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歷史上,第一個具有完備的經濟思想的人正是管仲。
管仲治國方面最擅長的是資源配置,提高效率,以妥協和謹慎的方式重建各種秩序。這些特徵無疑很有點企業家管理的精髓。
他在經濟上的創新很多,其中最值得記載的是三項:四民分業、貿易興國和鹽鐵專營。
四民分業就是把國民分成士、農、工、商四個階層,按各自專業聚居在固定的地區。把社會各階層按職業來劃分管理,管仲是歷史上的第一任。
當時的「士」還不是後世的「讀書人」,而是指「兵士」。農是農民,工是工匠、手工業者,商是商人。
按職業固定後有很多工匠最終以職業為姓,流傳至今,如陶氏是制陶的工匠、樊氏是籬笆工、施氏是旗工等等。此外,管仲還把工商從業者的地位提升到和士農一樣的地位。這比後世貶低工商的治國者要更具胸懷、遠見。
當然,齊國重視工商從業者的地位也是有歷史、環境因素的。據《史記》記載,姜尚(姜子牙)被分封到齊國,建國之時,齊國土地貧瘠,人口稀少,卻有近海之利,於是,姜尚就根據當地的習俗,簡化禮教,扶持工商,發展捕魚和煮鹽業。可以說中國商業之開化,當以齊國為最早。
除了「四民分業」,管仲還是一個自由貿易主義者。管仲規定,魚鹽可以自由出口,關隘只登記而不予徵稅,其他出口商品也實行單一稅制。對於前來齊國做生意的人,他更是大開國門,有「天下之商賈歸齊若流水」。
為了活躍市井,管仲甚至首開國營色情業,他在齊國都城臨淄辦了七間官辦的妓院,共700人,後來又增加到2000人,後來的色情業者因此奉管仲為「產業始祖」。
管仲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制度創新是鹽鐵專營,它幾乎成為中國式中央集權制度的經濟保障。管仲實行的是專賣政策,開放鹽池讓民間自由生產,然後由國家統一收購。在冶鐵業上,管仲實行的也是國有民營。
管仲還建立了國儲糧制度,國家採購囤積了大量糧食,其數量足以控制市場糧價的波動,以達到豐飢平衡的功效。
管仲的經濟思想中,最奇特的一項是鼓勵消費,他甚至倡導奢侈,這在古往今來的治國者中可謂僅見。在他看來,大家都不消費,就會造成商品流通的減少,從而妨礙生產營利的活動。
管仲說:「政之所興,在順民心。」他認為「刑罰不足以畏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
《管子·牧民》中說:「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
這就是「順民心」,「從其四欲」,他以為,只要為政者懂得這些,把給予看成是取得,就是從政的法寶了。
管仲治齊40年,國強民富,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當時的齊國都城臨淄居民達30多萬,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同時期的古希臘最興盛的城邦雅典城人口不足5萬,即使後來最臻於極致的伯裡克利(約公元前495-前429年)統治時期的雅典也僅15萬人左右。
管仲輔助齊桓公還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尊王攘夷」等功勞。連孔子都不得不讚嘆管仲,《論語·憲問》中孔子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意思是說:「管仲輔助齊桓公稱霸諸侯,匡正天下,國民至今受其恩惠的遺賜,如果沒有管仲,我們華夏民族現在都得被其它少數民族統治,連著裝形象都得跟夷狄一樣披頭散髮袒露左膀。」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兩年後,齊桓公竟然被自己的寵臣易牙軟禁起來,活活被餓死於王宮中。管仲即將離世前提醒過齊桓公不能重用易牙。
管仲在世時易牙無法胡作非為,但他又為什麼提醒齊桓公不能重用易牙?原來易牙是齊桓公的御廚,齊桓公這人喜歡縱情享樂,跟易牙說過:「天下美味我都嘗過,就是沒嘗過人肉的味道。」結果沒多久,齊桓公吃到了一口從沒吃過的肉,就問易牙是什麼,易牙說是自己小兒子的肉。管仲知道後說:「連自己骨肉都下得了手的人怎麼可能忠於君主?」
可生性豁達大度、卻喜歡縱情享樂的齊桓公還認為易牙是忠於自己勝過愛自己的孩子。
齊桓公能忘記管仲射箭之仇並放手讓管仲治理齊國,也不會去琢磨能把自己的孩子殺了的易牙是個多狠的人。
齊桓公興,因用人;衰,也因用人。只不過一個用對人,一個用錯人,結局就是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