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軍事實力一般,為何是春秋五霸之一?

2020-12-16 愛上文字的人

春秋五霸:《史記》或《荀子》的版本: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

稱霸順序:

齊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

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

晉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

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

楚莊王:公元前613 年~公元前591。

春秋五霸,在這個時候稱霸,要佔據兩種優勢!第一就是人:在周朝的地位要高,也就是爵位等級(公、侯、伯、子、男),春秋時期特別注重禮義廉恥!第二:國家軍事實力,沒有軍事實力,只靠光杆司令也是不行的!

齊桓公稱霸

齊桓公,周王朝侯爵,在位期間,管仲為相

改革:軍政合一、兵民合一

齊桓公於前681年(周僖王元年,齊桓公五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

提出「尊王攘夷」,北擊山戎,南伐楚國

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拓展:管鮑之交就出現在齊桓公爭奪國君的時期

晉文公稱霸

晉文公,周王朝侯爵!在晉文公繼承王位之時,晉國已是大國(「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

城濮之戰:大敗楚國,一戰而霸。

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楚成王率楚、鄭、陳、蔡、許等國軍隊圍攻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援。

晉、楚兩國在城濮(今山東省鄄城西南)交兵,晉文公對楚軍退避三舍,以避其鋒芒。文公在軍事上採取了先讓一步,後發制人的方針,化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取得了對楚國的決定性勝利,奠定了晉國稱霸中原的基礎。

秦晉之好

秦穆公稱霸

秦穆公,周王朝伯爵!

繼位後任用百裡奚、蹇叔、由余為謀臣

秦穆公曾幫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實現了秦晉之好。

秦穆公向西發展,根據由余的計劃,逐漸滅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國家12個(一說20個)。開闢國土千餘裡,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

一鳴驚人之楚莊王

楚莊王

子爵,後因周王室對諸侯國的管控能力下降,自封為王爵!

他重用了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任用孫叔敖為令尹,重視社會生產,發展經濟,充實國力。

邲之戰中大勝晉國。

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了自己稱霸的願望。後世評價「一鳴驚人」。

宋襄公

周初被周天子封為公爵,國君子姓宋氏。

宋國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為「三恪」(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孫,給以王侯名號,稱三恪,以示敬重)之一。

宋國是第二個稱霸的,為什麼最後講,因為宋國稱霸歷來有所爭議,所以這裡單獨解釋!

宋國稱霸兩個方面

一:爵位,周王朝被封為公爵的有五個(虢國,虞國,周國,衛國,宋國)

虢國,虞國,在假虞滅虢之時,已被晉國吞併!周國,衛國,實力相比較於宋,還是有所差異!宋襄公為人仁義,受百姓愛戴!

二:

春秋時期,齊桓公死後,齊國陷入內亂,幾個公子爭奪君主之位,王宮內外烽煙四起,公子昭藉助宋襄公的幫助才登上君位。宋國軍事實力一般,齊國又是春秋霸主,而宋襄公卻幫助齊國平息了內亂。此時便有了稱霸之資!

綜合這兩點,宋國幫助了霸主齊國,自身又是公爵,便開啟了稱霸之路!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雖爵位不如宋國,但軍事實力強悍,對周王朝的貢獻高,也是稱霸之資!楚莊王子爵,後因周王室對諸侯國的管控能力下降,自封為王爵稱霸!

