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家選手周幽王謝幕後,春秋五霸如何粉墨登場?

2020-12-16 騰訊網

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故事中有非常多牛逼轟轟的大人物,今天我們就從西周末年開始,講講那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

故事的最開始,應該是從兩千八百年前開始說起的,西周王朝經歷了兩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後,終於誕生了一位超級敗家子,他在歷史上創作了眾多奇葩的事情,乃至今天說起他都不得不再提一句——腦子有坑!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幽王。十三歲繼位二十四歲亡國,在這短短十一年的在位時間裡,他做了一件極具直男審美的事情,一躍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敗家排行榜的第一名,逗女朋友開心的禮物,就是烽火戲諸侯。他在不懈的努力下,西周的滅亡就像油門踩到底的小汽車。而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不得不踩著破三輪趕緊搬家,從鎬京跑到了洛陽,這一遷都,便拉開了春秋時期各家爭霸的局面了。

齊桓公——小白其實很腹黑

在春秋時期第一個脫穎而出的人,就是小白!齊桓公小白不要看他叫做小白,其實他可腹黑了,不僅是一個演技一流的實力派,還是個四兩撥千斤的計謀家。齊桓公小白的上一任齊國國君死後,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都立刻啟程從他們的封國趕回去,這一場長距離的賽跑,獎品就是一國之君!於是各就位——預備——跑!很明顯,小白運動神經更加發達,公子糾眼看就要輸了,於是派了神箭手管仲中途去下黑手。管仲快馬加鞭追上了小白並向他射了一箭。在神箭手面前小白大叫一聲順勢倒地(碰瓷),管仲一看:喲吼!寶刀未老!馬到功成!趕緊跑!

其實小白並沒有死,箭射在了他皮帶上的銅勾,但他知道如果再被補刀他就死定了,於是發揮了超常的演技,趁機裝死麻痺管仲,然後繼續跑跑跑,於是,小白比糾提前趕到了臨淄,取得了這場長跑的冠軍順利坐上王座。

成為齊國國君的小白為了懲罰射他一箭的管仲,任命他作為齊國的宰相。這一齣戲劇化的舉動,主要是鮑叔牙向小白極力推薦管仲造成的,小白也。後來在管仲的協助下,小白成就了齊國的霸業,用「尊王攘夷」的口號,把被冷落在洛陽的周天子從垃圾箱裡翻出來放到了神壇上,同時抵禦戎狄部落的侵略。賺足了面子裡子的齊桓公順理成章成為了中原的第一位霸主。

晉文公——大器晚成的好運氣選手

晉文公公子重耳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創業霸主。重耳43歲開始逃亡,經過了20年風餐露宿的流浪後,終於在62歲的時候大器晚成,即位成為了晉文公。在齊桓公去世之後齊國霸權沒落,於是晉國開始趕超過來。晉文公在流亡的時候,曾經受到過楚王的招待,於是他金口玉言許下了「退避三舍」的承諾,後來在戰場上晉國軍隊和楚國軍隊交戰的時候,他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楚國軍隊一進軍,晉文公就要求後撤,就這樣把楚國軍隊溜得疲憊不堪,多跑了九十裡路支行終於體力不支了,於是晉國軍隊輕輕鬆鬆就贏得了戰爭。後來在城濮之戰後,晉國確立了晉國的霸權地位。

秦穆公——秦國統一天下的基礎

跟晉文公差不多時期稱霸的,還有秦穆公。歷史上著名的「秦晉之好」就是發生在這兩個國家之間的故事。秦國位於晉國的西邊,他們商量好兩個國家相互通婚,然後親家之間就不要打架了,好好相處。秦穆公氣勢洶洶就開始向西邊擴展,維護了邊境的安危,這也為後來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基礎。

楚莊王——一鳴驚人的頭鐵小天才

在周平王剛遷都的時候,別的諸侯國還是老實本分叫自己什麼侯什麼公,但是我們最頭鐵的選手楚國國君楚武王就已經「僭越稱王」了,與孫悟空自稱「齊天大聖」有得一比。頭鐵的基因延續到了楚莊王的身上。在他剛即位的時候,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是想當觀察家。不理朝政也不發政令,一直在觀察整個國家。等到他開始理政的時候,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也就是「一鳴驚人」這個成語的典故。

關於他頭鐵的起源,有另一個故事——「問鼎中原」,楚莊王問周王的使者,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大有奪取周朝天下的野心。

