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寂靜的春天,仍覺春山尚好

2021-01-09 瀟湘晨報

蘇枕書。

湖南的讀者對蘇枕書應該不會太陌生,2014年前後,她曾在《晨報周刊》開專欄「北白川畔」。她一邊在京都讀著書,一邊寫些介紹京都風物的散文隨筆,京都藉由她的文字,多了一條讓更多湖南人了解的通道。

多數時候,我們在這條通道看到的,是些美好的事物,例如古董字畫店、舊書店、茶鋪,例如白玉蘭、梅花、櫻花、杜鵑等等。

「門外暖簾,春夏秋季為茶綠色,冬季為深茶色。門內茶香四溢,牆邊木架堆滿碩大陶製茶罐。櫃檯小白瓷碗內裝有各種樣茶。頂上掛著白紙墨書茶名與價格,有玉露、煎茶、焙茶三類,茶名俱美:若松之昔、蓬萊之昔、青雲、鶴齡等等。」這是蘇枕書常去的一家茶鋪,類似這樣細膩的介紹,在她的文字中比比皆是,看得出,雖然她一直保持客居狀態,但她喜歡這個大多數時候是安靜著的古都。《京都古書店風景》《有鹿來》《京都如晤》《松子落》《歲華一枝》,從她出版的這些寫京都的書書名便可見一斑。

《春山好》是她第六本寫京都的書。這一本的筆觸和以往有著顯著的不同——她在書寫美好的同時,也直面審視她看到和經歷過的灰色層面的事物。她的痛苦與憤怒,她的勇敢和堅韌,在她定下書名《春山好》的剎那,註定會引起更多共鳴。   

曾受困於「淤泥」,希望能更早一點覺悟

特約策劃杜娟是分批次拿到《春山好》的書稿的。蘇枕書最初給她的,寫的是吃筍、搬家以及真如堂四季,這讓杜娟覺得新書是蘇枕書已出版的《有鹿來》《松子落》的延續。後來的稿件,讓杜娟不由「慎重」起來。2020年1月,伊藤詩織性侵案件勝訴後,蘇枕書寫了《隱秘的廣場》。這篇文章後來編入《春山好》的第四部分「黑夜與白晝」。習慣做輕巧內容的杜娟看到這篇後,提醒自己,必須要更加審慎和專注。

讓杜娟審慎起來的,是蘇枕書寫到了自己親歷的被性騷擾以及從痛苦中掙脫出來的經歷。

2016年,蘇枕書在她所就讀學校教務處門外的小桌上,看到了「性暴力被害者綜合諮詢支援中心」的宣傳小冊。當時,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性暴力的倖存者和受害者,直到過了一段時間後,她才撥通了宣傳冊子上的電話。

「站出來指控或傾訴還不是最困難的部分,隨後漫長、孤獨、充滿懷疑的過程才更艱辛。時間長河滾滾不息,唯獨受害者被困在河底的淤泥難以前行。」

只有曾受困於淤泥的人才能寫出這種感受。所幸,蘇枕書已經走出淤泥,已經從幽暗走到了光之中。

「如果時光倒流,我當然希望自己能更早一點覺悟和反抗。」覺悟了的她認為今日的努力(指站出來指控)即便不能很快促成理想之結果,也應堅守對真理和道義的追求。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一個經歷在,蘇枕書把全書分為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漫長雨季」,既是對現實雨季的寫實,也是她困境中內心的映射;第二部分「走出雨季」,如她自己所說,意味著邁出困境的努力;第三部分「新探險」,是她從學校的紙面知識走向現實世界的嘗試;第四部分「黑夜與白晝」,取義於「黑暗不算黑暗,黑夜與白晝一樣光亮」,她希望能夠從幽暗走到光之中。

這個願望,正好和她在第一部分「漫長雨季」寫到的「驚蟄過後,夜裡常會突然下起大雨,山色仍然枯淡,卻蒙上一層極薄的碧煙,是悄然萌動的新芽」相對應。

歷經晦暗和苦痛後仍覺春山尚好

文字一貫細膩、溫和的蘇枕書並沒有因為視角由京都日常的描寫,轉向人性灰色層面的審視而變得尖銳或尖刻。

這是蘇枕書在京都的第十一年。和她之前五本寫京都的書一樣的,是她對心理、情緒、感觸的捕捉體貼入微。恬靜溫婉的敘述,一方面和東鄰傳統而精緻的外表相洽;一方面將這種外表下隱藏的人性的晦暗有條不紊地剝露了出來。

