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二七 田園二七 溫暖二七
三個二七起宏圖 美好城區綻光彩
五年,是一個刻度,標註著發展的高度、丈量著發展的幅度。
「十三五」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二七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習總書記視察河南和鄭州重要講話精神,站位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的發展大局,聚焦城市「中優」「西美」功能布局,加快打造「三個二七」,建設現代化生態化國際化新城區。
經濟實力增強、城鄉面貌轉靚、文明程度提升、生態環境趨美、連續4年榮獲全市綜合考核工作優秀單位……一個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優美的宜居宜業美麗新二七,不斷煥發著無限生機。
先看一組數據——
「十三五」期間,二七區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年均增速7%,2020年,全區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0億元,是2015年的1.6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9.08萬元,是2015年的1.5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600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09倍,實現年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完成2375億元,年均增速4.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6939元,年均增長7.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592元,年均增長7.4%。
踏平坎坷成大道。數據的背後,是二七區委、區政府持之以恆抓發展的大動作,是二七人民攻克艱難險阻的大奮鬥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邁激情。
【「品質二七」】
關鍵詞:經濟發展 產業升級 城市提質
產業項目帶動 全區綜合實力大提升
產業事關經濟命脈,是發展的主引擎。二七區實施項目建設奮力推進年、全力攻堅年、全面決勝年行動,累計引進重點項目96 個、籤約額 2840 億元。建業足球小鎮、二七華僑城等「出彩」項目實現當年引進、當年開工,形成了「全區每一個地塊都有產業項目,每個項目都有品牌有品質」的空間格局。
聚焦「四大主導產業」,做優「四大產業園區」。其中,二七特色商業區晉級省五星級服務業兩區,馬寨產業集聚區連續兩年被評為省二星級產業集聚區,二七新區連年進入全市「兩強」組團新區,櫻桃溝景區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以萬科醫療養老產業園、中歐健康產業城等為代表的康養經濟,以建業足球小鎮、二七華僑城為代表的文旅經濟,以百年德化歷史文化片區、瑞光創意產業園為代表的文創經濟,以鄭投科技創新園、中物數字產業園為代表的智能經濟,以致歐跨境電商、中部電商港為代表的電子商務經濟,逐步成為新的增長引擎。
依託「四個產業片區」主戰場,精心謀劃運作二七商圈板塊、康養產業板塊、鳳湖智能新區板塊等「六個動力源」。其中,二七商圈板塊圍繞「精神家園、消費中心、典範工程」定位,有序推進36個項目建設和15項重點工作,德化步行街入選第二批全國步行街改造升級試點;鳳湖智能新區板塊金茂集團、招商蛇口等世界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入駐,中物科技園、聯東U谷科技總部港等智能製造、科技服務和新基建項目落地開工、投產達效;康養產業板塊、華僑城文旅板塊、二七新區總部經濟板塊、足球小鎮板塊正在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具雛形、五年基本成型」的時間表統籌推進。
二七區創新項目「三定四推五落實」、「紅黃藍綠」四色預警、兩個責任「七責七化」、「線上線下」智慧督查等機制,推動各項工作規範有序、高效落實。同時,大力推進「一網通辦、一次辦成」放管服改革,656個事項實現群眾辦事「一次不用跑」,政務服務滿意率達99.35%,營商環境第三方測評位列全市第一,兩次代表鄭州迎接國務院放管服調研督導,榮獲省市對外開放工作先進單位。
「雙改」驅動有機更新 提升「中優」城區品質
在嵩山路示範段,精雕細琢的小遊園、暢通無阻的三行系統、整齊乾淨的路面,讓市民盡享全新的出行體驗。
二七區堅持「六化」工作法,縱深推進「三項工程一項管理」——以「品質化」打造城市建設精品工程、精緻工程,以「系統化」實現資源整合、功能集合構建、要素集聚配置,以「全民化」踐行群眾路線、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項目化」抓住關鍵、壓實責任,以「標準化」提升設計、施工、管理等全鏈條專業化程度,以「精細化」推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創新。
