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盡甘來」的秦國名相——百裡奚

2020-12-12 黃口豎子

《孟子》有言:「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

在這段話中,孟子列舉出了幾位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們幾位都曾遭遇過不幸的境遇,但最後都功成名就。這番話告誡了人們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然後才有可能做出一番成就。

但若是要找出這些人中不同的地方,那就是這其中的百裡奚。他曾經的遭遇要更加落魄、更加悲慘。

(一) 、 家徒四壁,被迫出遊

百裡奚是春秋時期的虞國人。雖然他的家庭不是什麼王公貴族,但是他還是從小就刻苦學習,掌握了一身的學識。後來他又娶了一個妻子,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在春秋時期,一個普通人想要進入仕途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就一邊讀書,一邊等待機會。但是後來家中實在是連一粒米都沒有了,於是他的妻子就用「男兒志在四方」的話鼓勵他去其他國家找找機會,並且把家中僅存的一隻雞殺掉,讓百裡系飽食了一頓。

出行當天,妻兒囑咐百裡奚道:「日後你要是得了勢,千萬不要忘了我們娘倆。」雙方含淚而別。

(二) 、 路遇知己,諄諄告誡

之後的百裡奚就來到了齊國尋找機會,但此時的齊襄公正在忙著與文姜私會,根本沒有理會一個從其他國家來這裡謀求仕途的人,再加上身上已經沒有了錢財,所以百裡奚只能沿街乞討。

某一天,有個叫蹇叔的人對百裡奚很感興趣,上前和他聊了幾句,頓時感到此人學識淵博,於是把百裡奚請入家中詳細交談,二人互為驚訝,結為知己。

百裡奚從未忘記自己的目標,所以當公孫無知弒殺掉齊襄公,又頒布了招募下屬的檄文時,百裡奚就想去應召。蹇叔勸阻道:「公孫無知弒殺君主,還殘暴無度,日後定被人所殺。」百裡奚就沒有去。之後公孫無知果然被部下所殺。

百裡奚與蹇叔

聽聞洛邑的王子頹在招募幕僚,百裡奚又想去一試,蹇叔再次勸阻道:「王子頹心懷不軌,對周天子無禮,日後定當身敗名裂。」百裡奚就沒有去。數年後,王子頹果然被人所殺。

(三) 、 不聽奉勸,為人媵侍

在多年的求仕不成功後,百裡奚就想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於是向蹇叔告別,沒想到蹇叔要求與他一同前去,二人踏上歸途。

在回到家後百裡奚才知道,在多年前家人為了躲避荒災已經去其他地方了,所以百裡奚就想在這裡等待家人回來。但是苦於沒有財物來支撐生活。

正自發愁時,虞國下達了招募官員的告示,百裡奚趕緊去應召,不管蹇叔怎麼勸說,他還是要留在虞侯身邊。於是蹇叔告別回家,百裡奚在虞國做了大夫。

在公元前655年,晉國用「假道伐虢」的計策攻滅了虢國,之後又滅了虞國,俘虜了虞侯和一眾大夫,百裡奚就在其中。

之後晉國為了與鄰近的秦國友好往來,晉獻公要把女兒嫁給剛即位的秦穆公,於是在準備好嫁妝後,又挑選了一些俘虜作為媵人,百裡奚就在其中。

(四) 、 淪為奴隸,五羖大夫

在隊伍踏往秦國的路途中,百裡奚百感交集,感慨自己人生之巨變,於是他趁機脫離了隊伍,逃往南方去了。

才路過楚國時,被楚國邊境的崗哨發現,把他抓捕了起來,百裡奚成為奴隸,為楚國放牧。

秦穆公聽聞百裡奚的大名後,就想任用他為大夫,可是發現送親的隊伍中沒有百裡奚這個人,於是派部下們去其他國家打聽,好久後才打聽到了百裡奚在楚國放牧的消息。

秦穆公想用很多財物把百裡奚贖買回來,但下屬勸阻道:「若是楚國知道我們用這麼多財物贖買一個人,那麼他們就會知道這個人的重要性。」秦穆公說:「那就用五張黑羊皮把他贖買回來。」

