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罵人,為什麼動不動就說「二百五」?這當然不是空穴來風了

2020-12-19 指點江山

在形容那些辦事不靠譜、說話不著邊際、經常鬧出洋相的傢伙時,人們往往會用到「二百五」一詞。那麼,為何國人要以這個特別的數字來形容其他人呢?這背後又有怎樣不為人知的典故呢?

為了探明「二百五」的由來,筆者特地查閱資料考證了「二百五」一語的出處,以饗讀者。

第一個:源於東周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學派叫「縱橫家」,其開山鼻祖鬼谷子門下有許多驚世奇才,蘇秦便是其中之一。作為合縱之策的提出者,蘇秦聯合了齊、楚、燕、趙、魏、韓六個大國,組成了抗秦同盟。因為這份功勞,蘇秦被六國諸侯封為國相,成為東周史上絕無僅有的六國丞相。

當蘇秦在齊國辦事時,遇到了秦國派來的殺手。蘇秦走在街上,不知禍從天上來,被隱藏在高樓上的殺手當胸一劍戳了個對穿。殺手趁亂逃脫了,蘇秦則倒在血泊中。當齊人將奄奄一息的蘇秦帶回住所時,蘇秦已然是出氣多進氣少,眼看便要駕鶴西去了。

齊王聽說這件事後,立即找上門來查看蘇秦的傷勢,見蘇秦重傷至此不由得傷懷。齊王下令,要不惜一切代價緝拿殺手,可此時每個人都知道殺手早已遠遁,怎會留在齊國引頸就戮呢?蘇秦對齊王說道:「大王不必擔心此事,若想替臣報仇,只需如此這般……」

齊王聽從了蘇秦「引蛇出洞」的妙計,在蘇秦咽氣後做出了一系列安排。

蘇秦過世後,齊王並沒有將其安葬,而是命人將蘇秦的腦袋砍下,將頭顱掛在城樓上,並在大街小巷張貼告示:「蘇秦其人是禍亂六國的奸細,本王早想將其殺之後快,沒想到被義士搶先了。義士為我六國除去禍患大快人心,所以,本王設下千金賞賜,請殺掉蘇秦的義士前來領賞。」

告示貼出之後,有四名市井閒漢來到王宮領賞。

這四個人的口徑如出一轍:「我就是殺掉蘇秦的刺客,今特向大王請賞。」由於齊王早有安排,所以宮門口的士兵立即將這四人「請」到大王面前,聽候大王發落。齊王見到這四個鑽到錢眼裡的傢伙後,恨不得將他們生吞活剝了。

不過,齊王知道這四人裡定有為了錢財湊熱鬧的好事者,他還是想要找出真正的刺客,所以,煞有介事地對這四個傢伙說道:「本王承諾給予殺掉蘇秦者一千兩黃金的補償,可你們總共有四個人,究竟誰才是殺掉蘇秦的義士呢?」

其實,殺掉蘇秦的殺手早已在得手後返回秦國復命了,所以,這四人都不是殺害蘇秦的兇手。既然他們只是為了錢財而來,所以,這四人倒也不爭功,本著「人人有份」的原則對齊王說道:「大王,我們四人都是殺蘇秦的義士,所以,這筆賞金應該由我們四個平分,沒人二百五十兩。」

齊王聽完這句話恍然大悟,合著這幾個傢伙都不是殺害蘇秦的兇手,而是濫竽充數的蠢人。齊王勃然大怒,對左右說道:「來人吶!把這四個『二百五』拉出去剁了!」就這樣,四個「二百五」成了替刺客背黑鍋的冤死鬼。

老百姓聽說這件事後,便開始以「二百五」來稱呼那些蠢蛋,這一習慣傳承至今。

第二個:源於民間逸聞。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個落第秀才,為了考取功名寒窗苦讀了半生,卻止步於會試未有寸進。秀才的人生鬱郁不得志,家中有一醜妻,卻未曾給他孕育子嗣。秀才努力了大半輩子,終究心灰意冷,放棄了科舉。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秀才放下功利心淡泊名利,老天卻賜給他一對雙胞胎。