相關焦點

  •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
    大家都知道有一個成語叫「一鳴驚人」,這個成語的由來和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有關。按照現代人的觀點,楚莊王就是一個「大男主」,從廢柴逆襲成為霸主。他繼位之初沉湎酒色,不理朝政。楚國朝堂之上奸佞橫行,大夫伍舉直言上諫。楚莊王羞愧萬分,以鳥為喻,說出了一番豪言壯語。
  • 春秋時期的「春秋五霸」那麼強,為何還是沒能一統天下
    歷史上有許多分裂時期,其中春秋戰國時期是當之無愧的大分裂時期。眾所周知,這個時期是戰國時秦朝打下天下,統一中原才結束的。可是,在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裡,也有國力強大的眾小國,他們中為何沒有人在那時就統一天下呢?今天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一下。
  •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一》
    春秋時期周天子勢力衰微,諸侯之間互相爭霸。歷史上把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說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齊桓公在位時期,在管仲的輔佐下,齊國的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國家日益強大。而這時候的周王室已經衰敗,天下共主的局面已經受到了威脅,齊桓公為了擴大自己的權力,爭做霸主就拿出來「尊王攘夷」的口號,企圖達到自己的目的。尊王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認周天子是天下的共同領袖;攘夷:就是聯合各個諸侯國共同抵禦外族對中原的入侵。
  • 「水貨」宋襄公為何能名列春秋五霸?
    熟讀我國歷史之人應該都知道,春秋時期,周天子勢力衰弱,諸侯爭霸不斷。據眾多典籍記載,這一時期先後出現了五位霸主。而這其中有個喚作宋襄公的人,或被後世列為春秋五霸之一。對此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見。今天,我們來從一個新穎的角度分析,宋襄公為何能名列春秋五霸?
  • 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宋國,為何卻在春秋戰國時活成了一個笑話?
    很大,西周初年諸侯國有800多個,到了春秋初年,還剩下170多個戰國之初,只有幾十個了,不過在西周分封的諸侯國中,卻有一個極其特別的諸侯。宋國。而它特別的原因,在於它的臣民為商朝遺民,被封爵之人也是殷商貴族,正兒八經的貴族。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春秋五霸
    歷史上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威勢不在,各地諸侯實力逐漸增強,迅速超過了周王室的實力,各地諸侯為了自己的權利和利益,互相攻伐,周王室無力制止,開始了歷史上轟轟烈烈的春秋戰國時代。
  • 看《大秦賦》,品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興衰成敗!
    齊國在齊桓公姜小白(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時期,重用管仲,採用「尊王攘夷」的策略,從而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不過,到公元前386年,姜姓齊國被田和的田姓齊國取代。到了齊威王田因齊(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時期,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國、孫臏為軍師、田忌為大將,進行軍事和政治改革,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221年,齊國被秦王嬴政所滅。
  • 春秋五霸是怎麼當上霸主的?
    春秋五霸有人說,春秋五霸能成功的原因是下面這些:眼光獨到,戰略高遠,自身能力強,忍辱負重、百折不撓、任人唯賢等等。還有人說,春秋五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銳意改革、重用人才、重視生產。那麼,你認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春秋霸主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 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國,為何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
    春秋戰國時代歷時500年,造就了無數英雄人物,是一段頗有傳奇色彩的歷史。越王勾踐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越王勾踐可是當初春秋五霸之一,與齊桓公、秦穆公等齊名。越國地域遼闊,超過了當時燕國、韓國等戰國七雄之一。但是為何到了戰國時期,七雄之一卻沒有越國的一席之地?
  • 齊桓公為什麼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和鮑叔牙居功至偉
    關於「春秋五霸」,歷史上有多個版本。但無論哪個版本,齊桓公都必須位列其中,而且排名第一。他是當之無愧的春秋五霸之首。 如果我們迴轉目光,回到2700年前,會發現齊桓公差點與春秋五霸擦肩而過。
  • 迂腐的仁義 雖然是春秋五霸之一 但卻是最水的 宋襄公