當然,晦暗或者說灰色只是人性中的一部分,人性的美好、人情的溫暖並沒有被一葉障目。她的文化積澱和溫潤情懷以及對生活的熱愛並沒有消減。

她寫深陷抑鬱時候走進寂靜寬大的寺院,「在山寺的懷抱裡,被寂靜與綠意浸潤,聽見鳥的啼鳴,像草葉要被露水壓彎,總是忍不住垂下頭。它們比我更長久,寺中古木、巨石無不說明了這一點,如此得到了寬慰。」

她寫她總是惦記著那些萍水相逢的事,前一秒還在懷念某處吃到的筍飯以及給他們做那頓美好筍飯的阿姨,下一秒注意到了眼前的山雀——「窗外新綠的枝上有一隻小巧敏捷的山雀,輕靈地飛來飛去,小爪子勾著細枝蕩鞦韆。我們靜靜看那山雀,一時沉寂無言。」

即使是2020年她經歷過的最為寂靜的春天,因新冠的肆虐,她就讀的京都大學決定停課,她雖然內心和大多數人一樣茫然,但並沒有因此而迷失,「山裡忽而起了春的晚風,所有樹葉都溫柔地沙沙作響,空氣裡充滿樹葉發芽的清甜的味道」。

不是所有人都能聞到樹葉發芽的清甜的味道,也不是所有人在歷經晦暗和苦痛之後還能覺得春山尚好,尤其是幾乎全人類都面臨危機的時刻,「不要絕望,懷著溫柔的心,一步一步,朝前去」。受到鼓舞的蘇枕書知道自己的傷痛無法撫平和得到安慰,但她決定將自己微小的力量匯入大河。

對話

「用文字處理荒誕與殘忍,不僅是需要勇氣」

瀟湘晨報:記得數年前您在《晨報周刊》上有專欄「北白川畔」,巧合的是,《春山好》第一篇寫的就是從月待山前搬家到北白川畔。「月待山前」「北白川畔」這樣像是從古詩和國畫中走出來的名字,有沒有給您消減一點點異域的感覺?

蘇枕書:給《晨報周刊》寫專欄,是我非常快樂難忘的記憶,謝謝《晨報周刊》給我的機會,感念那段因緣。北白川、月待山都是京都的地名,我也覺得很喜歡,因而就拿來作專欄名。京都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聯的確很多,儘管是異國,但在植物、風土等方面,與我的故鄉(南通)也多有相通之處,令我很覺親切。

瀟湘晨報:您在京都生活了十餘年,京都應該是您主動選擇的生活得最久的城市。這十餘年裡,您有沒有覺得您在記錄京都生活的同時,也在被京都影響或者形塑?

蘇枕書:昔日在重慶生活四年,我便學會了吃辣、說重慶話;如今在京都十來年,所受的影響必然非常大。

瀟湘晨報:近些年國內譯介了不少日本匠人匠作的書,但您的文章中寫到有日本朋友對匠人的傲慢和守舊有抱怨,這種抱怨比較常見嗎?日本年輕人對這些匠人的普遍的態度是怎樣的?

蘇枕書:國內讚許的匠人精神在日本更是一種大家早已習慣的存在。日本人自己看他們的風俗習慣,肯定與外國人的感受不太一樣。對於保守頑固的學徒制度,日本年輕人大概不以為然。但同時自然不會缺潛心學藝的態度。

瀟湘晨報:您過往寫京都的文章,大多透露著一些讓人嚮往和感動的美好。但,同時,這個美好的地方也和其他地方一樣,有著些荒誕與殘忍的事情。您曾說要直視這些荒誕與殘忍,確實,在《春山好》中您有對這些荒誕與殘忍的直視。這樣的「直視」,對您來說,是不是也是一種殘忍?讓你有勇氣去直視的力量來自哪裡?

蘇枕書:我原本就有些「潔癖」,所以導致從前的文字看起來比較「乾淨」。如何用文字處理荒誕與殘忍,很值得思考,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和洞察力。我也正在探索之中。

瀟湘晨報: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時,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局援助武漢的物資包裝箱上有「山川異域,日月同天」這樣的句子,有人看到後感到慚愧,覺得對漢語的運用不如友鄰,也有人說這些句子其實是在日的中國留學生寫的。日本人對於漢文化中優秀部分的吸收與繼承,您有怎樣的一些感受?

