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資類犯罪 退賠可減輕

2020-12-18 李志勇律師

前幾天,我辦理的一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終於收到了判決書。

被告人的業績1600萬元,其實有經理和其他人的掛帳1000多萬元,但認定他拿到的是68萬元的提成,其實他只拿到10萬左右的提成,其它的那些都經過他的手給了那些掛帳的業務員了,只是沒有憑證,都是現金給別人的。

我的被告人是山東農村人,他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拿不出錢來退賠。但只有退賠,才能切實的減輕處罰,他的姐姐拿出了20萬元,幫他退賠了一部份,因此減輕處罰,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而在法庭上,公訴人指出,如果能全部退陪了非法所得68萬元,可以建議判緩刑,立即釋放,但他那裡有那麼多的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關於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條:關於共同犯罪的處理問題 為他人向社會公眾非法吸收資金提供幫助,從中收取代理費、好處費、返點費、佣金、提成等費用,構成非法集資共同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能夠及時退繳上述費用的,可依法從輕處罰;其中情節輕微的,可以免除處罰;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作為犯罪處理。   

最高法《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第三條:常見罪刑情節的適用8:對於退贓、退賠的,綜合考慮犯罪性質,退贓、退賠為損害結果所能彌補的程度,退贓、退賠的數額及主動程度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30%以下;其中搶劫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犯罪的應從嚴掌握。 與之相同的另外一個案例是,同案的一個業務員,非吸數額1.8億,因為退賠了全部的非法所得,也就是提成120萬元,也只判了三年。

把我的辦案的經驗寫下來,讓大家明白。希望能夠幫助你認識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處罰。

李志勇律師,北京安博律師事務所全國刑事委員會主任,北京安博(天津)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南開大學法學院本科,具有紮實的文字功底和法學理論功底,多年律師執業經歷。專注並擅長刑事辯護,辦理成功上百起刑事案件,其中多為取保候審、不批捕、不起訴、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為當事人挽回損失上億元。現是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廉政法治高級研修班特聘法律專家,北京理工大學財產保護與財富創造研究院特聘法律專家,中企資本聯盟半球律師團副團長,擔任中華復興網、中國新聞雜誌網、大型建築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單位法律顧問,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務,深受好評。