宋襄公——聰明的傻狐狸

在春秋五霸中,宋襄公是最弱小可憐又無助的一位,但是能夠名列春秋五霸,也是有道理的。

宋襄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君王,推行的是仁義之道。他因為幫助齊國平定內亂而聲名鵲起。在著名的泓水之戰中,宋襄公在攻打鄭國的時候在泓水面對鄭國從楚國搬來的救兵,但是楚國的兵力明顯強於宋國,宋國的將士認為應該趁楚軍渡河的時候攻其不備,但是宋襄公卻堅持要遵守戰爭禮儀,等對方過河準備好了才能打。於是等楚軍準備完畢後,就把宋軍打得片甲不留,宋襄公也因此受了傷,不久後就去世了。有的人認為宋襄公是有君子之風的真貴族,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就把宋襄公推為春秋五霸之一,也算是頒給了他一個安慰獎。當然也有的人也嘲笑他刻板愚鈍。但泓水之戰的失敗,也讓「不鼓不成列」的戰爭禮儀退出了歷史舞臺,春秋時期的仁義逐漸被戰國時期的詭計所取代。

相關焦點

  •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其中一個惹人生疑
    這為之後的春秋戰國群雄割據、互相攻伐的局面埋下了伏筆。從西周到東周的轉折點是個「冷笑話」:周幽王為博美人褒姒一笑,點燃烽火臺,騙得諸侯紛紛趕來,惹得褒姒哈哈大笑。周幽王很高興,又多次點燃烽火。最終,犬戎真正來犯時,再點烽火已然沒人來,周幽王被犬戎乾死。這就是著名的「烽火戲諸侯」。自此,西周開始遷都到東邊的洛陽,國勢越來越頹廢。
  • 春秋五霸各自的實力如何?「霸道」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如此周朝就不得不依賴於各地諸侯國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春秋五霸」也就應運而生了。一、「霸道」完全是禮制崩壞的產物,諸候用「尊王攘夷」的口號來號召其他諸侯。「春秋五霸」具體是哪幾個,說法有很多,主流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當然也有其他觀點,但是前三個基本是固定的。
  • 春秋戰國與周朝的關係
    他們和春秋戰國的關係是什麼?有什麼歷史文物是在周朝興盛的呢?本文為大家一一解惑。話說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經過周公的有序治理,國家走向了正軌,百姓安居樂業。就這樣傳了許多年。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每個朝代的沒落,不是社會制度的變化,也不是外部強敵的進入,主要還是內部管理的問題。尤其是在封建社會,君王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百姓的生活。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春秋五霸
    春秋時期,各諸侯相繼開始攻伐,爭相稱霸中原,在這期間,先後出現了5個霸主,被稱為春秋五霸,個人認為,五霸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他們分別在不同時期稱霸中原,成為春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水貨」宋襄公為何能名列春秋五霸?
    首先,我們來看看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霸?春秋時代,列國混戰,霸主更迭,歷來都認為當時曾經出現過「五霸」。孟子說:「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諸侯,五霸之罪人也。」又說:「五霸,桓公為盛。」(《孟子·告子》)《商君書·更法》也強調:「五霸不同法而霸。」
  • 春秋五霸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打敗對方,既不奪財也不侵地
    春秋五霸存在於東周的春秋時期,中國歷史上的周朝是由周武王姬發建立的,之後周朝分為東周和西周兩個階段,東周與西周分界線就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都城從鎬京(今陝西西安)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的標誌性事件,遷都之前的周朝就是西周,遷都之後的周都是東周。
  • 《史記》之春秋五霸
    在作周本紀的筆記時就有將春秋五霸整理出來的想法,只是在周本紀裡,五霸的信息太少。只有齊桓公和楚莊王在其中出現。因此當時雖有此想法但不能實施。秦本紀時,各路霸主相繼出現,趁此機會將春秋五霸整理了出來。春秋五霸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這裡所羅列的五位霸主也只是根據秦本紀中的信息來確定的,只能算是一家之言。
  • 足壇鮮梗之,對標春秋五霸的足壇五霸
    春秋戰國時代,群雄逐鹿英雄輩出,譜寫出了太多膾炙人口的故事,而現在這些故事和人物都成了球迷們找樂子的素材,紛紛將一些球員與一些歷史人物聯繫在一起,比如現在的足壇五霸,就是根據春秋五霸的原型而來的。首先要說明的是,世界足壇的五霸,並不是五位具有統治力的球員,而更多的是在惡搞和調侃。
  • 看《大秦賦》,品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興衰成敗!