楚國答應了這筆交易,百裡奚前往了秦國。因為百裡奚是被秦國用五張羊皮贖賣回來的,所以人們稱他為「五羖大夫」。

(五) 、 老當益壯,秦霸西戎

秦穆公聽說百裡奚到達秦國後,立刻跑去看他。可當他見到人後才發現,這是一個白髮蒼蒼、時至暮年的老人。頓時秦穆公有些洩氣,問道:「多大歲數了?」

百裡奚回答道:「七十。」

聽完秦穆公感嘆道:「這也太老了吧!」

百裡奚不卑不亢地說:「當年周文王見到太公望時,太公已經八十歲了。而我現在才七十,比當時的太公還年輕十歲呢。」秦穆公轉悲為喜,任命百裡奚為大夫。

之後的百裡奚又向秦穆公舉薦了自己的好友蹇叔,他說:「蹇叔曾三次勸說我,其中有兩次我聽了,但只有一次沒聽,我就淪為奴隸,他的學識不在我之下。」於是又把蹇叔也找來,二人一同輔佐秦穆公。

到後來,秦國實行「重施於民」的政策,內修國政,外圖霸業,與西戎交戰,獲得了數千裡的土地,為後來秦國統一大業奠定了部分基礎。

這其中,百裡奚功不可沒。

(六) 、 家人團聚,其樂融融

百裡奚雖已仕於秦國,地位尊崇,但他還是悶悶不樂,因為自己的家人還流落在外,生死未卜,所以每想到此事,他就唉聲嘆息。

有一天,百裡奚路過一個小亭時看到一位老婦人在那裡彈奏琴樂,邊奏邊頌,於是他便停下來傾聽。只聽得這音樂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百裡奚頓時感慨萬千,上前詢問,沒想到這正是自己的妻子。雙方相認,拜頭痛哭。

之後妻子又把兒子叫來,一家團聚。百姓聽聞後,紛紛為之落淚。

結語

百裡奚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與磨難,在他年老之時還淪為奴隸,但他還是勇於面對,敢於拼搏,到最後終於功成名就,彪炳史冊。

所以《滕王閣序》中說:「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墮青雲之志。」

這大概也是在說百裡奚吧!