蘇枕書:這句不是在日中國留學生寫的,確實是HSK日本事務局常任理事林隆樹(日本人)的想法,後來又出現了不少貼在救援物資外的詩句,當中的確有出自在日華人的智慧。我們在討論這些問題時,首先應該確認事實,再進行分析。

若以此例說明日本對「漢文化」的吸收與繼承,則稍微有一些不全面。

「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出自鑑真弟子所作《唐大和上東徵傳》,日本古代的長屋王曾託遣唐使帶去中國一千件袈裟,這是繡在袈裟上的句子,鑑真和尚被這句話打動,從而不懼艱險,東渡弘法。這句話說明古代中日兩國之間藉由佛教、漢文展開的友誼,單是「漢文化」一詞恐怕難以概括。

向來國與國之間交流往往不是單向,而是互相影響、錯綜複雜,且不僅僅是一國與一國之間的往來,更是多個國家與地區之間發生的交往,這當中的細節與圖景一直非常吸引我。

瀟湘晨報:《夜之旅行》這一篇中,您在寫到林奕含時感慨「人們對於受害者身份與能力常有苛刻的挑剔,因此許多人的犧牲連形狀都不明了」。您有沒有今後分出些時間和精力去致力改變這種積習的想法?

蘇枕書:我想,寫下這本書也是我努力的一種方式。

瀟湘晨報:很多男人不知道性騷擾給女人帶去的痛苦有多深,甚至有不少男人不認為他們的某些行為是性騷擾。您在為自己遭遇的性騷擾維權的過程中,最大的阻礙和最大的動力分別來自哪裡?

蘇枕書:最大的阻礙是社會根深蒂固的觀念;最大的動力是內心對於正義的渴求,以及希望未來的人可以在更好的環境裡生活——這樣的信念。

他人的遭遇和痛苦喚醒了我,我認為自己有必要去這樣做,雖然過程充滿侮辱和痛苦。但如果我不說出來,這些侮辱和痛苦也依然在那裡。

瀟湘晨報:《康復訓練》篇的末尾,您說「創傷並未變小,這是作為受害者需要面對的殘酷現實;但我的世界已擴大,因而創傷所佔的比例不再那樣驚人刺目」,這是積極的應對方式,還是消極的應對方式?

蘇枕書:這樣的價值判斷交給讀者評價好了。

瀟湘晨報:您的師兄,連你在山上揀根掉落的樹枝都要研究是否合法。這麼牢牢守著規則,他們有沒有覺得無趣?或者他們的強大以及很多人樂於和他們交往,就是因為他們寧願無趣也不願意侵佔別人的利益?

蘇枕書:他是日本社會裡很常見的一類刻苦較真的人,無趣與否,恐怕外人不宜評價,這是一個過於主觀的價值判斷。我在他身上學到很多,也非常尊敬他。

瀟湘晨報:看到您說「植物與日常飲食是生活的重要礎石」、看到你寫筍的甘美,就想起電影《小森林夏秋冬春》。食物不僅給了供養我們的營養,對食物的熱愛也是我們抗爭這個世界的方式之一。是這樣的嗎?

蘇枕書:對美食的熱愛不僅是與世界抗爭的方式,還是熱愛這個世界的方式。有點慚愧地說,去年以來,我生活的大部分支出不是買書,而是買吃的。下班後在商場超市買些應季的食材回家做了吃,是獨居生活的莫大安慰。日常飲食、尋常生活對於生命而言是重要的基礎,我們短暫而難以預料的人生的每一天,都由它們支撐著。

瀟湘晨報:後記中您說書名題作「春山好」是因為書寫過程中眼見窗外山色緩慢變化,就這樣來到了美麗的春天。現在,離下一個美麗春天,還有一點點距離,對即將到來的下一個春天,您有怎樣的一些期望?

蘇枕書:今天是元月一日,我在家附近人跡罕至的山中散步。群鳥啁啾,櫻樹枝頭已鼓出芽苞,我也想到去年此時寫作本書的心情,深覺光陰可珍。過去是艱難的一年,未來也難以預料。但此時此刻,我確實懷著希望,希望自己可以平靜勇敢地迎接下一個春天。

