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華夏四大名著之一,華夏歷史源遠流長,能在這麼長的歷史當中成為四大名著之一,可見這部巨作有多麼的不簡單。
而《西遊記》的確不簡單,就它這個名字來說,就有很大的學問。
《西遊記》為什麼叫西遊記,而不是東遊、南遊或者北遊記呢?
答案很簡單,每個人的心臟都長在身體的左邊,而就古代而言,上北下南,左東右西,所以,西遊記的意思,並非是簡單的概述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這麼一件事。
而是告訴人麼,取經並非要到西天,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本經書。
只要人們堅守本心,追尋自己的本心,這樣的一個探索的過程,就是西遊記。
由此可見,《西遊記》裡面的西,並非只是簡單指方位,還有這麼一層深意包含在內。
否則的話,《西遊記》叫取經記也行。
除了西這個字取得妙之外,西遊記裡面的「遊」字也非常好,乃是點睛之筆。
眾所周知,西遊記裡的師徒四人,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這途中的艱辛只有取經人自己才能知道。可是一個「遊」字,告訴了觀眾們,這是一場旅遊。過程會非常有意思有趣,一下子就打消了取經途裡的磨難,將之樂趣化,讓人覺得非常好玩。
當然,西遊記裡的難雖然多,但的確非常好玩。
畢竟師徒四人都有背景,從組建取經隊伍開始,一直到後來的每一難,都能獲得仙的幫助,除過危險不提,還真的和旅遊一樣非常有趣。
畢竟都是自己人,一切盡在掌握中。
很有意思的是,師徒幾人歷經千辛萬苦,取到經書之後卻沒有仔細觀看,而是帶著就回,差一點取到了無字經書,實在令人捧腹。
孫悟空不喜歡看經書也就罷了,他的師傅也只顧著返程,卻沒翻看就不應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