    《大秦賦》以秦趙「邯鄲之戰」為切入點,藉以引出本劇的主要人物呂不韋、趙姬、嬴政以及嫪毐,因此,要想更好地觀賞這部大劇,有必要更多地了解一些有關「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歷史知識和它們的興衰成敗。周武王姬發在公元前1046年滅掉商朝後建立了周朝,第二年,他就開始推行分封制,連姜子牙都被封為齊國諸侯,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 怎麼當春秋五霸?跟著齊桓公晉文公爭霸一回,才知霸主標準和意義
    《荀子·王霸》最有意思,它的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其中霸主人選更近戰國。其餘說法中,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加上晉文公,晉國出現了四位霸主,這可是很有偏袒了。這個說法是清人全祖望《鮚崎亭集外編》中的說法,也不知道為何這樣看重晉國。
  • 春秋時期的「春秋五霸」那麼強,為何還是沒能一統天下
    強大的春秋五霸春秋五霸一般來說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和宋襄公。這幾位在位時,都推動了本國的快速發展,想必大家也不陌生。齊桓公在位時,召集了四國會盟,因為齊桓公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作為盟主的諸侯。
  • 眼看春秋五霸崛起,周天子為何毫無作為?不是不努力,是被打怕了
    眼看著春秋五霸崛起,直到最後呂不韋滅了東周公國,周王朝徹底滅亡。 而在這幾百年的歷史裡,我有個疑問: 眼看著春秋五霸崛起,為什麼周天子毫無作為? 讓我們看下東周周天子是如何一步步墜落深淵的。
  • 何為「春秋」「戰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又是誰?
    春秋戰國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2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其中又以公元前475年為界線,前段為春秋,因孔子曾編訂《春秋》一名而得;後段為戰國戰國,因為當時七個較強大的諸侯國互相混戰而得名。 春秋時,王室衰微,諸侯勢力崛起,同時中原諸侯又受到周邊少數民族威脅,於是各大國在「尊王攘夷」的口號下,爭當霸主。
  • 春秋五霸是如何過渡到戰國七雄的
    俗話說春秋無義戰,春秋時期時局動蕩,大大小小的戰爭不計其數。春秋五霸大家都很熟悉,一般來講指的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也有種說法指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這其中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他任用管仲為相,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國力日漸強盛,最終一匡天下,他召集諸侯會盟,周天子都派人參加。另一位重量級人物便是晉文公重耳,在他的治理下晉國疆域遼闊,可以說是當時最強。然後春秋時期五個大國怎麼到戰國變成七個呢?
  • 春秋五霸,誰主沉浮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周朝是一個存在最久的朝代,從西周的國力強大,到東周的奄奄一息,各諸侯日益做大,最後天子成了擺設,春秋五霸各個登場。天下諸侯中第一霸主是齊桓公。齊桓公,名小白,臨淄人。姜姓齊國第十六位國君,在位42年。
  • 春秋五霸是怎麼當上霸主的?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徵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
  •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一》
    春秋時期周天子勢力衰微,諸侯之間互相爭霸。歷史上把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說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 春秋五霸都是誰,初中和高中教材說的不一樣?三王五霸尚無定論
    有細心的同學在學習歷史時對於春秋五霸會有疑惑。明明在讀初中時歷史書上的春秋五霸是:齊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和晉文公。但是上了高中後,怎麼這春秋五霸又變成了齊桓公、楚莊王、晉文公、闔閭和勾踐。#春秋五霸#怎麼上了個高中,這歷史人物還能大變活人不成?
  • 春秋五霸,楚莊王的問鼎中原
    後來夏滅歸商,商滅歸周,周朝末年,群雄割據戰亂不斷,就到了春秋時期。今天問鼎的是號稱春秋五霸的楚莊王,楚莊王在位期間知人善任,發展經濟,綜合國力漸漸超越了其他國家,楚國對外徵戰所向披靡,大的國家不得不臣服,小的國家更是有亡國之危。
  • 如何才能成為春秋五霸?通過齊桓公視角,才知霸主標準和意義
    "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中國力最強的五個君王,在歷史上,關於"春秋五霸"具體是誰還是存在著挺多的爭議的,不同的說法至少有七種。據《荀子·王霸》記載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