的研究表明,乳腺癌細胞更傾向於通過淋巴系統轉移,腫瘤附近的淋巴管越多,患者的預後就越差。

【9】Science子刊:血小板通過調節巨噬細胞中的SOCS3表達加快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doi:10.1126/scitranslmed.aax0481

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它們的炎性效應特性日益得到認可。血小板活化會促進炎症,並且在心血管疾病中發現巨噬細胞-血小板聚集體。作為一種慢性血管炎性疾病,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代表了動脈壁脂質沉積與非消散性炎症(unresolved inflammation)之間的相互作用。

巨噬細胞是一種位於組織內的白細胞,源自單核細胞,而單核細胞又來源於骨髓中的前體細胞。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皆為吞噬細胞,在脊椎動物體內參與先天性免疫和細胞免疫。它們的主要功能是以固定細胞或游離細胞的形式對細胞殘片及病原體進行吞噬和消化,並激活淋巴球或其他免疫細胞,令其對病原體作出反應。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揭示血小板誘導單核細胞遷移並將它們招募到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從而導致斑塊中的血小板-巨噬細胞聚集體(platelet-macrophage aggregate)形成,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10】eLife:揭示被膜下淋巴竇巨噬細胞如何協助HIV-1在免疫器官中擴散

doi:10.7554/eLife.47776

作為一種逆轉錄病毒,HIV會破壞免疫細胞,抑制宿主抵抗日常感染和疾病的能力。在HIV-1感染期間,濾泡樹突細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會充當這種病毒的儲存庫,並成為治癒這種感染的障礙,但是這些細胞起初如何受到感染並保存HIV-1尚不清楚。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小鼠中發現作為引流淋巴結中的第一層細胞,被膜下淋巴竇(subcapsular sinus)巨噬細胞充當著HIV-1病毒樣顆粒的「穿梭」載體。這些細胞通過將這些病毒樣顆粒裝載到兩種類型的免疫細胞-卵泡樹突細胞和B細胞-上來協助它們擴散。