    宋襄公,子姓,宋氏,名茲甫,是春秋時期宋國國君,在《史記索隱》中說他是春秋五霸之一。但是宋襄公因受偽仁義以及腐朽思維的影響,最終失敗,成為千古笑談。宋襄公茲甫是宋桓公的嫡長子,在封建時代,嫡長子繼承制是宗法制的最關鍵一環,是宋國當之無愧的繼承人,但故事卻出現了轉折,作為繼承人的茲甫向宋桓公請求將太子之位讓給他的庶兄目夷,理由是目夷賢能。宋桓公將此事說給了目夷, 目夷回答「能以國讓,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順。」意思是茲甫賢能到能讓國,我不如他,我還不是嫡子不能繼位。
  • 越國是春秋五霸之一,為何在戰國時期沒有進入戰國七雄的行列?
    大家都知道在春秋五霸裡面雖然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越王勾踐也是被列入到其中,因為在春秋後期的時候,越王勾踐曾經滅掉了不可一世的吳國,在其他大國看起來實力也是相當的強大,所以將它列入到了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踐在滅了吳國之後,曾經率軍北上,而北方各大國都承認他霸主的地位,所以也算得上是春秋五霸之一,就連周天子也賜予他相當大的榮譽。不過,越國始終是遠離中原的一個國家,只不過因為某種機遇站在了時代的巔峰,但是卻並不能長久。但是這也就是越王勾踐的時代,到他的去世之後,越國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了內亂之中。
  • 怎麼當春秋五霸?跟著齊桓公晉文公爭霸一回,才知霸主標準和意義
    《荀子·王霸》最有意思,它的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其中霸主人選更近戰國。其餘說法中,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加上晉文公,晉國出現了四位霸主,這可是很有偏袒了。這個說法是清人全祖望《鮚崎亭集外編》中的說法,也不知道為何這樣看重晉國。
  • 春秋五霸都是誰,初中和高中教材說的不一樣?三王五霸尚無定論
    有細心的同學在學習歷史時對於春秋五霸會有疑惑。明明在讀初中時歷史書上的春秋五霸是:齊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和晉文公。但是上了高中後,怎麼這春秋五霸又變成了齊桓公、楚莊王、晉文公、闔閭和勾踐。#春秋五霸#怎麼上了個高中,這歷史人物還能大變活人不成?
  • 悲催的宋國:春秋那麼多諸侯國,為何被黑的總是宋國人?
    那麼,為何宋國愚人特別多,總是被笑話的對象呢?成王敗寇事實上,如果我們宏觀的來看,在這些諸子著作中,不止宋人,還有杞人、衛人、魯人、鄭人,都是寓言故事中經常被嘲笑的對象,比如杞人憂天、鄭人買履等。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國家早已滅亡了。
  • 越王勾踐曾經躋身春秋五霸,為何越國卻沒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局勢可謂風雲變幻,大國處心積慮除掉小國擴張勢力,而小國們則為了生存尋找發展壯大的道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一些大國走向了衰落或分裂,而一些小國則完成了逆襲。靠著臥薪嘗膽後的成功復仇,勾踐成功與齊、宋、晉、魯等諸侯會盟於徐州,並在《荀子》當中被列為春秋五霸的一員。然而,越王勾踐率領越國在春秋時期稱霸,但後來的戰國七雄卻是秦、楚、齊、燕、趙、魏、韓,並沒有越國的身影。那麼,越國為何沒能成為戰國時期的"七雄"之一呢?
  • 春秋五霸各自的實力如何?「霸道」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其二就是軍事實力的衰敗。西周有三支部隊,分別是虎賁軍、周六師、殷八師,虎賁是負責拱衛王畿地區的,既然都城都沒了,最精銳的虎賁軍也基本上消亡殆盡。周六師是原先周地一帶的軍隊,犬戎滅了西周之後,周朝就失去了這片土地。原先西周的周六師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殷八師原先駐紮周朝在東部洛陽一帶,但是後來也逐漸衰亡了。
  • 眼看春秋五霸崛起,周天子為何毫無作為?不是不努力,是被打怕了
    眼看著春秋五霸崛起,直到最後呂不韋滅了東周公國,周王朝徹底滅亡。 而在這幾百年的歷史裡,我有個疑問: 眼看著春秋五霸崛起,為什麼周天子毫無作為? 讓我們看下東周周天子是如何一步步墜落深淵的。
  • 敗家選手周幽王謝幕後,春秋五霸如何粉墨登場?
    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故事中有非常多牛逼轟轟的大人物,今天我們就從西周末年開始,講講那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 而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不得不踩著破三輪趕緊搬家,從鎬京跑到了洛陽,這一遷都,便拉開了春秋時期各家爭霸的局面了。 齊桓公——小白其實很腹黑
  •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其中一個惹人生疑
    有實力的諸侯開始崛起,建立起自己的霸權,開啟了「春秋五霸」局面。「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霸?版本很多,有兩種說法比較正統。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囊公。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第一種說法文史資料中承認的比較多,第二種說法坊間流傳的比較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