撰文/本報記者劉建勇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最相思,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李清照為趙明誠的學術著作《金石錄》寫《後序》時,曾深情追懷他們共同創造的、交織著文藝、學術、愛情的美好經歷——那不是尋常士大夫的花前月下,淺醉低吟,而是指更深刻、更豐富、更高雅,甚至更崇高的精神生活。趙明誠擔任地方官的時候,二人曾有過短暫的離別,這怎能不令人感到難以忍受的精神失落?
  • 「詩詞鑑賞」人間春信知多少,我們已經收到了春天的信息!
    春天來了,她從嚴寒中悄悄走來,儘管此時的春天還是寒氣逼人,但在南方,霜期已過,氣候有所回暖,人們開始減去了身上衣,沐浴在融融的暖陽之下。我們已經聽到了春天的腳步,收到了春天的信息。春風融化了冰雪,喚醒了沉睡的生命,引來了山清水秀,萬象更新,一派生機的盎然景象。
  • 冬天讓它睡大覺,春天才能「鉚勁兒」地長,4種花該放手時就放手
    4種花冬天放手不管才是真愛,好好睡一覺,春天長得生猛冬天養花不能過分溺愛,該放手時就放手。這種方法對很多怕冷的花卉來說固然有效,但也不是通用的,有些花卉就大可不必這樣做,4種花冬天放手不管才是真愛,讓它好好睡一覺,春天才長得生猛。1、迎春花迎春花是一種灌木花卉,開花亮黃色,小朵,密集,一枝可開無數的花朵,花期在早春3月,葉子剛露頭還未萌芽的時候,花朵就搶先開放了,所以得名「迎春」。
  • 在那片春深幾許的花園裡 我和春天只隔著一朵花的距離
    一詩一文 每一天的原創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過《超級溫柔的句子 想送給你》1.待此清涼月 可滌人間塵2.不過也有過幾個瞬間我忽然覺得世界總體上還是溫柔,而你有時也慈悲3.月亮藏在了雲層後面,海浪與月光交匯在地平線,同一片星河下的我們,置身寂靜也內襯溫柔時光4.我將告別黃昏,掙脫藏身的黑暗,向你的光裡墜落5.唯有你的光輝,能像漫過山嶺的薄霧,像和風從靜謐的世界琴弦裡帶來的夜曲
  • 「屈指數春來,彈指驚春去」這首春天的冷門宋詞太美了,正應景!
    春天的古詩詞非常多。春天算是四季當中被詠頌的最多的季節。無論是「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出牆的紅杏,灼灼其華的桃花、還是「楊柳岸,曉風殘月」,甚至是「蓼茸蒿筍」都被寫進了詩詞當中。但每年春天都是最短的,似乎剛脫了棉襖,過不了幾天就要穿短袖、裙子了。即便是盛開的繁花也仿佛只是剎那的芳華。一場春雨,竟然就已經落了一地。所以,古人在春天往往會覺得悲傷,因為最美好的留不住啊。
  • 古詩中春天的事,萬象更新《春無言,不待新雷》詩詞加油站32
    【詩曰】《春無言,不待新雷》古詩中春天的事,萬象更新,詩詞加油站32文/大俠範兒【引詩】古賢也盼早發雷,一聲響震冰化水;春生春水春景致,新葉新花新蝶飛。【新雷】清 張維屏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 陳偉星空:堅強春天的武大櫻花
    這是武漢最寂靜的一個春天,最寂靜,也最堅強!嚴冬過後,定必春暖花開!武大的櫻花開了,這是一片庚子珞櫻的初綻,我們從沒遇見,這樣一個寂靜的春天,風從東湖來,煙波渺渺,雲影紛紛,這是武漢最堅強的一個春天,櫻花雖獨自綻放,願這個春天不再寒冷!
  • 傷春、惜春、贊春……看杜甫、孟浩然、高鼎筆下的春天
    天氣回暖,春光明媚,正是適合賞春的日子!5首關於春的詩歌,讓我們走進杜甫、朱熹、孟浩然、高鼎,去看下詩人筆下的春天與春意。詩的前四句描寫了春雨應該帶來的條件「知時節」「潤物」——春天的及時雨悄然而至,潤物無聲。後四句寫了夜晚、和白天的兩重景象。下了一宿的雨水,暢想天亮後,整個錦官城(現成都)都是嬌豔欲滴了吧。寫詩貴有所寄託,這首詩表面上是寫春雨以及「好雨」應該具備的品格,但也能看到作者的寄語「景語皆情語」。
  • 梨花一枝春帶雨|二源,在春天等你
    文章來源|文成新聞網 圖文|王健 趙敏 國統梨花素雅是3月春光最美的顏色春來百花開放是開在心間最素雅的那朵梨花園內梨樹樹相蒼古,梨花競相綻放,互不相讓自2017年始,該村每年春天如期舉辦梨花節,今受疫情影響原定於3月底舉辦的第四屆梨花節延期。
  • 七年級春天優美段落寫作素材:春到田野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七年級春天優美段落寫作素材:春到田野,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寒冷的冬爺爺走了,春姑娘又帶著她自己的魔法棒來到了人間。   2隻要春姑娘輕輕地揮一下魔法棒,她所處的地方就會綠油油的一片。瞧,她首先來到了廣闊的田野,「譁」的一下,從小麥到玉米,從棉花到高粱,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