研究人員著重關注淋巴器官竇壁巨噬細胞的一個亞群,該亞群提供了細胞間接觸的入口,從而將HIV-1顆粒穿梭到淋巴結和脾臟中的濾泡樹突細胞和B細胞上。他們發現一種稱為MFG-E8的蛋白對這種入口的正常功能至關重要,這是因為它的缺失嚴重限制了HIV-1擴散到濾泡樹突細胞網絡上。(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更多精彩盤點!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自然》:暨南大學團隊在人類巨噬細胞發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5月20日,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研究員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人類巨噬細胞發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題為「Deciphering Human Macrophage Development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
  • 多篇重磅研究揭示巨噬細胞不為人知的新功能!
    總之,這項研究提供了關於造血幹細胞歸巢機制的新見解,並揭示出具有巡邏行為的VCAM-1 +巨噬細胞群體在造血幹細胞歸巢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冬季臨近,免疫系統正在加班加點。腸胃炎可將最為強壯的人變成臥床不起的康復者。
  • 近期阿爾茲海默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阿爾茲海默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近日,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和韓國科學技術研究所(KIST)認知與社會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證明,「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的嚴重程度是AD發病的關鍵指標,這使人們認識到對於當前的AD機制理論具有重要意義。在其基於毒素受體的動物模型中,研究小組對體內的星形細胞反應性進行了微調。
  • 新研究揭示轉移相關巨噬細胞在乳腺癌骨轉移中的表型和作用機制
    其中,轉移相關巨噬細胞對於轉移灶的生長至關重要,將這些細胞作為靶點也在動物模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研究也指出,不同癌症不同器官中的轉移相關巨噬細胞具有不同的表型和作用機制[2, 3],這種異質性為設計靶向巨噬細胞的免疫治療方案帶來了嚴峻挑戰。在骨髓中,研究發現了不同類型的巨噬細胞亞群,這些亞群來源不同,並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 中山大學崔雋/黃軍就聯合團隊揭示USP19通過調控巨噬細胞極化抑制...
    作為天然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巨噬細胞的功能多樣,且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巨噬細胞在宿主防禦、炎症清除以及傷口癒合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在應對不同的組織微環境時,巨噬細胞通過極化為不同的表型(M1和M2型巨噬細胞)發揮功能:M1型巨噬細胞參與促炎症因子的表達,在宿主防禦細菌和病毒感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M2型巨噬細胞主要參與抗炎反應,促進組織重構和傷口癒合。過度激活的M1型巨噬細胞促進炎症因子風暴,加劇病理損傷;而紊亂的M2型巨噬細胞則會促進腫瘤的發生和轉移。因此,精確調控巨噬細胞的極化對保持機體的健康具有重大意義。
  • 科學家繪製人類巨噬細胞發育圖譜
    科學家繪製人類巨噬細胞發育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2 13:37:02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劉兵、新加坡免疫協作組Florent Ginhoux、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了人類巨噬細胞的發育圖譜
  • 單細胞組學技術施「援手」 人類巨噬細胞的基因全貌有望呈現
    一直以來,對人類巨噬細胞起源和發育的研究困難重重,因為在發育早期巨噬細胞不但極其稀少,更無法示蹤標記。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研究員課題組近日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稱,他們與其他科學家合作,利用單細胞組學技術這把「金鑰匙」,在人類巨噬細胞發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通過改造光敏劑受體優化活性氧生成促進巨噬細胞向M1表型重編程
    通過改造光敏劑受體優化活性氧生成促進巨噬細胞向M1表型重編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44:19 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李凱研究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發現可以通過改造光敏劑受體影響活性氧
  • 追蹤「巨噬細胞」:從哪來?到哪去?—新聞—科學網