縱橫交錯的道路和街巷是城市肌體最基本的構架,也是城市整體環境最直觀、最細緻的呈現。二七區以系統思維推進城市道路改造,創新實施道路改造堅持黨建引領、造福於民、高品位設計、高品質建設、成本控制、系統化推進等「六個堅持」,高質量推進「一環十橫十縱」涉及二七區10條道路、17條區管道路的改造提升。高標準完成淮北街、交通路、華中路等道路綜合整治,打造「三路一園」美麗街區。
祥雲裡小區從「面子」到「裡子」深度改造,昔日的老舊小區破繭成蝶,已然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小區」。二七區以人為本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突出「一拆五改三增加」,完成159個老舊小區改造,「路院同治」「紅色物業」等效應初顯。探索出的「一領四單、五聯共治」基層治理模式,獲評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案例,全市「紅色物業」黨建觀摩推進會、社區治理工作推進會在二七召開。
在櫻桃溝陳頂村,「蒙德裡安」風格的民居一度成為市民熱捧,在冬日暖陽下,儼然一幅幅美麗的油畫。一直以來,二七區踐行「西美」內涵要求推進城鄉結合部整治,創新實施「一個目標、三項機制、六項治理、六個美麗、六個專案」的「13666」工作舉措,打造了竹韻申河、石榴溝村等美麗鄉村。櫻桃溝社區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足球小鎮、西崗建築體驗園、沉浸夜遊燈光秀等產業項目帶動群眾家門口就業2.1萬人。
城市的良好運行,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二七區率先在全市啟動街道物業化管理,創新推進「物業城市」,與萬科物業合作,搭建「城市空間整合服務」平臺,高品質推進核心板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城市建設,高效率推進城市公共空間與公共資源、公共項目的全流程運營服務,「整潔、有序、舒適、愉悅」的城市環境悄然走來。
【「田園二七」】
關鍵詞:形象更靚 環境更美 管理更優 生態更好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三生融合」彰顯生態底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從上空俯瞰鄭州西南,這裡綠樹成蔭、水系縱橫、溝溝壑壑,生態資源富饒。這裡有10萬畝涵養林、6000畝「鳳湖」,優渥的自然環境,吸引眾多產業在此落子起勢,實現城市人的「田園夢」。
高品質推進近鳳湖生態休閒區、海利根國際生態文化城等生態項目,建業足球小鎮、華僑城等一大批重大文旅產業項目爭相搶灘,萬畝森林公園、南水北調生態文化公園、50公裡林業綠道,讓這裡實現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體驗。「田園二七」入選首批「美麗中國優秀案例」。
山河承載歲月,生態更需守護。二七區抓關鍵出重拳,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率先在全市探索推進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雙統籌「八輪驅動」,為全國環境治理提供了鄭州理念、二七方案,全區PM10、PM2.5等汙染指標持續下降。全面落實河長制,認真開展「三汙一淨」專項行動,尖崗水庫被生態環境部推選為首批「最美水站」。連續五年榮獲全市汙染防治攻堅優秀單位。
高品質謀劃推進近400萬平方米的金水河生態修復工程、總長度6.7公裡的南水北調生態文化公園等110個美麗生態項目,累計投資105億,新增綠化面積2067萬平方米,「田園二七」榮獲美麗中國建設優秀案例。
公園綠地「次第花開」 盈盈綠意盡入畫來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在航海路工人路東南角,一片濃密的綠地內,形狀各異的景觀石、各色綠植高低錯落,造型別致,美麗、靜謐,令人心曠神怡,這裡便是近期新建成的小遊園——松石園。從嘈雜紛亂的舊貨市場,到景色宜人的典雅小園,松石園完成了完美逆襲。
以松石園為例,「十三五」以來,新建微公園小遊園114個。同時,二七區深化挖潛,見縫插綠、拆牆透綠、拆違建綠、退圍讓綠,因地制宜開展微小公園、口袋公園建設,新增綠化覆蓋面積約2569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1.36%。一個個公園、一塊塊綠地「次第花開」,把二七裝點成了一幅絕美的山水畫,為水泥森林的城區帶來了不少田園的氣息,讓市民在家門口即可賞遍四季、盡享悠然。
為了讓市民更多地親近自然、享受綠色,二七區重點打造生態廊道建設項目,全面構築綠化景觀節點和景觀視覺長廊。其中,京沙快速路南延生態廊道項目以「跳動的綠脈」的設計理念,因地制宜、平地起坡,通過疏林島式、生態廊道及臺地空間三大策略來打造「都市綠脈、生態走廊」。與此同時,高標準推進鐵路沿線綠化、南水北調生態文化公園建設、過境幹線公路沿線綠化、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區域整治綠化以及造林綠化、林業綠道等工作,實現「人在城區行,盈盈綠意入畫來」。