看到老婆誕下兩個大胖小子,秀才將光耀門楣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兒子身上。他為大兒子取名叫「成事」,為小兒子取名為「敗事」,希望這兩個兒子成敗在此一舉,替他們的老爹博得功名,光宗耀祖。從這以後,老秀才靠寫寫畫畫貼補家用,閒來教育兩個兒子發奮苦讀,日子過得倒也平淡幸福。

某天,秀才要上集市賣字畫,臨走之前對夫人說道:「我去市集上把這些字畫賣掉,你在家中好好看著兩個孩子寫字。成事是兄長,所以,他今天需寫三百個字;敗事是弟弟,他今天只寫二百字即可。」秀才吩咐完便出門了,回家之後,又詢問妻子兩個兒子的學習情況如何,夫人答道:「雖然兩小兒都寫了不少字,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一人寫了二百五。」

還有一則民諺說起,曾經有一浪蕩子,出生於一戶殷實人家。因為此子極其敗家,所以,萬貫家財被他揮霍殆盡。某日,敗家子帶著家中僅存的傳家寶來到集市上,在寶物上貼了一張「賣金二百五十八兩」的字條。隨後,他便躺在一旁等著買家上門。

沒過多久,有一買家相中了敗家子手中的傳家寶,可他的手裡只有二百五十兩金子。為了求得此寶,買家便向敗家子提出,自己僅有二百五十兩黃金,倘若他不肯讓出寶貝,那這樁買賣只得告吹。敗家子覺得二百五便二百五,自己也吃不了多大的虧,於是便同意了這樁買賣。

人們聽說後,紛紛嘲笑敗家子不會做生意,少賺了八兩黃金。從這以後,人們便稱呼稀裡糊塗的人為「二百五」。

第三個:源於「喝道伍佰」一職。

唐朝時期的長安京兆尹是舉足輕重的大員,此官的地位相當於今時今日的首都市長。每逢京兆尹出巡,小吏總會擺出氣派的儀仗,招搖過市時排場十足。在京兆尹儀仗隊的最前方,是一個手持長竿的「喝道伍佰」。這位小吏的工作,就是在前方領路,並用長杆驅散那些擋在前面的老百姓。

京兆尹出巡難免會驚擾百姓,而用竹竿驅散百姓的喝道伍佰自然成了長安百姓最討厭的傢伙。「喝道伍佰」本就令人生厭,後來京兆尹還增設一員,由兩名「喝道伍佰」進行開路,此舉使京城百姓恨得牙根直痒痒。但不知從何時開始,長安城的老百姓不再稱呼開路的兩小吏為「喝道伍佰」,而是分別叫他們「二百五」。因為這兩人的手中經常拎著一根長長的竹竿,所以,人們又管他們叫「二桿子」。

時至今天,大家仍習慣稱那些不靠譜、不著調的狗腿子為「二桿子」或「二百五」。

第四個:源於賭場。

在古代的賭場中,有一種賭具叫做「牌九」。牌九和現在的麻將差不多,只不過牌九的牌張僅有筒子。

在牌九裡有四個點的「二板」和六個點的「吆五」,這兩張牌湊在一起剛好是十點。倘若在推牌九時摸到這兩張,無疑是倒了大黴。因為「斃十」是所有牌型中點數最小的牌型,任何牌都可以通吃它。「二板」和「吆五」連在一起,便是「二板五」,是賭客最不想看到的一種牌型。

賭客都認為「二板五」是最無用的,後來,便以這種牌型來諷刺那些身無長處辦事又不牢靠的傢伙。

第五個:源於度量衡。

在許多古代王朝裡,銀子是一種流通性極高的貨幣。然而雖然銀子普及度高,但攜帶並不方便。錢莊將收來的銀子,以五百兩作為「一封」,用紙綑紮在一起,方便統計。這種方法,有點像是現在銀行將硬幣包成小包一樣。既然,五百兩是「一封」,那麼,二百五十兩自然屬於「半封」。