相關焦點

  • 大器晚成的百裡奚
    百裡奚在晉國打敗虢國後,順路就滅了虞國,虞君和文武百官都被俘虜了。晉獻公聽說百裡奚還有才幹,想重用他,但是百裡奚寧死不屈,不肯在晉國為官。晉獻公看到百裡奚不肯服從他,於是就貶百裡奚為陪嫁的奴僕(秦國統一六國之前都是奴隸制社會),跟隨著晉獻公的的女兒嫁到秦國。百裡奚心裡很氣憤,在迎親隊不注意的時候逃跑到了楚國,但是被楚國當成是奸細而抓起來。
  • 商鞅和百裡奚的比較,同樣是秦國宰相,為何商鞅沒有好結局?
    這時候秦國的趙良拜見商鞅,商鞅認為自己對秦國有著不世之功,所以就問趙良自己和過去的宰相百裡奚相比,誰要更勝一籌?百裡奚是秦穆公時期著名的宰相,當初百裡奚原本是虞國的大夫,後來晉獻公消滅了虞國,因此百裡奚也被俘虜了。這時候晉獻公正好把女兒嫁給秦國,而百裡奚也被當作陪嫁奴隸來到了秦國。這時候百裡奚趁機逃走,前往楚國卻被抓住。
  • 秦國第一位客卿丞相:用五張羊皮換來的百裡奚
    在大秦帝國之天下熱播的時候,人們又開始聚焦秦國為何那麼強大,卻又為何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時間?通過史書的記載,我們來研究秦國歷代丞相,不乏發現新的成果。在秦國崛起到東出再到統一六國的500多年時間裡,有許多丞相是客卿出身,尤其是使秦國強大的關鍵時期,例如百裡奚、商鞅、張儀、樗裡疾、範雎、蔡澤、呂不韋、李斯。
  • 百裡奚幕後的男人丨出山與之改變歷史,只為友情
    秦穆公能穩定秦國的根基,為後來的變法圖強提供「前提」,百裡奚和蹇叔作為其幫手,是關鍵中的關鍵。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來了百裡奚,而百裡奚用一紙書信請來了蹇叔。可是如果沒有蹇叔,百裡奚甚至都沒有那個偶然的機會來到他一展抱負的秦國大舞臺!
  • 【名人百科】 一個令秦國從始崛起的丞相——五羖大夫百裡奚
    晉國的百姓吃到了救命糧,無不感激秦國的恩德。【人物傳說】百裡奚與仙翁島的傳說在碧波浩淼的麒麟湖西南岸邊,有一座酷似南極仙翁形象的島嶼,故名仙翁島。說起仙翁島,就不能不說起秦國名相百裡奚與南極仙翁的一段美麗的傳說。
  • 秦國四大名相:運籌帷幄,力助秦國一統天下!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天下,成為最後的贏家,離不開眾多武將的南徵北戰。比如戰國四大名將中,就有兩位來自於秦國,分別是白起和王翦。其中,白起指揮了長平之戰等重創山東六國的戰役,而王翦則在秦滅六國之戰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除了這些武將之外,秦國能夠一統天下,也離不開眾多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的文臣謀士。
  • 商鞅讓秦國從弱變強,為何被五馬分屍?背後的原因很殘酷!
    商鞅當時在秦國做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除了秦孝公商鞅誰都不放在眼裡,在秦國是妥妥的二號人物,當趙良放低身段來見商鞅時,商鞅擺足了架子,他威風十足的對趙良說:孟蘭皋幾次向我推薦你,說你很不錯,咱們交個朋友吧!趙良見到商鞅擺著一副臭架子,內心十分不爽,他鄙夷地對商鞅說:你位高權重,我可高攀不起!
  • 開拓者的悲哀,一個把秦國帶向強大的牛人,太史公的評價都帶偏見
    秦孝公以前,秦國雖然強大,也能跟列強爭雄,但是面對齊、楚等國,還談不上很強。但自從一場變法以後,秦國國力卻是一日比一日強大,最終滅掉六國,統一天下。中國人幾千年來沒有長時間的分裂,文化能夠延續,我們要感謝秦始皇,但是秦國能夠統一天下,卻要感謝他,商君公孫鞅。
  • 讓秦國由弱變強的第一人,不是秦始皇,不是商鞅,而是這位國君
    歷史上著名的「五羖大夫」百裡奚,就是秦穆公從奴隸堆中挖來的人才。百裡奚本是虞國大夫,後來虞國被晉獻公所滅,百裡奚也就淪為了階下囚。(百裡奚)當時正值秦穆公向晉國求親,於是晉獻公便將百裡奚作為隨嫁奴僕送去了秦國,但不想這老頭卻在途中偷偷逃走了。
  • 戰國時期並不起眼的秦國,怎麼剿滅其餘國家,完成一統大業的呢?
    秦國在春秋前期只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小諸侯國,在後期的時候才躋身春秋五霸的行列中,戰國時期各諸侯獨立稱王,為了兼併,擴大土地,內部戰爭不斷,生死存亡的壓力迫使各國都勵精圖強,發展成了後來我們知道的戰國七雄,這個時候的秦國還不是最強的那一個。那麼究竟是是什麼原因讓秦國一掃六合,完成統一呢?
  • 春秋五霸,秦國和齊國稱霸之路有什麼不同?是否有相通之處?
    1、秦穆公的野心上一篇文章咱們講到百裡奚受到秦穆公的重用,被拜為丞相,百裡奚就推薦了一個能人,就是蹇叔,蹇叔有治國之才。這個時候,蹇叔已經70歲了,怎麼發現他有治國之才呢?而秦國,不具備這兩個條件,秦國的第一代國君是給周天子養馬的,屬於周天子的家臣,原來封地很小,後來是周天子東遷洛陽,秦國幾代人浴血奮戰,幾個國君戰死在同戎族的戰爭中,這才取得了周天子原來的關中之地,因此才成為一個國家。而且秦國地處邊疆,論資排輩,中原諸侯看不起秦國,怎麼可能贏得尊重?
  • 《大秦賦》中的兩位秦國名相,呂不韋和李斯,誰的功勞更大?
    所以我們不去討論一下秦始皇的這兩位名相呂不韋和李斯,這兩位《史記》中單獨列傳的人物,到底哪一位對秦國的貢獻更大。先說說呂不韋,一般提到呂不韋大多數人都會首先想到他和趙姬、嬴政那些不明不白的關係,而忽略了他為奠定秦國天下大統的基礎所作出的貢獻。
  • 被騙怕了的老實人:秦國的陰險狡詐,恐怕就是從晉國那裡學來的
    都說秦國陰險狡詐,根本沒有信譽可言。翻開秦國的歷史細心觀察,你會懷疑秦國有沒有羞恥心。不像齊國,秦國對於「尊王攘夷」根本就不在乎。就連最基本的羞恥心都沒有,連楚懷王那樣單純善良的人都敢欺騙。張儀怎麼也想不到,楚懷王這麼容易相信自己。
  • 《大秦賦》:當年周平王給秦國的空頭支票,成就了秦國的崛起
    有人說,秦國的崛起靠的是商鞅變法,有人說秦國崛起靠的是六代明君,可是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次要的,秦國的崛起其實靠的是一張「空頭支票」,因為誰也不會想到當年周平王動遷時候給了秦國一張「空頭支票」最終竟讓秦國得以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