【「溫暖二七」】
關鍵詞:解民憂 惠民生 充滿溫情 充滿愛心
傾情惠民生 群眾獲利享「美好」
2016年以來,二七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致力於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溫暖城區。以「溫暖二七」為理念目標,「五社聯動」機制為載體,積極推動打造城市社區治理新格局,民生建設和公益慈善事業呈現高質量發展的態勢,轄區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指數全面提升。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二七區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百姓難點堵點痛點,以飽滿的為民情懷建設「溫暖二七」,全力打造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示範區。
「溫暖」氛圍滿城湧動。先後吸納800餘家公共單位和非公企業黨組織,構建了「黨建聚民、機制利民、服務便民、資源益民、品牌惠民」的民生保障鏈。榮獲中國慈善年度推動者、公益項目獎等多項榮譽,四次在全國進行經驗交流。
「美好教育」成效彰顯。在二七,「中午有熱餐,課後有延時」的「官方帶娃」模式已成為新常態。多年來,二七區樹牢「對教育怎麼重視都不為過,對教育多大的投入都值得」的理念,2016年以來,投入26.3億元,新增中小學、幼兒園57所,增加優質學位5.8萬個,中小學午餐供餐、課後延時服務、校園周邊安全區等工作成效顯現。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二七區全面實施「名校託管、一校多區」集團化辦學模式,以每年10%遞增的速度加大集團化辦學規模,形成了2中、4中、57中、汝河路小學、實驗幼兒園等14個名校教育集團,被評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區。
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2017年來,建設城鄉道路127條、新建公共停車泊位24546個,打造了全省第一條「智慧停車示範街」;蘆河變電站、侯寨水廠等功能設施基本建成,鄭州垃圾處理廠封停工作有效推進,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不斷提升。
真情投入大慈善 二七溫度暖人心
二七區通過搭建黨群服務引領、公眾參與聯動、社會組織發展、公益慈善網絡等「四大平臺」,突出「全民參與 共建共享」的理念,建立「溫暖二七」群眾需求庫,把群眾的需求落實為一個個具體能抓住的慈善項目。
實施以關愛老、少、殘疾、低保等11類困難群體為重點的八大民生服務專項行動,兼顧慈善服務對象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實現二七區各類群體全覆蓋。
先後建設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65個、2.7萬平方米,建成市級老年中央配餐中心1個(市級助餐示範點2個)、社區小廚房52個、老年餐桌470餘張,拓展社區慈善驛站站點306個,設立社區綜合養老、「初心圓夢」陽光助學、困難群眾大病救助等專項慈善基金16項,開展志願活動1067場次、參與15696人次,幫扶就業2.1萬人,受益群眾達31.5萬人。
在全省率先嘗試「網際網路+社區慈善」救助模式,打造便捷、透明、高效慈善;創新開展「溫暖二七」全民參與「公益+」行動,參與社區公益項目需求申報的群眾達10萬餘人次;打造社區慈善驛站,採取「運營中心+驛站試點」運作模式,共幫扶救助困難群眾2.8萬餘人,消費實時捐贈額達5.17萬,累計發放救助代金券180餘萬……二七區先後榮獲「中國慈善年度推動者」「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慈善事業政策推動者」「2019年度最佳公益項目創意獎」等多項「國字號」榮譽,先後四次在全國慈善工作會議上進行經驗交流。
在「二七精神」的激勵和鼓舞下,二七區堅持以德治區的發展理念,也是鄭州市唯一獲評的「中國愛心城區」。通過「溫暖二七」正能量的感召作用,一大批感動人物和先進事跡不斷湧現,先後榮獲「感動中國」「全國文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溫暖」逐步成為轄區新風尚,善言、善行、善心蔚然成風。二七區被譽為「溫暖之城」、「全國道德高地」,樹立了開放包容、崇德尚賢、文明和諧的區域對外形象。
二七脊梁巍峨立,鯤鵬展翅九萬裡。「一張白紙再起筆,萬般精彩任書寫。」二七區委書記陳紅民表示,「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心一意謀發展,一以貫之抓落實,奮力推動『三個二七』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來源: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