    巨噬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細胞,它可以吞噬細胞殘片、垃圾,消化病原體,發揮「清道夫」的作用,還能像「哨兵」一樣提醒其它免疫細胞「有敵入侵,準備戰鬥」,在免疫細胞與病原體激戰時,它也常常衝在最前面。   隨著研究深入,科學家們發現,它還可以調控器官發育,維持組織細胞間穩態,影響組織再生,參與神經系統修復等等。
  • 瑞金醫院王衛慶主任為您解讀全自主中國人群基因研究成果,就在今晚
    瑞金醫院王衛慶主任為您解讀全自主中國人群基因研究成果,就在今晚 2020-05-30 0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巨噬細胞來源外泌體介導心肌梗塞後心臟重塑的作用研究
    為了研究活化的巨噬細胞來源外泌體在心肌梗塞後心臟重塑中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蔡利棟,吳曉宇,丁羽等採用超高速離心分離提取溶血磷脂酸作用下巨噬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將其與心臟成纖維細胞共同孵育48小時,利用Edu細胞增殖實驗,Transwell實驗及免疫螢光等方法檢測溶血磷脂酸刺激(LPS)下巨噬細胞來源外泌體對心臟成纖維細胞的增殖,遷移以及分化的影響.選取正常C57雄性小鼠32隻,根據其是否結紮左側冠狀動脈前降支及是否進行心臟原位外泌體注射,將實驗小鼠隨機分為:正常組,假手術組,心梗+空白外泌體組及心梗組
  • 巨噬細胞療法 向著實體瘤出發
    CAR研究的主要焦點一直是外周T淋巴細胞,但近年來利用嵌合受體進行癌症治療的研究已經擴展到了其它類型的淋巴免疫細胞中,如γδT細胞、自然殺傷T(NKT)細胞和自然殺傷(NK)細胞。 但由這些淋巴細胞衍生的細胞療法在實體瘤治療中的療效仍然難以捉摸,而髓系細胞(如單核/巨噬細胞)則為這些難題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因為這些細胞在腫瘤中的積累良好,並能穿透腫瘤周圍緻密的基質組織。
  • 肺部巨噬細胞能否成為對抗新冠病毒的武器?
    「巨噬細胞對幫助COVID-19患者抵抗炎症並存活非常重要。」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免疫學家史玉芳說,這些巨噬細胞也存在於人肺中,這表明它們「對幫助COVID-19患者抵抗炎症並可能存活非常重要。」該醫院向武漢市派遣了工作人員和物資,但施未參與這項新研究。 這項研究始於七年前,當時紐約大學朗格健康中心的免疫學家卡馬爾·卡納(Kamal Khanna)注意到他發現了令人驚嘆的東西。
  • 持有巨大武器的美麗御姐,《工作細胞》巨噬細胞,女僕裝cos
    《工作細胞》將細胞及病菌擬人化,介紹了人體細胞之間的故事,巨噬細胞具有捕殺細菌,找出抗原和免疫信息的功能,在《工作細胞》中巨噬細胞是穿著女僕裝,持有強大武器的漂亮大姐姐!coser@風之傷Princess給我們帶來了《工作細胞》巨噬細胞,女僕裝cos,持有巨大武器的美麗御姐,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 多篇重要成果聚焦皰疹病毒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對皰疹病毒研究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研究者表示,幹擾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在機體免疫力發揮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在病毒感染期間其能被病毒的DNA激活,隨後STING會開啟級聯細胞作用幫助機體抵禦入侵者。這些開始的效應包括基因激活和增強機體免疫反應的細胞因子蛋白(IFN,I型幹擾素)的產生。【2】Neuron:皰疹病毒感染真的與阿爾茲海默病發生有關?
  • Immunity封面文章:代謝網絡如何影響巨噬細胞極化
    2015年3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著名國際免疫學期刊immunity發表封面文章,他們發現了調節巨噬細胞極化的新代謝機制,為開發調控免疫細胞代謝的藥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自然》子刊:原來乳房裡的巨噬細胞這麼好看
    乳腺的這些變化,一方面是受身體激素水平的調節,另一方面,乳腺中的組織駐留巨噬細胞也功不可沒。研究顯示,巨噬細胞在整個發育過程中都與乳腺導管樹密切相關,是青春期乳腺形態發生和孕期腺上皮增生所必需的[2,3]。研究人員使用大體積亞細胞解析度三維共聚焦成像,對小鼠乳腺中的巨噬細胞進行了研究。
  • 「吃掉」腫瘤細胞——裝載「CAR」的巨噬細胞加入免疫治療軍團
    因此,最近有研究將目光放在了其他免疫細胞身上——例如,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也是人體中一類主要的免疫細胞,可以清除外來入侵的病原與體內的腫瘤細胞。因此,除了自身具有清除功能,巨噬細胞在T淋巴細胞免疫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前已有研究通過為患者輸入大量自體來源的巨噬細胞,來治療實體腫瘤。研究結果證明了這種治療方式的安全與可行性,但並沒有表現出顯著的抗腫瘤效果。
  • 巨噬細胞基礎生物學:從起源到功能
    巨噬細胞能夠吞噬和殺滅胞內寄生蟲、細菌、腫瘤細胞、以及自身衰老和異常的細胞,在機體的免疫防禦、免疫自穩和免疫監視中發揮重要作用。巨噬細胞屬於吞噬細胞的一種,屬於單核細胞系統。  巨噬細胞組織分布多樣性和異質性的特點,使之一直以來都是科研工作者們熱門研究的對象。
  • 背上「背包」的巨噬細胞,可以做什麼?
    而哈佛大學懷斯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則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解決方案——為巨噬細胞設計一款可以分泌促炎因子的「背包」,背著這些背包的巨噬細胞在進入腫瘤內部後,可以持續幾天釋放促炎因子,使腫瘤內的巨噬細胞向防禦的M1型轉化,開始腫瘤細胞的清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