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師宗——謝朓

2020-12-18 騰訊網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是每個中學生都會背的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錢別校書叔雲》。詩中所說的「小謝」就是南朝時期著名的山水詩人,謝眺。

謝眺,是南朝時期齊國傑出的山水詩人,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人稱「小謝」。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後任宣城太守,終尚書吏部郎,故又稱謝宣城、謝吏部。

謝眺的簡介

謝朓(464—499),字玄暉。原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後遷居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寄居建康(今江蘇南京)烏衣巷,南朝齊詩人。

出身世家大族,祖、父輩皆劉宋王朝親重,高祖據為謝安之兄,父緯,官散騎侍郎。祖母是史學家範曄之姐,母親為宋文帝之女長城公主,與謝靈運同族,經歷有些類似,時與謝靈運對舉,亦稱小謝。

謝朓青年時代即以文學知名,曾參與竟陵王蕭子良西邸的文學活動,為「竟陵八友」之一。謝朓詩歌創作的主要成就是發展了山水詩。《隋書?經籍志》有《謝朓集》12卷,《謝朓逸集》1卷,均佚。明人收集遺佚,重為編定,刻本甚多。通行本有《四部叢刊》影明抄本。今人郝立權有《謝宣城詩注》(1936)。

東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下獄死。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餘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

謝眺的成就

詩歌方面,在「竟陵八友」中,就屬謝眺的詩歌成就最高。謝眺的詩歌題材經歷了以詠物、遊宴應酬為主到以山水詩,玄言詩為主的變化。他的詩歌都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

辭賦方面,雖然謝眺的辭賦成就不如他的詩歌,但也是值得稱道的。如現存的《思歸賦》、《遊後園賦》、《高松賦》、《杜若賦》等,體制雖然短小,聲律調協,富於抒情色彩。賦體自魏晉以後,題材有所擴大,篇幅有所縮小,不事鋪張,注重抒情;到了齊梁,由於聲律的運用,便逐漸向駢賦過渡。謝朓寫物寓意、借景抒情的小賦,正體現了向駢賦過渡的特點。

謝眺的代表作品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鶩。天際識歸舟,雲中辯江樹。旅思倦搖搖,孤遊昔已屢。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囂塵自茲隔,賞心於此遇。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

謝眺的詩歌所體現出來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自然的藝術風格,是李白自己一生的追求。鍾嶸在《詩品》中說,謝朓的詩歌「至為後進士子所嗟慕」,想見其在當時曾風靡詩壇,對文風有推動的作用,謝眺當之無愧是我國民族文化中的一代師宗。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謝朓的詩有哪些?謝朓的詩詞全集56首
    南北朝詩人謝朓,謝朓(464~499年),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時著名的山水詩人,出身世家大族。謝朓與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後官宣城太守,終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下獄死。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
  • 被李白大家讚賞的謝朓是何許人也?
    他當皇帝後,蕭子隆,子良及謝朓的好友王融都被殺戮。謝朓的內心是哀傷的。但他仍然能夠很快地適應新的政治環境,並且得到明帝蕭鸞的重用。這種表現、典型地反映了南朝門閥士人的政治俗理觀念,門閥的利益超越了忠君愛國的傳統政治倫理之上。所以,後世一些文人儒者,站在嚴格的封建王朝的倫理立場上,斥謝朓為「小人」。《金樓子》有謝朓"貪小"之評,齊梁人有江淹"才盡"之說。
  • 謝朓的山水詩精華作品
    謝朓和謝靈運合在一起,被人們稱為是「大小謝」,他們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而且都十分擅長寫山水詩。在魏晉時代,應用聲律說創作詩歌成就最大的詩人,非謝朓莫屬,他提出,詩歌,應該有詩歌的樣子,用典不至於「文章殆同於詩抄」,用韻不至於「酷裁八病」。
  • 謝朓出守宣城考論(上)
    田丹丹第657期摘要:謝朓在齊明帝建武年間曾由中書侍郎出守宣城郡,這一事件廣受學界關注。從當時的官制和謝朓本人的仕歷來看,謝朓在齊明帝主政後受到重用,這次遷轉只是一個過渡,並非如一些論者所認為,是仕途失意。政治上的過渡時期給謝朓一定的創作空間,創作進入高峰期,在文學史上留下「謝宣城」的美譽。
  • 謝靈運與謝朓山水詩之比較
    謝靈運與謝朓作為早期山水詩的代表人物,對山水詩的走向成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謝朓山水詩比謝靈運山水詩要豐富,謝朓所生活時代統治階級政治鬥爭分場激烈,他在詩歌中表現了對政治的畏懼和不滿,反應了當時知識分子的普遍心理和,和謝靈運相比,詩歌的社會意義更加突出。
  • 詩人謝朓悲劇|李白: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在李白留下的千餘首詩詞中,有不少提到謝朓,流露出仰慕欽佩之情,甚至崇拜的地步。比如《金陵城西樓月下吟》:「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三山望金陵寄殷淑》:「三山懷謝朓,水澹望長安。」
  • 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
    謝朓(464-499),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年少好學,文章清麗。曾任宣州太守,世稱「謝宣城」。齊東昏侯(蕭寶卷)時,被始安王蕭遙光誣陷,下獄死。謝朓是「竟陵八友」之一,在齊武帝永明(483-493)年間,與沈約等人共同開創了「永明體」,所作之詩講究對仗和音律。他的詩流露出對統治集團內部鬥爭的畏懼和不滿情緒。山水詩成就很高,刻畫景物細緻逼真,使山水詩在謝靈運之後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謝靈運並稱「大小謝」。有《謝宣城集》。
  • 謝朓的一首古詩,其中兩句千古傳誦,李白讀後也拍案叫絕
    但太白也是凡人,平生也佩服幾個人,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崔顥、元丹丘之外,另外還有南北朝的謝朓。下面就分享謝朓的一首古詩,其中兩句千古傳誦,李白讀後也拍案叫絕。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南北朝:謝朓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 南朝詩人謝脁與建康的不解情緣
    謝朓的詩當世就享有盛名謝朓的祖父與父親均長期在建康做官,祖父謝述與南朝宋武帝劉裕關係密切,父親謝緯「方雅有文風」,得到重用。謝朓任過南齊諸王幕下的參軍、功曹、文學等職,得到過隨王蕭子隆、竟陵王蕭子良的賞識,並與蕭衍、沈約、王融、蕭琛、範雲、陸倕、任昉等並遊,號曰「竟陵八友」。謝朓是永明詩人的代表,在當世就享有盛名。梁武帝蕭衍說:「三日不讀謝(朓)詩,便覺口臭。」名重一時的劉孝綽也很推崇謝朓。「常以謝詩置几案間,動靜輒諷味」(《顏氏家訓·文章》)。
  • 謝朓一首富有文採的詩篇,感人肺腑,巧奪天工,不愧是李白的偶像
    當時詩人謝朓恰巧剛從荊州赴任返京,在送別了舊友之後,便隨之創作了這首詩篇,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詩人巧奪天工的文學功底吧。 《新亭渚別範零陵雲》 南北朝:謝朓 洞庭長樂地,瀟湘帝子遊。
  • 誰是大謝?你知道嗎?
    李白在這首詩中提到了一個人,這就是小謝著名詩人謝朓。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