  • 立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第一個節氣,「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在節氣上寒冷的結束,是一年春暖花開的開端。與其說重啟2020年,不如一起期待2020年春天的到來,春風和煦,可以喚醒蟄蟲,可以融化冰川、一夜催醒萬花開,我相信春天同樣可以驅散過往的陰霾與憂愁。說到春天,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是告別嚴寒,迎接春風,放飛希望。立春日作為春天第一個節氣,從此日,東風和煦,春雨滋潤,萬物復甦,春天裡的希望會戰勝一切。
  • 春時春食 在成都我要把春天銜在嘴裡
    春時春食 在成都我要把春天銜在嘴裡 自然物產繁茂 在這個仲春時節 應季春食文旅君這就給大家安排上!
  • 華晨宇20秒高音《春》讓你看到:春天
    華晨宇《好想愛這個世界啊》今年的春節不同以往,少了熱鬧,添了擔憂,還記得《春》——華晨宇改編歌曲。《春》由三年級女孩和一位農民作詞,整首歌總共四句話「樹枝上長著嫩葉一片,如一個舞臺,如一個舞臺,上面站著春天」,蓬勃、希望之感躍然紙上。
  • 我代表春天,送你小花花
    冬去春來, 每朵花都在張揚著生命力。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被花開治癒的瞬間。 這裡的春天即將來臨。
  • 春天來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及時的好雨知曉時節的需求,因時而動的伴著春風在夜晚悄悄地飄落下來,正值植物萌發生長的時候,春雨的到來,普惠恩澤,無聲的滋潤著春天萬物。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杜甫寫下了這首名詩《春夜喜雨》。開篇一個「好」字,詮釋了杜甫對春雨之情深意重,對春雨「知時節」的降臨給予萬物復甦的讚美,是詩人盼望「好雨」,喜愛這樣的「好雨」發自內心的讚嘆。
  • 描寫春天的作文:尋找春天
    春天的活力,正一步步朝我走來。黎明時,颳了半夜的風停了,窗外一片寂靜。一直被風聲侵擾,我此時卻有些睡不著了,掙紮起身,往陽臺走去。遠方的晨曦慢慢照亮了天際,我決定走出去,尋找春天。碧空如洗,紅日與藍天相映襯,真是個難得的好天氣。為什麼不去爬山呢?我的腦海中忽然冒出這樣的念頭。
  • 寂靜的夜「讀者投稿」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文韻未央,ID:wenyunweiya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寂靜的夜,也只有這夜晚才會獨自一個人不用說話,不會用眼睛去看世界的萬物,只是在夜裡睜著,耳機裡放著喜歡的,平靜的民謠一邊品味表達的情感,就像一場旅行,心裡可以想想事,可以回憶回憶曾經的經歷,
  • 萬紫千紅總是春!他用朱熹《春日》,喚醒每個人心中的春天
    萬紫千紅總是春!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只要心有所往,所見皆為美景 重逢之際,《經典詠流傳》迎來了新的希望 傳唱人韓庚以一曲充滿生機和力量的《春光人間》 讓大家看到「萬紫千紅總是春」
  • 哲學裡的湖南丨洞見自然生產力,這裡的春天不寂靜
    直到美國學者卡森在《寂靜的春天》中直指殺蟲劑對生態的危害,人們才倏然驚覺,不重視自然生產力的後果,便是自然「無聲」的報復。是的,自然的承載力並非無限。中國傳統文化中,即有「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的說法。人與自然,一如矛盾相生相依,一旦越界,打破的便是長久以來的共生平衡。
  • 原創散文:春已暮
    春已暮文字/香襲書卷過了清明節,就進入了暮春之月。這時,花色漸退。顧名思義,「暮」是太陽落在草叢中。也就是到了一日的黃昏。當春天走向末端時,它是成熟的。當枝頭的花朵,成為果實,春天也將老去。暮春在看遍繁花似錦的熱烈,再經歷落花成冡的悲壯,接受與包容,情懷裡就有了慈悲。然後懂得了做自己,穩當地收拾起心情,結出自己的果實。你看,初桃帶著淺白色的毛絨,爬上了枝頭。枇杷的生長周期比較長,因了早一步結果,此時的枇杷果,已經有了些看相。杏兒們爭先恐後地,在樹葉間打鬧著。葡萄架上,葉片寬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