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中,秦穆公和晉文公是同一個時代,是比齊桓公晚一代的,齊桓公是春秋第一霸,但到齊桓公晚年的時候,這些後輩就有人開始惦記了霸主的位置了,秦穆公就是其中之一。
1、秦穆公的野心
上一篇文章咱們講到百裡奚受到秦穆公的重用,被拜為丞相,百裡奚就推薦了一個能人,就是蹇叔,蹇叔有治國之才。
這個時候,蹇叔已經70歲了,怎麼發現他有治國之才呢?通過秦穆公和蹇叔的對話,這場對話被認為和齊桓公與管仲的對話一樣的重要,也是秦穆公對蹇叔的一次面試。
秦穆公說:齊桓公老了,我看他這個霸主當不久了,我有沒有接班的可能啊?
蹇叔說:有,但是你首先要做好內政,外交。一個國家,對內政策是最重要的。
蹇叔的這個說法和管仲的說法就不一樣,管仲與齊桓公論稱霸的時候講的都是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續斷,這都是外交政策。
蹇叔卻說內政最重要,其實蹇叔這麼說,也是沒辦法,因為秦國的實際情況,為什麼這麼說呢?
2、蹇叔的稱霸政策
秦國和齊國的情況是不同的,齊國是老牌的中原諸侯,第一代國君是姜子牙,中原諸侯是很尊重齊國的,而且齊國是天下的貿易中心,國家富足,所以齊國用外交和貿易為主,軍事為輔稱霸諸侯。
而秦國,不具備這兩個條件,秦國的第一代國君是給周天子養馬的,屬於周天子的家臣,原來封地很小,後來是周天子東遷洛陽,秦國幾代人浴血奮戰,幾個國君戰死在同戎族的戰爭中,這才取得了周天子原來的關中之地,因此才成為一個國家。
而且秦國地處邊疆,論資排輩,中原諸侯看不起秦國,怎麼可能贏得尊重?
論貿易,更是不行,中原諸侯打死都不跟秦國往來,還怎麼做貿易?所以秦國稱霸就只剩一條路:內修政務,外強軍事,依靠軍事力量稱霸諸侯。
所以蹇叔對秦穆公說:內修政務,首先要樹立大王你的威嚴,也就是加強王權,具體做就是對內就是要建立人民之間的秩序,大王你要對內行教化,強化法治,強調尊卑。
這個時候,在秦國境內有很多外族人,因為秦國是靠打敗他們,吞併他們的土地,國家才強大的,但是這些人之前多是少數民族,他們之間不怎麼講究這些尊卑秩序。
一個國家,要想內部團結,等級秩序要分明,管仲治理齊國的時候,就是靠建立國家內部的秩序,強大了王權,秩序有了,內部就容易團結,團結就是力量。
這是內政,對外軍事上,蹇叔設計是政策是策:大王,您先向西平定蠻夷,然後您帶領蠻夷,掃蕩中原。
秦穆公表示認同,因為他之前也是這麼幹的,以秦國目前的實力,直接進兵中原是以卵擊石,只有像楚國一樣吞併周邊的少數民族,國家強大了才有稱霸中原的實力。
3、稱霸三原則
內外政策講完,蹇叔又對秦穆公提出了稱霸三原則:不貪,不憤,不急。
不貪就是大王你不要有貪心,人心中的貪念那都是坑,人一貪心就容易受損失。
不憤就是不要憤怒,在憤怒的狀態下什麼事也做不好,越是發怒這事情越解決不了。
不急就是欲速而不達,稱霸這事不能急躁,急躁就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這三原則看著是很有道理,是絕對正確的真理,問題是誰能做得到?
誰也做不到,春秋社會的規則是適者生存,誰能不貪?稱霸之路生死攸關,誰能不憤?齊國衰落,正是稱霸的好時機,時不我待,誰能不急?
蹇叔的說話套路很深,畢竟70多歲了,走過的路比秦穆公過的橋都多,蹇叔先說了三個絕對正確的真理,然後又向秦穆公說怎樣達到這三個標準。
第一、不貪就是審大小而圖之。意思是如果你能分辨利益的大小,那還有什麼貪心的問題呢?撿大的拿唄。可問題是哪個才是最大的?誰說了算?當然是蹇叔說了算,蹇叔的意思是大王您照我們說的大小去做事,那就叫不貪。
第二、不憤就是衡彼己而施之。意思就是對人分出圈裡,圈外,憤怒是對外人的,對內沒有憤怒。我拿你當自己人我才罵你,我對你好我才管你,你要是外人,你死不死跟我有什麼關係?蹇叔的意思是咱們都是圈裡的人,都是自己人,大王你不能向自己人發怒。
第三、不急就是酌緩急而布之。這意思是我們要判定事情發生的順序,然後按輕重緩急,按部就班去做,就不會有欲速而不達的事。可是問題是事情的輕重緩急,誰來定?當然是我們幾個來定,大王您聽我們的就行了。
4、三原則的背後
蹇叔的這三句話,雖然和管仲對齊桓公的說法不一樣,但是意思都一樣的,就是大王你要稱霸,你就把一切事務交給我們老哥幾個,您去吃喝玩樂,到時您自然就稱霸了。
這個如果放在今天是什麼場景呢?
就好比一個職業經理人對一個老闆講:你要想當馬雲,做首富。我給你提三點:
第一,咱們利潤分成,怎麼賺錢,賺了多少錢,您別問,您問了就是貪心。
第二,經營上,您別管,生意和誰做,和誰不做,我們管理團隊說了算,我們是您圈裡的人,你要信任。
第三,您的行程和事務,以後我們給您安排,公司事情的輕重緩急,我們來定。
蹇叔這是在利用秦穆公稱霸的貪心,向秦穆公提條件:大王,您要稱霸,您就要按我們說的做,您不但要重用我們,您還得配合我們。
秦穆公聽蹇叔說完以後,什麼反應呢?
秦穆公是如獲至寶,聽懂了,而且立馬表態:這個國家的內政,以後你和百裡奚你們老哥倆說了算,外交我不管,行程你們來安排,但我要稱霸,你們得滿足我,我要揚眉吐氣,你們要滿足,而且我不要等將來,我活著就要享受稱霸的榮譽,就算我等得起,你們這兩位也等不起,百裡奚60多了,蹇叔70多了,你們最好還是快點行動。
5、秦國的Ctrl+C
秦穆公和蹇叔的這次對話,被認為是秦國強盛的開始,百裡奚被拜為左丞相,蹇叔被拜為右丞相,此後秦穆公在百裡奚和蹇叔的輔佐下,依靠軍事力量稱霸天下,稱為春秋五霸之一。
大家有沒有發現,秦國的稱霸版本和齊國很類似,齊國稱霸之前,是鮑叔牙推薦了管仲,管仲與齊桓公一場對話謀劃了稱霸之路,秦國是百裡奚推薦了蹇叔,蹇叔和秦穆公一場對話奠定了稱霸國策,雖然兩國在稱霸的路線上有所不同,齊國重外交和貿易,秦國重內政和軍事,但是管仲和蹇叔說的意思是一樣的:大王,您要稱霸,您就要按我們說的做,把國家的權力交給我們。
而且齊桓公和秦穆公都同意,並且如此做了。秦國是複製了齊國的稱霸模式,那就是都靠管仲和蹇叔這樣的士大夫團隊對國家進行管理,帶領國家走向輝煌。
春秋時期,貴族已經沒落,但是仍想把持權力,而國君想有所作為,就要加強王權,就只能依靠士大夫,士大夫階層由此崛起,但是這背後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後來愈演愈烈的皇權和相權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