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由環球網主辦、維思傳媒承辦的2020環球網教育盛典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樓隆重舉行。本屆教育盛典延續去年的教育公益屬性,以「公益,讓教育更美好」為主題,聚焦教育公益、在線教育、國際教育、K12等教育眾多熱點話題。教育界專家學者、行業領頭人、專業研究機構等匯聚一堂,共同探討疫情之下教育行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變革與發展,並深度研究教育與公益如何實現更深融合,為實現教育資源聯動創新尋求更多機遇。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原副書記、西北林業大學原校長陳存根出席了活動,並就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產教持續融合等主題發表演講。
陳存根指出,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促進畢業生教育,與推動我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跨越,具有直接關係和影響。特別是在目前複雜多變的世界形勢下,高等教育的發展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極具現實意義和長遠歷史意義。
陳存根表示,學生學業有成、有一技之長,於國有利,於家有利,於己有利,這是教育最大的公益性。圍繞產教融合,他也分享了對高等教育發展進程的寶貴見解:
一,促進產教融合,是堅持正確育人方向的重要舉措。
教育要培養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能夠為社會進步發展做出貢獻的人才,要避免年輕人眼高手低、會說不會做、有知識缺技術、難以適應實際工作的現象發生。促進產教融合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目前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普遍存在的一個薄弱環節。
要引導大學生從樹立勞動觀點,認為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真正熱愛勞動、參加勞動,注重社會實踐。只有身體力行參加勞動,才能樹立人民感情,樹立人民立場,發展人民利益,從而培養家國情懷。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不斷提高動手能力,不斷發現問題,激活創新動力、激發創新激情,創新主題實踐、創造創新成果,沒有勞動一切創新都是空談。
唯有形成這樣一個穩定的培養鏈條,不斷向社會輸送理論工地紮實,實踐經驗豐富,具有很強動手能力的合格建設人才,才能真正使國家產業大局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高質量進步。
二,促進產教融合,必須秉持教育公益性的原則。
公益性是教育不可動搖的核心性質,秉持公益性原則首先要保證教育經費足夠,同時必須用於學生,特別是用於實踐教學。就職業教育而言,必須建立政府主導、行業引領、校企合作、經費保障的應用性人才培養新模式。
政府是教育事業的主導者,一定要做好宏觀規劃、頂層設計,加強教育投入,保證辦學經費,正確引導市場主體參與產教融合,嚴格辦學準入和教育質量平衡,履行好監管責任。產業部門是參與者,要履行好用人部門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積極主動參與教育事業,不以經濟利益作為唯一活動目標。高等院校既是教育的執行者,也是社會人才的供給者,必須認真履行好人才培養的職責,處理好教育培養與產業需求的關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保證實踐教學條件和實踐教學實踐。行業協會和學術組織要不斷完善自身發展,履行好參與者、諮詢者、自律監督者的職責,真正為產教關係良性發展發揮作用。總之,要科學處理好各方利益的關係,防止削弱實踐教學。
三,促進產教融合,要不斷深化教學改革。
產較融合是戰略也是戰術,現今製造大國的經驗告訴我們,沒有發達的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就沒有一個國家的發達製造業。所以應用型人才培養,必須從教學改革入手,從高等教育抓起,形成系統、完善、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從而夯實產教融合的根基,主要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明確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必須按照產業發展需要,聚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動手能力,促進產教融合,切實改變目前有些學校在辦學定位和目標上盲目向研究型大學看齊,比如專科升學院、學院改大學、大增碩博點等追求所謂「高大全」的問題,避免出現重名子、面子,輕學子、裡子的現象。
二是優化培養方案。要依據產業發展需求,科學設置優化專業,制定完善專業培養目標,按照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學科建設、課程設置和學時安排,既要體現有紮實的理論學習,又有豐富的實踐歷練的要求,要與生產實際、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要著眼於增強專業教學的崗位指向性、任務明確性、要求具體性,倡導基於現實工作標準的實訓教學。
三是建設一支資質合格的教育隊伍。不斷充實在線教師的理論功底,更要下工夫提高在校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聘請企業或社會上品行端正、技術嫻熟、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或資深技工擔任學生兼職老師,形成專兼結合、優勢互補,資質合格、滿足要求的教師規模。
四要完善教學計劃。對實踐教學要有剛性要求,絕對不能粗枝大葉。要做實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實踐教學的條件建設,包括實踐教學教材、實踐教學材料、實踐教學實驗室、工廠企業和實訓基地,以滿足實踐教學要求。實踐教學要有足夠的學時,不能簡單湊數,更不能讓學生放養式完成實習任務。要加強對實踐教學的考試,指導老師一定要從擇業報告、教學實驗到課程實習、畢業實踐,像教理論教學一樣進行認真指導和批改,嚴格考驗考核,建成獎勵機制,更加注重實踐教學的導向。
五是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技術,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大力發展網上教育、線上教育,促進產學融合。
四,促進產教融合,要創新完善辦學體制機制。
促進產教融合必須建立政府統籌規劃,部門協調推動,企業配合支持,學校組織實施,師生積極參與的組織運行機制。
國家要制定出臺專門的制度、法律或政策,形成促進產教融合的法律制度體系或法律制度保障,從而保證產學融合平穩有序持續發展。
要制定產學融合的發展規劃,政府主導協調各主管有關部門,根據教育實際、產業需求和社會發展水平,通過統籌通盤考慮,制定中央或地方的產學融合教育事業規劃,建立政府指導、學校企業的協作機制,明確政府、學校、企業的責任和義務,是協同推進產教融合成為行業的剛性規定和大家的共同任務。
要指導行業發布人才需求,教育部門聯繫教育部門、行業協會、大型企業定期發布人才需求預測,制定行業人才培育標準。同時各個院校及時更新人才培養方案,主動接受行業的指導,暢通校企通道,支持企業發揮辦學需求的主體作用,和學校一起共同探索專業共建,培養過程、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創新變革之路。政府企業和學校要創造更多的條件機會,鼓勵支持大學的教師和學生能夠進入企業,參加實際工作訓練。
要建立產學融合的辦學評估激勵機制,根據國家實施產教融合的發展要求,教育和產業主管部門可以開展產教融合辦學質量和社會貢獻評估,讓注重產教融合成為高校的辦學文化和時尚追求,受到社會的大力支持和社會的尊重。
要徹底改革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的辦法,要切實改變目前只看論文篇數和發展的刊物,不看經濟效益、社會貢獻的做法,讓直接服務社會,促進產教融合和經濟社會發展成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的指揮棒。
要探索建立更加科學,既有利於就業,又有利於提升從業能力,和提高全社會生產科學技術水平的職業評價辦法,反過來倒逼學校重視實踐教學環節。
陳存根表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驅動,首先必須大幅度提升高等教育的基礎素質,通過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更多有用的優秀人才,從而不斷從整體上提高國民生產水平和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質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教育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