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氣傳動網 發表於 2020-12-25 10:27:41
在工業4.0大背景下,人工智慧、數位化等新技術如潮水般湧現,其中,人工智慧技術日漸成熟,應用於各個領域,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同時促進這些領域經濟發展。這是有別於前三次工業革命的地方。那麼,人工智慧如何打造新業態?如何促進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放眼全球,未來發展趨勢就是智能化,隨人工智慧技術快速滲透,各個行業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革。目前,人工智慧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也就是弱人工智慧階段,但在大數據驅動下,已推到社會經濟發展變化,因此,數據成為成為動力能源,是新生產要素,新生產力是算法,產業模式和經濟業態發生迭代。
就生產力,智能算法在海量數據和知識庫基礎上,被製造、醫療、教育、金融等行業廣泛應用,促進生產成本得以控制,產品質量得以提升。人工智慧可完成各種繁瑣工作,如數據收集整理、語音客服、票據處理等。智慧機器人等各種智能裝備被廣泛用於製造、建築、物流等行業,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質量。
就生產方式,在生產和服務過程中,廣泛推廣人機協作,經濟重要形態就是跨界融合,共享經濟成為未來趨勢,消費新潮流便是個性、定製化。在智能經濟時代,人工智慧技術與各個行業深度融合,顛覆了傳統行業,不斷湧現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將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圈。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催生一批人工智慧新產品和新產業。如智能醫療診斷產品、機器翻譯產品、無人機、智慧機器人、健康監測可穿戴硬體等。
二、開發更加廣闊。隨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在音箱、門鎖、冰箱等行業植入人機感知、知識交互、情感陪伴等功能,進而帶動新增長點。同時,也促進新零售業務的發展。
三、實現降本增效。將人工智慧+機器視覺+機器人結合,改進生產線,提升質量、效益、競爭力,尤其是柔性製造機器人的使用,將重塑全球產業格局,如服裝製造業等。
四、推動高質量經濟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教育等行業應用,將擴大了知識範圍,知識經濟價值也被放大,推動知識經濟向高質量經濟發展。
在全球範圍,使用人工智慧的中國企業數量、金融規模均位居第二,人工智慧產業在中國快速發展,如智能晶片、智能軟體、自動駕駛等。還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傳統的製造、物流、金融、零售等行業轉型升級。並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然而,目前中國的智能產業基礎較為薄弱,尤其是參與共性技術平臺、晶片處理器、傳感器等企業數量不多,發展緩慢。
目前,全球人工智慧產業化向製造、能源、交通等實體經濟發展,AI技術落地和面臨挑戰增大。所以要以正視、務實的態度推進人工智慧技術發展,需要從三方面著手,一是產業界和學術界協同發展,即校企協作,突破核心技術。二是加強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速落地場景應用。另外,需要支持人工智慧發展的政策支持,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和初創企業的政策,推動共享數據機制。以及複合型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
責任編輯:YYX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