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兵種部隊掃描(四)
陳 輝
美國「綠色貝雷帽」、俄軍的「斯貝茨納茲」、英國「哥曼德」、以色列「野小子」等,都是當今世界上知名的特種部隊。然而,中國的特種部隊在各國群雄的較量中,卻一鳴驚人。
1998年8月,中國特種兵在愛沙尼亞參加了第7屆「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競賽,這是中國特種兵首次參加國際比賽。他們與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挪威、丹麥、瑞典、芬蘭等10個國家的28支特種兵代表隊進行了角逐。在長達4天3夜的時間裡,各國特種兵長途奔襲150公裡,途中進行了攀登、過繩橋、劃舟、通過雷場、獲取偵察情報、飛刀、乘車射擊、通過森林沼澤地等14項技術科目考核。
競爭結果:中國特種兵取得了7個第一,並獲得了「最突出表現隊」殊榮,捧回了「優勝者」獎盃。愛沙尼亞國防軍總參謀長拉雷斯將軍稱讚:「中國特種兵,世界一流!」
盛夏時節,我們來到某部特種大隊,有幸目睹特種兵的生活,每名士兵除每天完成正常的訓練課目外,還要進行拉力器、槓鈴、啞鈴、臂力棒和伏地挺身、10公裡武裝越野等強度訓練。
特種兵執行著特殊任務,要求人人必須掌握飛車捕俘,攀登絕壁,擒拿格鬥,無人區生存,傘降,泅渡、駕駛汽車、坦克和掌握各種武器等技能訓練。
鋼盔、匕首、迷彩服;機槍、電臺、火箭筒;一支全副武裝的特種偵察兵,在華北某機場整裝待發。我軍首次機載特種兵「破襲戰」演練,在這裡拉開了序幕,我們親眼目睹了這一壯觀場面。
直升機的螺旋槳在飛速旋轉,特種兵們快速登機,一陣轟鳴,直升機直刺藍機天,飛往百裡外的「藍軍」佔區。
這是一次深入「藍軍」後方,以出其不意的閃電行動搗毀「藍軍」指揮所、通信樞紐和後勤補給的「破襲戰」,目的是配合「紅軍」大部隊與「藍軍」的正面作戰。
機艙內,指揮員在進行分工,破襲一組、破襲二組、指揮組、火力掩護組、救護組很快成立。「小群多路、打、炸、燒相結合,速戰、速決、速撤離」的戰法也很快確定下來。
直升機穿雲破霧,進入「藍軍」縱深地域。
在空中俯視,「藍軍」指揮所、倉庫等重要目標已隱約可見,直升機在荒野中緊急降落。偵察兵們像猛虎一樣竄出飛機,奔向破襲目標,直升機的螺旋槳在不停地轉著,隨時準備接應撤出戰鬥的官兵。
破襲一組衝向「藍軍」指揮所和通信樞紐,衝鋒鎗、輕機槍、加重手榴彈、四0火箭筒以猛烈的火力進行襲擊,槍聲、爆炸聲響成一片,指揮所中的殘「敵」被全殲。
破襲二組直奔「藍軍」油庫、彈藥庫。噴火手的火焰噴射器射出條條火龍,將油庫、彈藥庫引燃、引爆。頓時,地動山搖,火光沖天。
「藍軍」援兵紛紛撲來,火力組掩護破襲組撤出戰鬥。短短十幾分鐘,破襲成功,特種兵返回直升機。
嘀嘀噠噠,微型電臺向上級報告喜訊。藍天下一片火光、硝煙,特種兵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特種兵除學會特種作戰本領外,還必須掌握生存本領。會檢驗水質是否有毒,能識別植物可否食用,還要學會抗擊兇猛野獸襲擊等生存技能。每次野戰生存訓練,特戰隊員要全副武裝,負重35公斤,7天7夜之內在複雜地域行軍數百公裡,同時完成特種射擊、敵情偵察和穿越敵人封鎖線等20項戰鬥課目的訓練。7天時間自帶的乾糧只能吃3天,其它4天靠自己生存,螞蟻、野鼠、蚯蚓、蛇、野菜、野果等便成了「盤中餐」。
據了解,特種部隊是一些國家擔負破襲敵方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目標和遂行其他特殊任務的部隊,具有編制靈活、人員精幹、裝備精良、機動快速、訓練有素、戰鬥力強等特點。特種兵的主要任務是襲擾破壞、敵後偵察、竊取情報、緊急解救、心戰宣傳、特種警衛,以及反顛覆、反特工、反偷襲、反恐怖和反劫持等。
特種部隊初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英、美、法等國從作戰部隊臨時挑選或招募優秀官兵組成小規模的突擊部隊,對德軍實施偵察、破壞、襲擾、綁架和暗殺活動。越南戰爭結束後,美國的特種部隊已形成一個新的兵種。目前各國特種部隊的建制、武器裝備,都向著正規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成為首腦部門直接掌握的奇兵勁旅。
紅軍時代我軍就有精銳「手槍隊」;抗日戰爭中「敵後武工隊」曾大顯神威;韓戰時期,奇襲韓軍「白虎團」團部的行動就是我軍早年特種兵的傑作。
我軍真正意義上的特種偵察兵組建於90年代初,擔負著特殊的偵察任務。中國特種兵在世界特種兵家族中,已經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本作品版權歸「晨暉軍事」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