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服務的是秦國的秦孝公,在商鞅的幫助下,秦國得以快速成為強國,並且周天子任命秦國為諸侯之首。也正是因為商鞅勞苦功高的原因,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重視和尊崇。然而就在秦孝公去世之後,商鞅的仕途也就走到了最後。秦惠文王上臺之後,因為過去和商鞅有仇的原因,所以就告商鞅以圖謀反,派人去抓捕。這時候商鞅只好逃去魏國,誰知道因為過去商鞅曾經欺騙過魏國,所以魏國不讓他進去。沒辦法商鞅只能夠回到自己的封地,發兵攻打秦國。然而根本就不敵秦軍,最後自己也是下場悽慘。
商鞅的最終結局其實早就已經有所預兆了,當初商鞅身為秦國的宰相,但是用法非常的嚴酷。以至於說秦國的渭水邊上,因為處決反而導致河水染紅。身為宰相十多年,卻結下了無數仇家。這時候秦國的趙良拜見商鞅,商鞅認為自己對秦國有著不世之功,所以就問趙良自己和過去的宰相百裡奚相比,誰要更勝一籌?百裡奚是秦穆公時期著名的宰相,當初百裡奚原本是虞國的大夫,後來晉獻公消滅了虞國,因此百裡奚也被俘虜了。這時候晉獻公正好把女兒嫁給秦國,而百裡奚也被當作陪嫁奴隸來到了秦國。
這時候百裡奚趁機逃走,前往楚國卻被抓住。秦穆公聽說過百裡奚的才能,就想要把百裡奚給贖回來。但是如果重金去贖回,那麼楚王肯定會有所懷疑。於是秦王就對楚王說自己的陪嫁奴隸百裡奚逃到了這裡,我用五張羊皮換回來可否?楚王心想一個奴隸而已,這還不是小事情。誰知道百裡奚一回到秦國,秦穆公就任命他為上大夫。也正是有這麼一出,百裡奚又被稱為是五羊大夫。
相比起商鞅和百裡奚,趙良先是說千千萬萬人唯唯諾諾,不如一個人的真話。商鞅於是提前原諒了趙良的直言不諱,趙良才緩緩說來。先是兩者之間的身份對比,百裡奚不過是楚國的一個鄉下人,秦穆公卻把他從放牛的地位一下就推舉到了萬人之上,秦國上下沒有一個人可以趕上他的。在百裡奚治理秦國的六七年裡,不但是討伐了鄭國,還三次幫助晉國立下新君,一次幫助楚國解救國難。雖然百裡奚貴為宰相,但是不管去到哪裡都是步行,不用車架。即使是大太陽的照射下,他也從來不會為車子加上車蓋。
每一次百裡奚在城中巡視的時候,沒有大隊伍的隨從,更沒有任何的保護。等到百裡奚去世的時候,秦國的百姓都是痛哭流涕,小孩子們都傷心到不能唱歌,大人都是默不作聲。那麼商鞅呢?靠著一個秦王的寵臣爬上了高位,這樣的路線已經為天下人所不齒了。後來商鞅成為了宰相之後,有四處凌辱公族,百姓也是每天擔驚受怕。公子虔因為受到了刑罰,已經八年沒有出過門了。而這些做過的事情,沒有一件事可以被值得稱讚的。在出門的時候不但是要全副武裝,還要帶著勇武的士兵保護,這之中少了一件你都不敢出門。
可見對比之下商鞅的格局就完全不如百裡奚了,正所謂恃德者昌,恃力者亡。雖然商鞅掌握了大權,但是長此以往這權力富貴就好像是早上的露水,一瞬間就會化為烏有。然而商鞅還是不知道醒悟,一直都是貪圖著富貴地位,積蓄百姓的怨恨。秦孝公還在世的時候還能夠有秦孝公保著,但是秦孝公一死,天下人無一不想商鞅去死。商鞅在和趙良交流之後,還是不以為意,果然就在五個月之後商鞅就經歷了突變,果然如趙良所說,商鞅的富貴不過只是早晨的露水。
商鞅的失敗就在於不能清楚的認識到誰才是依靠,一個國家的形成是依靠百姓,而君王的權力是百姓賜予的。沒有子民的君王,算什麼君王呢?所以秦孝公之後還有秦惠文王,雖然都是君王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商鞅只知道去討好流水的君王,不知道去為鐵打的百姓辦事,得罪了所有人以為只要秦孝公保住自己就行。結果秦孝公一走,商鞅才發現自己處處都是敵人,走到哪裡去都沒有人會接納。對其他諸侯來說他是幫助秦國的罪人,對秦國自己人來說他是苛責百姓的罪人,那麼這種富貴又是什麼富貴呢?不過是海市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