古人喜歡玩「諧音梗」,在《笑林廣記》中我們經常看到因諧音而鬧出的笑話。

當時,有個人時而清醒時而瘋癲,人們便稱他為「半瘋」。因為「半瘋」與「半封」同音,所以,時人便聯想到銀子,將其喚作「二百五」。

同樣的,還有一種「二百五」的出處亦與金錢相關。

在古代,銅幣多為內方外圓的形制,所以,又被老百姓稱作「孔方兄」。為了便於攜帶,人們會用麻繩將一堆銅錢串在一起,將一串一千枚銅錢稱作「一貫」。到了明清時期,「一貫」又被稱作「一吊」。

《紅樓夢》中的鳳姐,曾提到襲人每個月能領到二兩銀子,晴雯等一些地位較高的大丫頭能拿到一吊錢。所謂「半吊子」說的就是五百錢,因為不足一吊,所以,用來隱喻那些心機城府不夠的人。

「半吊子的一半」就是二百五十錢,顯然相比於「半吊子」,「二百五」更是不足,是以「二百五」成了缺心眼的代名詞。

雖說,「二百五」的由來說法眾多,但從文獻的記載來看,「二百五」或許是個近代才出現的新生詞彙。《爾雅》、《說文》、《康熙字典》這些年代較近的典籍中,均沒有收錄「二百五」一語,最早記錄了「二百五」的已是《現代漢語詞典》。

所以,據此來分析,「二百五」一詞至少誕生於民國之後。至於前文中提到的出處,不過是後人做出的猜測罷了。

參考資料:

