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青少年發展」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召集人賀軍科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詞。開幕式由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徐曉主持。
賀軍科在致詞中指出,伴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中國青少年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青少年發展的物質基礎極大豐裕、內生動力極大增強、機會空間極大拓展、權益保障極大夯實。新時代中國青少年正日益展現出蓬勃向上的良好發展勢頭,新時代青少年發展事業正面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難得歷史機遇。
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得益於黨管青年原則的一以貫之,得益於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科學指導,得益於青年優先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得益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特別是得益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青少年成長發展的關心關懷和重視推動。
面向未來,要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把握青少年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時代特徵,依託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著力塑造體格強健、精神強大、能力強勁的新時代中國青少年。
廣大青少年研究工作者要充分依託新時代青少年發展事業的廣闊平臺和大好機遇,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系統觀念,突出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強化問題導向、實證思維,吸收借鑑國際有益經驗,努力為青少年發展事業提供新的更大助力。
開幕式上,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發表了題為「中國經濟與新發展格局」的主旨演講,分析了中國經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面臨的形勢任務,闡述了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深刻內涵和潛力優勢,為青少年研究工作提供了宏觀背景和思考視角。
開幕式後,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宋文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良馴、B站黨委副書記穀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田豐、中央團校教授吳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鄧希泉等多位專家學者分別圍繞主題發表了演講。
本屆論壇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央團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共同主辦,收到參會論文203篇,來自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及青少年工作者300餘人通過現場或線上方式參會。
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2005年創辦以來成功舉辦了16屆,已經成為全國青少年研究工作者的年度學術盛會。
精彩發言集錦
中國經濟與新發展格局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 姚景源
中國經濟在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衝擊下,表現出強大的韌性。疫情使就業壓力陡增,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超額實現了全年新增就業的目標,對青年而言,這是今年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一個成就。
建議我們的青年同志要認真研究「十四五」期間我國國土空間規劃和生產力布局,這對於我們自己發揮聰明才智,給自己找一個更好的舞臺非常重要。
我認為,中國經濟未來30年增長的空間會大於前40年改革開放取得的增長。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把我國建成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依靠青年人。現在青年最重要變化是什麼?我看是數量在減少,但是素質在提高。應當看到,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對於青年創業、創新是一個大有作為的舞臺和空間。
新格局與新青年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系
教授 張頤武
中國當代青年有十分鮮明的特點:一是中國青年對自己的社會,對自己國家的認同感、歸屬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強烈。二是中國當代青年確確實實見多識廣,青年人國際經驗從來沒有這麼多,越有國際經驗他們對中國的認同越多。
在各類網絡社交媒體上,在一切有網際網路的地方都有當代中國青年的聲音,同時他們發展了自己非常廣闊的生活趣味、生活品位、生活愛好,這些都體現了他們對國家的認同。
當代中國青年中「國潮」的流行跟他們自信心的提升有直接關係。處在中國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富裕的時代,青年人對國家的信心推動了很多文化形態和生活狀態的改變,這些改變對未來來說至關重要。
新時代兒童保護的現狀與對策思考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副主任 宋文珍
最近幾年,我們國家兒童保護工作進展很快,很多政策實現了突破。兒童保護機製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困境兒童兜底保障取得了新的突破,留守兒童的關愛與保護工作得到進一步的重視,監護制度取得了新的進展。
建設社會主義強國,首先兒童強,兒童既是強國的基礎,也是強國的內涵。
在兒童工作中應該強調三個視角,權利的視角、保護的視角、服務的視角。兒童事業是為低齡人口服務的事業,絕對不是低門檻、低素質的代名詞,兒童工作必須專業化。我們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創新工作思路,在整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中提高兒童工作的質量。
深化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的理論研究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良馴
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是新時代中國青年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標誌。在「十四五」時期,青年研究界要從時代價值、深刻思想和政策過程三個方面,深化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的理論研究。
在時代價值上,青年發展規劃是青年公共政策的新突破、政府青年工作的新跨越、共青團工作平臺的新拓展;
在基本思想上,青年發展規劃包含黨管青年原則、青年首先發展理念、以青年為本的路徑方法等深刻思想;
在政策過程上,青年發展規劃存在一個從政策制定到政策執行,再到政策評估的完整過程。
問題導向與共青團改革策略
中央團校習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教研部
教授 吳慶
當前推動共青團改革的核心是要突出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奔著問題去,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過系統合力推進改革實際成效。
團幹部隊伍建設問題和團組織基層建設問題是當前共青團改革中最需要解決和突破的重點問題,要本著不要「盆景」要「風景」, 不要「二八」要「百分」,不要「被動」要「主動」的思路去分析過去工作的經驗和教訓。
要注重四個方面的策略:即團幹部選拔策略、基層建設策略、共青團工作穩定性策略、黨建帶團建策略。通過改革真正使共青團組織具備:跟著青年走的組織,迎著青年上的服務,沁入青年心的引導。本著問題導向,推動改革「小局」不行 、小氣不行、 小膽不行,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解決問題,務實推進。
十四五期間青年研究學術選題的預判
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
研究員 田豐
青年文化是主流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成年文化之間是既有衝突,又能共存的。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教育是最重要的變量。
中等收入群體收入顯著擴大,依靠存量肯定不行。不能指望50歲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能夠短時間提升自己的收入,能夠快速提升自己收入的一定是年輕人,只有年輕人才有這樣的機會。但年輕人進入職場面臨一系列的困難,要結婚、生孩子、買房子等各種各樣的壓力,中等收入群體擴大面臨極大挑戰,這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青年問題。
青年發展政策體系的構建效果
完善策略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所
所長、研究員 鄧希泉
中國特色青年發展政策體系的建立完善需要從橫向與縱向兩個維度實現雙輪驅動、共同促進。
從橫向維度看,從國家到縣級的每一個層級均要以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為核心,吸納整合同層級的其他政策中與青年發展密切相關的政策內容和措施,形成獨立、聯動、一體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
從縱向維度看,同樣要以各級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為統籌和牽動,在形成上下一致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的核心政策基礎上,通過構建縱向的中長期青年發展政策體系來促進各層級更複雜、更寬廣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建設。
通過對全國省級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的文本與傳播現狀的分析,「到2020年具有中國特色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初步形成」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主要表現為:從中央到地方傳導效力一致,政策文本整體一致與特色凸顯相統一,傳導效率較高與信息衰減有度,青年發展聯席會議機制落地生根。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
黨委書記、主任 王學坤
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從2005年開始舉辦,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六屆,走過了16個年頭。每屆論壇都緊緊圍繞著青少年發展這個事關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根本性問題,每年選擇一個重大的主題展開研討,已經成為薈萃精英,凝聚共識,貢獻智慧,深化理論,推進實踐的重要平臺,成為青少年發展和研究領域具有品牌影響力的論壇。作為主辦單位,我們十分重視這個品牌,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繼續把這個論壇辦下去,把這個品牌擦得更亮。
來源:共青團中央
原標題:《面向未來,如何促進青少年高質量發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