相關焦點

  • 杭州刑事律師朋禮松:刑事案件中,「退贓退賠」到底該如何退?
    作者:朋禮松律師 杭州刑事律師最近朋友圈裡,有很多同行或是法律類公眾號都在轉發一篇文章,大致標題好像是「積極退賠退贓應成為詐騙類犯罪減輕處罰的情節」。但今天筆者並不討論退贓退賠情節,在詐騙類犯罪中為何可以成為減輕處罰的事由,以及如何從立法或是法律適用的角度予以解決等問題,至少我覺得這個討論,在司法實踐中多少有點「超前」。為何說「超前」?
  • 張掖一女老闆集資詐騙領無期徒刑 並責令退賠犯罪所得近1.47億元
    張掖一女老闆集資詐騙領無期徒刑並責令退賠犯罪所得近1.47億元每日甘肅網11月26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曹勇)11月25日,張掖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劉玲集資詐騙一案。以集資詐騙罪判處被告人劉玲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責令退賠犯罪所得146763941.26元。經審理查明,2008年以來,劉玲一直從事個體服裝生意,2012年12月6日,註冊成立張掖市華盾服飾有限公司,主營服飾服裝等加工製作批發零售,劉玲為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
  • 涉眾型非法集資犯罪疑難問題研究
    導讀:近年來,我國非法集資類犯罪呈現持續高發的態勢。 當前集資類犯罪案件持續高發,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對司法機關準確認定案件事實、精準適用法律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於案件涉及人數眾多、資金體量龐大,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切實提高追贓挽損比例和做好集資參與人的權利保障和穩控工作也是司法辦案的應有之意。筆者擬結合檢察機關的實踐與探索,從司法實務層面就如何處理集資類犯罪案件新型疑難問題做些探討。
  • 是集資詐騙還是傳銷?法院判令退賠被害人損失
    一審期間,唐某虎等9人因犯集資詐騙罪被判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該案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兩名被告人認為原判認定其犯集資詐騙罪罪名不當,應認定為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那麼這起案件到底是集資詐騙還是傳銷呢?我們看二審法院怎麼認定的。
  • 鷹潭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犯罪,發布典型案例!
    非法集資已經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非法集資犯罪形勢嚴峻,案件高發多發、涉案金額攀升;涉及範圍廣泛;手法各異、欺騙性強,對我國正常的經濟秩序和老百姓的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為進一步提高大家防範非法集資意識,鷹潭中院以案例形式,揭露非法集資作案手段,提醒大家在投資所謂高收益項目時,提高警惕,謹防受騙!
  • 乾貨:集資詐騙1000萬,終判15年,重嗎?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一起來探討:1、集資詐騙罪的量刑依據2、退贓退賠的款項能否交與律師,代為退賠鄭某偉等二審刑事判決書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法院認為,被告人李某健、鄭某偉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以高額利息為誘餌非法集資,其行為均已構成集資詐騙罪,數額特別巨大,依法均應予懲處。李某健曾因故意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刑罰執行完畢後五年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繫纍犯,依法對其從重處罰。
  • 「榜一大哥」被捕,警惕「收割粉絲型」非法集資犯罪
    多達2000名集資參與人加入了蔣子華等人組織的微信群組「投資理財」。他們的身份多是全職媽媽、上班族或在校學生。但他們具有彼此認同的身份——網紅主播辛巴、方丈的狂熱粉絲。在「P2P爆雷,投資人損失慘重」、「打擊非法集資,投資需理性」、「你想要人家利息、人家想要你的本金」等「投資者教育」信息漫天飛的當下,上述投資謊言毫不掩飾對投資常識的違背,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前赴後繼地參與集資呢?答案是超出常識的高回報率。
  • 保健品詐騙、理財詐騙、集資詐騙…小心!這些騙局已經讓很多老年人...
    之後黃某以老闆、演員、星光大道評委等身份出場,誇大所銷售保健品功效,允諾購買多盒保健品贈送黃金項鍊再全額返現,使參會老年人產生可全額返現並獲贈禮品的錯誤認識。在高價銷售保健品得款後,黃某等人迅速從現場撤離。通過上述方式,黃某等人先後在常州、無錫、鎮江等地騙得192名老年人130餘萬元。案發後,全部違法所得已退繳。
  • 今年40歲,上班一個月,工資2000元,因集資詐騙獲刑5年
    雖然只上了一個月班,拿了2000元工資,但一審因犯集資詐騙罪被判刑5年。 一旦踏入非法集資的大坑,害人害己誤終生。不僅投資者要小心防範陷阱,求職者也一定要提高對非法集資的辨別能力,避免誤入非法集資公司,成為犯罪分子的幫兇。
  • 非法集資刑期提至15年 商業間諜犯罪獲刑可超5...
    看點一:欺詐發行刑罰擬提高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完善了破壞金融秩序犯罪規定,從嚴懲處非法集資犯罪。草案提高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刑罰,明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刑事責任,提高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
  • 海亨投資集資詐騙主犯楊某被判13年:責令退賠1.17億元
    今年3月30日,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法院對主要嫌疑人楊在慶做出一審判決,以集資詐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三年,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責令楊在慶退賠各被害人經濟損失共計人民幣1.17億餘元;該案查封、扣押的資產、收到的還款及非法集資行為人退出的違法所得均優先退賠各被害人損失。
  • 柳州睡寶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天壽園」集資詐騙…這些案件被通報
    據了解,2014年至今,城中區人民檢察院辦理案件罪名相對集中,主要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詐騙罪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四個罪名,分別佔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的42%、24%、18%和15%。涉及的犯罪人員93人,涉及的被害人及集資、傳銷參與人約15萬人;涉案金額共計14.81億餘元,涉案金額巨大,且總體呈上升趨勢。
  • 防範非法集資 | 當心爆雷!高息網貸p2p,一個甜蜜陷阱
    非法吸收集資參與人陳某某、林某某等46人資金共計人民幣11546000. 22元(已返還1700267. 05元),造成集資參與人經濟損失人民幣9845733. 17元。其中被告人才某某向集資參與人鄭某某等人吸收資金2541419. 22元。2018年8月,丁某被公安機關抓獲,才某某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
  • 涉嫌非法集資 東方銀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宿州分支5人被捕
    關於東方銀谷(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宿州市分支機構涉嫌非法集資查處情況的通報(二)經檢察機關審查批准,宿州市公安機關已對銀谷各分公司負責人宋某(男,38歲)、王某(女,50歲)、縱某(女,50歲)、張某(女,
  • 張某因集資詐騙被雲南省大理市人民法院判決
    公訴機關提出量刑建議,認為被告人張某集資詐騙數額巨大,其法定刑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被告人張某歸案後如實供述其罪行,自願認罪,對其可從輕或減輕處罰。建議對被告人張某在有期徒刑五年零六個月至七年零六個月幅度內量刑,並處罰金。
  • 成都刑事辯護律師「集資詐騙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區別」
    集資詐騙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兩個不同的罪名,但是,還是有不少人不能很好的去區分他們,搞不清楚他們的區別有哪些,集資詐騙罪與詐騙罪有一定的聯繫,但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卻與詐騙罪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那麼集資詐騙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有哪些區別呢?
  • 唐小僧母公司集資詐騙案宣判:一人被判無期,11萬餘人被騙50.4億
    揚子晚報網6月17日訊(記者 徐兢)記者從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官方公眾號獲悉,6月16日下午,該院依法公開對被告人王利、盧偉、陶蕾、官小平「資邦系」集資詐騙案進行了一審判決。總體負責「資邦系」公司財務工作和資金調撥的被告人王利,被判處無期徒刑。
  • 非法集資公司的從業人員,請注意!
    在一些以公司或平臺為載體的非法集資案件中,除涉及到犯罪團夥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外,還會涉及到一些被招聘加入公司或平臺運作的從業人員。 那麼,這些從業人員涉嫌犯罪嗎?對他們怎麼處理?發現自己身陷非法集資公司該怎麼做?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相關法律法規,並提出一些建議。
  • 【案件】包裝公墓項目,利用銀行「飛單」非法集資6000萬
    2012年9月至11月,通過上述方式共計向25名集資參與群眾吸收資金6000萬元。其中,被告人丁先全作為具有銀行理財產品銷售資格的銀行從業人員,為牟取高額介紹費,介紹了包括集資參與人黎某、楊某某投資共計2900萬元。