【《「二百五」出處考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笑林廣記》、《紅樓夢》】

相關焦點

  • 二百五為什麼是罵人的話?
    二百五的歷史並不久遠,是傻乎乎、不著調的意思,屬於民間俚語。可想而知,以此雅號稱呼別人,當然算是罵人了。不過,算是講究技巧的,即拐著彎兒地罵人了。二百五,是說別人傻乎乎、不著調的意思古時,一吊錢是一千文,所以,半吊子,就是500文大錢用繩子串在一起。多乎多?不多也。引申開來,半吊子,就是暗指某人一知半解、半瓶子醋的意思啦。
  • 數字二百五,為什麼會變成罵人的話呢?
    二百五為什麼是罵人的話呢?二百五在現代人來看是一個經典的罵人詞彙,但是你想過嗎?明明一個好好的數字二百五,為什麼會變成罵人的話呢?於是齊王就按照蘇秦的計策,讓人把蘇秦的頭懸掛於城門之上,還發了一道榜文,說「內奸蘇秦誅殺者,賞黃金千兩,速來領賞」。榜文一經貼出,便有四人聲稱是自己殺了蘇秦。齊王多次詢問,四人都咬定是自己所為,齊王就問:「賞黃金千兩,你們每個人多少兩呢」?四個人齊聲道:「一人二百五」。
  • 為什麼「二百五」會成為罵人的髒話?原來和賞金有關係
    要說只有中國人才能理解的髒話,非「二百五」莫屬。這句話的殺傷力較小,也不會提及對方的親人祖宗。但說出口時,依然能夠宣洩情緒。可能大家要問了,為什麼「二百五」會成為罵人的話呢?關於「二百五」的起源,受到公認的,主要有這三個典故。
  • 你還在用「二百五」罵人嗎?這3字背後的歷史故事,少有人知
    「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作為漢語分支,中國方言文化也非常博大精深,各大方言之間的差異可以表現在語音、詞彙、語法上,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某些罵人用的詞彙卻是通用的,比如這
  • 「二百五」只是個數字,怎麼成了罵人專用詞?它又是怎麼出現的呢?
    比如一對新人在一起可以說「99」,和別人再見可以說「886」,女孩子過生日可以說「永遠18」,但是有一個數字在中國人眼裡是罵人的,那就是「250」,通常來指做事情傻頭傻腦,又倔強的人。可這「250」又是怎麼由來的呢?
  • 罵人為什麼說你不是東西?東西南北有什麼含義呢?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文化歷史非常的悠久,在這悠久的歷史中,我們的老祖宗發明了很多非常有特點的東西,比如說罵人也是一個學問,在罵人的時候,我們中國人常說你不是東西。罵人那麼為什麼罵人的時候要說你不是東西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東西南北是相互獨立的,如果你不是東西,那麼你就只能是南北,其實就跟水火一樣無情無義。
  • 250這句罵人的話的由來
    至今都想不明白,為什麼罵人要罵二百五而不是三百五、四百五或著一百五?這個問題相信也是很多人從小到大都沒有想明白的問題之一。 二百五的來由有兩個解釋,第一個解釋說:在古時候大家用的都是銅錢銀兩,因為數量太多,為了方便理財大家都會用紙包起來或著用線串起來。
  • 不想跳就不跳,幹嘛要說人家二百五,退個役又不是什麼大事
    國內某體育雜誌編輯張路平表示龍吸水的二百五遍地皆是,能跳出2米38的精英寥若晨星。說得很直接,直接說張路平就是二百五。可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1991年出生的張國偉目前已經29歲了,黃金年齡段早就過去了,早點退遲點退壓根不影響,完全看他心情。
  • 第五人格遊戲環境戾氣加重,動不動就罵人,策劃應當高度重視
    第五人格遊戲環境戾氣加重,動不動就罵人,策劃應當高度重視 可能因為最近第五人格出的活動真的比較多
  • 俗語「二百五」,你只知道它的表意,卻不知道由來和故事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二百五」這三個字,或者是別人口中的一句俏皮話,或者是粗鄙之語,但是不論是什麼樣的語境,這三個字總是中國人經常說的口頭禪。對於「二百五」的意思,已經不需要多做解釋,但凡是中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解讀,但是能夠肯定的是,這三個字代表的多少都有些貶義,沒有人用這三個字去誇獎別人的。雖然「二百五」在中國人的口語中的如此的普遍化,但是卻很少能夠知道這三個字的由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究竟「二百五」這個俗語是如何被世人所熟知的。
