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播劇《亮劍》中,李雲龍執掌獨立團打的第一仗,就是在李家坡用3600顆手榴彈解決了竄入根據地腹地的日寇岡崎大隊。之前,八路軍多支部隊曾對這股日寇發動強攻,遭受重大傷亡,其中也包括八路軍最初改編時就已存在的紅軍團如772團等部隊,但始終未能攻克敵人的核心陣地。

在真實的歷史中,這場戰鬥的確發生在山西,但不是在李家坡,而是在武鄉縣蟠龍鎮的關家堖。所謂「堖」,其實就是土質的小山包,因住戶多姓關而被命名關家堖,其頂部是一塊面積約3300平方米的平坦臺地,視野開闊,四周地勢呈階梯式下降,看似平緩實則溝壑縱橫,少數溝坎中挖鑿著一兩排窯洞,總體上看就是一處絕佳的野戰防禦陣地。

岡崎大隊退到這裡以後,立即依託地形構築了八卦形的核心陣地,密布火炮和機槍的掩體,在臺地邊緣也構築了一圈陣地,並用交通壕將兩層陣地相連通。在陣地上挖好的戰壕裡,提前挖了數百處適合單兵作戰的「貓耳洞」,多達50多處窯洞也被全部打通,並挖掘了射擊孔;加上沿著山腳挖的300多個散兵坑,就構成了山腳、山腰窯洞、堖頂臺地三線配置的立體防禦陣地。
此外,在合圍上來的八路軍緊鑼密鼓地做進攻準備之時,岡崎大隊又出動1個200人的加強中隊,襲擊了關家堖陣地西南面一處叫柳樹堖的高地,原本據守此處的決死第1縱隊第25團2營恰好在等待換防,黑暗之中看不清對方的衣著,誤將抹黑上來的日軍中隊當成了友軍換防部隊,結果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最後雖然經過反覆爭奪,仍然失去了這個影響作戰全局的重要陣地,而岡崎大隊則利用這兩處高地互為犄角,形成了交叉火力。

除了佔據有利地形以外,岡崎大隊出發時攜帶的彈藥糧秣也非常充足,每支步槍配120發子彈,每挺輕機槍870發,每挺重機槍7200發,每門山炮上百發炮彈。此外,該大隊兩天前剛剛攻佔了八路軍總部兵工廠所在地黃崖洞地區,洗劫並燒毀了彈藥倉庫、被服倉庫5處,掠走了2000顆手榴彈、1萬發子彈和幾十箱其他補給物資,因此當該大隊被四面趕來的八路軍合圍的時候,根本不用為彈藥發愁。

1940年10月30日凌晨4時,對岡崎大隊的總攻擊開始後,儘管八路軍戰士們勇猛進攻,捨死忘生,但地形實在太不利,敵人的火力也十分兇猛,天上還有十餘架日軍飛機來往轟炸,因此進攻頻頻受挫,部隊傷亡慘重,擔任東北方向主攻的第386旅772團1營戰至中午,已經僅剩20餘人。其餘幾個方向的進攻也打得很殘酷,各攻擊部隊損失很大,其中從抗日決死第1縱隊調來的第25、38團,加上勤雜人員也都不足300人了。

此後又經過連續兩晝夜激戰,雖然取得了擊斃日軍指揮官岡琦謙受副聯隊長、斃傷400餘人的戰績,但始終未能完全攻克關家堖主陣地,仍有百餘殘餘日軍在負隅頑抗,但從周邊幾個縣城來源的日軍已經近在咫尺了。為了避免被動,加上已經取得了殲滅岡崎大隊大部的戰果,八路軍選擇主動撤離了陣地。殘餘日軍在援兵接應下撤回武鄉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