  • 二百五「「半吊子「的由來
    在平時的生活裡,說一個人辦事不利、出洋相、犯傻的時候,總說一句:他就是一「半吊子」或者「二百五」。可是搜遍全國也沒有找到丁點的線索,齊王想為自己的蘇愛卿報仇雪恨,冥思苦想多日,終於計上心來,下令先將蘇秦的首級割下來懸掛在城門上並張貼告示大罵蘇秦,說蘇秦是一個大漢奸,謀刺者是為齊國除害,當賞黃金千兩。告示一出立馬就有四個大漢站出來承認自己殺了奸臣蘇秦,並來到朝中領賞。齊王假意讚嘆說你們都是勇士,但是千兩黃金你們四人如何分呢?四人經過簡單的計算回應一千平均四份,每人二百五十兩。
  • 街機遊戲被誤解三十年的配音 以為街霸說的是二百五
    《街頭霸王1》當時在日本的效果並不是很好,然而卻在歐美國家莫名大火,就連當時的CAPCOM都始料未及。在《街頭霸王1》進入國內後同樣引起了轟動,估計也只有稍微年長一些的玩家見識過那種火爆場面,畢竟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格鬥遊戲啊!《街頭霸王2》的出現奠定了格鬥遊戲在街機廳的地位,不僅僅延續了初代的火爆,甚至還成為大街小巷談論的焦點。
  • 從「半吊子」與「二百五」,說古代貨幣制度的演變
    在現代的口語裡我們常用「半吊(調)子」、「二百五」這兩句俗語來形容某些人做起事來不仔細,有始無終;說話隨便,不分場合,舉止不沉著,為人不靠譜。
  • 罵人的領導好還是不罵人的領導好?你對此是怎麼看呢?
    罵人的領導好,還是不罵人的領導好,從字面上看,我們大家肯定都喜歡不罵人的領導,溫文爾雅,善解人意,誰不喜歡呢?也許有的人會說罵人的領導好,起碼他不會背後捅刀子,為什麼要這樣想呢?我實在是很佩服中國人的思維邏輯,你們站在你們自己的思維體系去考慮這個問題,從來沒有結合實際去分析。如果罵人的領導好的話,那麼就是在鼓勵領導多罵人對嗎?
  • 網易雲熱評:忽然明白了那個叫周幽王的二百五為什麼會烽火戲諸侯了...
    網易雲熱評:忽然明白了那個叫周幽王的二百五為什麼會烽火戲諸侯了…… 我一直都覺得,最難過的瞬間一定不是你愛而不得的時候,而是你明白,你和這個人真的沒有以後了,以後,他給過你的沒有給過你的,都要給另一個人了,而你,連眼紅都沒有資格。
  • 女人說某些「罵人」的話,不是不愛,而是愛的深情
    他們不會明白,為什么女人在他們做了這些事後,會這麼看不慣他們,還老是在他們耳邊嘮叨,還可能讓男人覺得,這個女人其實不愛他了,要是愛他,就會包容他的一切,不會這麼無理取鬧。其實,這不是她不愛了,只是她愛得太深。
  • 「二百五」「半吊子」「二五眼」俗語的起源你知道嗎
    「半吊子」「二五眼」「二百五」這類俗語在民間廣為流傳,但他們的起源你真的知道嗎?1.半吊子「半吊子」起源於古代特殊的錢幣計量制度。3.二百五「二百五」在俗語中有形容人傻氣、魯莽的含義。關於它的起源,主流說法有以下三種:一是認為它來源於「半吊子」。上文說過,「半吊子」是指一千文的一半,那麼二百五十文不就成了「半吊子」的一半。
  • 盤點那些奇奇怪怪的異獸:上古神話中,最會罵人的神獸是它
    在《山海經》中,會說人話的異獸不多,我們比較熟知的就是白澤、訛獸等等。但,有的異獸不僅會說人話,還會罵人!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這只會罵人的上古異獸!《山海經》中原文記載:「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豚,赤若丹火,善罵。」
  • 《街頭霸王2》滿血二百五發波阿里股,當年那些被我們空耳的招式
    當年在某個時間段,很多地方罵人都流行說「二百五」。當然這個貶義詞的最初來歷並不是來自遊戲廳,但是對於我們這一代街機玩家來說。「二百五」就是從遊戲廳中開始流行的。因為在《街頭霸王2》滿血勝利的時候,系統會說:You win ! Perfect。意思就是,你贏了(完勝)幹得漂亮。但是當年濃濃的電子音讓人無法分辨,直接導致我們空耳成「二百五」或者「二百」。
  • 為什麼有些人車牌號碼不要8,反而喜歡4?
    中國人對數字8情有獨鍾,買房子,8樓賣得貴些,買車牌,8字越多越貴。相反地,4字就很沒市場了。不過也有些人不這麼認為,畢竟8太泛太土了,4就很特別,況且4在音樂中發音也是fa嘛。說個段子,某市領導車牌號是OO544,下屬都說4不吉利,領導說你懂什麼,4在音樂裡發音是fa,發,懂麼?然後某天領導駕車違章被交警扣下,領導大怒說:「睜大你的狗眼看我車牌——OO544,洞洞(動動)我試試!」哪知交警不慌不忙指了指警車車牌,只見車牌號碼是:44944。fa fa fa fa fa,這還不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